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n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蓧 。子路问曰:。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子见夫子乎?”丈人曰: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植其杖而芸。蓧蓧 ,徒吊,徒吊反。植,音值。丈人,亦隐者。反。植,音值。丈人,亦隐者。蓧蓧 ,竹器。,竹器。分,辨也。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分,辨也。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植,立之也。芸,去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植,立之也。芸,去草也。草也。子路拱而立。子路拱而立。知其隐者,敬之也。知其隐者,敬之也。止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路宿,杀鸡为黍
2、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食,音食,音嗣。见,贤遍反。嗣。见,贤遍反。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孔子孔子使子路反见之,盖欲告之以君臣之义。而丈人使子路反见之,盖欲告之以君臣之义。而丈人意子路必将复来,故先去之以灭其迹,亦接舆意子路必将复来,故先去之以灭其迹,亦接舆之意也。之意也。子路曰: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
3、矣已知之矣n。”长,上声。子路述夫子之意如此。长,上声。子路述夫子之意如此。盖丈人之接子路甚倨,而子路益恭,丈盖丈人之接子路甚倨,而子路益恭,丈人因见其二子焉。则于长幼之节,固知人因见其二子焉。则于长幼之节,固知其不可废矣,故因其所明以晓之。伦,其不可废矣,故因其所明以晓之。伦,序也。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序也。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是也。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不行而不可废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1、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
4、的重要途径(1)朕伯克段于鄢朕伯克段于鄢:祭仲曰: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杜预注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根据根据杜注杜注,我们不但知道了一雉墙的面积,而且知道了三百,我们不但知道了一雉墙的面积,而且知道了三百雉并非指诸侯国首都城墙的周长,而是指首都城墙一面的长度。雉并非指诸侯国首都城墙的周长,而是指首都城墙一面的长度。(2)诗经诗经周南周南关雎: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毛传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朱熹注: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窈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漂亮这一义项。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伸出
6、美好、漂亮这一义项。n(3)尚书尚书泰誓中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人,同心同德。” 孔安国孔安国尚书大传尚书大传:“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十人: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十人: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及文母。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及文母。”n根据孔安国的注,我们了解到:根据孔安国的注,我们了解到:乱乱=治,治,古今异义,十人之名赖之得以保存。古今异义,十人之名赖之得以保存。n2、古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古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的重要依据n(1)朕伯克段于鄢朕
7、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庄公寤生,惊姜氏。氏。”杜预注: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之。”n“寤生寤生”之之“寤寤”实是实是 “啎啎”的通假字,本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寤”为为“寐寤寐寤”显然是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不合情理的。n(2)左传左传桓公四年: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美而艳。”杜杜预注:预注:“色美曰艳。色美曰艳。”n 按照这一解释,按照这一解释,“美美”与与“艳艳”的意思就的意思就重复了,实际上重复了,实际上“艳艳”的含义是高大。的含义是高大
