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问题分析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processing trade upgrading analysis 分 院商 务 学 院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姓 名杨 秀 丽指导老师孔 令 强二0一一年五月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问题分析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不断的发展,生产国际化日益扩大,加工贸易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然而进入后危机时代,加工贸易的诸多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加工贸易产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区域发展不平衡,出口商品附加值低等都阻碍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
2、伐。本文首先对加工贸易的理论做个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然后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在发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对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加工贸易;技术差距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processing trade upgrading analysis Abstract: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30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labor devision development, produc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expanding and processing trade became a major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trade. However, after entering the era of processing trade crisis problems began to surface, processing trade
4、 industry lack of core technology, of independent brands,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low value-added export commodities in China are hindered the pac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Firstly, the theory of processing trade, make a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5、 Chinese processing trade status quo, the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finall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 to promote processing trad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China
6、, so a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promoting China's comprehensive,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processing trade; Technology gap theory; 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 目录1.引言41.1 研究背景41.2 研究意义4 1.3 研究方法42 相关概念和理论42.1技术差距理论4 2.2产业内贸易理论42.3 梯度转移理论53 我
7、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分析53.1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背景53.2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面临的困境7 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7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遭遇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的拖累7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8 3.3 影响我国加工贸易经济发展的问题8 加工贸易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低8 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分布不均衡,区域差距加大8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模式不够完善9容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94 推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9 4.1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内优化升级9 促进加工贸易由OEM向ODM、OBM 转变 9促进发展国际采购与配送中心业务 9 促进加工贸易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10 多
8、渠道的产业升级104.2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104.3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14.4 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型加工贸易产业发展11 结论11 参考文献13 谢词14·1.引言·1.1 研究背景加工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现已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局限性。比如加工贸易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产品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为主,且产品附加值较低,技术水平低下,国内配套能力不高等。目前我国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计
9、划利用加工贸易转型来对我国贸易的发展进行调整。·1.2 研究意义加工贸易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虽然其生产环节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产品的增值率逐渐提高,但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不利地位,我国获利较少。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的必然性,认为加工贸易结构僵化是阻碍其升级换代的关键所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出口产品结构比较优势静态化;区域结构过于集中;经营主体结构过分单一;模式结构相对滞后。文问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1.3 研究方法1文献法:利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总结、评述,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
10、论基础;2对比法:通过两两比较或者多个比较得出次序好坏,得到有效和可靠的评估效果。·2 相关概念和理论·2.1技术差距理论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又称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 Gap Model),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由于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技术差距理论产生于1961年,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波斯纳(M.V.Posner)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
11、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平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2.2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是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在产业内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中,
