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流坑可持续发展_第1页
有关流坑可持续发展_第2页
有关流坑可持续发展_第3页
有关流坑可持续发展_第4页
有关流坑可持续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JIANGXINORMALUNIVERSITY学 士 学 位 论 文流坑的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Liuke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学生姓名:黄曼玲 学号:1011032005所在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所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钟建安教授论文定稿时间:2014年5月10日论文答辩时间:2014年5月11日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

2、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黄曼玲签字日期:2014 年5月10日中文摘要保持流坑古村历史文化遗产,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开发利用,把古村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一项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笔者曾到过流坑两次,流坑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潜力仍然有待发掘。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相比于周庄开发过度的状况,流坑却是由于资金、体制、人才等原因开发不足,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旅游体系。本文从流坑旅游业投入资金、景区配套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整合与维护、景点规划与村民生活间的协调这几个方面分析流坑旅游业发展现状,并就其中

3、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与之对应的对策建议,如整体规划景区资源,协调村民利益与景区发展,重点保护流坑古村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资源等。关键词:流坑、古村、文化旅游、现状、对策AbstractLiukeng, an ancient villag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ondu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culture of the ancient village resources advantage into economic advanta

4、ge, is a benefit of contemporary, loading of the event. I've been to Liukeng for twice, Liukeng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 remains to be discovered. Also faces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zhouzhuang excessive condition, Liukeng is insu

5、fficient due to reasons such as capital, system, talent development, has not formed a complete system of cultural tourism. Tourism invest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Liukeng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the maintenance, the scenic spot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6、 the villagers' lives these a few respects to analysis Liukeng tourism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some problems which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scenic spot resources, coordinate the villagers interests and scenic area d

7、evelopment, key protection Liukeng, an ancient village of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resources, etc.Key words: Liukeng、ancient village 、 cultural tourism、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countermeasures目录 一、引言1二、流坑村简介1三、流坑的旅游价值分析2四、流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3五、限制流坑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障碍4六、流坑文化旅游发展建议及对策6七、结语9参考文献10致谢11一、引言流坑古村

8、是江西省特批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同时有二十一处古建筑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保存非常完整,历史价值很高。无论是古建规模、村落布局,还是民间艺术、人文风情;无论是历史的记载,还是现今之遗存,在江西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在全世界来说也是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的瑰宝。现在,古村在国内外已名声鹊起,受到了各级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青睐,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抓住这一机遇,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发展旅游与保持文物的关系,搞好流坑文化旅游,对于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精华,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把流坑建成爱国爱乡教育基地,旅游胜地,以达到

9、持续发展,造福后代的目的,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赵明:略论流坑古村旅游发展战略的定位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3月。二、流坑村简介有着千年历史的流坑村,位于江西省乐安县的乌江之畔,始建于五代,繁荣于明清,有着五百年耕读、五百年农商的历史,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周青山环抱,三山江水绕流。五代南唐元年(937943)建村,宋代以董氏科第而勃兴,明代又以经营竹木商贾而再次繁荣,是江西大家族聚居的典型。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流坑村一直是一个董氏单姓聚居的血缘村落,他们依靠严密的封建宗族制度来凝聚族众、维系秩序、稳定发展。2013笔者慕名到流坑一游,在这里处处都能发现千年历史留下的痕迹、能感受到

10、它曾经繁华。在很多村民的家中都会有一些艺术品,比如不显眼但栩栩如生的古代木雕;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墨迹;保存良好的明清建筑;颇具乡村特色傩舞表演、以及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可以说流坑是一个集古代建筑、艺术、民俗为一体的历史文化遗址。游人到此无不赞叹不已。三、流坑的旅游价值分析流坑内在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概况始建于五代南唐的流坑古村,位于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山川形胜,钟灵毓秀。距县城38公里,村落面积3.61平方公里,全村926户,4306人,是全县数一数二的大村落。这是一个具有古老骄人历史和高度发达文明的古村落。历史上科举昌盛、官宦如云,曾出文武状元各1名,进士34名,举人78名,

