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精简植物学_第1页
思考精简植物学_第2页
思考精简植物学_第3页
思考精简植物学_第4页
思考精简植物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名词解释1、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2、胞间连丝:是穿过相邻生活细胞的细胞壁的细胞间的通道。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是一种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的跨细胞的结构。3、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一般将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4、细胞全能性: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获得了和母细胞相同的整套染色体或遗传物质,和合子一样,具有发育成为整株植物的遗传上的潜在能力。5、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以输导、支持为主的复合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加上形成层共同构成的束状结构

2、。根据维管束内形成层的有无分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类。6、复合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如表皮、周皮、木质部、韧皮部、维管束等。7、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迅速生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这种方式形成的幼苗,称为子叶出土幼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不发育,或不伸长,只是上胚轴和胚芽迅速向上生长,形成幼苗的主茎,而子叶始终留在土壤中,这种方式形成的幼苗,称为子叶留土幼苗。8、定根与不定根:主根和侧根都从植物体固定的部位生长出来,属于定根。许多植物可从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出根,这些根的发生位置不固定,称为不定根。9、植物个体发育: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这个生命活动周期称为个

3、体发育。10、植物系统发育:植物种族的发展史,指一个类群形成的历史,也可指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11、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这种由初生分生组织的活动产生成熟结构的过程,称为初生生长,经过初生生长形成的结构称为初生结构。12、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这种由次生/侧生分生组织的活动产生成熟结构的过程,称为次生生长,经过次生生长形成的结构称为次生结构。13、春材与秋材:在生长季,形成层活动增强,形成细胞的量多,速度快,导管和管胞口径大,壁薄,使木材质地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夏末秋初气候条件渐不适宜树木生长时,形成层的活动逐渐减弱,形成细胞数少而缓慢,导管和管胞的口径小而壁厚,使

4、这部分的木材质地坚实而颜色深,称为晚材或秋材。14、边材与心材: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几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颜色较浅,具有活的木薄壁组织和木射线,有效地担负输导和贮藏的功能,称为边材。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较老的次生木质部,丧失了输导和贮藏的功能,这部分细胞颜色一般较深,养料和氧气进入都较困难,引起生活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称为心材。15、活动芽与休眠芽:能在当年生长季中萌发生长的芽称为活动芽。温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其枝条上近下部的许多腋芽在生长季节里往往是不活动的,暂保持休眠状态,这种芽称为休眠芽。16、髓射线与维管射线:在茎的维管束之间保留的薄壁组织称为髓射线。髓射线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在横切

5、面上呈放射状排列,与髓、皮层相通,是茎内横向运输的通道,并具有贮藏作用。形成层中的射线原始细胞分裂向内向外产生一些薄壁细胞,放射状分布在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中,构成横向运输和贮藏的组织,称为次生射线,其中在次生木质部的部分称木射线,在次生韧皮部的部分称韧皮射线,两者合称维管射线。17、完全叶与不完全叶: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都具有的叶称为完全叶,但有些植物的叶或缺乏托叶,或托叶、叶柄均缺,称为不完全叶。18、叶镶嵌:植物的叶由于叶柄长短不等或扭曲方向不同,而使叶片均匀排列互不遮光,使叶片有最大的受光面积,这种现象称为叶镶嵌。19、异形叶性: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同一植株在不同

6、的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形状的叶。这种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叶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如水毛莨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20、异面叶和等面叶:叶片的背、腹面色泽和内部叶肉细胞形态结构有差异的叶为异面叶; 叶片的背、腹面色泽、内部叶肉细胞形态结构近似的叶为等面叶。21、单被花:花萼与花冠总称为花被,缺少其中之一的为单被花。单被花中有的为花萼状,如甜菜花;有的为花冠状,如百合花。22、花萼:位于花的最外轮,由若干萼片组成,常呈绿色。通常一轮,少数两轮,两轮的花萼,其外轮称副萼。23、花托:是花梗(花柄)的顶端膨大部分,是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着生的位置,花托的形状随植物种类而异。24、不完全花

7、:指花中的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中缺少一个部分或几个部分的花。25、雄性不育与花粉败育:在正常自然条件下,植物由于内在生理、遗传的原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也会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的情况,这一现象称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可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花药退化,二是花药内无花粉,三是花粉败育。花粉败育:由于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影响,花粉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形成无生殖能力的花粉,这种现象称为花粉败育,温度过高或过低,水分亏缺、光照不足、施肥不当、环境污染、药剂处理等,均有可能引起植物生理失调而导致花粉败育。26、心皮:雌蕊是一至数个变态的叶卷合而成的,组成雌蕊的变态叶叫心皮。27

