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面构成教案学时:21 任课班级:艺教111 任课教师:林思.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了解设计中三大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教学重点:掌握“构成”的概念教学内容: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则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的形态,其过程和结果称为构成。更明确地说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块。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过程。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一、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一门视
2、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二、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用途: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是设计的基础。意义: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
3、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排版的问题。它要解决两大问题。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第二节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平面构成的形象一、形象(形态的分类1、概念(形象形态纯粹形态(设计中的形有机形、几何形、偶然形2、现实(形象形
4、态自然形、人为形二、形象的组成元素形状、大小、色彩、肌理二、形象的组成元素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第二章包豪斯及其影响教学目的:认识包豪斯,以及其设计教育模式教学重点:掌握“构成”方法的基本形式,以及点、线、面的应用教学内容:第二章与第三章包豪斯-永恒的影响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马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虽然仅存14年,但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
5、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第三章基础构成第一节认识形态宇宙万物都以构成的方式存在,大到宏观中的星球、天体、小到化学元素、晶体的构造组合,均为形态构成的结果。在我们视觉能感知到的世界里,五官和肌肤能感知到的一切均以形态形式存在,甚至大脑的幻想和心灵感应也伴随着形态而存在。由此我们可以给形态一个定义:“形态是人们经验体系内能够被直接或间接感知到的形。由人的感知方式可把形态分为现实形态和非现实形态。一、现实形态在人的经验体系中,能看到或触摸到的,实际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形态即为现实形态。现实形态被知觉系统感知为形状、色彩和质感,因而被我们理解
6、。现实形态又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大类 .二、非现实形态非现实形态,指人的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知的,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形态即为非现实形态。非现实形态又分为概念形态和意幻形态两大类。概念形态是不能直接知觉的,表达抽象概念的形态。将事物抽象成概念,有利于对事物做本质的分析研究。概念形态必须转化为可见的形态构成要素,视觉研究才具有可操作性。这些转变后的形态构成要素具有概念抽象、概括的品质,成为造型研究的基本要素。蒙德里安的苹果树组图意幻形态指存在于人的梦幻、预测和意念之中的形态,并非真实存在的客体。意幻形态往往与自然规律相悖而呈现出怪异、荒诞的面貌和理性特征。和概念形态一样,意幻形态也必须以具体可
7、视的面貌表现,才能被我们理解。达利作品我的漫无边际的生活体验、埃舍尔的作品凹与凸第二节基本形的创造造型设计领域中的“形”,是指那些通过人的知觉系统,进行积极的视觉组织而建构的形,而不是客体本身所固有的。造型艺术中的形,应是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清晰地显示,形与形之间关系明确,并且每个“形”都有独立的品格。虽然“形”是由基本造型要素组成,但并非是所有构成成分的总和。一、形的概括现实中借鉴的形纷繁复杂,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运用时,需要对其进行变化改造。在把握形的本质特征基础上尽可能将其概括成简单的甚至几何化的形。形的概括过程也是抽象化的过程,如何在艺术实践中把握形的概括,大师们的作品为