11、进入仕途者,上至参知政事、御史,下至主薄、教谕,计百余人。明代中叶,村落经全面规划、整治和建设,形成七横一纵八条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分区居住、巷口设置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的整体格局,奠定了古村发展的基础。今天,流坑村不仅完整地保存了明代所形成的总体格局,而且保存了明清传统建筑及遗址260余处,其中明代有19处。同时,全村有家藏文物321件,明、清时代的族谱20多个版本;还有融于自然的山村环境,别具一格的村落布局,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积厚流广的宗族遗存,古朴纯美的民俗风情,绚丽多彩的乡土文化,展现了流坑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艺术内涵,被称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活化石”。 法费尔南布

12、罗代尔著,肖昶、冯棠、张文英等译:文明史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01年6月25日,流坑村古建筑群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同时流坑金竹风景名胜区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9月,流坑村被评为全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赵翠萍: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对“千古第一村”流坑旅游资源开发的考察分析,旅游经济2008年4月。流坑村一千余年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清、民国等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通过流坑这个社会细胞,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真实面貌和她如何延续及其发展,由此探寻江西甚至

13、全国在这一千年间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某些特征。我们以史为鉴,可以总结许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历史经验。譬如,以儒名家,科举兴族的道路,它那亦耕亦读、亦农亦商的生存方式,以德为主,立身立族的理念追求,树牌立坊,催人奋进的激励氛围;族规严明,整肃严厉的法治规范;褒扬贤哲,罢黜不肖的奖惩措施;建祠修谱,强化血缘的亲情感染; 马智胜:流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经营,旅游科学2004年3月。丰富多彩,寓教于娱的文化熏陶;荟萃精英,形成核心的组织领导等,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走进流坑村,给人印象至深的是,它不仅有许多史实的记载,还有大量的保存完好的实物遗存。这是其他古村所无法比拟的。诸如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以及那些

14、嵌于建筑物上精美绝伦的木雕、石雕、砖雕,还有那数以百计的书法、彩绘、匾联等等,都使人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文化品味,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说她是一座集建筑、雕刻、书法、绘画、民俗、学术为一体的宝库,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也毫不为过。 黄德宪、何建辉: 弘扬流坑文化再现历史辉煌;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四、流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流坑村通过有形与无形、历史与遗存的有机交融,充分展现了一个僻在乡间的山村千年变迁的详细过程。它是我国聚落环境传统文化的高度体现,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正因如此,流坑文化旅游业也悄然起步,并取得

15、了一定成果。(一)资金投入方面流坑古村2001年被列为国保单位后,先后共争取到国家各项资金1749万元。其中,争取到国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40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700万元,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资金309万元,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100万元。(二)流坑旅游资源维护与整合情况自从1985年被发现以来,无数专家学者纷至沓来,随着各种媒体的报道,流坑已逐渐成为旅游热点。1997年秋,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考察流坑村后,写下千古第一村,现正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张梅生:流坑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旅游主管部门在搞好古村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推出十二个景点与

16、节目:流坑半日游活动、流坑文物陈列馆、傩舞艺术表演、乌江漂流等,并且组织了旅游纪念品、竹编工艺品、流坑字画拓片、霉豆腐、霉鱼、茶薪菇等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2003至2006年对文馆、秘阁校书祠、明斋绳武先生祠进行了维修。2007年进行中巷整治维修。2008年至2010年对应宿第、蕃昌公祠、双桂先生祠、理学名家宅进行维修,今年也维修了光禄先生祠。 来自流坑旅游网,WWW。(三)交通路线、消防设施、环卫设施、排污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正在进行鼓励村民兴办餐饮住宿业,现已发展到十家旅游酒店餐馆,住宿床位近七十个;2009-2010年,修建了简易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购置了垃圾清运车等,进行环境综合整