8、、双受精: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一个花粉粒中的2个精细胞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称为双受精。28、单性结实:有的植物,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可以膨大形成果实的这种现象。29、真果和假果: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为真果。有些植物的果实,除了子房以外,大部分是花托,花萼 ,花冠,甚至是整个花序参与发育而成的,这类果实称为假果。30、生命活动周期:植物体从发生到死亡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生命活动周期。31、定芽:发生的位置固定,包括顶芽和侧芽。不定芽:发生位置不固定,包括从老根、老茎、叶上发生的芽。32、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内由原生质组成的各种结构,统称为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为结构名称。33

9、、后含物:是植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些非原生质物质,它包括植物细胞储藏的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以及生理活性物质,如:淀粉、蛋白质、脂类、晶体、单宁、色素等。34、裸芽:在外面没有芽鳞片,只被幼叶包着的芽。如:大豆、棉花、枫杨等的芽。35、鳞芽:在外面有芽鳞片包被的芽。芽鳞具有保护芽的作用。如:杨树、山玉兰等的芽。36、叶痕:叶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37、完全花:凡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4部分齐全的花称为完全花。例如:桃花、油菜花等。38、物种:简称“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不同种的个

10、体之间一般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能育后代。二、填空题1、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是一种(亲水胶体)。2、植物细胞中双层膜的细胞器有(质体)和(线粒体);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和(微体);无膜的细胞器有(核糖体)。3、筛管是由(许多筛管分子上下连接)组成的,它是一种(生活)细胞,其端壁特化形成具有(筛孔)的(筛板)。成熟筛管细胞中的(细胞核)已解体消失。4、管胞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唯一的输导组织,而导管是(被子)植物特有的输导组织。5、植物细胞中能执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能执行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线粒体);能合成

11、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6、人们食用的稻、麦等粮食作物,主要是属于(贮藏)组织,苎麻等植物的纤维主要属于(厚壁组织)组织,树木的木材则是利用它的(木质部)中的(导管)、(管胞)和(木质纤维),它们分别属于(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7、植物根、茎的伸长生长主要是由于(顶端分生)组织或(居间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活动的结果,而根和茎的加粗生长主要是由于(侧生分生)组织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细胞分裂活动的结果。8、周皮是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部分构成,周皮形成后,常出现一些孔状结构,称为(皮孔),它可进行内外(水分)和(气体)的交换。9、营养组织由于功能不同,可分为

12、(吸收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细胞。10、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其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而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其主要功能是(输导有机物质)。11、维管束是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形成层)构成的束状结构,它们的组成含有(输导)、(机械)、(薄壁)组织或(分生)组织,是一种(复合)组织。12、被子植物初生木质部的组成分子有(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初生韧皮部的组成分子有(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13、下列植物细胞的结构属于何种组织: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叶肉细胞(同化组织)、导管(

13、输导组织)、纤维(厚壁组织)、树脂道(分泌结构)、木栓细胞(次生保护组织)、石细胞(厚壁组织)、维管形成层(次生分生组织)、厚角组织细胞(机械组织)、传递细胞(薄壁组织又可称基本组织)。14、一般植物种子是由(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有些植物的种子还有(胚乳),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胚),它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构成。15、根尖的初生分生组织可分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三部分,以后分别发育形成(表皮)、(皮层)和(维管柱)。16、双子叶植物幼根的内皮层有(凯氏带)加厚,中柱是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和(初生木质部)四部分构成,初生

14、木质部发育的方式为(外始式),在根的中柱内其(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17、根中第一次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老根的木栓形成层在(次生韧皮部薄壁细胞)中产生。18、根的初生结构中,最发达的部分是(皮层),双子叶植物的内皮层的细胞壁有(木栓化的凯氏带)加厚,单子叶植物的内皮层一般为(五面或马蹄形)加厚,并具有(通道)细胞。19、茎的主要作用是(输导)和(支持),此外还有(贮藏)和(繁殖)作用。它和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具有节和节间之分,节上生叶,在叶腋和茎顶具芽)。20、植物体地上部分不具叶和芽者为茎,着生叶和芽者为(枝条)。一般枝条具(顶芽)和(腋芽或侧芽);着生叶的位置称

15、(节),相邻两节间的部分为(节间),节间相对较长的称(长枝),节间相对较短的称(短枝或果枝)。叶脱落后留下的疤痕称(叶痕)。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称(芽鳞痕),根据枝条芽鳞痕的数目可判断枝条的年龄。21、依芽的生理状态可分为(活动芽)和(休眠芽);若依芽鳞片的有无则可分为(鳞芽)和(裸芽);按芽的性质可分为(花芽)、(叶芽)和(混合芽);主干显著,侧枝不发达的分枝方式称为(单轴分枝);而顶芽生长缓慢或死亡,继而由其下方的一个腋芽长成的新枝继续生长成为主干,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合轴分枝);禾本科植物的分枝方式特称为(分蘖)。2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根基本相同,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

