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表硕士生姓名:蔡娜娜学号:2014207180入学年月:2014-09-01所属学院:化工学院专业:生物化工导师姓名:张雷课题名称:新型血液净化吸附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1、课题来源:(1)导师研究课题的一部分V(2)自己选择课题(3)其它(选一项打,)2、项目所属性质:(1)基础研究(2)应用基础研究J(3)应用研究(4)开发研究(5)工程设计(选一项打,)3、预计论文完成时间:2017年5.月.5日选题报告时间:2015年10月15日参加报告范围及人数:课题组全体成员12人评议组成员姓名:黄鹤;仰大勇;姚芳莲;赵广荣;董岸杰职称:-I教授;研究员;教授;
2、教授;教授1.拟选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并附主要参考文献:1.1研究背景和意义血液净化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疾病治疗技术,一般用于药物和手术无法治疗的急性或疑难病症。血液净化的方式分体外循环血液净化和体内循环血液净化两种。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方法有HD(血液透析)、HF(血液滤过)HP(血液灌流)、PE(血浆置换)等多种1。国外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血液灌流净化疗法,即与固态吸附剂接触,以吸附的方式清除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及外源性药物等。如Yatzidis研究了活性炭血液净化疗法消除尿毒症患者血中的肌酊、尿酸等2,但是其吸附剂血液相容性差,易导致血液灌流的失败。196处,Ch
3、ang率先应用人工细胞的概念用白蛋白火棉胶包覆活性炭用于血液灌流网这种方法有效的克服了活性炭的弊端,抑制了活性炭表面炭灰的脱落及血小板的粘附,并且包膜后也没有明显改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这开创了包膜活性炭应用于血液净化领域的先河。目前很多材料己经被用于活性炭的包膜,比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4、壳聚糖、醋酸纤维素(CA)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7、改性聚乙烯醇网等。1.2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血液净化吸附材料的类型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剂、合成树脂类吸附剂、免疫吸附剂和生物型人工肝脏等。活性炭吸附剂现已广泛应用于吸附血液中的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有害物质,如肌酊、尿酸、胆酸、脂肪酸、中分子物质
4、、胆红素、安眠药、农药等;大孔树脂类吸附剂是另一类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医用吸附剂,是具有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可根据需要进行人工合成,使其具备特定的吸附性能90但是由于活性炭和大孔吸附树脂疏水的表面及其具有较差的机械性能,在应用于血液灌流过程中容易产生炭灰的脱落,引起血小板及血液蛋白数量降低,甚至血栓。因此,提高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和吸附性能成为血液灌流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10。血液净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血液净化吸附剂的选择,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因为血液净化吸附剂需要直接与血液或者血液的部分成分接触,所以用于血液净化吸附剂的材料必须具有低毒性、很好的血液相容性、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稳定、适宜的形
5、状尺寸等特点110目前,血液净化用的血液灌流器采用的包膜材料如日本、瑞典为醋酸纤维素;国产多为改性聚乙烯醇,只有少数厂家选用火棉胶膜。包膜方法多采用以浸吸包膜、低温干燥成膜的方法。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附剂的最大问题是血液相容性差和吸附容量低100缩短患者血液净化过程的单次时间、提高有害物质的清除效率和血液相容性,减少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栓塞等问题,有利于提高血液净化系统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提高血液净化的总体质量。1 参考文献Zhi-JunDuan,Lei-LeiLi,JiaJu,Zhi-HongGao,Gao-HongHe.Treatmentofhyperbilirubinemiawith
