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研究1 高家方绝对真理置疑,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2 赵凤平不能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松辽学刊1995年第1期3 周佩东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提法的异议,池州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4 林 源关于两个哲学问题的解决,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3月,第17卷第1期5 谢启琛关于真理二重性的再思考,天府新论1999年第4期6 孙克强关于真理问题的两个误区,丹东师专学报1998年9月,第20卷3期7 彭 薇绝对真理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5卷第3期8. 赵洪亮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异同,东岳丛论2002年
2、9月,第23卷第5期9 蒋冬梅绝对真理:人类真理性认识的逻辑终点评析摒弃“绝对真理”的主张,上饶师专学报1998年10月第18卷第5期10. 张盛彬绝对真理是个理想概念关于真理的逻辑思考,皖西学院学报2006年8 月,第22卷第4期11程明华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论真理的绝对和相对及其转化,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12赵凤平论真理的二重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13赵尚杰论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胜利论坛2000年第2期14沈晓阳论真理是一元性与多维性的统一,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4 月,第7卷第2期15曹 岚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新认识,哲学论苑2001年第4期16
3、张 强浅析真理特性对于认识主体的行为限定,前沿2004年第1期17柏丽华浅议真理的相对和绝对及其关系,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18张瑞生试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探讨与争鸣1999年6月19郑颖贞试论真理的辩证性,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1月,第13卷第2期20史贻逵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问题新论兼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21丁年森新论真理的绝对和相对,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9月22蒋海霞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体会,上海金融学报1998年第3期23关丽娜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邵乌达蒙族师专学报第21卷第
4、4期24庄惠娟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关系辨析,山东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25陈占安真理的问题是对于革命成败攸关的重要问题学习艾思奇的真理观,学术论坛2006年第6期26李天鹤真理的属性范畴辨析,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5期27何国生真理谬误关系简论,柳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4卷第3期28袁宝菊真理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月,第17卷第1期29封来贵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理解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合理视角,广西大学学报2004年4月,第22卷第2期30张继功真理问题新探,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1月,第30卷第1期31炎冰质朴实在论与狭隘的科学主
5、义我思“索卡尔事件”,哲学研究2003年第8期32陈建中中共领导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真理观,福州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关于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研究观点摘录一、关于真理的绝对性与绝对真理的相关论述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辩证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似乎是牢不可破的,学术界对此从未有人反对过对“绝对真理”概念的使用。应该明确,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物或现象,也不存在绝对的理论或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本人也坚持真理是发展的。坚持、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学说题中应有之意。笔者认为,任何真理都是一定条件下的人或人类在一定的实践条件下对一定条件下的客观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正
6、确反映或认识。正是在这个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意义上说,不存在所谓的“具体绝对真理”,真理都是相对的。-高家方绝对真理置疑,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根据“绝对”和“绝对性”的基本含义,我们知道,指认某物具有“绝对性”时,是指该事物具有不受限制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特性。比如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是指运动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普遍的、永恒的和无限的,“运动的绝对性”就是指运动所具有的这种无条件性。同理,当我们说“真理的绝对性”时,也是在指真理所具有的不受限制的无条件的属性。很显然,“绝对性”是真理的一种属性,所以真理的绝对性不能等同于绝对真理。 -彭薇绝对真理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
7、15卷第3期“绝对真理”是说明和理解相对真理的前提条件。虽然绝对真理不是现实的真理,但对现实的相对真理的理解却要以它为参照。也就是说,绝对真理作为真理,是无条件的,全面完整的,它只有绝对性,没有相对性,因此它内部不再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它是不需要再发展、也不可能再发展的终极真理。以绝对真理为参照,才能明确相对真理是一种什么样的真理。 -蒋冬梅绝对真理:人类真理性认识的逻辑终点评析摒弃“绝对真理”的主张,上饶师专学报1998年10月第18卷第5期“绝对真理”的提出是有具体背景的,有特定含义的,不可望文生义。如果将绝对真理的“绝对”作“绝对化”,理解,必然导致对“绝对真理”的误解、曲
8、解,会导致和相对主义同样错误的绝对主义。-张盛彬绝对真理是个理想概念关于真理的逻辑思考,皖西学院学报2006年8 月,第22卷第4期主张绝对真理的提法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任何真理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是,人类认识能够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三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构成了绝对真理。由以上三点根据,就可断言绝对真理是存在的。而我们认为,上述理由并不能证明有绝对真理的存在。-周佩东 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提法的异议,池州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绝对真