17、治,改善了村容村貌。修建了进村公路、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另外增设了多条旅游专线客车等。现今去流坑,可以:(1)从南昌市长途汽车站坐长途汽车到乐安县城,再换乘县城去流坑村或牛田镇的班车前往;(2)乘南昌往抚州长途汽车,再换乘去乐安县城的车,在岔路口下车,等乐安县城前往流坑村或牛田镇的过路车前往。 吴丽芳:千古一村流坑的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建议;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6月第23卷。(四)对破坏文物古建、违法乱建等行为的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几次的整治工作对进一步保护古村建筑、风俗村貌、打击违法乱建等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该村村民保护意识薄弱,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整治工作取得了一

18、定效果,但进行得并不顺利,一方面,历次整治没有连续性,整治工作只取得阶段性成果,没有起到长治、久治的效果。如很多违规建筑虽然在短时间内停建,但由于当时并未彻底拆除,使村民误认为政府没有能力拆除,待整治工作结束后,违规建房又起。另一方面,由于担心整治工作影响社会稳定,导致整治工作措施实施不得力,取得效果不明显。尤其是2007年“12.19”事件发生后,给流坑整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整治工作一度停滞。再者,在整治过程中,对于村民建房基地问题迟迟没有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直接导致村内违规建房现象屡禁不止。 康定济:保护流坑村的思考,中国文物报2005年2月18日第8版。流坑村,不仅具有重要

19、的文物价值、学术研究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就促进了流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也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几年来,到流坑旅游的游客数量和门票收入逐年增长,据统计,今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人次在3万以上,门票收入近20万元,创旅游总收入约160万元。正由于流坑具有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这样的发展潜力,所以我们要保护她,开发她,克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使之成为古代社会、政治、建筑、学术、艺术、民俗等研究、观光基地。 银光灿:流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1期。五、限制流坑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障碍流坑古村不仅是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典型,而且是我国古代北人南迁

20、的典型,小盆地农耕经济的家族社会的典型,明清时代大家族聚居的典型,从多方面反映出明、清、民国等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对研究过一历史时期江西社会发展史和中国宗法制度下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来说,极具历史、学术和科学价值。不同于江苏的古镇周庄、同里,也不同于里黟县的西递、宏村。她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丰厚遗存是国内外其它古村所不可替代的。但是在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地规划之前,就仓促将其推向市场,来体现它的经济价值,结果带来的是当地旅游业昙花一现,随后就销声匿迹了。其中限制流坑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原因归纳有以下几点:(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 王飞,何俊萍: “广州坑贝古村旅游发展限制性

21、因素探析”;河南科学2013年7月。由于村民对生活的焦点逐渐放到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上,一些传统的风俗逐渐被市场经济冲淡了,同时由于出外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村民的生活习惯受到外界的影响,村民渐渐失去了以往的民风民俗。对于一个古村镇来说,除其古建筑外,它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日渐消逝的生活方式 ,古村镇的生机和魅力源于这种生活方式,如果一个村镇失去了属于其自身的生活方式,那么古村镇旅游也就失去了本质的意义。(二)村民自主保护意识较差 徐英:江西“千古第一村”,还能“古”多久;中国商报2005年3月1日。古村的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村民对资源和环境的自主保护意识较差,为了一己之私破坏村庄整体环

22、境 。村内的一些建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村民自我更新意识被动,对于政府的旅游资源开发,村民更多依赖政府,未利用优势发挥村集体在建设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不利于旅游产业的顺利开展 。(三)村落整体风貌的自然衰败与建筑功能的衰退古村的建筑物裸露在自然环境之中,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变迁,其建筑的结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损与腐朽, 如不及时维修,建筑就难以保存,但是维修又需要高额的费用,村民无法承担。并且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与生活要求的改变,村落古建筑的居住和使用舒适度已经无法满足村民的需求 . 如在居住方面,家中人口的增多和有限的住房面积,使村民在建筑内部添加墙壁,改变了原有的建筑格局。一些标志性建筑,在没有修缮

