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含答案_第1页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含答案_第2页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含答案_第3页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含答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含答案班级:_ 姓名:_一、 课外阅读。爱在深山(节选)2006年7月中旬,湖南郴州受“碧利斯”台风影响,下了一场五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水使十几万灾民无家可归,茫茫泽国随处可见的是转移的人群和呼教的声音。电视画面和收音机里每天都是洪水肆虐的镜头和报道。这样的镜头,家住湖南省资兴市何家山乡百嘉村黄伙洞组的刘才通老人并没有看到。因为老人家里没有电,他甚至连媒油灯都不点,每天只用打火机点燃插在墙壁里的竹片照明。7月16日,他家的一间杂屋被大水冲倒,常年耕种的几分稻田也被泥石流掩埋了。老人一辈子没见过这阵势,心想:自己居住在半山腰,地势这么高都遭了洪水,方

2、圆几百里的村庄一定成了水海了,这么大的水,这么多的灾民没有了家,他们到哪儿藏身呢?老人想,我得帮帮他们才好。第二天,已经85岁的老人连夜用木槌在石缸里碾出50斤大米,装好在两个蛇皮袋里。屋子里的稻子堆成了山,但他只能碾这么多,再多就挑不出去了。7月18日天刚亮,老人就起床了。通向乡政府的水泥路因为好几处山体滑坡被堵住了,他只能走山上的小路。而山上的小路因为洪灾和泥石流的破坏,有些地段也被掩埋了。老人赤着脚,顶着烈日,趟着没膝的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外赶,两个重重的蛇皮袋在他踉跄的身影下晃着4个多小时后,老人终于将粮食送到了20里路以外的乡政府。大中午的时候,满头大汗的老人将两个蛇皮袋中的大米摞

3、在乡政府办公室,说:“我要捐粮,我家有一万多斤粮食,你们快派人到我家去运吧。”1根据原文意思填空。(_)的灾民 (_)的村庄 (_)的山路2文中加点的词“踉跄”的意思,你猜测是( )A摔倒在地上B走路不稳,跌跌撞撞。C矮小,虚弱3下列选项与文中第三段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相同的是( )A我快不行了,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B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C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4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你体会到了老人是个_的人。5文中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是_的场景,这样写更能衬托出老人是一

4、个_的人。6当灾民收到老人送来的粮食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描写这个动人场景。_二、 课外阅读。一束白色的栀(zh)子花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我的每个生日送到我家。花束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因为这花是现金零售的。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qìn)人,为我带来了无尽的欣悦。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nì)名者的形象。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躲避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实姓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她多次问

5、我,是不是我曾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xiè)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省去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会不会是哪位青年人,对我怀有浪漫之想?我实在没法知道。而栀子花的馥(fù)郁与温馨(xn)却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的。我就是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这一年,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花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依偎(_) 芬芳沁人(_)2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1)本句运用了哪种修辞

6、手法?_(2)把“依偎”换成“躺”或“靠”,行不行?为什么?_(3)“纯洁无瑕”、“芬芳沁人”分别指什么?_3作者猜想送花人时,为什么总会“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的”?_4读过文章,你觉得母亲送花的目的是什么?_三、 阅读理解。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

7、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15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1多音字组词。挣zhng_ 曲q_ 当dng_zhèng_ q_ dàng_2读句子,填空。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从“掏”、“一卷毛票”能体会到_。从“指尖龟裂”可体会出_。3母亲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为什

8、么挺高兴“我”看书?你从中感受到什么?_4文中划线的句子连续用四个“立刻”,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_5从哪里可以看出“我长大了”、“是一个大人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_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_晚上,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玲,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即要准确,又要讯速,好吗?”“好!”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能不会回答吗?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眼皮一翻,高声答道:“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笑了起来。我一愣,正在忧豫,爸爸又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连忙改口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问

9、话。”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马上说:“一样重。”“哈哈”大家又笑了。我挠了挠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否则会闹出笑话。”我点了点头,笑了。1请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恍然大悟: _盘算: _3前两个自然段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

10、来并改正过来。_4“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中的“两次教训”是指什么? _ _5本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请在文末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话。五、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 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

11、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

12、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1第自然段中“欣喜若狂”的意思是_。2第自然段中“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这句话在短文中主要作用是( )A总结全文B承上启下C点名中心3第自然段中,鲁迅记忆力好,最主要是因为他( )。A天生聪明

13、B喜欢抄书C总写作业D看书很多4短文主要写了鲁迅小时候的哪些事?请你简要写出来。_5短文结尾:“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结合短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六、 课外阅读。在柏林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嘲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一、二、三。”这个神

14、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1将第3自然段缺少的标点符号填在文中。2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什么?_ (2)找到文中先后两次写车厢里静下来的语句,想一想“静”的原因有什么不同?_3读完全文,我们都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为此,请你设计一句主题为“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