8、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毕加索的作品公牛的变形过程二、形的省略不完全的形往往意味着艺术上的更高阶段。成熟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艺术魅力使人回味无穷。在形的创造中,如何通过形的省略使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增强,是艺术家造型的重要任务。三、形的组织形的组合涉及到空间关系,图形中形的组织,有“形”与“形”的空间关系问题,也有“图与底”的关系问题。(一、“图与底”的空间关系“图与底”是由对比、衬托产生出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时甚至是反转的关系。“图”有明确的形象感、视觉印象强烈、在画面中较为突出。“底”没有明确形象感、没有形体轮廓、视觉印象模糊。(1“图与底”
9、的正负变化:限定黑白两色表现,设黑色为正形白色为负形,则有4种配置方式。白图白底或黑图黑底均不显示图形,称作“消失”。黑底上的白图称为负形,白底上的黑图成为正形;黑底上的白图为“图”黑底为“底”,白底上的黑图为“图”白底为“底”。如果图形是实形,这时“底”就是实行周围的空白的空间,这种形象就是“正形”。反之,如果图形是“底”所包围后形成的空白空间,这种形就叫做“负形”。(2两个形相遇,则有几种结合方式:分离相遇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二、形的组合(1共用组合:两形相遇,便有共用的部分轮廓,即共用线或共用形。共用线使形与形之间的近似因素有机结合,因而使主题得以深化。(2重叠组合:形象在相互遮挡
10、中显示出前后的位置关系,产生空间层次感,并使形与形之间互相牵制,产生凝聚、强化的作用。(3透叠组合:在透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的部分相互叠加,各自争夺共同相交的部分,于是,我们面临一种空间尺度的矛盾,到底是此还是彼。解决这矛盾必须假定图形有一种透明性,即它们能相互渗透而彼此不被破坏。(4 移动组合(基本形的群化构成移动组合是由形与形之间一系列近似的变化组合而成的,是多种叠加的组合。移动组合又是运动的知觉整体,显示出同一物体在运行中的不同体位,以时空观念的四维手法呈现出物像内在的变化特征。(三、分解形分解的实质是“减”。从一个较大的形中切除一个个较小的形,分解后的形也会产生新的形象特征。将一个
11、形直接切分则可产生若干近似的、新的形,将这些新的形象进行再组合,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画面效果。第三节造型要素点线面平面构成的三要素:点、线、面一、点点是相对较小的元素,它与面的概念是相互比较而形成的,同样是一个圆,如果布满整个作用,它就是面了,如果在一幅构成中可以多处出现,就可以理解为点。点: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视线,多点可以创造生动感。1.点的视觉特性:单一的点具有集中凝固视线的效用,容易形成视觉中心。多点会创造生动感,大小各异就更加突出了。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点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点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表明位置和进行聚集,一个点在平面上,与其它元素相比,是最容易吸引人的视线的
12、(如下图。2.点的构成形式(方法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1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点的线化(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点的面化(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二、线线是具有位置、方向与和长度的一种几何体,可以把它理解为点运动后形成的。与点强调位置与聚集不同,线更强调方向与外形。线: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这点在平面设计中应
13、用很广,尤为重要。画面的工整感、速度感也是由线形来实现的,优雅的线型多为曲线。1.线的视觉特性:垂直的线刚直、有升降感;水平的线静止、安定;斜线飞跃、积极。(图1曲线优雅、动感,(图2曲折线不安定,(图3粗线稳重踏实,前进感。(图4细线锐利、速度、柔弱感。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它有力度、相对稳定,水平的直线容易使人联想到地平线。曲线则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和病态的感觉。2线的错视(以下的直线都有弯或者不平行的错觉3.线的构成形式线是点移动的轨迹(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
14、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5立体化的线(6不规则的线线可以构成面(只要线出现了封闭,就是一个面了线可以突出形,勾线具有美化作用曲线的整齐排列会使人感觉流畅,让人想象到头发、羽絮、流水等,有强烈的心里暗示作用,而曲线的不整齐排列会使人感觉混乱、无秩以及自由。三、面与点相比,它是一个平面中相对较大的元素,点强调位置关系,面强调形状和面积,请注意这里的面积是讲的画面不同色彩间的比例关系。1.面的构成形式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3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