12、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即要么进口,要么出口;而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Two-way Trade)。产业间贸易是不同产业间产品的贸易,如一国生产的工业品和另外国家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交易,而产业内贸易则主要是工业产品中的某一类产品间的贸易。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一般是通过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独立厂商交易来完成,而产业内贸易则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来实现。现在,由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很大一部分贸易是在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进行的。这种跨国公司利用特殊优势所形成的内部化交易机制被称为内部市场。与此相对应的买卖双方独立进行交易所形成
13、的市场称为外部市场。由此,产业内贸易可以更精确地表述为: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 ·2.3 梯度转移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实质上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1978年以来,在我国的思想空前活跃的理论界,特别是政府决策者,在总结以往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反思了以往片面强调均衡发展、忽视经济效率的得失,开始把效益原则和效率目标放在区域经济布局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的优先地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发展基础差异较大,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这些地区间客观上也存在着经济技术梯度,既然有梯度
14、就有空间转移的顺序。根据我国的市场经济情况,经济技术优势往往是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流动的。因此,国家开始实施沿海地区优先开放战略,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即沿海地区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率先发展一步,然后逐步向处于二级、三级、四级梯度的地区推移,以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推移速度的加快,逐步达到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布局和发展相对均衡之目的。·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分析·3.1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背景我国加工贸易起步于70 年代末期,80年代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工厂加工产品为主;加工贸易就是对“两头在外,中间在内”这样一
15、种特殊的贸易方式的界定。加工贸易是由“进口加工出口”三个环节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成其为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进口原料、材料和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外汇体现的附加值,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10年,我国加工贸易单月进出口值呈现前低后高态势,下半年以来单月进出口值均超过千亿美元,12月份当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083亿美元,同比增长9.4%,环比下降2.1%;其中出口70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环比下降3.7%;进口382.4亿美元,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1.1% (图1)。图1 2009-
16、2010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图2010年,我国加工贸易对美国、欧盟、香港、日本和韩国合计进出口7516亿美元,增长25.8%,合计占同期我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4.9%;其中美国为第一大出口市场,韩国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此外,对拉丁美洲和非洲进出口快速增长,分别进出口370.8亿美元和197.8亿美元,分别增长45.2%和69.4%,高出同期我加工贸易进出口总体增速17.9个和42.1个百分点(表1)。表1 2010年我国加工贸易主要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出口进口金额同比金额同比金额同比美国1838.5 23.7 1625.922.2 212.6 37.4 欧盟1684.6
17、23.1 1463.323.7 221.3 19.3 香港1660.4 32.9 1606.4 33.1 54.0 27.6 日本1271.9 22.7 655.4 22.3 616.5 23.2 韩国1061.0 26.7 348.9 19.9 712.1 30.4 东盟1048.5 26.7 507.0 17.3 541.5 37.1 中国台湾850.2 29.6 150.0 37.3 700.2 28.1 拉丁美洲370.8 45.2 305.4 50.2 65.4 25.8 非洲197.8 69.4 112.543.4 85.3 122.6 2010年,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机电产品5
18、906亿美元,增长26.6%,占同期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79.8%;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619亿美元,增长22.4%;机械设备2134.7亿美元,增长28.7%。同期,加工贸易项下合计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家具及其零件、玩具和箱包及类似容器等6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637.2亿美元,增长12.7%,增幅小于同期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体增幅13.5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8.6%(表2)。表2 2010年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加工贸易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商品品名2010年出口值同比机电产品5906.126.6其中: 电器及电子产品2628.922.
19、4 机械设备2134.728.7服装及衣着附件232.5 3.5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47.3 20.7鞋类108.7 18.6家具64.7 12.8玩具49.7 22.8箱包34.2 16.0 上表分析可知,我国加工贸易是以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3.2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面临的困境·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当前,许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强势抬头。据统计,2010年9月份以来,美国已经对中国启动了7项337调查、1项301调查,涉及太阳能灯、液晶显示器、打印机墨盒等多项产品。从10月1日到15日半个月的时间内,美国商务部发起的对华贸易救济和相关案件多达24起,其中12日至15
20、日这4天内就多达9起。欧盟仅6月份RAPEX就共计通报召回179起高危产品,纺织服装类被通报59起,其中因违反EN14682儿童服装拉绳安全标准而被通报的有54批次,明确产于中国有35批次,占65%1 全球纺织网。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中国出口总量还不到全球的10%,但全球47%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和82%已完成的案件都针对中国2 中国产品正遭遇新一轮贸易摩擦。值得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与我国产业结构相似、经济互补性差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发达国家行为,仅2010年就有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相继对针对中国产品如电信、化工、食品和纺织品等3 启动多项贸易保护措施或发起贸
21、易救济调查。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不但提高了国内企业经营的成本,也抬高了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门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遭遇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的拖累2010年,国内皮革、尼龙、橡胶、聚酯纤维等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尤其是棉花价格的大幅上涨,传导至下游纱线、布匹等价材料格也持续走高。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短缺、用工难等问题也制约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受此影响,一批跨国大型制造企业开始转向要素成本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环境日趋成熟的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不仅面临资金紧张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制约,在技术储备方面的能力薄弱,行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人民币
