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临习指南_第1页
《乙瑛碑》临习指南_第2页
《乙瑛碑》临习指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习乙瑛碑注意事项:一、首先应从字的笔画特征上进行分析和分类练习,通过同一类范字笔画若干种 主要写法的对照比较,逐步掌握其要领。方笔要斩钉截铁、峻利凝重,圆笔应遵 劲婉转,含蓄浑厚,并注意方与圆、刚与柔、直与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笔画 的或收或展、或肥或瘦,体会其用笔规律。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乙瑛碑 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 燕尾粗,有的蚕头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因 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 握上

2、下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 抓住它们的特点,正确地表现它们。基本点画的运笔(一)点;隶书的点有很多变化,起笔要求藏锋逆入,出锋根据各点的不同形态而变化。 它是其它笔画的浓缩。有正点、横点、竖点、侧点、捺点、横挑点、上对点、下 分点、左两点、右两点、以及三点的呼应、四点的开合、多点的参差。要写得生 动而富于变化,尤其要做到饱满厚重。(1) 逆锋落笔上行;(2) 转笔回锋向右下;(3)顿笔向左下出锋 横;横画是隶书中最基本的笔画,是从篆书中继承而来,藏头裹尾、平中寓曲。要写得充实稳健、果断利落、粗细均匀。藏锋逆入,忌顿头;圆笔用转法调整笔 锋,方笔以折法调

3、整笔锋;中锋提按,宜稳实;回锋书笔,须自然。(1)将笔逆锋向左行;(2)笔锋回折向右;(3)笔锋沿中线提按往右行;(4)稍微停顿后轻提向左回收。竖;竖画写法与横画大致相同,只不过由横写改成竖写。除了横写的要求外,要 注意收笔时切忌写成楷书的垂露。要求自然收起,或略顿笔收锋。(1)笔锋向上逆行;(2)笔锋回折向下,(3)圆笔用使转法,(4)方笔用折切法;(5)中锋微提按往下运行;(6)笔锋略顿后自然向上收锋基本点画的运笔(二)撇;撇画有短撇、长撇两类。短撇分顺写和逆写;长撇的收笔有钩、圆、尖、方 等不同的形状。做到藏锋逆入,中锋向左下略快行笔,收笔根据笔画末端要求, 稍微停顿或向上出锋,或回锋收

4、笔,或自然上提,视各字不同的结体和笔画而应 用。(1)逆锋向上;(2)稍停后向左下折锋;(3)中锋向左下略快运笔;(5)稍停驻后轻提,(7)回锋收笔。捺;捺亦称(磔),或叫雁尾,是显示隶书特点主要的笔画。捺画分平捺和斜捺 两种。落笔藏锋逆入,中锋向右斜下行,铺开笔毫向右缓提,出锋如何视结构如 何而定。锋芒要求稳重有力度,并逐步达到尾端。(1)逆锋向左上;(2)略顿转笔向右下运行;(3)中锋渐行渐按;(4)重按缓慢向右提捺出(5)以全身之力送到锋尖(6)气贯尾端。钩;钩画亦是显示隶书笔法特点的笔画之一。有左钩、右钩两大类。分斜钩、折 钩、横钩、竖钩等,隶书的钩较特别,不象楷、行书的钩上挑和短小,

5、而是写得 较长平,转而无挑。右钩则用捺代之。钩的变化较多,视各字的结构变化而应用(1)逆锋落笔;(2)微停即转笔向下;(3)中锋提按运笔;(4)边行边按边转笔向左,(5)边行边提迅速出锋,(6)或回锋收笔。基本点画的运笔(三)波;波画是隶书中的主要特征,起笔较重,以达到出锋饱满有力的效果,收笔下 按后向右提笔,形成重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波画要写出抑扬俯仰之势,给人以 特殊的美感(1)逆锋向左下顿挫;(2)稍停即向右转笔,(3)畜劲藏锋,(4) 开似蚕头;(5) 中锋向右边行边提,(6) 行至中间,(7) 笔画渐细,(8) 过中间时,(9) 要边行边按,(10) 使笔画渐粗;(11) 略停随即向