8、。 说文:说文:“豔豔,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又又左传左传文公十六年: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艳。公子鲍美而艳。”公子鲍是公子鲍是男子,这里的男子,这里的“艳艳”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3)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僖公二僖公二十八年十八年)左传全译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译文:年版)译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晋晋杜预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春秋左
9、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公以叔武尸枕其股。”3、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既见君子,不我遐弃。(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诗经周南周南汝坟汝坟)唐唐孔颖达孔颖达毛诗正义毛诗正义:“不我遐弃不我遐弃者,者,犹云犹云不遐弃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也。古人之语多倒,诗诗之此类众矣。之此类众矣。”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1、古注的源流、古注的源流 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注释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注释杂夹文中。杂夹文中。 如:如: (1)周易周易说卦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乾,健也;坤,
10、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兑,说也。” (2)周易周易系辞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3)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n(4)左传左传:“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信,过信为次。”n(5)孟子孟子梁惠王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老而无妻曰鳏,
11、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n 先秦尚未成为一门学科,人们只是自觉不先秦尚未成为一门学科,人们只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也无注释专书。自觉地运用,也无注释专书。n 2、古注的发展概述、古注的发展概述n(1)古注的萌芽)古注的萌芽先秦先秦n 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2)古注的兴盛)古注的兴盛两汉两汉特点: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特点: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重视字词句的解释重视字词句的解释本期古注的重要学者本期古注的重要学者毛毛 亨亨 毛诗故训传毛诗故训传孔安国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古文尚书注马马 融融 注注 周易周易、尚书尚书、毛诗毛诗、论语
12、论语、周周礼礼、仪礼仪礼礼记礼记等等 郑郑 玄玄 毛诗笺毛诗笺、周礼注周礼注、仪礼注仪礼注、礼记注礼记注何何 休休 春秋公羊解诂春秋公羊解诂高高 诱诱 战国策注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淮南子注王王 逸逸 楚辞章句楚辞章句(3)古注的发展)古注的发展魏晋至隋唐魏晋至隋唐特点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特点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出现了出现了“经注兼经注兼注注”的的“疏疏”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王王 弼弼 老子注老子注 郭郭 象象 庄子注庄子注 孔颖达孔颖达 五经正义五经正义(易易书书诗诗礼礼左左) 贾公彦贾公彦 周礼疏周礼疏、仪礼疏仪礼疏 邢邢 昺昺 论语疏论语疏、
13、孝经疏孝经疏、尔雅疏尔雅疏 孙孙 奭奭 孟子疏孟子疏 陆德明陆德明 经典释文经典释文 杨杨 倞倞 荀子注荀子注 张守节张守节 史记正义史记正义颜师古颜师古 汉书集注汉书集注(4)古注的中落)古注的中落宋、元、明宋、元、明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六经注我”。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朱朱 熹熹 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义周易本义、诗诗集传集传、楚辞集注楚辞集注(5)注释的
14、复兴)注释的复兴清(近代)清(近代) 三、古注的体例和内容三、古注的体例和内容 (一)古注的体例(一)古注的体例1、传注体、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解文献词句为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体例。常见的名称有主的体例。常见的名称有“传传”、“注注”、“笺笺”。 传:传: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经文的文义。孔颖达说: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经文的文义。孔颖达说:“传者,传通其义也。传者,传通其义也。”一般是先释字句,后明经一般是先释字句,后明经旨。如旨。如汉代毛享的汉代毛享的毛诗诂训传毛诗诂训传(毛传:毛亨对(毛传:毛亨对诗经诗经的注释。)的注释。) ;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春秋公羊传