16、,但茎的表皮是属于(初生保护)组织。茎的维管柱包括(初生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从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排列关系来看,此种维管束叫(外韧维管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成熟方式为(内始式)。初生韧皮部的分化成熟方式称为(外始式),先分化出来的是(原生)韧皮部,后分化出来的是(后生)韧皮部。23、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不同,其主要区别是(前者维管束排列为两轮或呈星散分布)、(无皮层和维管柱的界限)和(维管束内无形成层)。24、被子植物叶片形态具有极大的多样性,植物学上一般从叶片的(叶形)、(叶尖)、(叶基)、(叶缘)和叶脉等几个方面对叶片加以描述,以此作

17、为植物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25、叶片的基本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26、花粉囊壁的(纤维层)与花粉囊开裂有关;(绒毡层)为花粉粒的发育提供营养。27、减数分裂前期包括(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28、七细胞胚囊含有一个(卵细胞)、一个(中央细胞)、两个(助细胞)、三个(反足细胞)。29、植物异花传粉依据传粉媒介的不同可以分为(虫媒传粉)、(风媒传粉)、(鸟媒传粉)和(水媒传粉)等类型,其中以(虫媒传粉)和(风媒传粉)为主要形式。30、决定受精亲和与否的物质是花粉壁与柱头表面的(蛋白质)。亲和的花粉落在柱头上之后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在雌

18、蕊某些组织或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的诱导下(定向生长),花粉管在(助细胞)中破裂,释放出(一对)精子。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合子,另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的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前者发育为(胚),后者发育成(胚乳)。31、花粉管进入胚珠通常有三条途径,因此受精方式有(珠孔受精)、(合点受精)和(中部受精)。32、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是指(成熟胚囊又称七细胞八核),雄配子体指(成熟花粉粒)。33、胚的发育从(合子又称受精卵)开始,经过(原胚)和(胚的分化)阶段,发育为成熟胚。34、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相应的(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三、判断

19、与改错题(正确打,错误打×,并加以改正)。1、活的植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生活的细胞。(×)将“都”改为“不一定”2、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将“筛管分子”去掉3、厚角组织的细胞壁是在角隅处加厚,属初生的机械组织,它是生活的细胞。()4、周皮是由初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的,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部分构成。(×)将“初生”改为“次生”5、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贮水组织非常发达。(×)将“贮水”改为“通气”6、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它只存在于植物叶肉细胞中。(×)将“只”去掉,最后加“及植物体的绿色部分

20、”7、细胞的后含物是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将“是”改为“不是”,并在“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后加“它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和无机物”8、子叶出土的幼苗是由于上胚轴伸长,将子叶推出土面。(×)将“上”改为“下”9、根的第一次木栓形成层起源于内皮层。(×)将“起源于内皮层”改为“起源于中柱鞘细胞”10、在作物的间作和套种中,常常将须根系作物和直根系作物搭配种植。()11、根的初生结构是指根尖成熟区的构造。()12、根向下伸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的结果。()13、产生簇生叶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茎节间缩短的缘故。()14、纺锤状原始细胞分

21、裂的子细胞经生长、分化成器官的横向系统,而射线原始细胞分裂的子细胞则形成纵向系统。(×)将“横向系统”与“纵向系统”调换15、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从节处取横切面。(×)将“节处”改为“节间”16、多年生双子叶木本植物,其形成层以内的部分主要是次生木质部。()17、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第一次木栓形成层都起源于中柱鞘。(×)将“都起源于中柱鞘”改为“双子叶植物的根第一次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而茎的第一次木栓形成层的起源部位因植物而异”18、心材和边材组成次生木质部,早材和晚材组成年轮。()19、禾本科植物的叶片缺水分时可向上卷曲,主要是因为其叶上表皮具有运动细

22、胞(泡状细胞)。()20、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适应生殖的变态叶。()21、花药的药室内壁的切向壁和径向壁上发生不均匀的木栓质条纹状的加厚,称纤维层。它有助于花药的开裂和花粉的散放。()22、成熟的绒毡层细胞一般具有双核或多核。()23、2-细胞型花粉包括一个营养细胞,一个生殖细胞。()24、成熟的种子中都具有胚乳。(×)改为“有些种子在胚胎发育中,其胚乳被胚所吸收,形成无胚乳种子,还有一些植物根本没有胚乳的形成”25、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26、草本植物体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组织是薄壁组织。()27、维管形成层属于次生分生组织。()28、初生分生组织的细胞,

23、既开始了分化,而仍有分裂能力。()29、根和茎的次生保护组织是周皮。()30、厚角组织常普遍存在于正在生长或经常摆动的器官中。()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在高等植物体的(D)中,叶绿体的数目最多。A表皮细胞B茎尖细胞C皮层细胞D叶肉细胞2、植物细胞的后含物包括(BCD)。A结构物质B贮藏物质C代谢中间产物D废物E原生质3、韭菜割后又能继续生长,是由于(B)细胞分裂活动的结果。A顶端分生组织B居间分生组织C侧生分生组织D次生分生组织4、被子植物的木质部是由(ACDE)构成的。A导管B筛管C管胞D木纤维E木薄壁细胞5、维管形成层属于(C)。A原分生组织B初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D居间分生组织

