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求平均数课例研究韩城市新城三小 闫娜研究主题: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课目:人教版数学科教材四年级求平均数教学年级:四年级执教教师:陈丽萍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小学数学讲的是数学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量的和除以这组数量的个数所得的商。我想这节课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学生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于是我是这样上的:一上课,我展示了复习题一口算:(38+32)÷2是求几个数的和在除以一个数,二、口答:小明4天读完60页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这是同学们以前所学的知识,我也只是简单复习,并未做深层分析。整节课下来,我只感觉,我教得还算轻松,因为我只讲授了求平
2、均数的方法,把所有数据相加,再除以数据的的个数。从做练习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做的还可以,应该说这节课我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后来所出现的课本上的几个习题学生也是做得非常轻松。课后,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脑子里蹦出了一个词:简单,知识传授简单,学生学得简单,只是知识目标勉强达到要求,应付做题可以,但学生在本节课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可以说是一个零。我想来想去,这应该不是我的教学目标。还有,本节课的另外一个知识点被我删掉了,那就是平均分、实际数、平均数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当时我是这样想的,这部分内容考试不考,而且学生容易混淆,本班同学基础又是相当不好,还是不讲为妙免得他们
3、越听越糊涂。上完课,我还沾沾自喜,多亏没讲。过了几天,学校赛讲我再次翻开课本,打开教学参考,认认真真地阅读该节课的教材简析,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再回顾我自己所讲的这节课,那简直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种愧疚之情油然而生。难道稍有难度的知识就应该避过吗?我做为教师,我只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却并未想办法把难度大的问题分层,使学生一步一步接受呢?我决定重新讲这节课。我把前面的复习题二变成了“一个杯子里水深16厘米,平均倒在4个杯子里,每个杯子水深多少厘米?”这样我就把复习题与本节课的例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5厘米、3厘米、2厘米,求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紧密联系起来,为
4、后面学生理解平均高度和实际高度做好了准备。课堂上我还从实验室借来了8个小杯子,2个大杯子。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我用一个大杯子装了16厘米深的水,当学生回答这道题应该是16÷4=4(厘米)时,我再做强调,就是把杯子里16厘米深的水平均分,我接着提问,“平均分”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分得一样多,于是我拿大杯子把它里面的水平均倒在每一个小杯子里。我让学生亲自来量,同学回答4厘米,这时我并未多做解释,而是将他们放到了一边,等讲授例题时,我呈现课本上的水被杯子示意图,4个杯子水深分别是6厘米、5厘米、3厘米、2厘米,求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这时,我提问:杯子里水面的高度相等吗?平
5、均高度又是指什么呢?(就是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相同)这时,我启发学生想,要让4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相同,可以怎样做呢?在同学们说出了把多的倒到少的里面时,我及时赞扬,你很聪明,当时,我分明看到了这个同学欣喜的表情。“那还有什么方法呢?”我让同学们4个人一小组进行讨论,按照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我和同学们一道求出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这时我以投影片的形式出现课本上的第二幅图,就是画了一个4厘米高的红线。课讲到这,我问同学们这里所求出的4厘米和刚才复习题里的4厘米一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都是4厘米”,“都是指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呀!”“应该没什么不一样呀!”同学们议论纷纷。“比较一下题目”我提示到
6、,似乎有同学找到了答案,“看看我们刚才做的,”我指了指解决复习题时我的演示结果。“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操作演示结果”更多的同学恍然大悟。“刚才的4厘米是每个杯子里水面的实际高度”“是每个杯子里水面的真实高度”“是每个杯子里水面的实实在在的高度”“每个杯子里水深真的是4厘米”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同一个意思。在得到同学们的认同之后,我又问现在的4厘米呢?“是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并不是它们的真实高度”“对极了!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我们以前所学的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是平均分。而我们今天所学的是,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在这个基础上,我出示了课一开始时,我为同学们设置的的第
7、一个悬念,是一封信,帮小明分析,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块?12÷3=4(块)和小明有5块糖,小红有3块糖, 小力有4块糖,平均每人有几块?(5+3+4)÷3=4(块)这两个“4块糖”有什么区别?同学们都能说出一个是平均分后的实际数,一个是三个人糖块的平均数,并不是每个人真有4块糖。可以说全班同学对这个平均分,平均数,实际数都能区分开来,还有的同学能够举出相应的例子,这就更进了一步。这节经过我二次备课,重新再上的课,我感觉比第一次有了很大的改善,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相信自己,相信学生。想想第一次上课时,由于我的原因,没有给学生交代这个知识点,虽然不影响他们掌握
