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1301Z7课程名称:传染病学(Infectious Diseases)课程性质:考查课学 分:2学分理论学时:27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组织与胚胎学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参考教材:1.李兰娟 任红主编 传染病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杨绍基 任红主编 传染病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重要课程之一,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防治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打
2、下基础,保障人民健康。传染病学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本大纲是根据1996年高等医药院校传染病学大纲(修订本)而制定。结合学科的发展,在内容上进行增补,疾病编排以病原体分类为依据。所列的病种有的供课堂讲授、有的在实习中参阅,有的为自学之用。在传染病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突出我国的特色。教学内容应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一些少见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性的疾病。大纲反映每一课题的广度;在教学目的要求用“掌握”、“熟悉”、“学会”、“了解”来说明不同程度的深浅。一般说来,对于我国常见的、多发的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是必需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记忆,
3、并能融会贯通。病原学、发病机理、病理解剖及流行病学等为应熟悉的内容,学习这些内容,可加深对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的理解。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熟悉传染病学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与流行病学之间的关系。(2)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措施:病毒性肝炎、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艾滋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布氏杆菌病、猩红热。(3)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预防:水痘、狂犬病、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4)了解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钩体病、血吸虫等传染病的流行动态。2.基本技能(1)掌握如何接诊病人,病史收集、体格检
4、查、初步拟定合理诊疗方案、填写各种检验单及撰写各种医疗记录。(2)掌握穿脱隔离衣的基本步骤,熟悉穿隔离衣的注意事项。(3)熟悉传染病房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划分。(4)了解常用消毒药物的选择和消毒方法、操作。(5)了解临床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三、课程学时分配讲授内容学时第一章 总论3第二章 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3流行性乙型脑炎1麻疹1水痘和带状疱疹1艾滋病2手足口病1第四章 细菌感染细菌性痢疾2布氏杆菌病1猩红热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肺结核3结核性脑膜炎2考试2四、考 核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80%,平时成绩为20%,包括形成性评价(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堂
5、测验、考试后标准答案讲解等)、学生到课统计(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均要考勤)等。3.PBL、CBL教学可安排在见习学时中。第一章 总 论目的要求: 一、了解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染病的性质及其危害,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二、熟悉传染病发病机制、感染过程与流行过程。三、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原则。教学内容:绪言:传染病学的范围和内容及其危害性,新中国在防治传染病的成就以及近年来传染病的现况与防治对策,学习传染病的目的。感染与免疫:感染的概念,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病原体与机体免疫反应对感染过程的作用。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发生与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共同特征,组织损伤发生
6、机制,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临床特点,临床类型等。传染病的诊断:依据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强调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查的重要诊断价值。传染病的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治疗包括一般支持疗法、病原治疗、对症治疗等。传染病的预防:针对流行过程三个基本条件采取的综合性措施。学时 3学时。(绪言1学时,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2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PBL、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病毒感染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目的要求: 1、掌握甲
7、、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了解新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2、掌握主要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熟悉不同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3、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及其临床表现,了解其病理生理基础。 4、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及病原学,包括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了解其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5、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和预防。教学内容:一、概述:病毒性肝炎的概念二、病原学: 1、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特别是乙、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 3、新肝炎病毒,包括GBV-C/HCV、TTV研究进展。三、流行病学:
8、 1、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2、经消化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特别是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1、免疫发病机制,病毒基因变异的致病性。 2、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及其病理学分型。五、临床表现: 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 2、临床分型与病原学的关系。 3、各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转归。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 2、病原学检查,主要介绍血清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 2、鉴别诊断:与溶血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等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9、 七、治疗: 1、治疗原则。 2、各临床类型肝炎和治疗重点,重型肝炎的治疗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八、预防: 1、预防的原则。 2、保护易感人群的主要措施 自动免疫:甲型肝炎病毒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疫苗 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 HBIG学时 课堂讲授,3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PBL、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目的要求:1、了解乙脑病毒的生物学特征。2、掌握乙脑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3、掌握本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4、熟悉乙脑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教学内容:病原学:乙脑病毒的特性及抵抗力。流行病学:传染原: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猪作为传染源的重要性,蚊