15、然、抽象的面的形态(4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5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点和面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分,在需要位置关系更多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为点,在需要强调形状面积的时候,我们把它看为面。群化的面能够产生层次感,所谓群化,就是一大堆,一群群的,想象一下一只绵羊和一大群绵羊相比,就能明白什么是群化了。面可以进一步成为体,即体化的面作业:1作10*10的点的构成 4张2作10*10的线的构成 4张3作10*10的面的构成 4张点、线、面命题组合构成(以表现情感、感觉、音乐、心理状态、视觉因素、抽象因素为主,如以喜悦、悲伤、热恋、心神不定、温柔、烦躁、乡间音乐之旋律、爵士乐等为题注重点、
16、线、面构成表达主题的形式效果和主次关系。第四节骨格我们在设计中常借助骨格来构成某种图形。骨格有助于我们在画面中排列基本形,使画面形成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骨格支配着构成单元的排列方法,可决定每个组成单位的距离和空间。骨格-规律性骨格-作用性骨格无作用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规律性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有秩序的排列。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格。在平面构成上规律性骨格应用较多。骨格线的确定一般采取正方形格式,便于基本形方向的变换,构成灵活多样。也可用长方、斜向、水平错位、波形曲线等格式作用性骨格每个单元的基本形必须控制在骨格线内,在固定空间内,按整体需要安排基本形
17、。基本形可在骨格组成的空间位置中作位置、方向、正负的变化,甚至越出骨格线,超越骨格线部分需切除,基本形产生变化。(有时骨格线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可在整体构图中作灵活取舍,使基本形彼此联合,产生丰富的变化。无作用性骨格是将基本形单元安排在骨格线的交叉点上。基本形可以有大小方向的变化,并产生形的联结。当形象构成完成后,将其骨格线去掉。无作用性骨格的表现方法,主要靠基本形的大小不同,形成疏密关系的变化,特别是表现渐变效果,使画面呈现较强的韵律感。非规律性骨格在规律性骨格的基础上加以变动,使其成为无规则的多边形。是比较自由的构成,有很大的随意性。基本形单元可通过无规律性骨格形成比较自由、随意的构成形式。
18、非规律性骨格的构成尽量简洁,否则基本形在画面内的构成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在平面构成上非规律性骨格应用较少。可见骨格与不可见骨格:可见骨格是骨格线和基本形明确地表现在构图中,有明确的空间划分;不可见骨格是画面中见不到骨格线,只是作为基本形编排的依据。第五节错视错视,就是眼睛对形态的视觉把握和判断与所观察物体的现实特征有误差的现象。错视导致视觉映像与客观真实的矛盾状况,因而使知觉系统疑惑。由这种特殊刺激导致的视觉紧张激起心灵探索的欲望,使人感受到创造的喜悦。错视总是伴随眼睛对形态的观察而产生,作为一种普遍的视觉现象对造型设计有极大影响,设计师都想创造出既可以预测控制又能够诱导视觉美感的作品。在造型设
19、计中,我们必须研究错视的规律性,利用错视的原理,使设计方案更精密、巧妙和富于创意。一、尺度错视:尺度错视就是视觉对形的尺度判断与形的真实尺度不符的现象。尺度错视又叫大小错视。(一长度的错视长度相等的线段,由于所处环境差异或诱导因素不同,使视觉辨识产生错觉,感觉它们并不相等。(二面积的错视面积相同的图形,由于图底关系不同或是周围形的诱导因素不一,产生面积上并不相同的视觉感受。另外,向某一点集中的线形成潜在的透视结构,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的影响,使得同等大的形,由于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而产生视觉上大小不等的错视。(三角度与弧度错视由于周围诱导因素不同,致使相等的角或弧度看起来并不相等。二、形状错视
20、:视觉对形状的认知与形的真实状况不符的现象即为形状错视。产生形状错视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扭曲错视由于相关因素的诱导、干扰,或是由于背景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形的视觉映像发生变化,使形状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现象。(二由于本身或背景环境的线型诱导,会导致形状的变化或产生某种动感。三、空间错视:由于视觉判断的出发点不同,使得形象在空间中的位置或图底之间产生矛盾的现象,即为空间错视。(一空间立体的错视由于观看方向的改变,或是由于注目点的转移,形在空间中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产生忽远忽近、忽前忽后,摸棱两可的变化。(二矛盾空间是真实空间里不存在的,只有在假象空间中才存在,存在着不和理性的空间。(三图底反转视线