9、理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列宁在内,都没有在客观真理的意义上承认绝对真理。在他们看来,绝对真理是对事物的完全的、无条件的、绝对正确的认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这是任何具体的认识所达不到的,任何具体的认识只能达到相对的真理性。因此,我们不能说,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任何客观真理都只能是相对真理,而不能说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林源关于两个哲学问题的解决,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3月,第17卷第1期恩格斯强调,绝对真理,也就是“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这是说,绝对真理是由
10、相对真理转化而来的,这种转化并非是机械的相加,而是通过在实践中相对真理不断确认其正确的范围、条件、特殊性的过程中实现的。总起来看,恩格斯并没有“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观点。-彭薇绝对真理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5卷第3期二、关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论述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表现真理的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属性,任何具体科学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相对性就是具体真理中的相对部分,绝对性就是具体真理中的绝对部分.正是这种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个的相对真理,形成了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颗颗“水滴”。-赵凤平不能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
11、相对性和绝对性,松辽学刊1995年第1期我的认识是:“总和”既是“辩证的统一”,又是“矛盾的发展过程”。即: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统一,这两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真理都是一个相对绝对、有限无限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着无数的关节点或里程碑,其中的何一关节点,既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又是认识真理的各个具体过程的终点和新的起点。-孙克强关于真理问题的两个误区,丹东师专学报1998年9月,第20卷3期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通行的表述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份,绝对真理不是存在十相对真理之外,而是存在于
12、相对真理之中;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任何一个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成份因素、颗粒,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同时一还表现为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化的。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作为相对真理都是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都是通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梯,它既是在过去实践基础上取得的认识成果,又是进一步趋向绝对真理的起点,它是人类认识中,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和联结点。”仔细读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偷换概念的问题,即绝对真理概念的内涵已与其前面所阐述的不同,不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世界的可知性”,而显然是指“绝对正确的认识”、“终极的真理
13、”。因为只有这样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构成”、“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等关系,才可能成立和有意义。-彭薇绝对真理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5卷第3期归纳起来,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指自在的绝对真理,即事物的真实木质;第二层是指原则的绝对真理,即认识的理想境界;第三层是指性质的绝对真理,即在已有的真理性认识中所包含的绝对性质。与此相对应,相对真理也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属人的相对真理,即对事物真实木质的相对的认识,第二层是指状态的相对真理,即人类真理性认识所达到的相对状态,第三层是指性质的相对真理,即任何真理性认识所包含的相
14、对性质。-沈晓阳论真理是一元性与多维性的统一,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4月,第7卷第2期尽管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有严格的区别,不能相互混淆。但是,它们又是紧密相联、彼此贯通的。它们都是用以界定或表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真理性及其程度的概念。虽然相对真理不等于真理的相对性,但包含着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相对真理的重要属性,每项具体科学真理所以是相对真理,就在于具有相对性的一面。虽然绝对真理不等于真理的绝对性,但包含着真理的绝对性。另外,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相互转化推动着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当真理的绝对性居于主导地位,真理的相对性被掩盖着,居于次要地位时,理论本身
15、所包含的局限性尚未暴露或尚未明显暴露。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认识领域的拓展,新的发现就会同已有的理论之间产生深刻的矛盾,真理的相对性的一面就会突出起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方面,而真理的绝对性就退居到次要地位,这时,旧的理论就被新的理论所代替。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地位的不断转化,推动着相对真理不断地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着相对真理不断地永远止境地向绝对真理转化。简言之,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地位的相互转化,是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动力;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地位相互转化的结果。-柏丽华浅议真理的相对和绝对及其关系,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
