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对策研究_图文_第1页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对策研究_图文_第2页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对策研究_图文_第3页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对策研究_图文_第4页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对策研究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图4-4从事农业劳动力的比例(%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920024.2农民对各类农业技术的需求特征分析为了掌握农民对各类农业技术的需求情况对农民进行了入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10份我们选取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藁城市和雄县共收回有效问卷185份。河北藁城、雄县属粮食主产区,从收回的问卷情况看,种植业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调查的农户中,户均总收入11892元。其中种植业收入户均4864元,占总收入的40.9%:外出打工收入2461.89元,占总收入的20.7%;加工经营收入户均3081.62元,占总收入的25.91%;养殖业收入户均482.7元,占总收入的4.06%。总体上农民收

2、入还以种植业为主。农民对种植业昀投入近儿年基本稳定或有所提高,但生产成本较大。当前农药、化肥、动力等投入较高,成本=,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图4-5农户收入来源分析在调查的185户中,总人口为856人,其中劳动力总数545人。大专12人,占1.95%,高中85人,占13.84%,初中299人,占48.7%.小学152人,占24.76%,未上学66人,占lO.75%。从调查数据结果看,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大部分在初中、小学,高中以上学历在农村劳动力中较少,柩体文化素质不高。种植业劳动力文化程度与总体劳动力水平类似。从事农业劳动的人中以常年在家种地为主。由于农民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收入水

3、平低、生活环境差,受比较利益影响,许多有知识和文化的年轻劳力涌入城市打工,而只留年纪较大的劳力和妇女常年在家于活。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中,农忙时回家也占相当一部分。这使得现有农业生产中劳动者对新技术的接纳和应,j能力更著,科技需求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和运用新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不高。 图4-6农村总体劳动力文化程度情况 图47从事种植业劳动力文化程度情况4.23农户凭经验种地比重仍较大,明显多于技术人员指导,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不到位这是影响农户没有采用科技的第一位因素。农业科技服务缺乏主要表现在第一线农披人员:p,农业推广机构人员多集中在县级以上科技单位,第一线农技人员不足,而且技

4、术水平低,设备简陋,甚至一些机构己人去楼空,勉强留一1-来的,也是坐店下海的多,既脱离农业科研,也脱离农业生产。事实上,无论是农业推广机构或学校科研部门办的技术服务组织,还是其他科技生产经营实体,普遍都存在一个共同弊端,即只管销售产品,不管售前、售后服务。既不搞科技信息咨询,也不搞技术培训或讲座,更少技术示范指导。农户经验虽然有较长时间的积累,但是很多新技术和方法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有技术人员指导比较有利于新技术的推r“和廊jl。表4-1农民种地技术来源农民获得技术最主要的途径为当地电视台和村技术人员的讲解,分别占总调商的54.05%和48.1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

5、数农户已经拥有电视,由于大众媒体的飞速发展,农民坐在家中就能了解有关新技术新品种的各种信息,农民通过在电视上了解的信息,就会在生产中予以应用,经常收看与农业有关的电视节目对农户采用新技术很有帮助。农业披术推广部门依然是农业技术从产生到采用的一个主要传播渠道,农业技术推广员在农民心中仍然具有较高威望。培训和指导能够降低获得信息的成本并起到示范作用,能够加速农民之间的相q学习,提高农业新技术的采用。农民获得技术的途径其次为农资经营部门、报纸、书籍,邻居或亲戚也占有一定份额。农户认为农时现场传授农业技术效果最好,其次为由乡村科技人员长期包村、包点,每村培养一个技术示范户和农闲时间一次性讲解。从本地专

6、业协会获得农业技术只占总调查的2.7%,这说明本地的农告专业协会还很不发达,对农户采用新技术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图4-8获得技术主要途径比较调查数据显示,良种良法结合是粮食生产中最为有效的推广模式,农户最需要优良品种和科学施肥、用药、浇水管理技术,占总调查的95.68%和75.68%,其次为农产品销售、农资等信息服务。对机械耕作技术也有相当程度的需要。农户对丁-提高收入方面还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他种植方面,对于加工贮存、庭院技术等需求还不高。表4-2农民技术与服务需求农户认为面对面授课和参加技术培训班最有效,其次为有科技人员在当地办的师范片、看电28中留农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第四章我国农村和农民

7、科技需求特征分析视t对于邻居或亲戚相互交流、读j慢、生产资料销售公司或供销社的技术介绍、听广播也有部分农,1认为有效果。表43获取新技术的有效选径调查 图49技术培训效果调查4.3对农业科技推广如何服务农民的建议1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推广机制,抓好农业科技的入村到户各地方农业资源(耕地、劳动力、资金等禀赋程度差别很大,农民自身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对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推广机制,处理好农民的科技需求与现行的推广机制的矛盾,在进行技术推广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技术需求,推广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状况进行农业技术的选择与推广,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选择和安

