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_第1页
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_第2页
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_第3页
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_第4页
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7.1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组织机构977.1.1总体安排977.1.2科技推广领导小组977.1.2.1组织机构977.1.2.2主要人员职责987.1.3项目实施组987.1.3.1组织机构987.1.3.2主要职责与工作目标987.1.4组织管理保证措施987.1.4.1三个体系的应用987.1.4.2强化策划和准备工作987.1.4.3加强过程控制997.1.4.4过程识别、综合管理997.2 施工中的新技术推广创新及新材料的应用1007.2.1建设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05版)1007.2.1.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技术1017.2.1.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1037.2.1

2、.3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1047.2.1.4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1047.2.1.5钢结构技术1047.2.1.6安装工程应用技术1057.2.1.7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1067.2.1.8建筑防水新技术1077.2.1.9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1087.2.1.10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1087.2.2自主创新的新技术、发明专利及新材料的应用1097.2.2.1自主创新的新技术六项1097.2.2.2自主发明专利一项1097.3 新技术推广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107.3.1 社会效益1107.3.2 经济效益1117 施工新技术在佛山*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工程中的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

3、生产力”,在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高施工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唯一途径,为此必须提高企业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和建筑工业化水平,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不断引进新技术和不断创新。佛山*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工程作为以誓夺鲁班奖为目标的高质量精品工程,在建筑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创新上,大力投入,充分发挥企业科技攻关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果。总承包及各参建施工单位将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成立科技推广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科技推广工作计划和质量技术保障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工程全面推广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版)”中的10项以及个子

4、项推广技术,另有项自主创新技术。施工现场文明,无重大安全事故,获得了“广东省双优样板工程”,共取得科技进步效益约1002万元,科技进步效益率达到2.18%,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7.1 新技术应用推广的组织机构总体安排为加强建筑施工新技术在佛山*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工程中的应用,确保“广东省科技示范工程”,争创“广东省科技进步奖”,首先成立了组织机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决定成立科技推广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两个层次的组织机构、明确相关的人员和职责,并组织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过程指导和成果鉴定。7.1.2 科技推广领导小组主要由公司领导,公司技术部和办公室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与省建设

5、科技部门、本地有关主管部门的对接,及时反馈工程新技术应用的情况,负责指导专家的邀请接待和组织成果鉴定工作,保证满足人、财、物的施工需求,审批项目部上报的有关策划和申报文件,指导和监督项目部按策划要求实施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7.1.2.1 组织机构组 长: 副组长:组 员: 7.1.2.2 主要人员职责:总负责协调工作,负责与公司的对接。:负责具体统筹协调工作,负责管理协调组日常办公工作,负责成果鉴定的专家和领导接待工作。:负责与专家的对接,负责指导项目策划与申报资料的编定审核,负责成果鉴定的组织策划工作。:负责指导项目协调对外关系,负责人、材、力的组织保证。曹咏仪:负责与地方科技推广协会

6、和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与申报工作,负责具体指导项目申报与总结资的编写工作。:负责具体组织项目申报资料及总结工作,指导策划工作。:负责协调项目工程技术部与总公司的有关对接联系工作,负责对项目申报策划实施的检查工作。7.1.3 项目实施组由项目有关人员组成,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7.1.3.1 组织机构组 长: 副组长:组 员:7.1.3.2 主要职责与工作目标在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积极开展施工新技术的推广,争创各项科技奖项,及时总结提高,积极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新技术做好准备,争创广东省科技示范工程、广东省科技进步奖。7.1.4 组织管理保证措施7.1.4.1 三个体系的应用为加强工程的过程

7、控制,达到工程的施工目标,工程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体系标准和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进行项目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综合管理。7.1.4.2 强化策划和准备工作(1)在施工准备阶段按照公司质量管理手册和第三层次程序文件的要求完成项目三个体系管理计划的编制和审批,明确质量目标、岗位职责、质量标准、技术方案措施的编制计划、资料清单、材料进场与试验计划,保证质量管理各环节责任到人、记录清晰。(2)在施工过程中强化技术方案编制审批和交底工作。严格按质量计划和程序文件要求执行,对重要的技术方案实行先讨论和预交底程序,每周召开项目主要管