24、6、下列成熟的组织和细胞还保留生活的原生质的是(ACE)。A栓内层的细胞B木纤维C保卫细胞D管胞E筛管分子7、植物的叶肉细胞是属于(BE)组织。A保护B薄壁C厚角D分泌E同化8、次生分生组织可由(BD)脱分化而形成。A侧生分生组织B初生分生组织C原分生组织D薄壁组织9、被子植物的韧皮部是由(ACDE)组成的。A韧皮薄壁细胞B管胞C筛管D韧皮纤维E伴胞10、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一般由(D)构成。A胚根、胚轴、胚芽B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C胚根、胚芽、子叶和胚乳D胚根、胚芽、胚轴、子叶1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中,最发达的部分是(C)。A髓B韧皮部C皮层D木质部12、双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壁因

25、在(A)和(D)上具有一条木化栓质的带状加厚,这一增厚结构就是凯氏带。A径向壁B外切向壁C内切向壁D横向壁13、双子叶植物根的中柱鞘细胞,具有间歇性的分裂活动,它可以产生(ABCDE)。A侧根B乳汁管C部分维管形成层D不定芽E全部木栓形成层14、根的初生结构是由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过分裂、(B)和(D)三个阶段发展而来的。A脱分化B生长C伸长D分化15、双子叶植物幼根中柱的结构一般由(ACDE)四个部分组成的。A中柱鞘B髓C初生木质部D薄壁细胞E初生韧皮部16、扦插、压条是利用枝条、叶、根及地下茎等能产生(B)的特性。A初生根B不定根C次生根D三生根17、(DE)使器官增粗,形成层通过(B

26、C)使其周径扩大。A横向分裂B径向分裂C垂周分裂D平周分裂E切向分裂18、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中最发达的部分是(A)。A髓B髓射线C皮层D内皮层19、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中最发达的部分是(B)。A初生木质部B次生木质部C次生韧皮部D初生韧皮部20、植株的长短枝与果树的结实关系密切,一般结实都在果树的(C)枝上。A长枝B营养枝C短枝D变态枝21、有的植物,其顶芽伸展为一段枝条后,生长开始缓慢或停止生长,而顶芽下的两个侧芽同时伸展为两个新枝,新枝顶芽的生长活动也与母枝一样,再生一对新枝,如此继续发展,在外表上形成了二叉状分枝,但实质是(B)方式。A单轴分枝B假二叉分枝C合轴分枝D总状分枝22、

27、大多数植物幼茎的维管柱是由初生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个部分组成,与根相比其不同点是(BCD)。A中柱鞘发达B没有中柱鞘或不明显C髓较发达D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发育23、在方形或多棱形的茎中,棱角部分常分布有(A)。A厚角组织B厚壁组织C薄壁组织D石细胞24、茎的初生射线是指(A)。A髓射线B维管射线C木射线D韧皮射线25、树皮剥去后,树就会死亡,是因树皮不仅包括周皮还有(C)。A栓内层B木栓形成层C韧皮部D木质部26、木本植物茎增粗时,细胞数目最明显增加部分是(C)。A次生韧皮部B维管形成层C次生木质部D后生木质部27、次生射线,位于木质部的称为木射线,位于韧皮部的称为韧皮射线,两者合称为(D)。A

28、髓射线B额外射线C初生射线D维管射线28、在根与茎的次生结构中,组成维管形成层的细胞有(AD)。A纺锤状原始细胞B髓射线细胞C射线细胞D射线原始细胞E原形成层细胞29、禾本科植物茎中其表皮细胞除长细胞和气孔器外,还有两种短细胞,它们是(BE)。A副卫细胞B栓细胞C角化细胞D厚角细胞E硅细胞30、叶子脱落后在枝条上留下叶痕,而叶痕中的点状突起是从枝条伸入叶柄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来的痕迹,这些痕迹是(BD)。A芽鳞痕B叶迹C枝痕D维管束迹E皮孔 31、常见的被子植物茎的分枝方式有(ACE)。A假二叉分枝B二叉分枝C单轴分枝D多轴分枝E合轴分枝32、茎中第一次木栓形成层细胞在不同植物中有不同的来源,可

29、以来源(ABDE)。A茎的表皮B茎的皮层薄壁细胞C中柱鞘D皮层的厚角组织E初生韧皮部的薄壁细胞33、决定旱生植物形态结构最直接的因素是(A)。A水B光C热D风34、二细胞(二核)时期的花粉中含有(C)。A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精子B两个精子C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D两个生殖细胞35、珠柄、合点、珠孔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称为(A)。A直生胚珠B倒生胚珠C横生胚珠D弯生胚珠36、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C)个大孢子,其中(A)发育成成熟胚囊。A一个B两个C四个D八个37、成熟胚囊中,只有(A)和(D)不进行受精,一般退化消失。A助细胞B中央细胞C卵细胞D反足细胞 38、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称为(C)。A

