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山水论_第1页
教师发展山水论_第2页
教师发展山水论_第3页
教师发展山水论_第4页
教师发展山水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系统发展山水论中国传统哲学当推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它们虽然各自博大精深自成体系,而又侧重点不同,但给我们的启迪都是永恒的,对我们的智慧引领是积极的,他们正象一座巍峨的高山,一条汤汤的大河,在我们面前展开了美妙的风景和博大的情怀,引导着我们提升思想境界,得到系统发展。一、高山仰止,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进取精神。提起孔子,人们自然会说到养育孔子的齐鲁大地,“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的骄傲和名片。这“一山”指拔地通天的东岳泰山。人们常用“稳如泰山”、“重于泰山”、“五岳独尊”来形容和指代泰山。泰山之名,内涵丰富,寓意深遂。“泰”的意思包含通畅、平安和安宁。易·序卦中有“履而泰

2、,然后安”,把泰与安联系在了一起,西汉刘安认为“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赋予了泰山“国泰民安”的精神涵意。研究探讨泰山和泰山文化,只是作为山的代表帮助人们更好地观察山、认识山,进而挖掘山蕴藏的品格和思想精髓。关于山的特点,一般可用高、稳、厚、和四个字概括。高大挺拔、壁立千仞之高和群山相连,主峰凸立,绵亘盘卧之稳多从自然形象审视;蕴藏丰富,博大的人文景观,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共同繁荣的厚与和,则多从文化层次表现。教师要成为象山一样高大的人。这里的高大主要是指为人处事的行为和自己内心的强大。山顶天立地,充满阳刚之气。蓬勃向上,象征着一种进取精神。山执着挺拔,直视苍穹,寓含人的正直向上和令人敬佩

3、的品格。在顺境中教师容易积极向上,象山一样有着高大的形象,在逆境中教师也要学习山的品格,不怕困难,奋力拼搏,象一把利剑冲破黑暗,迎来光明。教师要成为象山一样稳重的人。这里的稳重是指教师的渊博学识和理想追求经历时间考验,矢志不移,历久弥新的精神风貌。“泰山不辞山石,故能成其高”,教师要学习山的宽广博大,构筑事业的知识体系,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启迪智慧,善于思考,成为思想者;开拓进取,探索规律,成为研究者;尊重他人,善于交流,成为合作者。教师要成为象山一样的厚重的人。这里的厚重主要是指教师文化品位和精神力量。自然的山必然有着文化的气息,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文化也乐于以山为载体,在

4、自然景观中增添人文因素,使山更有灵动性,山与文化的结合,是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道亮丽风景。可以说每一座山都有每一座山的文化景观和精神内涵。作为教师要学习山的这种文化精神,不满足于做一名教书匠人,要努力担当社会文化传播之重任,成为能写会说的文化人,在文化积累、文化写作、文化普及、文化研究中提升品位,有益于社会。教师要成为象山一样宽广包容的人。这里的宽广、包容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博爱、和谐的精神追求。自然的山林木葱茏,草花繁盛,动植物和平共处,博大而充满生机。文化的山多种元素并存,互不干涉,象巍峨泰山就集儒、释、道于一身,各自繁荣。教师作为教育者和文化的传播者,也要从山的博大、山的宽广、山的包容中学

5、到精神实质。一是博览群书,既充实了自己,又审视了文化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成为正确思想的引导者。二是团结协作、和睦相处。包容别人的性格和工作生活方式,与人善意真诚合作,取得有效工作的人情保障。三是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不歧视挖苦学生,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人生的引导者。二、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的格局境界。提起老子,人们自然会说到那句名言“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提起水,人们就会想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长江、黄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是水的骄傲和名片,它们身上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着民族的兴衰和发展,同时也凝聚着水的精神和品格。研究探讨长江和黄河,只是作为水的代表帮助人们更好地观察水、

6、认识水,进而展现水蕴藏的品格和思想精髓。作为水,一般都具有自然的形象和文化的意义。关于水的特点,一般可用平、力、变、容四个字概括。水平、平实、平等均可谓之“平”。水滴石穿,承载物质运输舟船等可以认为是力的体现。顺势而行,能方能圆,可以为气体、液体和固体可谓变化无穷。江河不择细流,江河又汇成海洋,可谓包容之大。教师要成为象水一样平实、平凡的人。水很平凡,地球上70%的面积是水,人体中65%以上含有水。雨水、井水、河水、湖水、海水,水随处可见。水很平实,人们常用“水平”来作为衡量标准,可见水的公允。水很平和,无论在器皿中,还是在江河湖海海中,都随遇而安,顺势随形。教师生活工作在社会基础阶层,要以平

7、和的心态,立足本职工作,履行教书育人的教师职责,默默工作、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工作中获取快乐、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成为像水一样有力量的人。滴水可以穿石,凝聚在一起的水,其力量更是巨大无比。教师不仅要充分相信自我的力量,致力于育人教书,传播文化,推动社会进步,而且要积极与他人合作,团结形成合力,发挥团结协作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优化群体组合,追求效率最大化。教师要成为像水一样丰姿多彩的人。水顺势而变,形态各异。水具有动态生存之美。风平浪静中,湖面如镜,闲适宽阔;地势悬殊时,一泻千里,浪花闪烁。水因地而制流,因物而赋形,盈科而后进,随深浅而有值。水可以为液体、固态,也可以为气态,充满善变的智慧。教师要

8、适应环境,调整自我,顺应时代和形势发展,工作有声有色,生活有滋有味。善于改变自己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客观世界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在发展中找规律,在形势下求发展,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教师要成为像水一样宽厚包容的人。“江河不辞滴水,故能成其大”。水具有洁净清澈的自然之性,不仅清纯自己,还能够包容荡涤污垢。教师要树立尊重、理解、宽容的教育理念,明白宽容是一种教育美德,宽容是一种教育机智,宽容是一种教育境界,同是宽容还是一种教育艺术。宽容是教师教育职责的体现,只有基于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才能实现真正的宽厚包容。三、乐山乐水,仁智相济的乾坤人生。论语

9、83;雍也有关于山水仁智的论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段话的内涵常被人们片面地认为“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爱之心的人喜爱山”,见仁、见智,二者是不同的两个方面。笔者研究认为山与水、仁与智虽然涵意明显不同,层面有所侧重,但它们是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教师系统发展山水论正是基于仁与智的理论,探讨教师的乾坤人生和全面发展。山是壮丽的美,水是秀丽的美,二者组合成的美才是人间之大美。山是水的魂,水是山之灵。有山无水不精神,有水无山少气概。风景之美在于山与水的绝妙组合。自然山水的审美,最妙的是山水交感的景观,“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与水的回环往复,才创造了柳暗花明的美景。水抱山环,背山面水,是人们选择的风水宝地,山的阳刚和水的情怀,也应该是人生的选择。山水各有千秋,智仁都是我们的追求。“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的诗把山水联系在一起,营造了青山绿水的美意。现实中的教师从性情上看会有所不同,有的人阳刚之气过盛,仁慈之心稍缺,那就要多读水,从水中寻找智慧;有的人过于宽厚仁慈,遇事胆小怯懦,那就要多读山,从山中寻找力量。我们要承认人的个性差异,设立山水相宜、仁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