6、bloodpurificationinChinaJ.WorldJGastroenterol,2006,12(46):7467-7471.2 HYatzidisM,Garidi,CVassilikos.AnimprovedmethodforthesimpleandaccuratecolorimetricdeterminationofureawithEhrlich'sreagentJ.JclinPath,1964,17:163-164.3 TMSChang.RemovalofendogenousandexogenoustoxinsbyamicroencapsulatedabsorbentJ
7、.CanJPhysiolPharmacol,1969,12:1043-1045.4 JDAndrade,KKunitomo,VRWagenen.Preparationofsphericalencapsulationofactivatedcarbonsandtheiradsorptioncapacityoftypicaluremictoxin-sJ.TransAmSocArtifInternOrgans,1971,17:222-228.5 TChandy,CPSharma.Preparationandperformanceofchitosanencapsulatedactivatedcharco
8、al(ACCB)adsorbentsforsmallmoleculesJ.JMicroencapsul,1993,10:475-486.6 JMiao,FZhang,MTakieddin.AdsorptionofDoxorubicinonPoly(methylmethacrylate)-Chitosan-Heparin-CoatedActivatedCarbonBeadsJ.Langmuir,2012,28:4396-4403.7 HWMKoning,RAFMChamulcau,ABantjes.CoatingMembranesforaSorbentBasedArtificialLiver:A
9、dsorptionCharacteristicsJ.ArtifOrgans,1982,6:280-287.8 H.ShokryHassan,M.F.Elkady,A.H.El-Shazly,andHishamS.Bamufleh.FormulationofSynthesizedZincOxideNanopowderintoHybridBeadsforDyeSeparationJ.Nanomaterials,2014,14:1-14.9 M.C.ANNESINI,L.DIPAOLA,L.MARRELLI,V.PIEMONTE,L.TURCHETTI.Bilirubinremovalfromalb
10、umin-containingsolutionbyadsorptiononpolymerresin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ArtificialOrgans,2005,28:686-693.10 LipingWu,ZhengpuZhang.PreparationofPolyamidoamineDendronsSupportedonChitosanMicrospheresandtheAdsorptionofBilirubinJ.J.APPL.POLYM,2013,10:563-572.11 CarlaTripisciano,OleksandrP.Kozynchenko
11、,IngridLinsberger,GaryJ.Phillips,CarolA.Howell,SusanR.Sandeman,SteveR.Tennison,SergeyV.Mikhalovsky,ViktoriaWeber,andDieterFalkenhagen.Activation-DependentAdsorptionofCytokinesandToxinsRelatedtoLiverFailuretoCarbonBeadJ.Biomacromolecules,2011,12:3733W740.2、课题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完成课题的条件(包括个人业务水平、教研
12、室或学科组的技术、设备条件)和拟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办法:2.1 研究内容粉末状活性炭相比颗粒状活性炭,具有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对有毒代谢物的吸附速度较大,吸附能力使用充分等优点;但是粉末状活性炭直接应用于血液净化时,分离困难,且其微小颗粒会引起补体反应、栓塞等问题。因此,利用亲水性的材料包埋活性炭粉末,增加其生物相容性,且在应用于吸附一些与白蛋白结合的毒素时,不会引起过多的蛋白质的流失。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新型亲水材料制备包埋活性炭粉末的混合水凝胶。(2)研究包埋活性炭的混合水凝胶在对胆红素的静态吸附能力,及最优吸附条件。(3)研究在白蛋白存在的条件下,混合水凝胶对到胆
13、红素及白蛋白的吸附情况。(4)研究混合水凝胶的溶血反应。(5)研究混合水凝胶的吸附机理及吸附平衡模式。2.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1)制备包埋活性炭的混合水凝胶吸附剂:使活性炭均匀地包埋于水凝胶内,在应用时避免出现微小粒子泄漏引起不良反应。(2)制备的混合水凝胶吸附剂具有血液相容性能且不影响吸附容量:使其在人体血液中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能,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血液环境中,不会吸附血液蛋白,引起吸附材料吸附性能下降,蛋白质大量减少;在吸附与血液白蛋白结合的毒素的同时,不会引起过多的蛋白质流失。(3)研究新型混合水凝胶吸附剂对毒素的吸附机理。2.3 研究意义血液灌流吸附剂需要