8、理人员参加技术安全交底例会,通报正在将审批的方案和讨论即将编制的方案,收集整改意见和可能的施工方法,统一实施思想,保证方案落实。(3)制定严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计划,创造良好的工程管理环境,预防和避免突发事件的影响;制定详细的材料、设备计划,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制定台风、雨季等施工预防措施,及时应对自然环境对施工的影响。(4)做好图纸会审、图纸交底及变更工作,由于工程的复杂性,由项目总工负责组织技术部人员和分包单位技术人员重点做好图纸分部会审工作,并分部定期向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交底,确保业主、监理、设计、施工技术、施工操作人员对图纸认识的统一。.3 加强过程控制(1)加强技术交底和三

9、级教育的力度,重点抓班前教育,积极组织技能培训和竞赛活动,保证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2)加强材料的进出场管理和报验送检工作,标识记录明确、可追溯,确保材料质量。(3)加强设备的检修和日常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运转质量。(4)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复核和检查,确保按方案严格施工,确保施工过程工艺先进,操作合理。(5)做好文明施工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施工环境。7.1.4.4 过程识别、综合管理(1)做好过程识别,按分部分项工程形成详细识别表格,并按三个体系形成管理方案和对策表。(2)针对班组作业按分部分项工程形成作业控制书,综合三个体系中的识别要素、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3)针对工程特点,以安全防

10、护、混凝土质量控制为重点,综合协调施工,以良好的技术、工作环境保证安全作业,以安全作业保证施工质量。7.2 施工中的新技术推广创新及新材料的应用7.2.1 建设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05版)本工程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了建设部推广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全部十项,共19个子项(含小项30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佛山*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工程“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一览表序号项 目子 项编号新技术名称一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3混凝土耐久性技术4清水混凝土技术三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5粗直

11、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四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6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五钢结构技术7钢结构CAD设计与CAM制造技术六安装工程应用技术8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9电缆安装成套技术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10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七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11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八建筑防水新技术12建筑防水涂料13建筑密封材料14刚性防水砂浆九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

12、术15施工过程测量技术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施工放样技术16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十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17工具类技术18管理信息化技术19信息化标准技术7.2.1.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技术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佛山*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工程地下室采用了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本工程占地面积达13671m2,建筑面积约114000m2,地下2层,地上23层,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整幢建筑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基坑平均挖深9.45m,最深达12.2m。基坑边与已建房屋最窄处只有1.7m,施工场地狭小,要求不能对周边道路和建筑造成影响,保证中医院

13、的正常营业。图7.1 支护桩布置图根据地质钻孔情况:场地自上而下有杂填土(1),粉质粘土(2),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3),粉细砂、中砂(4),粉质粘土、粘土、粉土(5),淤泥质粘土(6),粉细砂、中砂(7),残积粉质粘土(8),强风化泥岩(9),中风化泥岩(10),微风化泥岩(11),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地表水回渗和第四纪潜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和第四纪饱和砂层中,富水性属中等,地下水位埋深0.401.45m。根据工程特点、场地四周关系以及地质、地下水情况,本工程基坑开挖的支护、防渗采用如下设计方案: (1)工程北面玻璃楼至健力宝大楼段采用单排桩,间距1.200m,直径为1000mm钻孔桩,并在其

14、后每隔3.6m加一条90mm预应力垂直锚杆钻孔桩(钻孔桩内加预应力垂直锚杆,排距因受场地限制从1.12.15m不等)作基坑支护。(2)其余部位采用双排900钻孔桩,以间距2.2m、排距3.15m呈梅花形布置,作为垂直挡土的支护结构。(3)在前后排钻孔桩之间采用桩长为18m的500双排深层搅拌桩作基坑防渗止水帷幕。(4) 为增强桩间土的抗压能力,对桩间距2.2m的支护部位,在双排深层搅拌桩外增加二条深层搅拌桩,形成拱的作用。(5)为了增加支护体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在钻孔桩桩顶设压顶圈梁,并将双排桩桩顶用联系梁呈M型连接;在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的压顶梁中部增加325钢管角撑。图7.2 支护桩现场

15、施工图7.3 竖向预应力锚杆施工从检测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看,该支护体系支护效果良好,最大位移处累计位移仅为8.1mm,周围建筑物最大累计下沉量为6.9mm。7.2.1.2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工程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根据工程C30/C35/C40混凝土抗渗、缓凝、早强、泵送以及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和长墙混凝土等温控和防裂要求,采用散装水泥、粉煤灰、多种塑化剂通过优化配合比、利用计算机控制全自动生产线计量和搅拌混凝土,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温控措施,结构混凝土加强浇筑、养护和支、拆模管理,达到肉眼无可见裂缝的目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本工程地下室及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中采用清水混凝土施