30、细胞B组织C心皮D胚珠39、假果是(D)。A果实的变态B由花托发育而来C由花托和花被发育而来D由子房和其他部分共同发育而来40、种子萌发的主要外界条件是(B)A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适当的PH值B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分C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氧分和太阳光D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氧分和一定浓度的激素41、从花粉母细胞到四分体的形成,要经过(D) A有丝分裂B无丝分裂C胞质分裂D减数分裂42、表皮和周皮都为保护组织,根据来源,分别是(A) 前者为初生保护组织,后者属于次生保护组织B前者属于次生保护组织,后者属于初生保护组织C两者都为初生保护组织D两者都为次生保护组织43、双子叶植

31、物根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的排列方式属于(A) A相间排列B韧皮部在外,木质部在内C木质部在外,韧皮部在内D木质部内外方都有韧皮部44、下列植物中,那一种具有块根(AC) A甘薯B马铃薯C萝卜D慈姑45、马铃薯的地下膨大部分属于(B) A根状茎B块茎C块根D肉质根46、双子叶植物大豆幼茎表皮下的几层细胞,细胞壁增厚,起机械支持作用,称为(A) A厚角组织B厚壁组织C纤维D石细胞47、双子叶植物茎增粗是两种形成层共同活动的结果,即(A) A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B木栓形成层和副形成层C维管形成层和副形成层D木栓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48、可食部分为茎变态的植物有(ABC)A大蒜B马铃薯C百合D萝卜

32、E红薯49、小麦叶的泡状细胞分布在(A) A上表皮B下表皮C叶肉D叶脉50、一张完全叶的概念是(C) A叶片的叶缘全缘,没有锯齿B叶片无叶裂C包括叶柄,托叶和叶片D复叶包含有几张小叶和小叶柄51、禾本科植物叶片与叶鞘相接处的腹面,有膜状突出物,称为(C) A叶耳B叶枕C叶舌D托叶52、蒜的地下变态,俗称蒜头,为重要的食用品,应是(D) A球茎B根状茎C块茎D鳞茎53、草莓可食部分主要为(A) A花托B外果皮C中果皮D内果皮54、西瓜的果实为(D) A梨果B浆果C柑果D瓠果55、初生周缘细胞经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产生三层细胞,从外向内分别为(A) A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B中层,药室内壁,绒毡层C

33、药室内壁,绒毡层,中层D绒毡层,中层,药室内壁56、高等植物包括(ABDE)A苔藓植物B被子植物C藻类植物D裸子植物E蕨类植物57、低等植物是指(C) A藻类,苔藓类菌类B苔藓类,菌类地衣C菌类,地衣,藻类D地衣,藻类,苔藓58、蒲公英的冠毛来源于(A) A花萼B花瓣C雄蕊D雌蕊59、如果子房的下半部陷生于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子房上半部及花柱,柱头独立,称为(D) A子房上位B子房下位C子房半上位D子房半下位60、叶肉细胞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植物有(D) A水稻B小麦C玉米D大豆五、问答题1、何谓细胞的全能性?它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答: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每一个生活细胞在适当条件

34、下具有由单个细胞经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一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潜力。细胞的全能性对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的建成、生物遗传工程以及在生产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已为细胞、组织培养所证定。并已成为一些作物、花卉等的快速繁殖手段应用于生产(称为微型繁殖或试管苗)。2、简述分生组织的特点,按来源性质可分为哪些类型?答:分生组织具有持续或周期性的分裂能力,其细胞壁薄、排列紧密、核大、质浓,含有多种细胞器的特点。按来源、性质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三种类型。3、导管和筛管有何异同?答: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为被子植物所具有。不同的是导管分布于根、茎等的木质部,是由导管分子纵向连接端壁形成穿孔

35、、侧壁增厚呈不同花纹的死亡细胞所构成的,其生理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分布于根茎等的韧皮部,由筛管分子纵向连接端壁形成具筛孔的筛板的生活细胞,其生理功能是输导同化产物。4、试绘双子叶植物幼根简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5、简述植物茎的主要功能。答:茎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以下几方面。(1)支持作用,支持植株的枝、叶系统和花、果实,调节空间排列。(2)输导作用,在物质运输的“源”、“库”关系中起“流”的作用。(3)贮藏作用(4)绿色嫩茎具光合作用(5)作为繁殖器官进行扦插、压条和嫁接。农业生产上利用某些植物的茎、枝条能产生不定限、不定芽的特性,进行扦插、嫁接、压条等方法进行营养繁殖。6、单叶与复叶

