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近年来, 我观察到农村的土地流转的现象越来越多。 这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不禁引起了我对它的兴趣以及思考。于是我决定,将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定为调查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我的家乡位于有风物淮南第一州之称的江苏省仪征市,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的对象就选为仪征市马集镇金营村。 因为这里土地流转情况比较普遍, 有利于开展社会调查, 同时我的社会调研活动还得到了金营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通过查询网络, 我得知土地流转的真实含义。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 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 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农村
2、土地流转其实是一种通俗和省略的说法,全称应该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也就是说, 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 农户把自己承包村集体的部分或全部土地, 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对于农村土地流转,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1 号文件专门出台了政策: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按照依法、 自愿、 有偿原则,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农村土地流转也是农民自己的创造。农村改革 30
3、 年来,通过两轮土地承包,我省95%的农户承包到了土地, 97%的耕地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 人地矛盾日渐突出, 而愿意经营土地的农户和工商企业急需土地,扩大经营规模。于是,一些地方的农民自发地通过互换、转包、转让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到 2008年底,我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725.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9%。社会实践调研过程中, 我首先走访了金营村村委会, 通过查询档案资料以及和村干部的交流, 我对金营村的发展情况有了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 各地把乡镇企业作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 “重中之重” ,金营村小农具、小纺织、小机械、小服装等
4、各类带有作坊特点的社队企业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生力军, 创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多项 “第一 ”: 1984 年在扬州最早实现家家饮用自来水, 1992年成为扬州首个 亿元村”,1993年村民在扬州首批享受养老金 乡镇企业撑起了全村经济发展的 “半壁江山 ” 。但是在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 农业上却一直多年停滞不前。这主要是因为,和全国其它地方农村一样,金营村的农业基本上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农业种植上存在小而分散的特点,不能产生很大的效益。金营村全村区域面积5800亩, 2004 年,工业区、住宅区加起来不到全村面积的五分之一,大部分是农田,而且是丘陵地带的农田,难种、 懒种、 抛荒
5、不种现象严重, 不解决这个问题, 全村面貌难改变,农民难增收,必须抓好 “农 ”字发展金营村。村委会提出在重视过去工业基础的同时,接长农业短腿,坚持两条腿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农民最大的财产是土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一系列改革信号均显示:农村土地将变“活” 。而“活” 的方向之一,就是让农村土地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够适度规模经营, 产生规模效益。 村委会敏锐地认识到, 现代农业适度扩大经营规模, 要靠承包经营权流转来实现。如何让土地变资本, 资本变股本, 农民变股东?村委会带领金营村人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建立起 “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路子和 “底金 +分红+劳务收入” 的土地
6、流转分配方式, 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集体经济实力强起来,项目投资者富起来。土地股份合作就是在确保村集体组织对土地拥有所有权、 稳定村民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搞活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从1982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 1998 年的第二轮家庭承包经营,靠农田收入的家庭在金营村还占多数。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 转向工业,农田抛荒弃耕现象比较严重,如何让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保护农民的长远利益?村委会首先把农民的耕地流转到村集体手中,利用农业开发相关扶持政策做涵闸桥路等基础设施,做清障、清坟、清脏等前期工作,吸引农业开发项目落地,实行股份合作。土地既抓在手中,又做漂
7、亮了,不愁没有老板来。股份合作让老百姓看到实惠:有保底无风险,原有的塘、埂、废坝都变成良田,土地升溢。金营村现有入股土地2843 亩,升溢面积达 813 亩, 仅此一项农民增收32.52万元。 非青壮年农民在社里劳作,劳务费每年人均4000 元左右。通过土地流转,包括京马、裕马、碧缘、乐业等生态农业园在内的多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已落户金营村, 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获得较好收益。 截至目前, 全镇有75%的高效农业项目集聚在金营村,吸纳了大量周边劳动力。 位于金营村朱庄组、 注册资金达300 万元的扬州碧缘生态农业园流转土地230 亩,主要发展水产精养、花卉苗木、大棚蔬菜及农业技术开发。 此外, 马
8、集镇金营村把农业招商和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使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相协调, 进一步奠定了全镇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石。 目前, 以花卉苗木种植、 家禽水产养殖为主,集休闲、观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已初具规模。“现在是旱涝保收了,每年流转土地都有几千元的纯收入。 ”金营村的农民最近谈论最多的还是土地流转。 该村李庄组村民李景强六十多岁的父母在种了几十年后的土地后, 进入马集裕马生态农业园当起了工人。李景强的父亲还特意为我算了一笔细账, “我们老两口在农业园就做些除草、施肥的工作,每年收入有 2 万元,年底还可以根据土地收益分上一笔红利, 一年下来我们有三万左右的收入呢。 ” 2005年全村土地
9、流转工作开展以来, 金营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 动员村民流转土地,签订流转协议。 “土地流转后,农民每年不仅可以获得每亩四百斤以上稻谷, 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以后还可以进入这些农业园打工,有的通过外出务工、创办私营企业等获得收入,老百姓对土地流转比较支持。 ”金营村村干部介绍说。该村朱赵庄组的朱青峰夫妻常年在外打工, 家里只有年迈的老母亲守着 3 亩多地。谈起土地流转,朱青峰说: “土地流转后,我不仅可以安心在外打工, 不用让我妈在家操劳, 每年还有一万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土地流转确实是一项利民工程。 ”实践证明, 农村土地流转既缓和了人地矛盾, 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 还促进了农
10、业规模经营, 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一个好办法。纵观中国的土地改革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七亿多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建国六十多年来,土地经营权经历了分、合、分、合的“两分两合”的演变,见证了整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变迁的全过程。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五十年代末的第一次“合”,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本建设条件。1978 年的第二次“分”,农民长期拥有了土地经营权,为农民架起了由“脱贫”到“致富”的桥梁。2008 年的第二次“合”,农民将土地经营权以流转的形式交由合作社, 掀开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2008 年的这第二次“合”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土地经营由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当然这轮土地改革才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研发合同协议
- 面馆外摆转让合同协议
- 门窗店长聘用合同协议
- 面食类购销协议合同协议
- 项目合作协议书等同合同
- 闲置齿轮设备购销合同协议
- 雇佣保姆劳务合同协议
- 防疫物资捐赠协议书范本
- 食堂场地租金合同协议
- 食品销售包干合同协议
- DB45T 2306-2021 百香果无病毒健康种苗栽培技术规程
-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课件 1.7 基尔霍夫定律
- 2024年度食品饮料品牌授权区域代理销售合同书3篇
- 关于清理35KV高压架空线路树障的安全技术措施
-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友谊地久天长》课件
- 2025年中考复习必背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词汇(精校打印)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大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和配套作业设计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三章-风力发电控制技术
-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
- 工程项目合作合伙合同
-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 (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