23、之前,只能一直封存,就像再美的珍珠,放在大海里也没人关心。(三)发展旅游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并且缺乏整体规划流坑古村的整体规划是从几百年前就一直流传下来的,也是整个古村格局的灵魂所在。然而近代古村中建筑开始杂乱无章的摆放,古建筑中夹杂着现代建筑,整体上毫无美感。布局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再想重新整治,困难很大,需要浪费大量物资。同时作为旅游景点所需要的配套设施的缺失,存在很大隐患。景区售票名存实无,也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对于旅游业来说,导游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由于流坑旅游业发展规模有限未能吸引大量优秀导游来此就业,因此流坑的导游基本是当地人,文化水平不高,普通话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未达到旅

24、游业的要求,致使许多游客的观赏体验大打折扣。此外,卫生环境脏乱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从头开始。想达到旅游景区标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四)千古第一村品牌价值的埋没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规划之前,就仓促将其推向市场,带来的结果就是不仅没有收获预期的经济价值,反而使得“千古第一村”的品牌价值消磨殆尽。前往流坑古村游览,更多人收获的却是失望。并非千古第一村沽名钓誉,实在是他的文化底蕴以及古代智慧魅力,远远没能展现出来。宣传的目的不仅仅是吸引游客来到这里,并且在游客离开之后感觉值得来到这里,自然会带动越来越多游客到来。同时现在流坑村的对外宣传主要依靠网络和省内的媒体的宣传,局限于较为狭窄的人际范围。由于宣传

25、力度不足,流坑古村至今省外人知之甚少。各旅社都几乎没有流坑的旅游项目。(五)落后的宗族思想流坑从古至今千年一直保持着一村一姓的家族聚局,这也是流坑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横览流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这一村一姓同时也是制约其发展的路障。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一村一姓的家族式格局是难以融入社会的,因为其本能排斥外来姓氏,这使得外来助力难以立足这里。没有招商引资的帮助,与文化配套的餐饮、住宿、娱乐等一系列产业单靠董家一个村里难以真正搬上台面。这势必造成游客的大量流失,整个流坑旅游景点的一蹶不振。每一个了解流坑的人,都怀有对董氏先祖深深的敬意,毕竟,是他们创造了流坑的奇迹。然而,这不仅仅是董氏

26、的流坑,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流坑。(六)道路交通不畅通,进村旅游不便利乐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的两大城市吉安和抚州之间,距省会城市南昌市150多公里,既无国道、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与之相连,四周又为崇山丘陵所环绕,而流坑村又隐匿于距乐安县城35公里外的荒山僻野环抱之中。现如今自由行的进村路线都只能先由抚州、吉安等城市到乐安县转车至牛田镇,镇上入村的车时间不定,也没有统一的管理。换乘频繁、路线不清晰、指示不明,如果没有熟悉的人指引,将要耗时许久。六、流坑文化旅游发展建议及对策古村镇旅游开发,既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可以推动旅游业整体的进步。 对于开发旅游的古村镇来说,开发者和经营者能清晰地意识本地

27、旅游业所处的阶段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具体的规划,因地制宜地找问题、想对策,在发展期间尽量减少其对环境和社会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进行合理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想要发展流坑文化旅游,合理的规划是最为重要,也是迫在眉睫的。一方面是新村的建设和古村保护建筑的划分,村内的旅游区和村外生活区分开管理,相互支撑。流坑村内的旅游设施的布局和村外商业布点、工艺品制作和其他民俗制作。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形成文化和经济的双向发展。另一方面乐安县具有丰富而又独特的旅游资源,除流坑古村外,还有参天古木、飞悬瀑布、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大华山、唐代的石桥寺、元代理学大师吴澄之故里等景区和景点。以流坑

