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玉带山水画廊——武夷山市崇阳溪滨水地段概念性规划2_第1页
崇阳玉带山水画廊——武夷山市崇阳溪滨水地段概念性规划2_第2页
崇阳玉带山水画廊——武夷山市崇阳溪滨水地段概念性规划2_第3页
崇阳玉带山水画廊——武夷山市崇阳溪滨水地段概念性规划2_第4页
崇阳玉带山水画廊——武夷山市崇阳溪滨水地段概念性规划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崇阳玉带,山水画廊武夷山市崇阳溪滨水地段概念性规划Conceptual Planning for Waterfront of Chongyang Stream ,Wuyishan武夷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碧水丹山”之誉,更是中国第4处、世界第23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武夷山市一直坚持“旅游兴市”的战略,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为目标,实施“南扩西进”,加快中心市区与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经济开发区之间一体化进程。崇阳溪是武夷山市区的主要水体,也是市区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武夷山市政府希望以崇阳溪为发展走廊,通过对崇阳溪滨水地段的规划整合与建设开发,挖掘旅游

2、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结构。(插图:0103崇阳溪风光图片、04崇阳溪滨水地段现状土地利用图)一、设计需求本次概念规划的研究范围北起北门花桥,南至公馆大桥,包括崇阳溪沿溪两侧相关用地,长约18km,总用地面积19.54km2。通过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沿革及崇阳溪滨水地段发展的SWOT分析,此次概念性规划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需求:1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目前崇阳溪滨水地段缺乏一个指导其开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度,使得滨水地段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潜在的土地资源得不到整体利用。此次概念规划创造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契机,确定崇阳溪滨水地段的城市功能为武夷山市城市发展的“经济

3、加速器、文化大观园”。通过良好的策划与整体规划(表1),对滨水地段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包装与宣传,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表1 可能的产业开发活动项目内容游憩地点旅游服务业特色商业、酒店服务业、休闲娱乐沙古洲新区、站前组团、崇东桥以北崇阳溪西岸休闲观光田园风光体验龙安谷、公馆桥段茶园、樟树园体验崇阳溪机场至站前桥段东岸、樟树公园湿地生态保护、建设参观湿地采砂场整治游乐园活动馀庆桥公园、樟树公园湿地高尔夫球崇阳溪武夷山机场至站前桥段东岸湿地2整合城市空间结构武夷山市城区以武夷大桥为界可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主要为旅游度假区,北段为中心城区。伴随着旅游度假区经济飞速发展的是市中心城区经济增长的乏力和城市面

4、貌的乏善可陈。崇阳溪是武夷山市区“一水一山两轴”整体景观结构的精华,概念规划以崇阳溪为主线,结合沿岸建设现状,考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形成“一线两岸五区八点”的崇阳溪沿岸总体空间结构,强化崇阳溪对城市空间的控制和整合作用,加强中心市区与旅游度假区之间的一体化联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插图:05规划结构图、06崇阳溪规划总图)3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崇阳溪水体洁净,全年水文变化不大,便于滨水地段土地的开发及滨水岸线的塑造。规划利用崇阳溪自然本底系统,保护及改善滨水地段环境,创造更吸引人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二、设计理念武夷山市拥有引人入胜的山水文化、数不胜数的名人文化、独

5、特的饮食文化、多彩的民俗文化及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多元性、历史性、民俗性的资源特征。如何将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要素与城市空间拓展、城市产业开发、城市生态保护相结合呢?规划首先试图从设计理念上寻求解决之道。1综合性多元功能,整体开发,激发活力倡导滨水地段不同用地功能的有机混合,进行综合规划,激发滨水地段活力。如在小范围内,把商业零售、娱乐饮食、办公居住组织在一起,增加空间的“人情味”,成为人们乐于停留的,能为人们提供购物、游憩、文娱、观光、交往和健身等多种活动的滨水场所。(1)功能拓展依托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确定沿崇阳溪的精华景域,形成内涵一致、姿态各异的文化休闲、生态功能调节、滨水旅游观光景区

6、。沿崇阳溪两岸可具体分为以下功能区域(功能分区图): 沙古洲新区:古洲浮翠,飞虹高架,伟厦傍洲,活力新区 旧城更新区:武夷文化展示 文化休闲主题区:闽越文化展示 湿地复苏区:演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湿地”主题景区 休闲度假区:开展休闲体验活动其中沙古洲新区充分体现了滨水地段功能的复合化(表2)。表2 沙古洲新区功能的复合化功能区域功能细分项 目 特 征规划意境沙古洲新区特色商业区设置小商品店铺和民俗手工艺品展示,组织旅游纪念品购买朴.闹宾馆酒店区优美的滨水风光和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良好结合,提供高品质、全方位的旅游住宿接待活动雅.静休闲公园区优美的洲景、城景、结合服务设施,提供高品质的游赏活动趣.

