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超声显像对蛔虫症的诊断分析_第1页
浅论超声显像对蛔虫症的诊断分析_第2页
浅论超声显像对蛔虫症的诊断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超声显像对蛔虫症的诊断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在蛔虫症诊断中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以腹痛为主诉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随访、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腹腔管道内均可见一条或数条蛔虫样回声,经驱蛔虫治疗后腹痛缓解或消失、并发症好转或消失。结论 超声显像对蛔虫症有较高的显示率,可作为蛔虫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  蛔虫病 超声检查胆道蛔虫症是临床急腹症的常见病之一,超声显像不仅方便、直观、有特征性表现,诊断可靠,而且对胃肠道蛔虫亦有较好的显示

2、效果。笔者收集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经临床证实的36例蛔虫症声像图并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8例,女28例,年龄(38±25)岁。以急腹症就诊29例,其中疑诊胰腺炎3例,阑尾炎2例,胆囊炎8例;偶然发现肠道蛔虫7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4例,贫血查因3例。1.2  检查仪器  美国GE-ViVi3,探头频率3.55.0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检查者多切面顺序探测腹部、肝内外胆管,重点探测脐周及两下腹部。1.3  声像图表现  均以符合 “双线状强回声”为主的超

3、声诊断标准1。2  结果2.1  超声诊断结果  声像图呈“双线状强回声”36例,位于胆总管22例(见图1),胆囊腔内3例(见图2),肝内胆管4例(见图1),右下腹肠腔内6例(见图3),双下腹肠腔内1例。位于肠腔内 7例均扭结成团,蠕动明显,伴近端肠腔轻度扩张;1例并发急性胰腺炎,示胆总管明显扩张,胰管轻度扩张,胰腺稍肿大声像;2例并发急性阑尾炎,扩张肠腔内蛔虫散在分布,蠕动剧烈,并于肠间隙可见游离液性暗区。图1  图左:为肝右叶胆管内双线状强回声。   图右:为胆总管双线状强回声。(略)   图2

4、60; 胆囊内双线状强回声,动态观察可见卷曲扭动。(略)  图3  图左:平行光带头端圆小,麻花样卷曲。   图右:动态观察同一虫体蠕动。(略)2.2  临床诊断与转归  本组36例均由B超首先作出提示,1例并发胰腺炎经血检证实,2例阑尾炎经手术证实。36例均反复进行粪便找虫卵检查,均获得阳性结果,其中3例胃镜检查在胃腔内有活虫体23条。29例急腹症病人,临床驱虫治疗腹痛解除,并有24例粪便中排出虫体,3例慢性贫血患者经驱虫补铁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6例胆道蛔虫患者未见有虫体排出,但是1年后B超复查胆道未见平行光带强回声,粪便

5、未见虫卵。3  讨论3.1  一般情况下蛔虫症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排蛔虫或呕吐蛔虫史,粪便查到蛔虫卵即可确诊,但是随着卫生环境的改善及全国学校贯彻肠道感染综合防治方案,近年来蛔虫感染率明显下降,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经临床证实的蛔虫病例36例,都是以并发症入院的,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蛔虫症,本组资料显示占61.11%(22/36),与文献报道占64%基本相符2,其次是虫体顺胆道钻入胆囊腔3例,占8.33%(3/36),胆内胆管4例,占11.11%(4/36),其它占19.44%(7/36),因未见有相关文献报道,无法比较。  

6、0;      3.2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在人体不适(发热、胃肠病变等)或大量食入辛辣食物,或服用驱虫药物剂量不当等因素刺激下,蛔虫可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本组资料显示,1例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超声首先发现胆总管扩张,内见一平行带状强回声,未见蠕动,沿扩张胆管横轴探查胰腺,发现胰腺肿大,胰管扩张,超声提示胆道蛔虫并急性胰腺炎。因为主胰管与胆管在壶腹部汇合,形成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当蛔虫引起共同通道梗阻时,导致胰管梗阻,形成的局限性炎症有关3。2例引起阑尾炎患者,并未见蛔虫堵塞于阑尾腔内4,但是扩张肠腔内蛔

7、虫散在分布,蠕动剧烈,并于肠间隙可见游离液性暗区。29例钻入胆道、胆囊、肝内胆管者亦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肖磊5报道胆道蛔虫致肝内多发脓肿1例,本组均未见引起肝内脓肿。3例引起贫血患者,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导致铁丢失过多,引起慢性缺铁性贫血6,其超声图像显示肠管内出现多个“双线状强光带”组成的团块并可见到虫体在肠腔内扭动。因为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又以2岁以下发病率最高2,由于以上团块蛔虫均为成人,并未引起肠梗阻。   综上所述,由于蛔虫具有“双线状强回声”特有的声像图特征,在胆道内由于受气体干扰较少,所以较易显示;而肠道内蛔虫由于受肠内容物及肠气影响,超声难以

8、成像,相关文献较多是以高频超声诊断4,7,但本组资料发现肠道内蛔虫首先均以低频探头(3.55.0mHz)显示出“双线状强回声”,再把深度调浅,同样可达到良好显示效果。当肠道蛔虫活动或数量较多或出现并发症时,超声显示率较高,因此对急性腹痛病例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不明原因急腹症病例应常规作全腹顺序探测,仔细观察,谨慎除外蛔虫性因素,以免误诊、漏诊。对疑诊肠道蛔虫症的病例超声检查亦可作为筛查手段。【参考文献】  1 金树武,冼棠超.现代医学超声诊断学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110.2 杨锡强,易着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5. 3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721-722.4 蔡少雨.高频超声诊断蛔虫阑尾腔致急性阑尾炎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6(3):205.5 肖磊.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症并肝内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