15、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穀梁传。 注注:是注释的通称,取义于灌注。意思是古代经是注释的通称,取义于灌注。意思是古代经书意义难懂,需要训解才通晓,象水道阻塞,必灌书意义难懂,需要训解才通晓,象水道阻塞,必灌注而后畅通。注而后畅通。“注注”的名称大致始于东汉郑玄。因的名称大致始于东汉郑玄。因为作注的人多,注便成为了通称。为作注的人多,注便成为了通称。 笺:笺:说文说文:“笺,表识书也。笺,表识书也。” 。对传文进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本指读书时有所领会用笔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本指读书时有所领会用笔标志在原文一侧的文字,这里是注释的一种。如标志在原文一侧的文字,这里是注释的一种。如诗经诗经毛传
16、郑笺。郑笺就是郑玄以毛传郑笺。郑笺就是郑玄以毛诗毛诗为依为依据、对据、对毛传毛传进行补充和订正的注释。进行补充和订正的注释。 汉代注释家在注解先秦文献时,多用传注这种汉代注释家在注解先秦文献时,多用传注这种体例。体例。n2、义疏体、义疏体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解体例。注解体例。n 顾名思义,顾名思义,“疏疏”是疏通的意思。是疏通的意思。“义义疏疏”,即疏通经义。,即疏通经义。孔疏:孔颖达对孔疏:孔颖达对诗经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疏疏”不仅解不仅解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
17、。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义疏义疏”之学兴起,义疏体著述颇之学兴起,义疏体著述颇多。多。唐初唐初,学者们对魏晋以下的义疏进行整理,学者们对魏晋以下的义疏进行整理分析,订正其中的误解,所以这时的分析,订正其中的误解,所以这时的“疏疏”也也叫叫“正义正义”,所谓所谓“正前人之疏义,奉诏更裁,正前人之疏义,奉诏更裁,定名曰正。定名曰正。”n唐代进行义疏的著作主要有:唐代进行义疏的著作主要有:n尚书尚书 汉孔安国传汉孔安国传 唐孔颖达正义唐孔颖达正义n周易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正义唐孔颖达正义n诗经诗经 汉毛亨传汉毛亨传 郑玄笺郑玄笺 唐孔颖达正义唐孔颖达正义n周礼周礼 汉
18、郑玄注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唐贾公彦疏n仪礼仪礼 汉郑玄注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唐贾公彦疏n礼记礼记 汉郑玄注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正义唐孔颖达正义n春秋左传春秋左传 晋杜预注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正义唐孔颖达正义n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 汉何休注汉何休注 唐徐彦疏唐徐彦疏n春秋穀梁传春秋穀梁传 晋范宁注晋范宁注 唐杨士勋疏唐杨士勋疏n宋代所作义疏的著作主要有:宋代所作义疏的著作主要有:n孝经孝经 唐李隆基注唐李隆基注 宋邢昺疏宋邢昺疏n论语论语 魏何晏注魏何晏注 宋邢昺疏宋邢昺疏n尔雅尔雅 晋郭璞注晋郭璞注 宋邢昺疏宋邢昺疏n孟子孟子 汉赵歧注汉赵歧注 宋邢昺疏宋邢昺疏n 后人将以上这些注疏加上后人将以上
19、这些注疏加上唐陆德明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的注音的注音合成一部书,称作合成一部书,称作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3、章句、章句 就是就是“离章辨句离章辨句”的意思。的意思。n特点: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特点: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n 如东汉赵歧如东汉赵歧孟子章句孟子章句梁惠王上梁惠王上:孟: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以叟不远千里而来,将以利吾国乎?利吾国乎?”章句:章句:“曰,辞也。叟,长老之称也,犹曰,辞也。叟,长老之称也,犹父父也。孟子去齐,老而至魏,故王尊
20、礼之。曰:也。孟子去齐,老而至魏,故王尊礼之。曰:父不远千里之路而来至此,亦将有可以为寡父不远千里之路而来至此,亦将有可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乎?人兴利除害者乎?”此段话从此段话从“孟子去齐孟子去齐”以后串讲整个句义,是章句的体例。以后串讲整个句义,是章句的体例。 n4、集解体、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又称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为集注,集说,集释 。n 把各家对一部书的注解按一定的程序汇集把各家对一部书的注解按一定的程序汇集一起,然后再加上汇释者自己对诸说是非短长一起,然后再加上汇释者自己对诸说是非短长的按断,阐明汇释者的见解。它的长处是使读的按断,阐明汇释者的见解。它的
21、长处是使读者能发解众说,思路开阔,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者能发解众说,思路开阔,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在相互比较中明辨是非曲直。这类注解很多,在相互比较中明辨是非曲直。这类注解很多,如如何晏的何晏的论语集解论语集解、郭庆藩的、郭庆藩的庄子集庄子集解解、王先谦的、王先谦的荀子集解荀子集解、王先慎的、王先慎的韩韩非子集解非子集解等。等。另有一种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另有一种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如晋如晋杜预的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四、古注的名称、术语四、古注的名称、术语 1、古注的名称,不同于今天一律谓之今注、今解、古注的名称,不同于今天一律谓之今注、今解、校注,名目繁多