14、直接与血液或者血液的部分成分接触,所以用于血液净化吸附剂的材料必须具有低毒性、很好的血液相容性、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稳定、优良的吸附性能等特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附剂的最大问题是血液相容性差和吸附容量低。本实验利用两性离子和亲水材料包埋粉末状活性炭,制得一种新型有效的吸附剂:使其在具备较好的吸附性能外,在与血液直接接触时,不会引起补体反应、血小板减少症、蛋白质大量流失等不良反应。2.4 完成课题条件(1)个人业务水平本人已阅读大量文献,对血液净化领域已有一定了解;在水凝胶的制备及活性炭的包埋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2)课题组的技术设备条件课题组在生物相容性材料领域具有较好基础。上述研究计划的提
15、出,主要以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经过充分的科学调研,合理可行,易于实施。各种所需实验材料来源有保障、实验室研究设施齐全,满足此课题实施的需要。拟采取的研究方案(1)包埋活性炭的混合水凝胶的制备将活性炭研磨,过筛,将粉末状活性炭与亲水材料混合,搅拌,超声,使其混合均匀;加入定量的交联剂和引发剂,聚合,形成混合凝胶;切成均匀块状凝胶,放入PBS中,冲洗,除去未被包埋的活性炭,待用。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混合水凝胶的特征。(2)混合水凝胶的溶血反应研究将定量的红细胞悬浮液与吸附材料混合:a.与PBS溶液混合b.与未经包埋的粉末状活性炭混合c.与与包埋活性炭的混合水凝胶
16、混合;每隔一段时间经涡旋混合使其充分接触,放置2h后,离心,观察效果。(3)胆红素的静态吸附研究标准曲线的绘制a.在400-600nm下,扫描胆红素的光谱,找出最大吸收峰。b.在0-100mg/L的浓度范围下,测得不同胆红素浓度的吸光值,做出标准曲线。静态吸附实验将定量的活性炭与的200mg/L的胆红素溶液(PBS溶液)混合在棕色锥形瓶中,在常温、100rpm条件下,震荡,达到平衡时,取出液体,测得其吸光值,得到胆红素的平衡浓度。吸附等温线的绘制将定量的活性炭与不同浓度的胆红素(PBS溶液)在棕色瓶子中混合,测得其平衡浓度,得到吸附等温线,判断其吸附平衡模式。(4)在白蛋白存在的条件下,混合水
17、凝胶对胆红素及白蛋白的吸附能力研究将定量活性炭加入到含有40mg/mL(在人体血液中,正常的白蛋白浓度为40-55mg/mL)的白蛋白和200mg/L的胆红素的PBS溶液中,在常温、100rpm条件下,震荡,达到平衡时,检测溶液中白蛋白和胆红素的浓度。3、课题进展计划(包括各阶段计划完成的内容和所需的时间等)。2015年09-12月:(1)制备包埋粉末状活性炭的混合水凝胶a.阅读文献,了解活性炭包埋的现状及水凝胶的制备技术b.制备制备包埋活性炭粉末的混合水凝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表面特征c.研究混合水凝胶的溶血反应d.初步研究混合水凝胶对胆红素的吸附能力2016年01-06月:(2)混合水凝胶的吸附性能研究a.优化吸附混合水凝胶的吸附条件b.在最优条件下,比较几种混合水凝胶对胆红素的吸附能力。c.研究混合水凝胶对胆红素的吸附机理及平衡吸附模式d.在白蛋白存在的条件下,研究混合水凝胶对胆红素的吸附能力及对白蛋白是否吸附。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管理
-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护理
- 大班幼儿报警安全教育教案
- 生产运营管理:产品与服务设计
-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的临床护理
- 爆炸的急救护理
- 护理安全用药指导
-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幼儿园
- 小儿尼曼-皮克病的临床护理
- 新生儿待产护理
- DLT 1529-2016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
- 2018年四川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建筑CAD赛项 样题
- 芯片封装可靠性评价与失效分析
- 2024年人工智能训练师(初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合一整合全套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JT-T-969-2015路面裂缝贴缝胶
- 2019年压力性损伤预防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 内科人卫一类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趋势及展望
- MOOC 学术交流英语-语言技能-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