6、下按笔,(12) 要毫展劲足,(13) 运力至尾端。折;折画是横画和竖画的连结写法。折角处的写法,横画写到转折处提笔换锋往 下行笔。折的写法有许多变化,根据各字结构造型的需要来灵活运用。(1) 逆锋向左;(2) 稍停顿即转笔向右运行;(3) 笔锋沿中线提按往右行;(4) 至转折处提笔换锋往下运笔;(5) 中锋提按往下行(6) 将笔轻提向上回锋。点的变化十六种1. 正点;逆锋起笔,稍顿既右下运笔,然后转势向左下方行笔,渐提,收笔出锋2. 横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轻松自然运行,回锋收笔。状似横画,但注意写的太 粗太长。3. 竖点;藏锋逆入,稍停即向下转锋,切忌写的细长或粗短。4. 侧点;逆锋向右上

7、行,稍停过程中略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下顺势提锋收笔。5撇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左下方运行渐提,或回锋或出锋收笔,此笔画不要写 的粗大。6. 捺点;逆锋切入,转锋向右或向下运笔,由轻渐重,至捺脚处重按后即由重渐 轻。力到锋尖,笔画宜粗短。7. 横挑点;或露锋或藏锋切入,转笔向右或向上渐行渐提,出锋收笔,不宜写的 粗长。8. 上对点;左右两点的起笔应基本相对,然后顺势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锋。9. 上分点;虽然中间有笔画相隔,但左右仍需基本对平,形成遥相呼应、相互顾 盼之势。10. 下对点;此二点为左撇点和右捺点的结合,书写时应注意错落有致,变化活泼11. 下分点;此二点在书写时起笔应大致相对,然后向左

8、下和右下出锋,宜粗短些12. 左二点;二点的起笔应有所不同,或方笔或圆笔,上下宜紧凑些,气势必须连 贯。13. 下三点;在书写时应注意三点的笔画即要各不相同,又要相互顾盼呼应,生动 活泼。14. 左三点;上下排列要参差变化,并注意气势的连贯,切记大小一样,有时为了 书写的需要,上、中、二点可用牵丝连带。15. 四平点;在书写时要写出各点之间的启程呼应,还要注意使它们的形态各有不 同。16. 多合点;一个字中如出现许多的点,要使每个点的写法有所不同,并注意它们 之间的气势连贯。横的变化(四种)1。长横;逆锋起笔,稍停转锋向右,中锋行笔,收笔时或笔锋转势向左回提,或 略停即提笔空收2,粗细横;逆锋

9、起笔,转笔向右,边行边提,至收笔处,轻提回分锋,呈前粗后 细状。3。弧横;此笔画在书写时,应注意起笔后先往右上运行,至中间再往右下运笔, 略呈弧形。4。细横;有的字结体的变化,其横画不宜粗长,应写的瘦劲点。竖的变化(四种)1. 长竖;起笔藏锋,转锋向中锋运行,回锋收笔,应粗状有力、刚劲挺拔。2. 细粗竖;起笔向下运行时边行边按,收笔圆转回锋,上细下粗状。3. 弧竖;与弧横类似,在起笔后往下运行时应先向右下运笔,至中间时再往左下 运笔,略呈弧行。4. 斜竖;此笔画在起笔后,往下运笔时应向左下方运行,切忌垂直。撇的十二种变化1. 竖撇;起笔后向下中锋运笔,约至三分之二处转锋向左,转弯处宜圆转,回锋

10、 收笔。2. 斜撇;逆锋起笔,稍顿后转锋向左下运笔,斜势大些,收笔时或圆转回锋,或 略停空收3. 弯撇;逆锋起笔后转锋向下,至中间出圆转向左,圆弧的大小及位置,根据结 体的需要来定4. 平撇;起笔后向左撇出,它的上沿线基本相平,下沿线略呈弧行,或收笔出锋、 或向左之间出锋。5. 短撇;或露锋或藏锋起笔,向左下顿挫运行,回锋收笔,书写时要做到短促有 力。6. 尖头撇;出于结构变化的需要,该笔画起笔应露锋入笔,头呈尖状。7. 尖尾撇;此笔画在书写至接近尾部时,应边行边提,渐轻,较快出锋,力到尖 锋,尾呈尖状。8. 圆尾撇;行笔至尾部,锋尖向上或向下圆转回锋,尾部略圆均,忌过于肿大。9. 出锋撇;书写至尾部,笔毫向右上圆转回锋,至适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