故都的秋 (2)_第1页
故都的秋 (2)_第2页
故都的秋 (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郁达夫对“故都秋景”的独特审美体验。2、使学生把握本文“雅俗相融”的语言风格,体会散文中“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3、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 品味故教的秋的雅趣与俗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1、由学生自身经历入手,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2、指导学生具体品读课文,体会郁达夫作品里的雅与俗,真与美。【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问题一:同学们,请大家用一句话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今天天气的感受。问题二:如果请大家任选一

2、种事物来表达这种感受,你会选什么?准备如何讲述?(给学生一二分钟时间,让学生做个思维的热身运动,唤起学生体验,让学生能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出语文课堂的张力来)二、谈谈议议,接触文本讨论:下面词语在你的印象中,是富于诗意的吗?【课件展示】悲凉  一碗浓茶  破屋  秋草  牵牛花  落蕊  扫帚的丝纹  秋蝉衰弱的残声都市闲人  黄酒/白干  稀饭/馍馍  鲈鱼/大蟹  黄犬/骆驼学生议论:“我”眼中的这些词语教师归结:1、多数词语较“俗”;  

3、60;       2、多数词语在传递情感方面倾向于“悲”;          3、若要欣赏这些词语的诗意,得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教学准备】 受学生审美取向及生活体验限制,估计大多数学生对上述词语的诗意无法传述,甚至于还可能出现“这些东西哪会美呀?”之类的看法。这正是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学习的难点所在:文章中的趣味,和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存大较大的距离。为此,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审美中的“俗趣”,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掘出上述

4、词语中的趣味,为下一环节作者在文中显示的“寓雅于俗”的大方之家奠下基础。三、读读品品,走近文本 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教师:从第一段来看,作者欣赏的秋天是“清,静,悲凉”,如果要从这三个词中选择最不好与“美”相联系的词,大家认为是哪个?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2、品读精彩句子,谈谈感受步骤:教师示例,侧重于教师自身的阅读经历;学生摘句欣赏,交流体验。【课件展示】1、“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以名花和美酒喻秋旨在说明“秋”不是一种高贵的事物,“秋”不过是

5、大自然普普通通的一种季节更替。“名花”总是具有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和姿态,其开放时总是处于一种很柔和很内敛的状态;美酒呢,首先是不能太“烈”,当然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喝,而应以品为主,“品”到半醉便是恰到好处。作者认为秋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正是说“秋”是普通的花、普通的酒。秋是开放在原野的野花,开放时是那样的泼辣和肆无忌惮花的色香味赤裸裸地展示无遗;秋是北方的白干老酒,烈辣十足,像“二锅头”,要端起大碗,一饮而尽,大醉之后,还喊着痛快痛快喝这样的酒才过瘾。因此,要想饱尝这野花白干酒似的秋,必须处于一种“全开全醉”的状态,这样才能领略真正的秋。而北国的秋,那才是秋味十足的秋。2、“比起北国的秋来,正

6、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四组对比性的比喻句,从四个角度精当地写出了南国与北国之秋的差异。第一组从“酒”的角度写味道的足与不足;第二组从“饭”的角度写质的实在与不实在,馍当然是吃一口是一口;第三组从“菜”的角度写味道的浓与不浓。前三组正好是一桌菜,构思可谓独特。第四组是从格调着眼,骆驼比之黄犬,可谓“大气大派”,“骆驼”之喻形象地渲染出北国之秋豪放而不矜持。四、立足文本,认识作者教师:请同学们注意,北平是一座大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如果是你久违了这个大城市,怀念的将会是什么呢?学生谈论“我”心目中的大城市教师:郁达夫又是把“相思”寄托在什么上

7、呢?【课件展示】1、“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特  点:芦花:朴素        陶然亭:幽静        柳影:平淡        虫唱:野趣        潭柘寺钟声:古老、宁静而悠远 别人索

8、然无味           郁达夫留连玩味2、“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色彩:逃避鲜艳,追求淡素。欣赏点:殘败的生命色调十分地淡,还得加上“疏疏落落”的枯草(秋草)郁达夫:淡雅之人,雅趣之人3、“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

9、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描写对象:落蕊槐树花(不起眼);快要死亡对比:一般人视觉:颜色形状不起眼;听觉:声音也没有;嗅觉:气味也没有郁达夫触觉: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教师:现在请大家说说通过对文章的解读,你认识的郁达夫是怎样一个人?学生讨论发言“我”心中的郁达夫五延伸拓展,余韵袅袅 1、课堂小结: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以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又不时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如:茅房、耗子、稀饭、馍馍。这些话语本身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很难调和的。但是,郁达夫却使之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根源在于他的感情把大雅与大俗融为一体了。2、深入阅读:郁达夫 北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