8、排一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技术成果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广应用,将适用农业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在田间地头,转化成生产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入户到位率。同时探索核心农户示范机制,选择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善钻研、肯助人的农户作为农业科技核心示范户,对他们进行长期稳定的科技服务,将新品种、新技术优先供其使用,通过其言传身敦,以户带户,实现科技进村入户。并逐步使之成为有效连接政府、专家和企业的基点,点连线,线成面,形成新型科技服务蹰络。2鼓励发展农民技术专业协会,使其成为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组织的有益补充在目前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使技术推广能够走进对技术需求不同的千家万户中去,政府应 参考文献H阿

9、尔布列希特,农业推广,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蔡磊,论新时期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中国农技推广,2003(I陈良玉、孙振玉.日本的农业推广体系,中国农村经济,1996(2丁振京,孙丽敏龙头企业农业科技推广经济学分析,河北学刊,2001(5丁中文,黄毅斌,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选择,科技导报,2003(5高启杰,农业推广模式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及制度改革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2(8高肩杰,现代农业推广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高翔等,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胡瑞法、黄季煜,从耕地和

10、劳动力资源看中国农业技术构成和发展,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2(2|!ij瑞法、李立秋,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科技导报,2004(1黄季妮等,农业技术从产生到采用:政府、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行为比较,科学对毒七会的影响。1999(1李立秋,农技推广基层区域站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中国农技推广,2003(3李立秋,区域站成为推广体制创新的新亮点,中国农技推广,2003(2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参考手册,1984年5月林豪森,世界农业推,体制变革对我国的启示,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1刘恩才等,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探讨,农业经济,2005(2刘坚,

11、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中国农技推广,2003(1刘坚,总结经验开拓进取全面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中国农技推JI,2001(10奈尔斯罗林,推广学,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聂闯,世界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世界农业,2000(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外农业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6爿任晋阳,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极其技术推J功能,农业技术经济,1997(3任晋阳,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来军、胡瑞法、黄季煨,农民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分析,农业技术经济,1998(6孙振誉,我国农业推广改革的走势和思路,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1998王慧军,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

12、版社,2002王平、杨旭,浅谈农业推广的特征,农业经济,1996(7王平等,浅议农业技术推广的特征,农村经济,1996(7王文玺,世界农业推广之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王云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经济问题,1998(1038吲嘲阿用旧旧旧叫阿叨嗍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对策研究作者:何海英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53条1.H阿尔布列希特农业推广 19932.蔡磊论新时期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期刊论文-中国农技推广 2003(16.高启杰农业推广模式研究 19947.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与制度改革的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经济问题 2002(

13、88.高启杰现代农业推广学 199712.黄季焜农业技术从产生到采用:政府、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行为比较 1999(0113.李立秋农技推广基层区域站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农技推广 2003(414.李立秋区域站成为推广体制创新亮点期刊论文-中国农技推广 2003(215.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参考手册 198416.林豪森世界农业推广体制变革对我国的启示期刊论文-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118.刘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 2003(0119.刘坚总结经验开拓进取全面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 2001(1020.奈尔斯罗林推广学 199121.

14、聂闯世界农业推广体系现状 2000(012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外农业推广 200123.任晋阳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极其技术推广功能 1997(0324.任晋阳农业推广学 199826.孙振誉我国农业推广改革的走势和思路 199827.王慧军农业推广学 200229.王平浅议农业技术推广的特征 1996(0730.王文玺世界农业推广之研究 19943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经济问题 1998(1032.魏勤芳美国农业科技体系及运行机制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234.薛桂霞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200035.杨瑞珍中外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

15、的作用比较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 2004(536.杨映辉农业推广的国际比较(二期刊论文-中国农技推广 2004(337.杨映辉中国农业推广运行机制改革 199839.张俊飚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构建原理与运行机制期刊论文-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9(241.中国统计年鉴 200243.朱希刚市场化与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 199544.van den Ban A W.Hawkins H S Agricultural Extension 199645.Alston J M.P G pardey Making Science Pay: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R&D Poli

16、cy46.Bahal R.Swanson B E.Famer B J Human resources in agricultural extension:A worldwide analysis 1992(3,447.Blackburn D J.Flaherty J Transitions and directions in extension.Extension handbook:Processes and practices 199448.Bunney P M G.Bawcutt D E Making a business of an extension service 199149.Cary J W Changing foundations for government support of agriculdtural extension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ountries 199350.FAO Report of the Global Consultation on Agricultl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