8、求平均数的方法,但孩子们对于道理肯定是想不通的,只不过是按照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做的,这种一知半解的学习态度是不可取的。由于我的疏忽,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只是一味地埋怨学生底子太差,就肆意删减学习内容。这种方法是非常危险的,那是我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的讲解学生肯定听不懂,对于学生没有耐心、爱心,总以自己的眼光、想法去评价学生,事实证明,在我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过程,如演示操作复习题与例题的比较,学生自己拿学具小纸条进行对照练习,帮小明解决书信当中的疑惑,问题分层,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按理说,本节课知识点交代得请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课堂气氛又十分活跃,还有什么可
9、缺的呢?而且加上我的演示操作,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更是让学生一目了然。可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象没有达到我的预想效果。我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候,一声稚嫩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老师,我爸爸昨天给我量身高是150厘米,比咱们今天所做的例3里两个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高一些”对呀,我似乎找着了我想要寻找的答案。这节课例3是两组同学的身高统计表,要求比较两个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我何不在我们班同学中进行一次呢?可是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会不会乱呢?这让同学自己量一下身高,然后进行比较,又有多大的用处呢?这个例3,我当初怎么没想到是这么设计呢?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进行底三次授课,前面的教学环节按照原思路,对于例
10、3的处理,我是这样做的,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组长把自己组同学的名字先写到自制的统计表里,然后课堂上,我让各小组同学自己量身高,并且一一进行登记,当时,同学们真上热情高涨,课堂上也确实有离开座位的现象,不过我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各小组同学密切配合,同时在暗暗较劲,看哪一组同学先量完,哪一组同学能很快算出自己组的平均身高。事实也证明,第2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分工,量的量,记的记,计算时,你算前两个,我算后两个,大家始终围坐在一起,精诚团结很快完成了任务,我看了一下表他们只用了三分钟,而4小组,组长没有明确分工,大家你量一下,我记一下,最后明显落后于其他小组,所以在最后交流时,我问4小
11、组同学为什么慢呢?“我们没有分配好,大家不好好配合。”“这就是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我们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我们大家是小组的一员,大家就应该齐心协力,完成任务。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同学们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虽然本节课最后拖延了几分钟,但我感觉,本节课同学们的收获是非常大的,比如课后,同学们这样说,“今天,我知道了我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今天要不是我在记录时没把字写清楚,我们组肯定上第一名。”“我们以后做什么事都应该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把事情做好。”“我觉的我们应该把我们学校四年级每班同学的身高比较一下。”听着同学们各种各样的回答我欣喜万分,不过我更多的是思考,我今后的教学应该朝着那个方向
12、去继续努力。是呀,同样的一节课我上了三次,次次讲法不一样,次次效果不一样。回想第一次讲授时,由于我不信任学生,给学生的知识都没有完全传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的传道却是打了折扣,还自慰考试不考,学生又不易掌握,跳过去算了。其实,那是我自己没有苦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其实学生还是能掌握知识的,我的第二次上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仔细想想再难的知识也有一个切入点,同样一节课,同样的学生,为什么有的老师有的老师教的轻松自如,有的老师却虽然身心疲惫学生却还上一头雾水呢?我想应该上这个道理吧。另外,这次我讲这节课,经过我的三次授课,我才觉的,这四十分钟效益确实高,且不说知识学生掌握了,通过思考问
13、题,学生的饿能力提高了,思维的方法改变了,学会将问题分层化,一步一步地解决。同时学生把数学带进了生活,求我校四年级同学的人数,求我们家一年平均每个月的花销?这这些问题的提出,体现了孩子们已经把数学融进了生活当中,知识不再是一种你讲我听的机械的传递过程,而是在生活当中自觉的掌握了知识,本节课就是一个例子,学生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目标,学生的数学情商在本节课当中得到更多的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我以前的理解中并不会占多大的位置,通过这次授课,我想这些被我忽视的方面,其实才是更重要的,它不仅是学生当天学习目标的体现,更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通过这次三次讲一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安2025年上半年广安市邻水县“小平故里英才”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2025年民族团结杂志社公开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南平市中昱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招聘2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中级财务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EP系统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电视画面编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会计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食品原料安全控制(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系统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铸造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自考《03203外科护理学》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题)
- 精装房营销策略研究-全面剖析
- 融资融券基本管理制度
- 公路工程质量试题及答案
- 中央贸促会面试题及答案
- 产业链购销合同
- 昇腾DeepSeek解决方案
- 出口美国合同范本
- 2025-2030中国香紫苏醇市场发展形势及未来投资风险预警研究报告
- 2024年市场营销师品牌宣传技巧试题及答案
- 教育机构与旅行社合作合同新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