21、在图与底之间切换,使图和底的意义产生变化,相互转化的现象。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教学目的:了解“形式”这个概念,掌握形式的基本构造方式教学重点: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教学内容: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以完美的状态存在,悦目人们的视线,美化人们的心灵,这些美丽的事物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的因素。如:海螺的生长结构,符合数学秩序的规律性;向日葵的葵花籽,生长结构从小到大、从密到疏、从中心向外渐次扩散,都具有优美的比例关系和较强的韵律。这些美的因素,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接受以后,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视觉经验。对称与平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对称:指将中心两侧或多侧的形态,在位置、
22、方向上作互为相对形式的构成。这种形式带来的视觉感受趋于安定和端庄,显示出规范、严谨有序、安静、平和的形式特征。如中国汉代画像砖上的图案构成、唐代铜镜上的纹样构成、我国传统的建筑(特别是宫殿、庙宇的建筑形式、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门窗的布局.我国民间结婚用的双“喜”字、新年时家家大门上贴的门对以及一些奖章、标徽的设计等都采用了对称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对称美的形式也随处可见,如人的身体构造,从五官的位置到人的躯干四肢都是对称的、蝴蝶的双翅、各种树木、果实、花卉的生长结构都呈现出对称的形式美感平衡:形式的美感特征在于画面多个重心相互作用,对整体的和谐完美起效应,使作品看上去舒适,各组成部分穿插得当。它
23、不像对称只能把作品的重心放在最稳定的中心线上而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它的形式比较自由、活泼,画面达到一种平衡的美感即可。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平衡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以构成的整个印象给我们以平衡之美,因而会有较高的自由度。如运动的人体、飞翔的鸟、奔驰的兽、水流激浪都是平衡的形式。表现这种平衡美的时候,保持形象的动势和重心的平稳即可。变化:在构成中强调突出各元素的特点,使画面具有丰富多彩的不同差异性,即为变化。在变化中要有主次之分,使局部服从整体。变化法则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变化而变化,它要为画面整体效果的传达服务。变化过多易杂乱无章,无变化又死板无趣。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形体的变化,如大
24、小、高低、粗细、曲直;方向的变化,如正反、旋转、内外;空间的变化,如前后、上下、左右;色彩的变化,如深浅、浓淡等都可产生多样化的视觉表现。统一: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者对画面整体美感进行调整和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在此,我们要强调平面设计中的统一不是对二维平面上静止状态下多种要素机械而类似的重复,而是指多种相异的视觉要素间的和谐相构。统一原理在设计构成中的美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对设计整体美感的妥善安排上,表现在对那些复杂、富有变化的状态所构成的有秩序的组合之中。第五章设计法则教学目的:掌握基本的设计法则,了解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等概念。教学重点: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构成的基
25、本法则。教学内容:第一节重复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重复的类型: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2.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3.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
26、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4.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5.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6.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7.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第二节近似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近似的分类:1.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2.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