15、告语,以警示世人。_七、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小黄牛找食吃小黄牛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牛妈妈对小黄牛说:“孩子,你已经长高了,长结实了,不能老是跟着妈妈过日子,应该自己生活了。”小黄牛点了点头。从此它就开始自己过日子了。 一天,小黄牛慢悠悠地来到一户农民伯伯的院子里。院子里长满向日葵。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小黄牛又饿又渴,扬起头就要吃。这时,它想起牛妈妈的话:“孩子,农民伯伯种的庄稼,我们都不能吃它的叶子,叶子没了,庄稼就不能活了,那农民伯伯吃什么呢?”小黄就到别的地方找食去了。 小黄牛拖着瘪(bi)瘪的肚子,走呀走呀,来到了一棵老榆树下。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

16、。它感到凉快极了。小黄牛饿坏了,张开嘴就要啃树皮吃。这时,远处来了几个农民伯伯,他们干活累了,正要到老榆树下歇息乘凉。小黄牛想:如果我啃了树皮,树不就死了吗?那农民伯伯还怎样乘凉呢? 小黄牛为自己能替别人着想感到高兴,突然间像长了好多力气,决心向草原前进,去找自己能吃的青草。它来到草原,东瞅瞅,西看看,终于找到了妈妈带它吃过的草,叶子细长,绿绿的,软乎乎的。一嚼起来,又香又甜,还流着汁水呢!它高兴得又蹦又跳,痛痛快快地吃了个饱。 傍晚的时候( )小黄牛回到家里( )告诉妈妈哪种绿叶能吃( )哪种绿叶不能吃的理由( )牛妈妈听了( )高兴得眉开眼笑( )一个劲地夸它( )真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

17、子( )小黄牛得到妈妈的夸奖( )高兴极了( )1给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4举例说明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_八、 阅读短文。美丽的晚霞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

18、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打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的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1比一比,组成词。辉(_)透(_)坚(_)幻(_)晖(_)绣(_)竖(_)幼(_)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柔和(_)朦胧(_)仿佛(_)坚实(_)3“我”在梦幻里看到了哪些东西?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

19、确,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文中的“出神”,表示“看呆了”的意思。(_)“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中的“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名意不变。(_)神奇就是“神秘”的意思。(_)5美丽的晚霞,生动的描写。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请写在下面,读一读,背一背。词语:_。句子:_。九、 课外阅读。 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导致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由最初的六毛五一斤降到三毛五一斤。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于是,摘李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他们放出话来:李子不要了,宁可看着它烂在树上,也不要费时费力摘下贱卖。 父亲预估今

20、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 歇工的第一天刚好下小雨,我和母亲在家里掰玉米、煮玉米,父亲却扛着一根竹竿往屋子旁边的那片李树林走去。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它的尾部有一个铁钩。每年的李子采摘季,父亲就用它敲打树上的李子,我们再从地上一个一个拾起李子放进筐里、袋里。 “不是说不摘了吗?”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谁知道呢?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的李

21、子敲到了地上。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过一个玉米吃起来。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 父亲说:“当然会心疼。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 父亲说:“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从树上把李子敲下来。为啥呢?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

22、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作准备,你说是不是?” 我点点头。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个道理。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1本文共860余字,我阅读的时间大约是_分钟。2大部分乡亲停止采摘李子的原因是( )。A想等李子的收购价涨上去B不想费时费力采摘却拿来贱卖C想要看李子烂在李树上3下列对父亲费劲把李子敲下来的原因,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果烂在树上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B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打李子可以锻炼身体。C李子烂在地里,能化成肥料滋润李树的树根。D李果烂

23、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是有着天壤之别的。4文中画“”的句子中的“红彤彤”表现出作者( )的情绪。A激动B愤怒C伤心D心疼5请写出父亲打李子时的感受,试着解释为什么父亲会有这样的感受。_6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两个特点,并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_答案1、1无家可归 被毁 泥泞 2B3A4舍己为人5老人顶着烈日背大米 热心为他人着想 6他们会找到老人,感谢老人赠送的大米,感谢他用这些救了大家。2、1依靠 香气袭人 2拟人 不行。因为“依偎”一词更能体现栀子花的可爱。 颜色,花香。 3因为她为别人付出了许多的“关心与爱”,觉得别人也一定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4让女儿体会到:为别人付出爱,定会有爱的回报。3、1挣扎 弯曲 当然 挣钱 歌曲 上当 2母亲积攒这些钱十分不易 母亲的艰辛 3母亲懂得,读书能使人明理,所以,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也要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从中感受到慈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4运用排比的手法,极力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工作辛苦。5为自己还这么不懂事而羞愧难当;觉得用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去买书,实在对不起母亲;想到应当让母亲有足够的营养体会到儿子对母亲的一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