16、第1期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又是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的。超越是对限制的突破,并包含限制于自身,超越又表现于限制之中;限制是对超越的限制,本身就意味着超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又是互相转化的,从而展现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绝对性和相对性既对立又统一,构成真理辩证特性。真理的绝对性表明,真理是能动的,具有理想性,是自由的观念形态。真理的相对性表明,任何真理都有其条件制约,人们在真理的条件界限内运用真理指导实践,人们又要不断突破条件界限,发展真理,推动实践发展。-丁年森 新论真理的绝对和相对,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9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完全等同的。首先,它们提示真理的角度和
17、适用范围不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从静态的角度把真理作为科学认识的成果来考察的,从静态上看,真理都是相地性和绝对性的统一,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每一具体真理都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同客体相符合,具有绝对性,但每一科学认识的成果又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获得的,必然打上时代的印记,具有相对性。相对性和绝对性作为真理的两重属性,它们是同时存在,不可分离,融为一体的,它们不可能用于真理的过程以提示不同类型的真理,这就像不能以真理的客观性来区别不同类型的真理一样。而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则是从动态的角度,把真理作为发展过程来考察的。从动态上看,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由相对真理不断向绝
18、对真理的转化过程。其次,它们在真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作为真理的属性,在认识论中主要是揭示什么是真理,反映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关系。绝对性表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含有客观的内容,表示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真理就不是谬误,是谬误就不是真理。相对性表示真理同谬误的联系,是指真理同事物的符合是有条件的,超出了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变成谬误,谬误就变成真理。而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作为真理的类型,它反映和说明的是真理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即说明两种类型的真理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以及辩证的转化。-赵洪亮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异同,
19、东岳丛论2002年9月,第23卷第5期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是真理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因此,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离开绝对性而只具有相对性或离开相对性而只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即纯粹的绝对真理或纯粹的相对真理都是不存在的。-庄惠娟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关系辨析,山东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三、对于“绝对真理、相对真理”提法的质疑我们并不否认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联系并不意味着等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是两对意
20、义不同的范畴,绝不能混为一谈。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混同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造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混乱。我觉得,要廓清这个间题,就必须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严格区别开来,确认每项具体科学真理都中是相对真理,但它同时具有相对性,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才构成绝对真理。虽然相对真理由来于真理的相对性,但二者决不是等同的。相对真理作为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它既包含真理的相对性,又包含真理的绝对性;而真理的相对性仅仅是相对真理的两种属性之一,它只能与真理的绝对性并存,而不能将其包含之。所以,相对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理,尽管绝对真理导源于真理的绝对性
21、,但它不过是无数含有绝对性的相对真理的“汇聚”,二者亦不能划等号。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而真理的绝对性作为相对真理的两种属性之一,不过是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个个水滴,是“总和”中的“成分”。所以,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同样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赵凤平不能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松辽学刊1995年第1期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概念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概念有以下两点不同:一是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观和客观的符合性、一致性,即真理性认识的正确性。因而真理能指导人们正确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为人类服务。人们应努力探求真理,只要是被实践证明
22、是正确的理论,我们就可以大胆应用它去指导行动。二是真理具有的相对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观和客观一致的近似性,局限性,即真理的发展性。所以,人们在应用真理时,要注意使用的条件、范围,并且要密切关注实践过程,细心观察主客体的变化,以便从中汲取更加完善的正确认识去修正、补充发展原来的真理。-周佩东 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提法的异议,池州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就真理都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来说,都是绝对的,都是绝对真理这里讲的“绝对真理”是在真理的客观性、包含的客观内容的意义上说的。但在讲到真理的发展过程时,又都动用了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无数相对
23、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的观点。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按照第一个“绝对真理”概念,任何具体真理都可以说是绝对真理,因为只要是真理,就都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按照第二个“绝对真理”概念的意义,任何具体真理都不能说是绝对真理,因为任何一个具休真理都不是完全的、绝对的反映了客观事物,都不能达到“总和”的地步。这个问题确实使人为难:对于一个具体真理我们既要承认是绝对真理,同时又不能承认它是绝对真理。过去人们根据各自的理解和选择,有的在第一个意义上使用“绝对真理”这个概念,不碰到第二个意义上的“绝对真理”的理解;有的则同时在两个意义上使用,不顾及前后是否矛盾。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是由于列宁关