22、。校注,名目繁多。如:如:故、训、传、记、注、解、笺、章句、集解、校注、故、训、传、记、注、解、笺、章句、集解、校注、说、诠、述、学、订、校、考、证、征、集传、隐、说、诠、述、学、订、校、考、证、征、集传、隐、疑、义、间诂、义疏、疏证、音义、正义、音训、内疑、义、间诂、义疏、疏证、音义、正义、音训、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等等。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等等。1、曰、为、谓之、曰、为、谓之被释词一般放在后面,可译作被释词一般放在后面,可译作“叫叫”、“叫做叫做”等。等。 诗经诗经魏风魏风硕鼠硕鼠:“胡瞻尔庭有悬特兮。胡瞻尔庭有悬特兮。”毛传:毛传:“兽三岁兽三岁曰特。曰特。” 尔雅尔雅:“
23、春猎为搜,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春猎为搜,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尔雅尔雅:“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2、谓、谓被释词在前,被释词在前,可译为可译为“是指、指的是是指、指的是”。例:例: 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树艺五谷。树艺五谷。”赵岐注:赵岐注:“五谷谓稻黍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稷麦菽也。”3、貌、之貌、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相当于后面,相当于“的样子的样子”。例:例: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郭象注:注:
24、“泠然,轻妙之貌。泠然,轻妙之貌。”4、犹、犹言、犹、犹言一般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解本文。一般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解本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等于”或或“等于说等于说”。例: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幼。”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之言、之为言、之犹言 使用这两个术语时,一般是用音义相通词语来训释,即所谓使用这两个术语时,一般是用音义相通词语来训释,即所谓“声训声训”( 依据读音线索来探求词语的含义)。依据读音线索来探求词
25、语的含义)。 论语论语季氏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也。”郑玄注: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6、读为、读曰、读为、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点明通假现象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点明通假现象。 段玉裁段玉裁说文注说文注:“凡传注言凡传注言读为读为者,皆易其字者,皆易其字也。也。”又:又:“读为读为亦言亦言读曰读曰。”7、读若、读如、读若、读如主要是用来注音的,但有时也用来注明假主要是用来注音的,但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借
26、字。 段玉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凡言凡言读若读若者,皆拟其音者,皆拟其音也。也。”又又周礼汉读考周礼汉读考序序:“读如读如、读若读若者,拟其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 8、如字、如字凡一字有数音者,其本音下注如字,表示凡一字有数音者,其本音下注如字,表示读本音,不须破读。表明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个读本音,不须破读。表明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个字(词)要读本音。字(词)要读本音。大学大学:如恶恶臭: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如好好色 。经典释文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呼报反,下如字
27、。9、“衍文衍文”也叫也叫“衍字衍字”,也简称,也简称“衍衍”。指古籍在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误加的字。传抄刊刻中误加的字。”10、“脱文脱文”也叫也叫“夺字夺字”,也简称,也简称“脱脱”。指古籍在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漏掉的字。传抄刊刻中漏掉的字。 论语论语微子微子:“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阮元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汉石经无汉石经无行行字、字、夫夫字。案字。案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亦无亦无行行字,因丈人章而误字,因丈人章而误衍也。衍也。11、辞、词辞、词 古人把虚词叫做古人把虚词叫做“辞辞”或或“词词”,在注解,在注解中使用这两个术语,就是指明虚词。中使用
28、这两个术语,就是指明虚词。例如:诗例如:诗周南周南汉广: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毛传:“思,辞也。思,辞也。”思考练习思考练习下面是下面是毛诗正义毛诗正义北风北风的第一章,标点并回答下列问题:的第一章,标点并回答下列问题: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興也北風寒涼之風雱盛貌箋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興也北風寒涼之風雱盛貌箋云云寒涼之風病害萬物興者喻君寒涼之風病害萬物興者喻君政教酷暴使民散亂涼音良雨于付反又如字下同雱普康反酷苦毒反惠而好我,政教酷暴使民散亂涼音良雨于付反又如字下同雱普康反酷苦毒反惠而好我,攜手同行惠愛行道也箋云性仁愛而又好我者與我相攜持同道而去疾時政也攜手同行惠愛行道也