22、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以出口的企业利润会受损,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47%,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水平。2011年1至2月,企业出口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1.44%。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国际货币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妤做的专题研究发现,人民币每升值1%,将造成152.84万人失业,其中,纺织行业将减少就业人数38.86万人,钢铁行业将减少就业59.99万人,家电玩具行业减少就业1.72万人,机电行业减少52.72万人。孙华妤表示,相信有不少小企业生存堪虞。她分析,国内通胀高企,生产材料进口价亦上涨,出口企业本已面临成本上升
23、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更使得其利润受压。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加工组装工序和环节上仍处于中低端,竞争优势仍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成熟技术,分工档次处于低端。国内中小企业配套能力不强,有条件的大企业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仍然还有较多困难。人民币升值会形成促进我国产品和技术结构转型升级的外部压力。但我国产业链的前、中、后端的支撑明显不够。·3.3 影响我国加工贸易经济发展的问题· 加工贸易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低 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弱。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最突出的
24、表现是“大进大出”,这样的模式必然导致大量进口原材料,这会给国内相关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冲击。整个产业链中,我国仅以廉价的劳动力和使用成本偏低的土地参与加工贸易,而原材料、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技术、品牌、管理模式、资金以及营销网络等附加值高的生产要素基本是跨国公司从国外市场上配置的。许多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仅仅是利用优惠政策建立加工基地,一些行业和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因此,加工贸易对国内其他产业缺乏前向或后向的带动作用,尤其是对中上游产业,如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小,因而很难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变与升级。 ·3.3.2 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分布不均衡,区域差距加大
25、 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上海、江苏和山东等地区,而这5个沿海省市加工贸易额占我国加工贸易总额的82.7,出口总额的82.8,其中广东省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1/2,差距十分明显。由于加工贸易高度集中于东部地区,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均被东部地区吸引走,这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十分不利。外商直接投资绝大多数投向了东部沿海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很少,这种局面造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中西部失业问题严重。而中西部加工贸易发展缓慢,一方面是由于区位劣势的原因,
26、另一方面在我国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加工贸易还未形成有效的传递和转移机制。劳动力成本优势是支撑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但加工贸易向内地迁移的传导机制还未健全,加工贸易的区域分布失衡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3.3.3 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模式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不仅规模迅猛扩张,而且在贸易方式、产品结构、主体结构、布局等方面均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政府需及时调整相关政策,积极探索高效监管模式。例如现在普遍实行的凭相关文件办理流转方式比较适合于采购渠道单一、产品简单的加工贸易企业,如服装
27、、鞋帽等行业的加工贸易企业,而对于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的加工贸易企业非常不适合,特别是对加工贸易企业通过结转方式进行国内采购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再如保证金台账制度就没有根本解决保税货物的税收风险,合同管理中虚拟合同备案走私现象大量存在,出口加工单一功能设置忽视了区内产业配套体系构建等。因此,由于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出现新趋势,对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容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中国的加工贸易进口与出口市场较集中,进口市场以日本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为主,出口市场则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这种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往往容易形成中国与欧美
28、贸易时中方的顺差地位和对方的逆差地位,而对中国来说,这种顺差实质是华而不实的。因为美、日、欧等国将产品全部价值统计为中国对其出口,而不会减去中国加工贸易的进口额,从而出现巨大逆差,引起双边贸易摩擦。·4 推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4.1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内优化升级 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内优化升级,除了在产业链中游精选,从事加工制造链增值大的环节之外,还可进入如下三个产业链的重要延伸领域:一是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提高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二是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和配送业务;三是向产业链配套拓展,进入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制造业。 ·促进加工贸易由OEM向O
29、DM、OBM 转变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开发能力,科研开发投入不足是突出问题。因此,应当加强本地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设计中心;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与本地大学和科技中心合作,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提升企业从事OEM (委托制造)配套能力;鼓励向ODM(委托设计制造) 和OBM(自主品牌加工制造) 发展,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广泛知名度的自有品牌。 ·促进发展国际采购与配送中心业务 物流速度和属地配套服务能力已成为影响外商投资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工贸易价值链向下游产业
30、延伸是今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些都对我国的物流配送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以保税仓储企业为中心,建立保税物流园区 ,赋予其保税区的政策功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设立国际采购与配送中心,赋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内物流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国际货代和运输等资格。提高加工贸易的附加价值,提高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竞争力。 · 促进加工贸易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应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增加国内采购和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注重培养前后关联产业的零部件配套能力,通过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延长国内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同时引进国外先进制造