36、如何区分?答:区别复叶与单叶的关键在于区别叶片着生在哪种结构上是叶轴还是小枝。叶轴与小枝的区别为:(1)叶轴的顶端无顶芽,而小枝常具顶芽;(2)叶轴上小叶的叶腋一般没有腋芽,芽只出现在叶轴的腋内,而小枝上叶的叶腋都有腋芽;(3)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一般只有叶脱落;(4)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7、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的结构上有何区别?答:C4植物如玉米、甘蔗、高梁,具维管束鞘发达,是单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排列整齐,含丰富的线粒体和有较多较大的叶绿体。与维管束鞘外侧紧密毗连的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这种花环结构是C4植物的特

37、征。C3植物如水稻、小麦等,其维管束鞘有两层,外层细胞是薄壁的,较大,含叶绿体较小而少,内层是厚壁的,细胞较小,不含叶绿体。与之相邻的叶肉细胞不构成“花环”结构,这是C3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特点。8、旱生植物叶在适应其生活环境方面有什么结构上的特点?答:旱生植物叶通常小,表皮高度角化,有很厚的角质膜,表皮毛和蜡被较发达,有的具复表皮,气孔下陷,这是一类向降低蒸腾方面发育而形成的旱生植物;有的植物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在叶肉内栅栏组织极发达,叶脉也较稠密,可以减少蒸腾面积,降低蒸腾速度,提高运输能力,易于得到较充足的水分。另外还有一类肉质多浆植物为了更好的贮藏水分,叶肉的薄壁细胞增多,呈肉质状态,如景

38、天、芦荟、马齿苋等,这是一类向贮藏水分方面发展的旱生植物。9、风媒花和虫媒花各有何特点?答:传粉要借助于一定的外力,常见的外力有风和昆虫,前者称为风媒花,后者称为虫媒花。风媒花的花被小,不具有鲜艳的色彩,或无花被,不具有蜜腺和芬香的气味,产生花粉量大、质轻,表面干燥易被吹送,雌蕊柱头常扩展或分裂;虫媒花花大,具有鲜艳花被,有蜜腺,具有芳香气味,花粉粒大而黏集成块,表面粗糙。10、请指出下图中各部分的名称。答:1、(薄壁组织) 2、( 维管束 ) 3、( 成熟花粉粒 ) 4、( 纤维层 ) 5、( 表皮 ) 6、( 药隔 ) 7、( 花粉囊壁 ) 8、( 花粉囊 )11、简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主要

39、外界条件。答:种子萌发的主要外界条件有:水分、氧气、温度。(1)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干燥的种皮经水浸润后,结构松软,氧气才易进入,同时,胚根、胚芽才能突破种皮,种子萌发时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必须以水作为介质。(2)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时,一切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的供应,而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则必须有氧气才能完成。(3)种子萌发需要适当的温度。种子萌发时内部进行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需要各种酶作为催化剂,而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必须在适当的温度范围才具有催化活性。12、果实和种子的传播大致有哪些方式?它们如何体现了植物的结构对环境的适应?试举例说明。答:种子受到果实的保护,同

40、时,果实的结构也有助于种子的散布。果实和种子的有效散布,扩大了植株的分布范围,为丰富植物的适应性提供了条件。果实和种子的散布,具有以下几种方式。(1)借助风力散布:一些植物的种子细小质轻,能悬浮在空气中,或种子的表面生有有助于承受风力飞翔的特殊构造,能被风力传送到数公里之外。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是生长在草原上的翻滚草,旱季来临时,球形的植珠从根茎部断裂,随风吹滚,将种子携带到较远的场所。(2)借助水力散布:生于水边和沼地的植物,其果实大都结构疏松,易于在水中漂浮,因此通过水力的传送远布各地,如莲、椰子等。(3)依靠动物或人类的携带传送;一部分果实和种子外表生有刺毛、倒钩,或分泌粘液,能粘附于动物

41、的毛羽或人的衣服上进行传播,如苍耳。而一部分果实则是通过动物的搬运或吞食进行传播,如松子、桃等。(4)依靠果实自身的机械力量传播;干果中的裂果类,在果实成熟后,由于果实各层厚壁细胞排列形式不同,通过收缩产生扭裂,借此将种子弹出,如大豆、油菜等。13、什么是减数分裂?什么是双受精?各有何生物学意义?答:(1)定义。减数分裂是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一次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但DNA只复制一次,使同一母细胞分裂成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因此而得名。在被子植物中减数分裂发生于花粉母细胞开始形成花粉粒(发生于花粉囊中)和胚囊母细胞开始形成胚囊(发生

42、于珠心中)的时期。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其中一个与孵细胞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进而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进而发育成胚乳。(2)意义。减数分裂与双受精作用共同保证有性殖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从而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减数分裂使有性生殊后代生变异。双受精在传递亲本遗传性,加强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方面具有较大意义。14、简述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被子植物生活史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1)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地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一般可以从一粒种子开始。种子在形