10、为储存宿主及传播媒介,易感性与免疫力,流行特征,流行地区,季节性,年龄分布。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病毒侵入及散布的途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的广泛性,基本病变为神经细胞变性,肿胀与坏死灶,血管病变,血管周围胶质细胞增生。临床表现:潜伏期。病程各期(初期、极期、恢复期)的表现,临床类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暴发型)。并发症及后遗症。实验室检查:血象,脑脊液,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特异生IgM抗体检查,其意义和应用,病毒分离。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应与中毒型菌痢、结核性脑膜炎及其它病毒性脑炎等相鉴别。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死亡原因
11、。治疗:一般及对症治疗。高热抽搐,呼吸衰竭,脑水肿的处理,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处理。预防:采取综合措施,防蚊、灭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隔离病人,动物传染源的管理。学时 1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PBL、多媒体教学。 第六节 麻 疹目的要求;1、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求。2、熟悉麻疹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3、了解麻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病毒变异情况。教学内容:病原学:麻疹病毒的特点。流行病学: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经飞沫传播,病后具有持久的免疫力,发病年龄有提前和后移的现象。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病毒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两次病毒血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特征性的组织
12、病变一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呼吸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的临床三期过程。不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重要的并发症,支气管肺炎、脑炎及心力衰竭。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早期鼻咽及颊粘膜处粘膜涂片查多核巨细胞。鼻咽分泌物及血液做病毒分离。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靠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与风疹、药疹相鉴别。治疗:以一般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为主。预防:麻疹减毒活疫苗及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学时1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PBL、多媒体教学。 第七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目的要求:1、了解水痘和带状疱疹和临床表现及诊断。2、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教学内容:病原学:病毒的特点。流行病学:病人为唯一的传染源,经飞
13、沫与接触传播。发现机理与病理解剖:首次感染为水痘,潜在性感染的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病变部位及特征。临床表现:潜伏期,水痘皮疹的形态、分布特征与发展过程。带状疱疹的部位及形态特征。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疱疹材料直接镜检及电镜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和病毒DNA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资料,皮疹的特点。治疗:对症与支持疗法,局部皮损的处理,早期抗病毒治疗。学时 1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PBL、多媒体教学。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目的要求:1、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2、了解本病的治疗。教学内容:病原学:病毒的特点。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飞沫传播,流行特点。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病
14、毒入侵部位,病毒血症,病毒在腮腺中的增殖复制,第二次病毒血症,累及器官,腮腺非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特征,其他受累器官的病变。临床表现:潜伏期,全身感染症状,腮腺肿胀触痛,腮腺管口红肿。并发症: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等。实验室检查: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学检查(病毒抗体、抗病毒RNA的检测)。病毒分离(取唾液、血、脑脊液、尿等标本)。诊断与鉴别诊断:接触史,腮腺肿大的特征。与化脓性腮腺炎、其他病毒性腮腺炎相鉴别。治疗:中医中药,对症治疗。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预防:呼吸道隔离,易感者预防接种。学时 1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PBL、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
15、节 艾 滋 病目的要求:1、了解艾滋病毒的特点及其流行趋势。2、熟悉本病的传染源、传播方式、高危人群和临床表现。3、掌握本病的诊断方法及预防、监测措施。教学内容:病原学:艾滋病毒的特点,抵抗力。流行病学:本病的流行特点,全球性流行趋势及主要流行地区分布、传染源,高危人群。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发病原理,免疫机制在发病中的作用。病理变化的多样性,多种机会感染与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艾滋病相关综合症和艾滋病三阶段,急性感染及艾滋病合并其他感染的表现,小儿艾滋病的特点。诊断:根据临床症状,高危因素,血清学和病毒学确诊。实验室诊断:HIV抗体检查(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免疫荧光法作初筛
16、,蛋白印迹法及固相放射免疫沉淀试验进行确诊);或病毒 分离:免疫学检查(T细胞绝对计数、CD4T细胞计数)。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合并症的治疗。预防:控制传染源,防止传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学时 2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PBL、多媒体教学。 第十九节 手足口病目的要求: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与要点、预防措施。教学内容:病原学:多种肠道病毒。流行病学:病人是传染源,经飞沫、接触传播。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主要侵犯口腔粘膜、皮肤,重型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病变。临床表现:轻型、重型表现不同,严重病例出现心肌炎、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