27、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变化,是近似的。近似基本形可用下列方法得到:1.关联即一组基本形,同属于一个类型,一个品种、或有相似的功能,都能成为近似的基本形。例如我国古代相传至今的“百寿”“百福”。一百个“寿”和“福”字,有篆书,隶书,草书。它们彼此间有形状和大小的变动,但都表达了“寿”和“福”的意念,所以都列入近似范围。2.相加相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相加(联合或相减(减缺,由于加减的方向、位置、大小、比例不同而获得一系列近似的形。作业:重复、近似要求: 1、作业尺寸30X30cm,纸张尺寸40X40cm.2、基本形的重复或近似3、基本形可有大小、正负、方向的变化。4、画面边框可做处
28、理。第三节渐变渐变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极为常见。它是一种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如一天的时间从零时到24时,人从幼年、青年、壮年到老年,树木从小苗到参天大树,植物树叶由大到小的排列,火车从起点到终点等,包括季节的更替,月亮的盈亏,水纹的运动等都是渐变现象,就像是画一幅画,从第一笔开始到最后完成,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都属于有秩序的渐变现象。渐变是一种变化运动的规律,它是对应的形象经过逐渐的规律性过渡而相互转换的过程。渐变构成是指将基本单元逐渐地、循序地、有秩序变动的集合表现。它给人以节奏、韵律的美。在设计中渐变的构成,显示出渐增渐减进展的速度感,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被经常应用。作渐变处
29、理时,特别要注意形象的过渡性,保持整体节奏。渐变的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渐变所特有的规律性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和视觉上的跃动感。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则会产生重复之感,但有时慢的渐变在设计中会显示出细致的效果。渐变的类型1、形状的渐变从一种形象逐渐过渡到另一种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渐变。形状可以由完整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渐变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像等。2、大小和间隔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排列,基本形的间隔渐变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当基本形变大时就感到离我们较近,变小时感到离我们远,这样的大小渐变就产生了远近的深度感。除了使线的间隔有秩序的渐
30、变外,也可以使线的间隔相等,而线的粗细从窄到宽,或同时将线的粗细变化从宽到窄,其间隔则相对的从小到大。3、方向渐变基本形的方向,通过平面旋转,发生有规律的逐渐变动.不改变基本形的形状,造成平面空间中的旋转感。基本形按照一定规律在空间旋转时,产生从正面到侧面、再到背面的逐渐变动,其形状由宽逐渐变窄,直至成为一线。4、位置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须用骨格,因为基本形在做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格的部分会被切除掉。基本形在有作用性的骨格中,有规律地作上下、左右或对角线方向的平面移动,从而产生位置的渐变。5、虚实渐变即正形与负形的渐变,也称“图”与“底”的渐变。是用黑白正负变换的手法,将一个形的虚形渐变为另一个
31、形的实形。这种渐变方式巧妙地利用共用边缘线,完成空间与图形的转换,中间过渡地带有似是而非的特点。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渐变的速度,“图与底”的渐变速度不宜太快,太快容易引起视觉跳动,应以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的转换,构成虚虚实实变化莫测的视觉空间。渐变的编排可由上而下或者由左而右的平行进展。也可由中间向四周渐变排列的扩张进展,或者依照曲折方向有秩序地渐变。在具体设计时,可以把以上介绍的渐变结构,重复组合成为一个更大结构。渐变的骨格使骨格单位的空间、形状、大小按一定比例(等比或等差级数数列做有规律的变化,即为渐变骨格。大部分重复骨格均可变动成为渐变骨格。渐变骨格本身就可以成为完美的构成。在渐变设计中
32、,常用的规律有下面数种:(1等差级数数列又称为算术级数,在编排中等差数列各项之差(公差必定相等。如1、2、3、4,5, 6,或者10、8、6、4、2。产生渐增或渐减的变化效果。在构成的秩序上,不会形成急剧的增减现象。等比级数数列又称为几何级数,用公比依次乘上前项,就可造成等比数列。例如公比为2,即得1、2、4、8、16、32、。以等比级数数列编排的渐变设计,能产生较强的韵律感。植物生长级数数列也称费波纳齐数列,大自然中植物发芽、抽叶的成长过程,都带有很美的数学级数的规律。它就是后一项等于前二项之和,即l、1、2、3、5、8、13、 2l、34。(4调和级数数列调和级数数列为1、1/2、1/3、
