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浙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1页
六年级浙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2页
六年级浙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3页
六年级浙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浙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帮助。资:借。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划线的词。 衡乃穿壁引其光_遂成大学_2根据意思写由文中的原句。 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_匡衡于是帮助那个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_3像这样讲古人刻苦读

2、书的成语故事还有:_。4匡衡为什么给那个大户人家做工而不要报酬?  _2.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已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荣曰:“(1)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2)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注释)行炙人:传递菜肴的仆役。炙,烤肉。  因:于是;就。  辍已:指自己停 下来不吃,让出自己那一份。 左右:在身边。 所以:缘故。1解释下列语句中带点词的意思。(1)尝应人请_   

3、;(2)有欲炙之色_(3)同坐嗤之_   (4)乃受炙人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_(2)_3读了短文,你受到怎样的启示?_3. 读管宁割席,完成练习。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捉:拿起来,举起,握。轩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废书:放下书。废:停止。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1

4、翻译下面的句子。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_2本文写了两件事,分别是:(1)_(2)_3从管宁割席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 )的人。A.淡泊名利、非常清高 B.爱恨分明、勤学好问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或曰:“食菱须去壳。”或:_(2)其

5、人自护其短。短:_2给文中£处加上标点符号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并壳者,欲以去热也。_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_5. 文言文阅读。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宋人有耕田者(_)   冀复得兔(_)2翻译下列的句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6. 阅读理解。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

6、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好书画 _ (2)一日曝书画 _(3)处士笑而然之 _ (4)古人云   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杜处士)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3在解释正确的句子后打“”。(1)“所宝以百数”意思是“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 

7、0; )(2)“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今天调换了尾巴打斗”。 (   )(3)“处士笑而然之”意思是“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对”。 (   )4文中牧童和处士“笑”的方式不一样,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笑”体现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牧童:_   性格特点:_处士:_   性格特点:_5这篇短文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用“_”在文中画出来。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江行日记一则(节选)明袁中道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

8、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注释沙市:今湖北荆州。雪子: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敲戛(jiá):轻轻地敲打。铮(zhn)铮:文中形容雪子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1“欲”的意思是_;“亦”的意思是_。2“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的意思是_。这句话衬托出_。3文中说“亦复有少趣”,联系上下文,你觉得“趣”在何处?(至少写出两处)_4读一读,下面句子停顿合适的是(   )A.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B.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C.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8. 阅读下面的短文,借助注释

9、,完成练习。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注释)荆宣王:楚国的国君楚宣王。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家。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江一: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长(zhng):长官,做首领的意思。然:就是这个样子,(回答

10、)“对”的意思。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这段话的意思。“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_2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假”的意思是_。这个成语的本意是_,这个成语常用来比_。9. 尝试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 ,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2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3翻译下列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

11、(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请从文中找出符合这句意思的话语,抄在横线上。)_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10. 阅读熟读精思(节选),完成习题。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12、眼口岂不到乎?注:详缓:仔细从容。子:通“仔”,仔细。下同。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漫浪:随随便便。急:要紧。1“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的读音为(_)。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_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括号内各填一个字。4写出画线句子的大意。_5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_11. 回忆伯牙鼓琴,回答问题。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足”的意思是_,“鼓”的意思是_。2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用成语概括),可见伯牙与子期真的是_。3下面

13、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2. 文言文阅读。击皮得实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选自北史李惠传(注释)负:背。薪:柴。释:放下。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惠:李惠,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遣:使,让,令。顾:回头看。州纪纲:州府的主簿。拷;拷打。群下:部下,属员。盐屑

14、:盐末。用,碎末。实:事实,真相。伏:通“服”。就罪:承认罪过。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二人将行   将_(2)群下咸无答者   咸:_(3)惠令人置羊皮席上 置:_(4)以杖击之   以:_(5)使争者视之   使: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同释重担息树阴。_(2)各言藉肯之物。_(3)惠令人置羊皮席上。_3读完本文,请你评价下李惠这个人。_13. 阅读理解。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死,   ,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14. 文言文阅读。枭将东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注释)枭(xio):猫头鹰。鸠(ji):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