31、业技术,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体系和配套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加工贸易需求。·4.1.4 多渠道的产业升级 努力推动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首先,促使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技术和新兴制造业,以优化制造业内部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其次,要将加工贸易的资源和政策适当向农业转移,促进农业加工贸易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大大低于进口,而且农产品出口的增速也大大的低于国家整个外贸出口的增速。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我国多从它们那里进口大量原料从而形成大量逆差,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农产品出口以弥补逆差,同时也可
32、以培育本国在农产品加工贸易上的竞争优势。最后,将加工贸易由加工制造为主逐步向采购、加工制造、分销服务、售后服务以及研发、信息资讯等服务业领域转型升级,沿着价值链逐步由低向高、由简单向复杂、由生产向综合服务和全球运营方向转型升级,通过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促使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链的整合延伸,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长。 ·4.2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加工贸易发展环境。利用多种投资方式,改善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尽快修筑交通运输干线,打通通往国际和我国东部沿海的
33、陆路、水路和空中通道,加快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改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 2.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出口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外经贸增长点,建立以水力、矿产等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能源加工,发展旅游业和边境贸易。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增强对资源性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优势。进一步办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加工区。选择部分科技实力强的中心城市,建立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出口加工区。 3.运用区位优势,发展面向中亚、南亚等出口的加工工业。积极开展同
34、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经济纽带维护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周边国家的运输通道。 4.加快经贸人才培养和引进。外经贸人才的缺乏和开放意识的相对滞后,是制约中西部地区外经贸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首先要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事业,加快外经贸人才培养,造就一批业务精、懂经营、善管理的开放型人才,为西部大开发和发展外经贸事业提供智力支持。·4.3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它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创造、技术的创新能力上,与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研发活动呈正相关。目前,我国实验发展支出逐年增多,但根据国际通行标准,研发强度仍偏低。我国政府应引导加工
35、贸易企业增加R&D资金投入,同时应增强资金投向的市场导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只有让创新主体的市场行为参与政府R&D资金的配置,才能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自主创新活动,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通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展开高层次、综合性的合作研究,使企业成为发明专利的主要创新者。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完成转型升级的使命。首先,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将行业高端作为发展目标,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其次,加工贸易企业自身应该充分地利用好国家给予的研发资金和扶持政策;第三,企业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环境,鼓励员工参与创新活动;第四,加
36、工贸易企业应与高校、中科院、科研机构等建立稳定的研发合作关系,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华为、中兴等国内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够在与跨国公司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在全球通信设备研发制造中取得一席之地,主要得益于珠江三角地区在加工贸易基础上形成的技术创新能力。·4.4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型加工贸易产业发展我国政府应着力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加工贸易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支持高新科技产品的市场开拓、研发咨询,倡导绿色加工贸易,逐步健全“低碳”加工贸易环境。对损坏或者可能损坏环境,有损于人体健康的加工贸易项目予以禁止,对有利于环保的加工贸易项目予以政策扶持。继续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密集型的“两高一资”加工类产品,以及各类加工项目的盲目发展。用“低碳”生态型资源循环的理念指导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从而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价值链升级。此外,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引进项目时,可以向环保“低碳”项目倾斜,充分开发新能源类产品,利用再生资源和能源,对无法再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这样一条“低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FD双孢菇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效益研究报告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二教案:第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
- 2025-2030年中国ktv设备行业发展走势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智能制造虚拟现实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农林学院《艺术专业大学英语(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诊断学基础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年中国cvt无级变速箱行业营销策略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甘肃省张掖市城关初中2024年中考冲刺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2030年专家点评:中国金属化薄膜电容行业发展环境及投资策略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PB管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未来盈利预测研究报告
- 紫藤萝瀑布的说课稿
- 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 无菌GMP 操作指南: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确认
- 海因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
- 罗甸县从里水库管道输水工程施工方案
- UWI海威清创机使用说明书
-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第课时示范教案
- 刮板式花生脱壳机设计
- 肾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 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练习题
- 部编版五下语文语文园地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