17、实验室检查:重型病例外周血的细胞总数明显升高、鼻咽拭子查病毒DNA。诊断与鉴别诊断:应与疱疹性咽峡炎、水痘鉴别。治疗:抗病毒、对症治疗。重症病例综合治疗。预防:疫苗注射。学时 1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PBL、多媒体教学。第四章 细菌感染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并熟悉其预防措施。2、熟悉菌痢与其他侵袭型感染性腹泻的鉴别。教学内容:病原学:痢疾杆菌的特点及变异情况。流行病学:传染源:粪口传播方式,流行特征。发现机制与病理解剖:病原体的侵入,内毒素及外毒素的致病作用,结肠病变特征。中毒性痢疾的发病。临床表现:潜伏期。急性期:普通型、轻型、中毒
18、型的临床表现。慢性型、迁延型、急性发作型、隐匿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粪便:肉眼观察、镜检、培养。提高粪便培养阳性率注意事项,慢性病例肠镜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症状,大便性状及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各型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治疗:急性菌痢: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对症治疗。慢性菌痢治疗原则,中毒性菌痢的抢救。预防: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学时 1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PBL、多媒体教学。第六节 布氏杆菌病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感染方式、临床特征,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教学内容:病原学:布氏杆菌的致病性及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国内流行情况,主要传染源为病畜,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呼吸
19、道传播,易感人群。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细菌和毒素的作用以及变态反应所累及的器官及病变特点。临床表现:各期各型的临床特征。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血、骨髓培养、凝集反应及PCR技术的诊断价值。与败血症、结核病等相鉴别。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菌苗疗法的应用。预防:针对三环节的措施。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PBL、多媒体教学。第十一节 猩 红 热目的要求:了解猩红热的临床特征、诊断要求、治疗原则。教学内容:病原学: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特点及其分型。流行病学:传染源,飞沫传播为主,流行特点。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中毒性、化脓性和变态瓜性病变的发生原原理,累及器官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潜伏
20、期,典型的临床特征,非典型表现。并发症: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和关节炎等。实验室检查:血象、细菌培养,尿的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接触史,临床特点,病原学检查。应与猩红热样皮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疹、风疹及其他咽峡炎鉴别。治疗: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 的适应症。一般治疗,并发症的治疗。预防:病人及接触者的管理,药物预防的适应症。学时 1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PBL、多媒体教学。第十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目的要求:1、了解脑膜炎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2、从流脑发病原理联系临床表现,普通型及暴发型流脑的临床特征。3、掌握本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21、。4、熟悉流脑与其他病原所致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教学内容:病原学:细菌的特性与分型,耐药性问题。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带菌者的重要性,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流行季节的因素。人群免疫水平与周期性,流行菌群的变迁。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鼻咽部感染,菌血症,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的过程,暴发型发病原理,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脑水肿和脑疝。各型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潜伏期。普通型各期症状和体征,脑膜刺激征,出血点,暴发型各型表现,婴幼儿临床特点。轻型、慢性败血症型,并发症与后遗症,硬膜外积液、脑积水、颅神经损害等少见。化验检查:血象、脑脊液检查,细菌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
22、脑脊液检查,出血点涂片与共他化脑、结脑、乙脑、败血症、中毒性菌痢的鉴别。预后:病死率与及时治疗、年龄、临床类型、并发症等有关。治疗;一般治疗。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病原治疗:磺胺嘧啶、青毒素G、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等的应用。休克型与脑膜炎型的抢救措施,肝素的应用指征。预防:病人隔离及带菌者处理,切断传播途径。菌苗注射及药物预防的效果。学时 1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BL、多媒体教学。第十七节 肺结核目的要求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发展过程,人体的反应性,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治疗原则,抗痨药的使用,主要并发症的处理。2、熟悉肺结核的X线特点,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核菌的检查方法,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卡介苗的接种。教学内容:概述;肺结核的危害性。病因和发病机理1、结核菌:特性、抵抗力;成份及在体内的作用;分群;病灶中各菌群特征与临床的关系;与非典型分枝杆菌的鉴别。2、感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感染。3、人体的反应性;(1)免疫与变态反应;(2)初感染与再感染。病理:1、结核病菌的基本病变:渗出、增生、变质。2、结核病的转归。3、结核病灶的播散。结核菌感染与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肺结核的分型:原发肺结核,血行播散肺型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外结核。分述其病理特征,临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瓷具创意美术课件
- 水利水电工程前景探索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创新试题及答案
- 经济学毕业设计答辩
- 冲刺抢分卷05 备战2025年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冲刺抢分卷化学试题05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专用) 含解析
- 中级经济师市场规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政工程资源配置试题及答案
- 有趣的棒棒糖世界探秘
- 2025年经济法概论核心知识试题及答案
- 畜牧养殖废物处理利用协议
- 2025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政治试题 含解析
-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MOOC 创业管理-江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高级)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个人车位租赁合同电子版
- 医院感染相关基础知识
- 《湖心亭看雪》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 外墙真石漆施工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 中央空调应急管理制度汇编
- 国外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 煤矿自动化(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