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法创新之一_第1页
作文教法创新之一_第2页
作文教法创新之一_第3页
作文教法创新之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文教法创新之一            作文教法创新之一    身无彩凤双飞翼 手有鼠标一点通    媒体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沧浪渔夫引言    今年七月江苏省高考阅卷点传出消息:一考生用古白话写的一篇题为赤兔之死的作文获得满分。消息传来,对我们教师来说关心

2、的可能并不是作者是谁?更想了解恐怕是这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内容结构、谋篇布局如何?总想看看原文才好!好在如今社会媒体信息技术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消息传出的当天,国内一些网站就竞相登载了这篇赤兔之死及其相关信息。随即笔者的作文专用电子邮箱也收到了很多同学的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及疑问,有的同学甚至附上了其加以圈点过的赤兔之死的文本。我在加入到他们讨论中的同时,也再次坚定自己的构想:将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        一、落笔不再难:为有源头活水来    运用网络资源拓展

3、学生的视野,将作文课前准备延伸到课外。    传统作文教学的写前指导不外于是对命题的“号脉诊断”,也就是帮助学生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可往往吃力不讨好的是,我们的“口干舌燥”换来的只是学生的“抓耳挠腮”,按他们的话说是“老师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曾用了很多方法,包括提供范文、同学讨论、甚至自己“下水”,可总隐隐觉得学生很被动。直到有一次我在周末突发奇想,让学生回去查资料苏州的变化有多大(实质是为下周的作文可爱的家乡寻找论据)。结果发现学生的主动性很高,有的去了图书馆,有的去书店,有的则进行了走访,其中不乏上网查询的。在讨论课上,同学们一

4、改过去的“沉寂”,似乎每个人都有话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一些数据特别“顶真”,争着说自己对,而且一律提供相应的依据,想想也是,这毕竟是“自己查的”。也正是在讨论中,我发现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许多同学家中配置了电脑,而且相当一部分连上了“英特网”,事实上,也确实是上网查询的同学的资料最为详实,不仅反应的数据是当前的、最新的,而且交上来的作业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更有趣的是这部分同学投入的精力也最少,虽说也有一些是去了“网吧”,但毕竟有那么一批是足不出户的。何况还有同学“偷偷”告诉我,无论老师作文出什么题目网上基本上都能查到接近的文章。如果学生去“抄袭”,那就得不偿失了,但话说

5、回来,我们不能“讳疾忌医”,相反正因为网络资源的丰富,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先期的材料,范文,以及相关的信息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这股“源头活水”,把学生的思路打开,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不管怎样,至少可爱的家乡这篇作文没让我多费口舌,同学们几乎都是在45分钟内当堂完成的,其中虽说某些数据是大同小异,但立意谋篇没有一篇是相同的。    所谓的“万事开头难,作文开头更难”,经学生“证明”说这是因为“肚中没有货色”。的确,胸有成竹方能下笔千言。要解决“落笔难”的问题,最终还能依靠大量的阅读,只有阅读量与阅读能力的提高,作文水平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提高。不

6、可否认的,在阅读量不够,尤其是写议论文等论据不足的时候,网络是能够缓解燃眉之急、助上一臂之力的。(按:各校的多媒体教室已经布置到位,让学生足不出校畅游世界也早成为可能,加上宽带网的建成,我们的语文课是否也能走上信息高速公路?这样我们的作文写前课就可以在“课内”完成了。)    二、作文批改的交互:你有我有大家有    作文难,写作文难,批作文更难。做语文老师的最大乐趣在于能与学生在作文中沟通心灵,可也正是为了这份“沟通”,语文老师被“批改”作文占据了大部分业余时间,一学期光“大作文”(课堂作文)就有六篇,加上期中与

7、期末的就是八篇,还有每周至少一次的“小练笔”。就算一个老师带一个班,每班50人,一篇文章算500字,一位语文老师一学期仅作文一项的“批阅”量就不少于625000字,若是有两个班,每班人数又不止50人,那就可想而知了。遗憾的是,尽管老师如此“卖力”,也往往取得不了多大效果。因为我们的批阅更多的是一厢情愿,是单向操作,对学生来说只是接受,没有主动参与;即便是与老师“笔谈”也要等个十天半月才会“始一反焉”;就算是“面批”,一学期每个同学能轮到一次就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再说作文讲评,有的语文老师会将范文誊印出来分发给同学,由于条件所限,大部分老师往往采用的是当堂朗读几篇优秀习作,是不可能全面探讨每一个