7、奇.静游船码头区开展崇阳溪系列水上活动的起点壮.闹文化娱乐区结合宾馆酒店区发展休闲性娱乐、教育性娱乐、健身性娱乐等文化娱乐设施趣.壮.闹(2)土地利用布局调整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滨水资源,必须对土地利用布局作适度调整,对土地的再开发实施规划控制。城市发展的重点将向滨水地段转移,土地利用以居住、公建、绿化用地为主。沙古洲和火车站西侧滨溪用地将作为城市副中心重点发展;沙古洲以北的旧城段以建设居住及配套设施为主;沙古洲以南以生态保育为主;度假区段以建设休闲旅游设施为主。(插图:07沙古洲新区平面图、08 沙古洲新区鸟瞰图)2地方性承前启后,延续文脉,形成特色“地方特色”,即“一个地方的场所感”。城市滨水

8、地段可为人们提供独特的滨水感受。另外,“地方性”浓郁的公共空间可与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空间的设计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 概念规划结合崇阳溪滨水地段的建设,将崇阳溪塑造为展示武夷文化、传承闽北文明的载体。规划在崇阳溪沿线重点塑造四个景观节点,凸显地方性、文化性特征。(1)三溪挹翠:展现古韵涵远的闽越文化自然要素:西溪和崇阳溪交汇人文要素:闽越王城项目策划:闽越文化展示园结合滨水地段塑造象征闽越王城出土文物的抽象雕塑,如铁器、陶器、建筑构件。也可对地形作艺术处理,塑造闽越图腾蛇、鸟等图案,展现闽越文化的博大精深。(插图:09闽越文化展示园鸟瞰图)(2)聚秀清源:山水相聚,人杰地灵,名人与山川共

9、生共荣自然要素:三溪(梅溪、黄柏溪、崇阳溪)交汇人文要素:宋词“婉约派”宗师柳永,理学名儒朱熹、南宋名将刘子羽等项目策划:大地艺术园草木有意,砂石含情,利用砂土、卵石与草木等自然素材,表现其材质特点,形成艺术化、生趣化的大地艺术与乡土艺术特色。人文雕塑园借醇厚的历史人文背景,建设富有历史意蕴的建筑、名人雕塑、环境艺术写意形象。(插图:10聚秀清源节点平面图)(3)思古茗香:游山品茗,缅怀先烈,展示厚重的武夷红色文化自然要素:杜坝山、崇阳溪人文要素:赤石暴动遗址开发策略:对现状滨水村舍进行改造,部分改造为展览馆,展览闽北红军的相关图片、书籍及物品。少部分改造为滨水休闲茶座。建筑青瓦白墙面,突出质

10、朴的民居风格。利用地方材料进行朴实简易的装饰,与红军艰苦朴素的精神风貌形成呼应。(插图:11思古茗香节点意向图)(4)烟雨山城:展示源流不断的武夷文化自然要素:烟雨山城人文要素:建筑文化、朱子理学文化、岩茶文化、饮食文化及闽北地方风情文化等项目策划(表3):表3 烟雨山城节点项目策划项目策划项目特征规划意境武夷文化艺术廊展示武夷山建筑艺术、桥文化、朱子理学文化、柳永婉约宋词文化及闽北地方风情文化趣.奇.雅武夷岩茶院落制茶、品茶、展示岩茶文化静.惬.雅民间手工技艺院落特色地方饮食制作,岩茶、酿酒工艺展示朴.惬.雅建筑特色以当地民居与江南庭院风格相结合。建筑充分利用地形,错层、组合布局,形成有显有

11、隐,有曲有直的传统院落。建筑就地取材,层叠屋瓦,白色墙面,并充分利用当地的木、石、竹、麻等地方材料为素材,做出朴实简易的装饰,给人以自然质朴的美感。(插图:12烟雨山城节点平面图、13烟雨山城节点鸟瞰图)3亲水性利用自然,注重亲水,塑造空间根据滨水地段不同区位的人工与自然景观环境的特点,突出重点区域,区分不同溪段的景观特色,以最佳方式利用自然条件,塑造亲水空间场所。规划沿溪由北向南开辟系列亲水景观节点,主要有:列宁公园、崇秀公园、武夷文化展示园、馀庆桥系列步行桥、樟树公园、赤石展览馆、世纪广场、钓鱼湖公园等。这些节点力求保持人性化尺度及其亲水性,使人脉、水脉、绿脉得以交相辉映。(1)馀庆桥系列