29、箋云性仁愛而又好我者與我相攜持同道而去疾時政也好呼報反下及注同行音衡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虛虛也亟急也箋云邪讀如徐言今好呼報反下及注同行音衡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虛虛也亟急也箋云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者今皆以爲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者今皆以爲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疏疏北風至只北風至只且正義曰言天既爲北風其寒涼矣又加之雨雪其雱然而盛由涼風盛雪病害萬且正義曰言天既爲北風其寒涼矣又加之雨雪其雱然而盛由涼風盛雪病害萬物以興君政酷暴病害百姓也百姓既見病害莫不散亂故皆云彼有性仁愛而又好物以興君政酷暴病害百姓也百姓既見病害莫不散亂故皆云彼有性仁愛而又好我者我與此人攜手同道而去欲以共歸有
30、德我所以去之者非直爲君之酷虐而在我者我與此人攜手同道而去欲以共歸有德我所以去之者非直爲君之酷虐而在位之臣雖先日其寬虛其舒徐威儀謙退者今莫不盡爲急刻之行故己所以去之既位之臣雖先日其寬虛其舒徐威儀謙退者今莫不盡爲急刻之行故己所以去之既盡也只且語助也盡也只且語助也(1)“雱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2)“惠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3)“好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4)郑玄对)郑玄对“邪邪”是怎样解释的?是怎样解释的?(5)“只且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古书的标点
31、古书的标点1 1、何为、何为“句读句读”? 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句读”。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己断句,己断句,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方叫做方叫做“句句”;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面加以顿点儿,这种地方叫做面加以顿点儿,这种地方叫做“读读”。(BACK) 2 2、句读符号、句读符号 一般用于句子中间的停顿。一般用于句子中间的停顿。说文说文:“有所有所绝止而识之也。绝止而识之也。” 用于段末或句未的停顿用于段末或句未的停顿说文说文:“钩识也。
32、钩识也。” 用于句未的停顿。用于句未的停顿。(BACK)汉代己有很多标点。汉代己有很多标点。武威汉简武威汉简所见如下:所见如下: 标于简端,相当于今本标于简端,相当于今本“记记” 字;字; 大圆点,作用大圆点,作用同同“” ; (中圆点、三角号)章句号;(中圆点、三角号)章句号;小圆点,题目号。小圆点,题目号。 重文号;重文号; 上下括号,删略号;上下括号,删略号; 钩识号。一是相当于句读,二是钩识号。一是相当于句读,二是识记某一章句,三是平列重文名词的识记某一章句,三是平列重文名词的间隔;间隔;、 顿号,作用同顿号,作用同“”。但此法未大。但此法未大行。行。 唐宋以后有句读。凡经文语绝处唐宋
33、以后有句读。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断之以便诵咏谓之谓之句,语未绝而断之以便诵咏谓之读。宋代则标读。宋代则标“句、读句、读”二字。如:二字。如:礼记礼记. 中庸中庸自诚明自诚明读读谓之性谓之性句句 自自明诚明诚读读谓之教谓之教句句 诚诚读读则明矣则明矣句句明明读读则则诚矣诚矣句句 因此我们说,讲古书的句读,从因此我们说,讲古书的句读,从狭义上理解是与现代的标点符号很不狭义上理解是与现代的标点符号很不相同的。直到相同的。直到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制定新式标点符号,才渐趋完善。制定新式标点符号,才渐趋完善。 3 3、怎样给古书断句、怎样给古书断句? ? 原则上说,一句话应当只
34、有一种正确断句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则上说,一句话应当只有一种正确断句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有多种断法。一是书有错简、衍漏,语义不清;二原因,可能有多种断法。一是书有错简、衍漏,语义不清;二是古语太简,语义含混;三是几种标点有正误之分,暂难证明。是古语太简,语义含混;三是几种标点有正误之分,暂难证明。如如史记史记. 项羽本记项羽本记:“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又不成。” 其中第一种是中华书局标点,第二种是北大其中第一种是中华书局标点,第二种是北大两汉文学史参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考资料所点。所点。“去去” 字涉及到、字涉及到、“去去” 字在司马迁
35、时代为字在司马迁时代为何义?何义?“去去” 由由“离开离开” 义到义到“前往前往”义何时转化?司马义何时转化?司马迁本义是什么?哪种点法更符合项羽特点?迁本义是什么?哪种点法更符合项羽特点?(BACK)有的则可以据正。如有的则可以据正。如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治邺有几处标点可改。有几处标点可改。1、豹往到邺。(据、豹往到邺。(据韩非子韩非子. 观行观行“西门豹之性急,常佩韦西门豹之性急,常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则则“往往”下当施下当施“。”号。号。2、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行视,教材注、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行视,