16、工技术,均达到了清水混凝土的要求。图7.4 清水混凝土效果图 图7.5 地下室外墙裂缝检测结论7.2.1.3 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高效钢筋应用技术:底层剪力墙采用了HRB400钢筋。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直径22以上的全部钢筋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 图7.5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7.2.1.4 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本工程混凝土结构采用覆模胶合板模板体系,电梯井采用筒子模模板体系、楼板采用可调节支撑体系、墙板采用三段式对拉螺杆体系、钢筋混凝土圆柱采用定型钢模,由于本工程推广应用了国内先进的模板支撑体系,使整个混凝土结构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图7.6 清水混

17、凝土模板7.2.1.5 钢结构技术钢结构CAD设计与CAM制造技术:本工程屋面多处悬挑结构采用了钢结构,其主要钢构件均采用计算机辅助放样、工厂加工、现场组装、整体吊装的技术,钢结构如图7.7所示。图7.7 钢结构部分7.2.1.6 安装工程应用技术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如图7.8电缆安装成套技术:本工程采用各种大直径电缆和新型氧化镁电缆,采用了电缆敷设和冷、热缩电缆头制作工艺。图7.8 给水管道卡压连接图7.9 氧化镁电缆接头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 智能化设施佛山*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的工作用房面积达10万m2以上,并采用“智能化医院”管理理念,以实现全

18、院的现代化智能医疗,包括管理智能化、临床智能化、内外部智能化监控、远程就诊、自动导诊等。图7.10 室内监视器终端图7.11 强电控制终端7.2.1.7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本工程采用了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框架填充墙材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多种防裂缝控制技术。图7.12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建筑防水新技术建筑防水涂料:本工程采用了聚氨酯防水涂料、丙烯酸防水涂料等新的防水材料。图7.13 屋面聚氨酯防水涂料建筑密封材料:本工程广泛使用密封油膏、遇水膨胀止水带、橡胶止水带等新型密封材料。图7.14 止水带和止水条图7.15 施工测量刚性防

19、水砂浆:本工程水池及卫生间防水采用了聚合物防水砂浆。7.2.1.9 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施工过程测量技术:本工程体形复杂,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和预应力管桩桩位测定采用了全站仪观测技术,结构施工采用了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本工程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佛山市*学院采用美国gk603型紧密测斜仪进行侧向位移观测,采用日本SOKKIASET1010全站仪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采用威特N3水准仪(瑞士产,标称精度0.2mm/km)、钢尺(瑞士产,标称精度0.04mm/m)和PCE500计算机外业记录程序、北京*公司工程测量控制网平差软件、武汉大学PCE5OO水准网平差程序进行观测。

20、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温度监测技术。预应力张拉过程采用了应力和变形监测技术。7.2.1.10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工具类技术:本工程投标报价和工程造价采用清华斯维尔、广州易达、砺腾软件自动进行工程量计算、钢筋优化和计价工作混凝土搅拌站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质量、安全、资料采用广东省统一报表软件,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采用计算机辅助编制,钢结构、混凝土模板支撑采用CAD/CAM辅助设计技术、二次装修采用计算机辅助现场CAD设计和放样技术。图.16 利用Autocad软件辅助放样管理信息化技术:本工程进度管理采用梦龙项目管理软件,财务和会计管理采用用友软件,施工总承包管理采用内部信息网进行统一协调,项

21、目部组成局域网与建设、监理联合组建横向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与公司组成纵向管理平台。 图7.17采用梦龙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进度动态管理7.2.2 自主创新的新技术、发明专利及新材料的应用7.2.2.1 自主创新的新技术六项(1)悬臂双排桩深基坑支护新体系的研究与应用(2)大型复杂结构精确测量定位控制技术(3)大型地下室多变截面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及长墙裂缝控制关键技术(4)普通混凝土主体结构高质量控制施工技术(5)大型中医院医疗功能对工程特殊要求的施工关键技术(6)基于绿色施工与高质量控制的大型普通公共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技术7.2.2.2 7.2.2.2自主发明专利一项针对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需要,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的仰正福同志积极钻研,发明了三段式对拉螺杆,该发明已获得国家专利。新型三段式模板对拉螺杆分三段杆体,中间段带有止水片,通过两端小锥形套筒把三段螺杆连接起来。拆模时,拆下木枋、钢管后把螺杆用配套的专用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