24、于“绝对真理”确实有几种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表述,人们各取所需,因而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绝对真理概念的歧义解释。-林源关于两个哲学问题的解决,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3月,第17卷第1期绝对真理是一种“至矣,尽矣,不可加矣”的“终极真理”,是无限的。虽然近年很少有人再对绝对真理作如是理解,并以此为标志把它与相对真理区别开来,但是,把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思维行程之外、与客观实在完全等同的认识目标的概念,似乎至今仍困扰着人们的思路。 -谢启琛关于真理二重性的再思考,天府新论1999年第4期在真理的定义和真理的辩证法问题上,传统观点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真理定义的主观假设性,传统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
25、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这样定义,由于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一一一实践来谈什么是真理,实际上并没有告诉人们究竟什么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即什么是真理;二是传统观点在解释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时,认为真理的绝对性存在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任何真理的相对性都包含真理的绝对性的颗粒,真理的绝对性是通过真理的相对性表现出来的,无数个真理的相对性就构成了真理的绝对性是今人费解的,带有明显的机械性。-孙克强关于真理问题的两个误区,丹东师专学报1998年9月,第20卷3期四、对于马列经典论著中真理绝对、相对问题的不同解读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
26、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这样说过:“从黑格尔哲学看来,真理已经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上升到较高阶段,愈升愈高,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己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出神,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不仅在哲学认识的领域中是如此,就是在任何其他的认识领域中以及在实践行动的领域中也是如此。”-彭薇绝对真理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5卷第3期列宁指出:“(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
27、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这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相对真理是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反映;这些反映日趋正确;每一个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性,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份”,“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给这个绝对真理的总和增添新的一粟”(列宁选集第2卷,第134页)-赵凤平不能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松辽学刊1995年第1期毛泽东继承了列宁的观点。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
28、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2页)-林 源关于两个哲学问题的解决,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3月,第17卷第1期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对“绝对真理”这一范畴的使用就有三种情况:其一,把“绝对真理”规定为“相对真理”的总和。“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日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都给这个绝对真理的总和增添新的一粟。”其二,把“绝对真理”界定为在内容上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在唯物
29、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提出两个问题:“(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是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这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其三,把绝对真理等同于客观真理,“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就是说要承认我们的感觉器官所展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存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这样或那样地承认了绝对真理”。列宁在“绝对真理”的使用上如此不统一,完全是为了当时一斗争的需要。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他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内涵做精确的论述。但这却在客观上给后来的理论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李天鹤真理的属性范畴辨析,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5期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关于“最后的终极真理、思维的至上性、认识的绝对可靠性”等华丽词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经济师考试评分细则解析试题及答案
- 工程经济社会参与机制试题及答案
- 别具一格的2025年市政工程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职场技能提升试题及答案
- 市政工程考试各类资源比对与选择指南及试题及答案
-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项目管理试题及答案
- 行政人员的公共关系素养试题及答案
- 2025建筑外墙涂装工程合同范本
- 水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探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经济真题及答案解析
- 初中英语2023年中考专题训练任务型阅读-完成表格篇
- 数据中台-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
- 田径运动会检查员报告表
- 高级政工师职称面试题
-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高级第六章-需求评估
- 业主维权授权委托书范文
- 第四代EGFR-C797S药物管线及专利调研报告
- 骨科基础知识解剖篇
-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谱乐谱
- 有机硅化学课件-有机硅化合物的化学键特性
- 蒸汽和饱和蒸汽热焓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