36、教材注“巡行查看巡行查看”,视为一词,用于巫婆,官气十足。且与事实不,视为一词,用于巫婆,官气十足。且与事实不合,当于合,当于“行行” 之下断句。之下断句。“云云” 字下当用引号。字下当用引号。3、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上。(按:、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上。(按:粉饰的对象为床席,于理不合。当为粉饰的对象为床席,于理不合。当为“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令女居其上”4、怎样才能正确断句?、怎样才能正确断句?1、准确判断词与词的语法、逻辑关系(上管下,语、准确判断词与词的语法、逻辑关系(上管下,语法分析)法分析)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
37、,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此乃天子之娱也!何此乃天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孔子曰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庄子庄子.秋水秋水)()(先弄先弄清几个词义:穷,不得志。通,得志。知同智。)清几个词义:穷,不得志。通,得志。知同智。)“ 曰曰” 叙述语,当断。叙述语,当断。“来来”和和“吾吾” 不成句,当断。不成句,当断。“汝汝” 和和“我我” 不成句,当不成句
38、,当断。断。“我讳穷我讳穷” 虽有主谓宾,虽有主谓宾,但与但与“久矣久矣” 关系不清,故关系不清,故当断。当断。“而不免命也而不免命也” 易误为一易误为一读,然读,然“免命免命” 不辞,故当不辞,故当断。断。“求通求通” 句与上同。句与上同。“当尧舜当尧舜” 无谓语,直到无谓语,直到“而天下而天下” 仍无谓语,至仍无谓语,至“无无” 字虽有谓语,但义石通。到字虽有谓语,但义石通。到“勇勇”字虽可断,但字虽可断,但“人人”字不落字不落实。实。“非知得也非知得也”成句。成句。 下句同。下句同。但要判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必须了解古今词义异同。但要判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必须了解古今词义异同。如:如:“
39、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论语(论语.宪问宪问)此句此句“曰曰” 、“也也” 二处易断,难在二处易断,难在“事事” “犯犯”二字上,二字上,有人说有人说“子路问别人一件事,有个君子告诉他,不要欺侮,去子路问别人一件事,有个君子告诉他,不要欺侮,去打他吧!打他吧!” 真是天方夜谭。实则真是天方夜谭。实则“事事” 为动词为动词“侍奉、对待侍奉、对待”义。义。“犯犯”为为“犯颜直谏。犯颜直谏。”2、注意句子中词语的语法位置、注意句子中词语的语法位置 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章句谈到虚字的功用:章句谈到虚字的功用:“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
40、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据事似闲,在用实切。据事似闲,在用实切。”A 句首词句首词_盖、夫、且夫;(语气词)是盖、夫、且夫;(语气词)是时、昔夫、曩者、日者、现己、既而、向者、时、昔夫、曩者、日者、现己、既而、向者、俄而、方今、乃今;(时间副词)岂唯、然俄而、方今、乃今;(时间副词)岂唯、然且、然则、故夫、大抵、得无、何为、何以、且、然则、故夫、大抵、得无、何为、何以、何乃、未尝、无乃;(复音虚词)请、窃、何乃、未尝、无乃;(复音虚词)请、窃、忝;(谦敬副词)忝;(谦敬副词)B 句尾词句尾词_也、邪、欤、与、乎、哉、也、邪、欤、
41、与、乎、哉、焉、耳、矣、兮、也夫、己焉哉、矣哉、云焉、耳、矣、兮、也夫、己焉哉、矣哉、云尔、己乎(语气词)。此外还有语意句绝处,尔、己乎(语气词)。此外还有语意句绝处,如宾、谓、补语句尾。如宾、谓、补语句尾。(BACK)例:秦与赵兵例:秦与赵兵相距相距长平长平时赵奢时赵奢己死己死而蔺相如而蔺相如病病笃笃赵使廉颇赵使廉颇将攻秦(其中将攻秦(其中“长平长平”宾语句尾,宾语句尾,“死死” 谓语句尾,谓语句尾,“笃笃” 补补语句尾。语句尾。C 句中习惯用语。句中习惯用语。一是对话用一是对话用“曰曰”字。但要注意一人之辞而用字。但要注意一人之辞而用“曰曰”字。字。例如:例如:庄暴见孟子庄暴见孟子曰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梁惠王下)二是引文处断句。二是引文处断句。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入解析串联电路课件
-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护理常规课件
- 《脑内压监测基础》课件
- 《建筑施工技术》课件
- 分子质量课件
- (三模)合肥市2025届高三年级5月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专项作业安全知识课件
- 智能制造对未来制造业影响
- 《护理课件:血糖监测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 消防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课件建筑消防设施与操作
- 单发跖骨骨折临床路径及表单
- 高中学籍档案卡
- 2021年西安经开渭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年注册规划师实务试题及答案
- 心电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 DB62∕T 3176-2019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优秀病例演讲比赛PPT
- GB∕T 25684.5-2021 土方机械 安全 第5部分:液压挖掘机的要求
- 电气炉焊接工艺的自动化控制线设计
- 剪式汽车举升机设计说明
-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三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