33、1/1/n. 以调和数列编排的渐变设计产生的节奏较为缓慢。渐变构成中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1、将渐变基本形纳入重复骨格中。在重复的基本方格中纳入渐变的基本形,有秩序的编排构成。2、将重复的基本形纳入渐变骨格中。渐变骨格单位中的重复基本形,彼此间会产生分离,相接、覆叠、透叠、联合等变化,填入黑白两色或用线条表现,均能产生强烈的节奏。3、将渐变的基本形纳入渐变骨格中。重复骨格可容纳多种渐变基本形,而渐变骨格对基本形则有较多限制。一般以渐变骨格中引辅助线填色的方法,得到基本形,易于出效果。如果一定要在渐变骨格中容纳基本形,基本形以简单为宜,同时随骨格产生尺度渐变。作业:形状渐变一张1、纸张尺寸40X40
34、cm2、原始图形采用英文大写字母3、做12个渐变步骤4、要求12个渐变过程中有3个具体形象第四节发射发射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中广泛存在,随处可见,太阳的光芒、水中的涟漪,盛开的花朵、贝壳的螺纹和蜘蛛网等都形成的是发射状图形。发射骨格的种类根据发射方向的不同,在构成形式上,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归纳起来有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多心式、移心式几种形式,在实际设计中,常多种形式结合使用。1、离心式发射这是一种发射点在中央部位,发射线向外方向发射的构成形式。它是发射骨格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发射形式。该构成形式的特点是基本单元从中心或附近开始向外面各个方向扩散,常用骨格线有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2、向心
35、式发射是与离心式方向相反的发射骨格。其发射点在外部,从周围向中心发射的一种构成形式。该构成形式的特点是基本单元由外向内收进。而中心并非所有骨格的交集点,而是所有骨格的弯曲指向点,各级骨格线弯折并指向中心。常用骨格线有向内折线、向内弧线等。3、同心式发射同心发射是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基本单元一层一层地围绕着同一个中心展开,骨格线形之间的间隔可等宽、渐变或宽窄随意变化。常用骨格线有圆形、方形、螺旋形等。4、移心式发射发射点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动势,有秩序地渐次移动位置,形成有规律的变化。5、多心式发射在一幅作品中,以数个点进行发射,有的是发射线互相衔接,组成单纯性的发射构成。这种构成效果具有明显的起
36、伏状态,空间感较强。该构成形式的特点是画面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基本单元依托这些中心以放射群形式体现。发射骨格和基本形的关系1、发射骨格内纳入基本形,即把重复或渐变的基本形纳入发射骨格内。在一般情况下基本形只能纳入较为简单的发射骨格内。采用有作用或无作用性处理均可,但必须使基本形的排列清晰、有序。特异在自然界中,美的形式规律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有秩序的美,这种美在自然中是大的和主要的表现形式;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打破常规的美。特异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美。特异,就是指在整体有秩序的安排中,出现一些异质形象,有意地打破整体的秩序。这些少数个别的与整体程序不符的形象显得突出,吸引观者的注意。第五节特异在自然
37、界中,美的形式规律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有秩序的美,这种美在自然中是大的和主要的表现形式;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打破常规的美。特异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美。一、定义特异,就是指在整体有秩序的安排中,出现一些异质形象,有意地打破整体的秩序。这些少数个别的与整体程序不符的形象显得突出,吸引观者的注意。在生活中,这种特异的变化比比皆是,如:绿叶丛中的一朵红花、星空中的一轮明月、鲜花丛中的几只蝴蝶、一群年轻学生中的一位老教师等,都是特异现象的例子。二、特异产生的条件1、特异的产生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的“环境场”(就是画面中强烈的秩序感和规律感作为其条件,以便衬托出这个突然变化的强音效果。在保证画面构成的绝大部分基本
38、单元的大小、形状、位置、方向、色彩等一致的情况下,使极小部分基本单元形象故意偏离这种秩序。2、利用反向思维的方法,使产生变化的形象从形态、色彩、创意等方面作出令人感到意外的突变。如:平静-骚动、完整-破碎、黑暗-光明、浑浊-鲜艳、秩序-混乱等相互对立的状态。三、特异构成注意问题1、特异就是在规律的骨架及基本形之中,产生了不规则的变异骨架和基本形。产生变化的小部分元素与大的整体虽然有对比,但相互之间也要有一定的联系,这一小部分的特异才不会觉得不和谐。2、特异要素的面积要小、数量要少(甚至只有一个,这样才能形成视觉中心。3、整体的规律中,特异的程度可大可小,要依照具体设计时的要求来决定。但要注意,