43、成以后,经过一个短暂的休眠期,在适合的内外环境条件下萌发为幼苗,并逐渐长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经过一定时期的生长发育以后,一部分顶芽或腋芽不再发育为枝条,而是形成花,雄蕊的花药内产生花粉粒,雌蕊子房的胚珠内形成胚囊,花粉和胚囊又分别产生雄性的精子和雌性的卵细胞,经过传粉受精,一个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为合子,以后发育为种子的胚,另一个精子和二极核融合发育为胚乳,最后花的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种子中孕育的是新一代植物体的雏体,因此,一般把“从种子到种子”这一全部过程称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15、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与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异同点是什么?答:相同点:均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构成。

44、不同点列表如下:内皮层 初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次生结构髓双子叶植物根多凯氏带加厚多少于六原型有有无禾本科植物根多五面加厚多为六原型以上无无有16、说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之间的区别。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1)胚大多具有两片子叶 胚大多具有一片子叶(2)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 主根不发达,多为须根系(3)茎内维管束作环状排列 茎内维管束作散状排列具有形成层无形成层(4)叶脉多为网状脉 叶脉多为平行脉(5)花多45基数 花常为3基数(6)花粉多为三个萌发孔 花粉多为单个萌发孔17、简述观察马铃薯块茎淀粉粒的装片制作过程和观察结果。(1)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

45、子、马铃薯块茎、清水、碘液、吸水纸。(2)操作步骤:取一洁净的载玻片,滴12滴清水,用镊子刮少量新鲜马铃薯块茎切面上的淀粉糊涂放于载玻片水中,轻轻盖上盖破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3)观察结果淀粉粒上有脐和轮纹。多数是单粒,偶尔也可以观察到复粒和半复粒。用碘液染色,变成蓝色,证明所观察到的颗粒为淀粉粒。18、简述观察梨果肉石细胞的装片制作过程和观察结果。(1)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破片、镊子、清水、梨果肉、吸水纸。(2)操作步骤:取梨果肉少许,置于载玻片上,用镊子柄将石细胞压开,滴上清水,盖上盖破片,制成临时玻片,置低倍镜下观察。(3)观察结果:这类细胞形状不规则,近

46、于等径;其次生壁增厚且高度木化。由于次生壁极厚,细胞腔小,次生壁上可见有很多同心增厚的层次,以及放射状的纹孔道,其中有些纹孔道具有分叉。19、简述观察洋葱鳞茎内表皮临时装片制作过程和观察结果。(1)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洋葱鳞茎、清水、吸水纸。(2)操作步骤:取一洁净的载玻片,滴l2滴清水,用刀片在洋葱鳞茎内表面划0.3cm见方的方形切口,用镊子将其内表皮撕下,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3)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题图所示。20、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答:表皮(保护组织) 皮层(基本组织)

47、髓射线(基本组织)初生韧皮部(维管组织)束内形成层(分生组织)维管束初生木质部(维管组织) 髓(基本组织)21、小苗为什么要带土移栽?果树带土移栽为什么要剪去次要枝叶?答:根毛的生长和更新对吸收水、肥非常重要。植物移植时,纤细的幼根和根毛,常被折断损伤,大大降低吸收功能,故小苗带土移栽,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以利成活。果树等带土移栽时,幼根、根毛也有受损,为了减少蒸腾面积,苗木移栽后,新根毛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过度蒸腾,而根的吸收能力又很低,则移栽的苗木不易成活。剪去部分枝叶,利于成活。22、试述成熟组织类型及其分别存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答:成熟组织按主要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保护组织、营

48、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结构等五种类型。(1)保护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面,由一层或数层细胞组成,它又可分为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两种;(2)营养组织(又称为基本组织或薄壁组织),分布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中,是构成植物体各器官的基本细胞群。根据其生理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吸收组织(位于根尖的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及根毛)、同化组织(分布于植物体绿色部分,以叶肉最多)、贮藏组织(分布于根、茎、叶的皮层和髓、果实和种子的子叶、胚乳中,以及块根、块茎等贮藏器官中)、通气组织(分布于水生和湿生植物的根、茎、叶中)、传递细胞(分布于叶的脉梢、种子的子叶、胚乳或胚柄中);(

49、3)机械组织,主要根据细胞形态结构以及细胞壁增厚的程度可分为厚角组织(分布于双子叶植物的幼茎、叶柄、花梗等部位表皮的内侧,如南瓜茎、芹菜茎、叶柄上的胁状突起的棱)、厚壁组织(又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分布于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中,有时也存在果实中);(4)输导组织(其中导管和管胞分布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筛管和伴胞分布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管胞又分布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的木质部,筛胞分布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的韧皮部中);(5)分泌结构(分布于植物体外的如腺毛、腺鳞等,分布在植物体内的如分泌腔、分泌道、浮汁管等)。2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有那些主要不同?  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