12、步行桥规划在沙古洲北侧对水道进行疏竣,连通水系,形成水巷景观,造成回环之势。溪岸作直立式驳岸处理,并开辟8座步行桥梁。桥梁临水卧波,形象轻灵飘逸,界面丰富完整,进一步强化滨水界面,提高亲水性。(2)樟树公园在沙古洲北段以馀庆桥为借景建设樟树公园,形成绿荫匝地、碧草如茵的独特气势。既可于洲上观景,更可乘舟赏绿,或隔溪远眺,形成翠色浮溪、城洲相映的景观意趣。公园注重强化崇阳溪水系中重要活动节点,开辟“水与水”、“水与路”、“水与桥”的连接路径,并提供可体验的亲水性城市活动空间。(插图:14樟树公园平面图)4生态性构建网络、强化格局、生态保育(1)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以武夷山脉为背景,南北向崇阳溪为主脉

13、,各个城市发展组团楔型绿地为次脉伸入城市组团内部,并延伸到周边地区形成余脉,最后通过环状的绿色支脉联系各片区共同构建绿色生态网络。(2)强化山水生态格局规划树立人工与自然景观大系统的观念,确定最佳的生态大格局及一些永久性开放空间,并对关键性的山头、水面、绿地和城市边界进行保护。规划对滨溪地段划定“禁建”、“适建”、“限建”区域,避免“移山填水”式的建设,减少对自然的无情挤压,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对崇阳溪沿岸滩涂、湿地,采用保护及恢复湿地资源生态和生产功能的方式。重点加强湿地滩涂等自然环境特色塑造,特别注意水质、水量、水生植物等基本生态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以及水生动物的保护。规划采用生

14、态型驳岸,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系统。(插图:16湿地复苏区平面图)(3)采用适宜的绿化模式针对武夷山市山峦、河床、沟壑众多的特点,建立以“生态单元生态绿轴生态轴网”为主导的绿化模式。同时,大力种植乡土树种,使城市生态要素之间达到良性循环,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维持能力。5可达性破除割裂,快捷有序,强化联系强化城市腹地与滨水地段的步行联系,强化城市与滨水空间的活动联系及视觉联系,同时滨水地段要有足够大的容纳市民活动的场所,让全体市民共同享受滨水地段,倡导“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等设计理念。(1)滨溪道路的梳理目前崇阳溪沿溪缺乏便捷的道路系统、步行系统及水上交通联系,导致湿地、

15、山岳、滨水地段之间的联系性不足,削弱了游客的串联旅游意愿。规划确定滨溪道路为城市游览性道路。为了强化滨溪路与城市路网的衔接,同时开拓城市滨溪开敞空间,规划对滨溪道路进行梳理。滨溪路的建设根据现状条件灵活处理,或以现状道路为主,或采用悬挑等方式避免过多的拆迁和对山体的破坏。(2)旅游路线组织规划加强滨水地段内部交通联系,形成良好的公共交通线路。注意多样性的交通方式组合,保护内河水运、步行系统和自行车道的开发。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按照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原则进行布局。公交线路结合城市道路形成“一线多环”的系统。非机动车专用道沿溪一侧布置,以利于游客采用非机动车进行溪岸景观游览。步行道结合防洪堤岸和河

16、漫滩布置。此外,为了便于沿溪旅游观光,规划在沙古洲布置水上观光码头,形成起点,向崇阳溪南段开展水上观光活动。(插图:16道路系统规划图、17旅游路线规划图)三、滨水地段空间形态控制一般来说,滨水地段应当突出水面开敞的空间形态特点,避免大量的、高密度的开发压迫滨水地区;在实体形态上宜做跌落处理,越靠近滨水地段尺度越近人,垂直于滨水地段体现空间层次。保证滨水地段边界的连续性;营造滨水地段边界的韵律感。1滨溪城市轮廓线的控制规划将崇阳溪滨水地段的建筑界面按以下三种类型进行划分:跌落型:滨溪开发组团内部大都以中心公共建筑组群作为标志物,控制整个组团的高度和形象,滨溪地段建筑高度和密度由中心至水岸依次下降。 退让型:滨溪开发组团建筑红线退水岸一定距离,一般2050米,作为绿化开敞空间,形成过渡区域。亲水型:滨溪开发组团建筑临水卧波,或挑出水面,形成城水交融的景观环境(插图)。沿溪城市开发建设需要呼应山水,通溪透绿。严格控制滨水开发组团建筑的高度,不得超过周边山体的最高点。通过以上三种建筑景观界面形式的组织,使沿溪各个开发组团形成层次分明的城市轮廓线,同时也能与组团周围的绿化和山体形成良好的过渡,保证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插图:18滨溪建筑界面类型)2视线控制注重景观视域、视廊、视点的处理,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