39、对比差异过小易被规律埋没,难以引人注目,对比差异过大又会失去总体协调,应与整体的规律有一定的联系,以不失整体观感的适度对比为宜。四、特异分类(一特异基本形绝大部分基本形保持一致,其中一小部分产生突出的变异,这一小部分基本形就是特异基本形。1. 大小的特异在相同基本形的构成中,极小部分基本单元在大小上做些变化,这种大小特异的对比可打破整体画面的秩序性而形成焦点作用。这是最常见最容易使用的一种构成形式。2.形状的特异小部分基本单元在形状上的变化,这种特异部分的变化可打破画面整体的秩序性而形成焦点作用。特异部分也是以少为宜。3.编排的特异特异部分的基本形违反整体的编排规律,造成规律的转移。包括形的方
40、向、位置或位缺的变化。特异部分一定要大大少于整体部分。(1位置的特异(2方向的特异4 . 色彩的特异5. 肌理的特异在相同的肌理质感中,造成不同的肌理变化。6. 其他特异构成 特异构成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基本单元在骨骼线上的变化(如采用 拉伸、压缩、扭曲等形式),还可以几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等。 (二特异骨格 在规律性骨格中,有部分骨格单位在形状、大小、方向或位置方面发生变异,这就是 特异骨格。 骨格的特异由下列方法得到: 1规律转移 规律性的骨格小部分发生变化,形成一种新规律,并且这变异部分的骨 格与原规律保持有机联 系,这部分即规律的转移。 2规律破坏 当整体有规律的骨格中,其特异部
41、分没有产生新规律,而是原整体规律在某 一局部受到破坏干扰,这就是规律的破坏。在这些规律破坏处,可能出现骨格线的相互纠 缠、交错、断碎,甚至消失,骨格单位随之变形、漂浮、或解体。但特异的部位仍应保持 与原规律的某种联系,以保持构图的完整。 特异骨格的设计,以突出骨格自身变化为特征,一般不需要纳入基本形。 第六节 聚 散 聚散是对比的一种特殊形式。聚散结集的现象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比比皆是,如夜空中闪烁 的星群、广场上散布的人群,均是有疏有密、有聚有散。 一、定义 聚散就是利用基本形数量的多少,在排列方式上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密或 疏的地方引人注目,常常成为设计的视觉焦点。聚散构成在画面中
42、造成一种视觉的张力, 象磁场一样,并具有节奏感,是一种富于动感的结构方式。 二、聚散的构成方式 1、在平面构成的设计中,基本形可借助规律性骨格(重复、渐变、发射骨格)做聚散的安 排。 2、按照视觉判断来斟酌处理,非规律性地编排基本形得到聚散的效果。 三、聚散的基本形 1、基本形的数量一定要多一些、密一些,使之排列完成后更有聚与散的感觉。 2、基本形的面积要小一些,才能形成疏密、聚散的效果。 3、基本形的形状可以是重复的(比如都是圆,也可以是近似的。 4、形状以简洁为宜,不可太复杂,以便突出疏密有致的编排特点。 5、基本形大小、方向最好进行调整改变,使画面看上去更灵活多变。 6、在各种规律性的骨
43、格中,应用重复骨格,能造较好的聚散的效果。 基本形在有作用重复骨格内,可做位置的变动,可居中,也可作上、下、左、右或其 他位置的变动。当基本形移出了骨格单位之外,将会受到骨格线的切割。基本形的联结和 切割,造成形的密集和形的疏散,自然构成了形的聚散关系。 当基本形的面积较为细小时,可在有的骨格单位内放置二个或更多的基本形,并作位 置的变动。有的骨格单位内,放置一个或不放基本形。这样,由于骨格单位中纳入基本形 数量多少的不同,而产生疏密聚散的关系。 四、聚散的编排 1、当画面中有多个密集中心时,要有主次之分。可从密集面积和密集程度上进行调整。 2、密集中心可以是以点为中心的密集,也可以是以线 或
44、面为中心的密集。关键是要处理好密集构成的形,要既能使人感到完整,又要使密集 图形互有穿插变化。 3、要使主要密集点与次要密集点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使各形象间的互相关系有一定的 呼应。 4、密集形象的运动发展趋势,要形成定的节奏和韵律感。 第七章 肌理技法探索 教学目的:了解肌理在设计中的作用,学会运用 11 教学重点:肌理的采集以及设计 教学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肌理(概念) 二、肌理的形式 三、制作肌理效果的几种方法 四、 作业 一 肌理的概念 物体表面的纹理。“肌”皮肤;“纹”纹理。质感、质地。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 质属性,因而也就有其不同的肌理形式,使人产生多种感觉。 例如:
45、干和湿、平滑与粗糙、软和硬。 肌理构成 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1触觉肌理 用手抚摸有凹凸感觉的肌理为触觉肌理。 光滑的肌理能给人以细腻、滑润的手感,如玻璃、大理石;坚硬的肌理形态能给人刺痛 的感觉,如金属、岩石;木质的肌理能给人纯朴、亲切、无华的感觉,使人恬静。 自然的肌理。现有的材料(木、布、纸、绳、玻璃、金属、建材等没有加工所成的肌 理。 创造的肌理。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与原来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通 过雕刻、压揉、烤烙等工艺,再进行排列组合 2视觉肌理 视觉肌理是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它的形 和色彩非常重要,是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