50、小较大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有核糖体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等内膜系统无独立内膜系统有独立内膜系统细胞器无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具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细胞增殖方式直接分裂或出芽分裂以有丝分裂为主生物类群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动物24、木本双子叶植物的根为什么能不断增粗?答:木本双子叶植物根的增粗主要是由于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活动的结果。增粗的过程是:在根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首先恢复分裂的能力,形成几个片段状的形成层弧,形成层弧向两侧扩展直抵木质部放射

51、角端的中柱鞘细胞,使这部分中柱鞘细胞也恢复分裂能力,成为形成层的一部分,这两部分联合成为一个波浪状形成层环。由于先出现的形成层先活动,向内衍生的细胞生长分化为次生木质部,加在初生木质部外方;向外衍生细胞生长分化成次生韧皮部,加在初生韧皮部的内方,而产生次生木质部的量比次生韧皮部的量要多,所以将形成层向外推移,结果就形成了形成层圆环。形成层变为园环后,形成层各区段分裂速度相等,不断使根加粗,维管形成层的位置不断向外推移。形成层细胞还要进行少量垂周分裂,以扩大本身周径,适应根的增粗。一般形成层活动产生次生木质部数量多于次生韧皮部,因此在横切面上次生木质部占比例要比韧皮部大的多。在根的增粗过程中,由

52、于初生韧皮部比较柔弱,它们常被挤压于次生韧皮部之外,有时候只剩下压碎后的残余部分,其输导同化产物的功能由次生韧皮部担任。形成层向外产生的次生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较少的韧皮纤维;向内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包括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其中一部分薄壁细胞沿径向作放射状排列,呈多列贯穿于次生维管组织中,称维管射线。在次生木质部的一段为木射线,在次生韧皮部的一段为韧皮射线。维管射线一般由一至三列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对着初生木质部处由中柱鞘起源的形成层产生的射线常较宽。根不断增粗后,外面的皮层和表皮被挤而破裂,初生保护组织被破坏的同时,部分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活动,形成木栓形成层,并进

53、行切向分裂,向内产生栓内层,向外产生木栓层,连同木栓形成层,三者合称周皮,成为次生保护组织。根的次生结构产生后,由外而内可分为:(1)周皮;(2)初生韧皮部;(3)次生韧皮部;(4)维管形成层;(5)次生木质部;(6)初生木质部;在维管束内还有韧皮射线和木射线(两种射线合称维管射线)。新结构产生后,原有表皮、皮层和中柱鞘就不复存在。25、相对来说“树怕剥皮(广义),而较不怕空心”,是什么道理?多年生木本植物随着年轮的增多,在横切面上可看出木材边缘部分和中央部分有明显不同。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这种木材能有效地担负输导和贮藏的功能,称这部分木材为边材;而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

54、较老的次生木质部,由于导管被侵填体填塞,导管和管胞已失去输导能力,又由于单宁、树脂、色素等有机物质的累积,使其细胞颜色较深,木材质地也坚硬,这部分木材称为心材。很多老树其中央髓心和部分次生木质部发生腐烂,空心后,这种老树仍能成活,这是因为腐烂的是心材部分,而有生活力的能正常行使输导作用的边材部分仍未受影响。树怕剥皮,是因为剥皮会使树皮中韧皮部被破坏,有机养料无法正常向地下部分运输,根由于得不到有机物的供给,树木会逐渐死亡。 “空心”树遭损坏的是心材,心材是已死亡的次生木质部,心材中的导管由于侵填体形成已失去输导功能。“空心”部分并未涉及具输导作用的次生木质部(边材),并不影响木质部的输导功能,

55、所以“空心”树仍能存活和生长。但“空心”树易为暴风雨等外力所摧折。26、为什么说被子植物双受精是植物界有性生殖过程中最进化、最高级的形式?答: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在加强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方面是具有较大的意义的。精、卵融合就是把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新重组合,形成双重遗传性的合子。由于配子间的相互同化,形成的后代就有可能形成一些新的变异。由受精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是三倍体的,同样兼有父、母本的遗传特性,作为新生一代的养料,可以为巩固和发展这一特点提供物质养料。所以,双受精在植物界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最进化、最高级的形式。27、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进化地位最高,适应性最广的植物类群?(1

56、)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由花被(花萼和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等部分组成,花被增强了传粉效率,有利于异花传粉。(2)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被在子房中,与裸子植物相比,闭合心皮和包被胚珠要比开放心皮和裸露胚珠更加复杂和完善。(3)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比裸子植物的更发达,体内组织分化更精细,完善,生理机能效率更高。(4)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进一步简化。发育成熟的雄配子体含有1个营养细胞和2个精细胞;发育成熟的雌配子体(即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和3个反足细胞等8个细胞,无颈卵器;并且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5)被子植物出现了双受精现象和胚乳组织。胚乳组织不是单纯的雌配子体(n),而是极核受精后形成的三倍体(3n)。异质性胚乳的出现,使被子植物的子代变异性更大,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6)被子植物的子房受精后发育成果实,这对于种子的保护和传播有重要意义。(7)被子植物传粉方式多种多样,如虫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