8、同学的问题的。也有老师改进为每期点评几位,一学期尽量每位同学能轮到一篇。 可作文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写的好与坏是有多种因素的,就拿那开篇提到的赤兔之死来说,据写这篇文章的考生的语文老师称,该同学平时作文并不是最优秀的。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之所以能写出这篇佳作是与他酷爱看三国分不开的。我们不妨设想这们考生能提前参加去年的高考或参加明年的高考,我们谁还能相信他能写出满分佳作来呢?不难看出这些都不能改变作文批改的交互性差的根本问题。    我们知道媒体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交互性,那么它是否可以运用到作文批改中去呢?回答是肯定的。当然运用媒体信息技术批改作文,并不

9、是让其取代教师,而是帮助教师更深入地提高批改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我的尝试是让学生加入到“批改”中来,让他们切身的感受自己或他人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把作文讲评化解在作文批改中。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步:首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输入计算机(低年级的可以结合他们的计算机课中的输入法教学或打字训练)。其次,教师在计算机上批阅。再次,在多媒体教室中通过网络将学生作文原文设为共享,同学们可以随意的调阅任何一篇,但每看一篇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将批阅好的“修改文”(可以在文稿上用括号添加法或多种字体和色彩等反映修改建议)发布到网络中让学生再阅读,并阐述自我观点,也可以相互讨论,并将自己的意见附在文后或发给

10、老师。通过一系列的“交互”,教师再把学生相对集中的问题在以后的作文课堂上加以解决。事后发现,教师的投入比原来的要多,而且要掌握相应的媒体信息技术,但试验后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通过“我有你有大家有”的讨论式批改方式,作文批改不再使语文老师“作茧自缚”。    三、作文课堂多媒体化:原来世界是可以更美的。    还是在一年前,偶在网络中看到湖南有位老师制作的作文教学课件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这个课件是用Author ware软件制作的,作者共设计了七项: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材料一、材料二、课堂

11、练习、归纳总结与课后练习。它形象直观地向我们介绍了“材料”作文的分析要点及一般材料的审题立意方法。整体说来,这个课件的界面友好,材料变化自如,较好地体现了人机交互作用,能将教者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意图清晰地加以反映。其中有这样的一则练习材料:在公园散步或树阴下小憩,我们有时看见园丁们手握大剪,专心致志地修剪冬青树,他们细心地把那些旁逸斜出或一个劲儿向上窜的冬青树剪去,使冬青树带显得平平整整,给人整齐的美感。这是作者在讲解完材料的审题立意的方法之后设计的练习题,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加以审题立意,目的是为了巩固学习效果。讨论完成后,只要按一下注明为“另一则”的按键,计算机便自动将上则材料中的画线词语加以替

12、换,便显示出下面的这则:在公园散步或树阴下小憩,我们有时看见园丁们手握大剪,咔嚓咔嚓地修剪冬青树,他们粗心地把那些旁逸斜出或一个劲儿向上窜的冬青树剪去,使冬青树带显得愣头愣脑,给人整齐划一的美感。毫无疑问这两则虽说是略有不同,但这样一变化,审题立意的角度便迥然不同,这对加强学生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的把握能力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一位老师创作了如何写好作文系列多媒体课件,其中有关记叙文的是分成“观察与记叙”、“立意为本”、“叙述的方式与顺序”、“叙述的线索”、“描写的详略与角度”几部分,而每一部分又自然分为若干小项。这个课件的最大特点是“所见即所得”,只要点击相应的标题,便会自动显示相应内容。它十分适合于学生自学或查询,似乎大有“教是为了不教”的风范。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既然已经有老师尝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来,也便是说作文教学的多媒体化已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了,为此,我们更有理由勇敢地向前迈出坚定的一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将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这只是作文教学创新的“一小步”,而且这“一小步”也有待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认可与实践。后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