46、; 肌理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用钢笔、铅笔、圆珠笔、毛笔、喷笔、彩笔,都 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痕迹;也可用画、喷、洒、磨、擦、浸、烤、染、淋、熏灸、拓 印、贴压、剪刮等手法制作。可用的材料也很多,如木头、石头、玻璃、面料、油漆、海 绵、纸张、颜料、化学试剂等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将有更多的肌理被运用于我们的 现代设计之中。 三、制作肌理效果的几种方法 1 色彩的特殊用法 2 工具的特殊用法 3 纸张的特殊用法 4 电脑底纹设计 1 色彩的特殊用法 渲染法 吹散法 流淌法 水油法 浮彩法 飞白法 2 工具的特殊用法 喷洒法 弹线法 抖落法 挂擦法 刻印.压印法 擦印法 3 纸张的特殊用法
47、 揉纸法 揉皱拓法 撕纸法 拼贴法 4 电脑底纹设计 作业: 肌理技法作业 20 张 尺寸:每小张 5CM*5CM 12 第八章 空间的表达 教学目的:了解“平面”与“空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设计中运用平面设计创造空间的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 平面设计对空间的探求,就是形态和形态之间在视觉上形成的框架关系,把这种框架 关系设置在二维平面空间(指高、宽二维)的状态之中。有时也能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表 现出带有纵深感的三维立体空间(指高、宽、深三维)的效果。它需借助明暗、色彩、透 视等多种表现手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空间效果使画面中形态的构架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和丰 富。 画面中空间的表达需要依赖于图形体系
48、的形式。即使是组成基本形的点线面,通 过点的大小、线的疏密、面的转折或是点、线、面的组合、穿插都可呈现空间的视觉效 果,表达空间 一、平面性空间 多个形象(只有高度和宽度)并置于画面中,与画面平行,各形象之间无前后远近之 分,形象无厚度,并且包围这些形象的空间没有深度,这样的空间形式称为平面性空间, 也称二维平面空间。平面性空间是多种空间形式中最单纯的一种,它的存在条件必须通过 形态之间的空隙来体现。画面中的造型要素和空间要素,都采用平面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因而平面性空间关系显得格外单纯和强烈。 1、基本形之间关系的表现能够表达平面性空间。 形与形的分离、相遇、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都能
49、表现平面性空间,但是形 与形的重叠体现了形之间的前后或上下关系,带有空间纵深感,是三维立体空间的表现。 2、图底转换。 由于视线在图与底之间来回转换,使图与底的意义也随之转换,当原来的图退隐成为 底时,原来的底则赫然成为图,这种图与底之间的反复转换,使画面中平面性空间的表现 具有双重意义。当图与底面积相当时,立场的争夺非常激烈,由此带来图与底的不定性、 波动性和它们之间的不断转换,无休无止。由图底转换带来的动感与意趣使单纯的平面性 空间显现出变化莫测的空间效果,增强了画面的可读性,使作品增添趣味和神秘感,视觉 传达更具冲击力。 二、幻觉性空间 幻觉性空间是指,形象在画面中不与画面平行,并具有高度、宽度和厚度的立体感, 在平面设计中,表现出长、宽、高三度空间关系的即是幻觉性空间,也称三维立体空间。 在幻觉性空间里,形象之间有远近、前后之分,画面中的空 间有纵深感。 1、利用形的大小差异表现空间感。 大小相同的形象,由于远近的不同而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大的形象感觉离我们近, 小的形象感觉离我们远,形成了形与形之间的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嘀友管车:网约车与租赁公司全业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 《智能家居系统介绍》课件
- 园林绿化工艺流程
- 大班健康活动《贝贝换牙》教案设计
- 杭州至德清市域铁路工程涉及220kV窑铁2R09线48#-50#迁改工程报告表
- 《下肢康复》课件
- 《儿童推拿教学课件》
- 《社区康复护理改进》课件
- VBSE实训成本会计流程
- 课件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 《支气管镜检查技术》课件
- 育肥猪考试试题及答案
- 肿瘤免疫治疗靶点发现与验证2025年新药研发案例研究报告
- 监考员招聘试题及答案
- 班组长管理培训讲义
- 2025-2030交通信息化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北京民政局离婚协议书
- 2025年反洗钱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120题)
- 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年中考地理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自律赢得人生拼搏铸就辉煌!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励志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