28、为龙头,与其他景区和景点相联结,利用交通为纽带,就可以实现县域旅游资源的协调配置和开发。 董虹,马智胜: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学思考以流坑古村为例;科学进步与对策2003年第7期(二)还原千古第一村,展现流坑文化底蕴对村内布局进行还原,违章建筑全部迁移,制定统一建筑标准,划分建筑区域。古建筑分级分层保护和修缮,力争还原本貌。文物登记管理,设立文物博物馆展示。路标、景区地图、古物简介等配套设施进行设立及完善。还原明清古朴风格,重拾读耕文化技艺,傩舞作为流坑村自古都有的习俗,现在已经极少出现在这个慢慢趋向现代的村庄了,但这并不代表这一习俗的失传,完全可以以戏曲展示的方式融入流坑文化展示的部分,

29、并且,独特文化的展示也是区别于其他古村、古镇的核心价值。同此的还有流坑的“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历史成就以及理学名家董燧设计的一整套科学排污系统,等等这些都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底蕴,哪怕只是简单的记叙在碑文上,都是对千古第一村的诠释。如果说之前的流坑是深埋地下的璞玉,那么现在,这块璞玉的真面貌才展现出来。(三)打造旅游新标签,招商引资助发展 古村、古镇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整合体,景点的划分极为重要。虽然流坑的古建筑群非常庞大,但是年代以及文化内涵的差异也是分层次的。重点宣传富有历史意义,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丰富流坑品牌的多元性,打造属于流坑的独特风景以及人文景观。正如谈

30、及凤凰古城就想到吊脚楼,酒吧一条街,苗族山寨。流坑的龙湖、樟树林、五根擎天柱,这些景观无不具有文化旅游的深厚潜力,只需考虑怎么和游客互动起来,如同赋予了他们生命。玉不琢不成器,想要发展成文化旅游产业,适度且合理的开发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每一个游客享受不同的文化特色的同时,无不想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逛一逛纪念品商店,体验一下不同风格的旅社。在满足游客需要的同时,也促进消费,产生经济效益。不是一举两得吗?招商引资也是雕琢流坑这块璞玉最好的刻刀。从政府的方面来说,保护文化遗产是最重要的目的,然而不断的投入并非上策,怎么让流坑走出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进入自给自足甚至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才是说服政府支持流坑

31、文化旅游发展的最好理由。招商引资能减轻政府负担,从而把这一任务移交给开发商。相信这也是国家政府乐于看到的。(四)壮大流坑文化旅游建设人才队伍建议流坑管理局主要领导与牛田镇党委、政府不再兼职,实行专人专事,流坑管理局专门从事流坑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牛田镇负责流坑村的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流坑管理局按照所确定的14个编制,配齐配强局干部人才队伍,主要公开招聘一批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与服务人才。(五)旅游景点资源开发经营的思路定位有待明晰马智胜,郭跃,瞿杰:“流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经营”,旅游科学 2004年3月第18卷第1期。在旅游景点资源的开发和经营中,加大对流坑村旅游资源的宣传

32、力度,把经济效益放到重要位置,即通过开发与经营景点资源获得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对景点资源和周围环境的的保护及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研究,给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彩、更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以满足其精神文化的需要。所以,流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运也必须实施开发经营思想的转变,实行企业化经营,实现从事业单位到企业组织的转移。随着流坑文化的挖掘、宣传,还有建设,相信流坑文化一定有着光辉的前景,不但要争取国保,而且要申请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争取前途,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把它挖掘出来,形成一个文化、旅游和经济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使流坑文化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被全国人民所了解、被世界人民所了解。 阮秀梅:“过与不及从周庄现象看流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企业经济2002年第12期。七、结语流坑旅游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却一直没有很大起色,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流坑当地旅游资源的分析得出流坑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古村,是一处具有独特性的旅游资源,刚刚起步的流坑文化旅游业,既带来了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