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翅片管换热器流程布置研究现状与发展日期:2006-4-4 12:48:33来源:来自网络 查看:大 中 小作者:未知 热度: 位166邓 斌,王惠林,林 澜(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528303)1引言翅片管换热器广泛的应用于空调和制冷行业中,为了提高换热器的性能,我们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强化换热:(1)提高换热系数;(2)增加换热面积;(3)增加空气侧和制冷剂侧的平均温差。第一种方案如果在换热效果较差的一侧采用强化管 (或强化翅面),或两侧同时强化,能有效地改善换热器的性能,但由此也带来一些缺 点,例如:换热器设计成本、耗功的增加。第二种方案中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对于 改善换
2、热器的性能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然而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大换热器的面积(即增加空调的体积)也是行不通的。在强化换热的第三个措施上(即增大传热温差),研究人员投入的精力并不多。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当高、低温介质一定时,传热平均温差就随之而定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事实上,流程布置对换热性能的影响是不可 忽略的。2对换热器流程布置研究的必要性众所周知,当高温、低温介质的进口温度一定时,逆流换热比顺流换热有着更大的传 热平均温差,因而也具有更大的换热量,叉流换热的换热量处于这两者之间。这说明 换热器流程布置会改变传热温差的分布,会对换热量产生影响。对蒸发器和冷凝器流程布置的研究比较复杂,因为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
3、。其一,管内制冷剂经历了相变过程(例如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一般都要经历过热、饱和和过冷三个阶 段),由此导致了其在换热和流动方面特性的很大改变。其二,我们希望换热器有一个均匀的换热和流动性能(尤其是蒸发器)。然而复杂的流程布置会造成传热的不均 匀性,这是我们进行流程布置研究尤其是复杂流程布置研究中应尽量避免的。换热 器流程布置不仅仅指换热管的排列方式,还包括换热管组的分叉流动等情况。当制 冷剂流量一定时,通路数和分叉与否直接影响制冷剂的流速,从而也会影响换热系数。因此,平均温差和传热系数对换热器的换热特性影响较大。最优的管组连接方 式应使两者的综合效果最佳,以取得较高的换热量。考虑到上述因
4、素,逆流是不是总 是最好的布置方式?对于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情况,换热管组连接方式对换热量有怎 样的影响?能不能找到较优的连接方式,使其既能提高传热量,又能满足实际情况的 需要?基于上述考虑,我们需要对换热器流程布置进行分析研究。其目的也是通过制冷剂流程的变化来增大传热温差,改善换热效果,同时也使制冷剂在管路中有更好 的分布。通过较优的换热器流程布置方式,可以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而且又避免了开发强化换热管子和强化换热翅片所需的大量财力和物力。因此,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3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对空调用换热器流程布置,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主要是E Ills。nOskarsson, Do ma
5、nski , PALiangSY和W o n g T N等。E 1 1 i s。n针对特殊的流程布置提出了一种冷凝器数学模型,该模型基于管对管的计算方法, 管排数只局限于最多两排, 这是最早的研究两器流程布置的文献。随后O s k a r s s o n等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对蒸发器和冷凝器流程布置进行了研究。从1991年起,D。m a n s k 1基于传热单元法,利用管对管的计算模型开发了一套软件E VA P - C OND来研究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流程布置。该软件能计算较为 复杂的换热器流程, 制冷剂种类包括了目前空调换热器中大多数制冷剂 , 但其也存在很多缺点 , 例如蒸发器流路没有汇合点
6、, 冷凝器流路没有分叉点等。 2000 年新加 坡的L i a n g S Y和Wo n g TN将火用分析应用于换热器流程布置,建立了翅片管换热器流程布置的分布参数模型。作者对“Z”字形、“双进单出”、“单进双出 ” 、“单-双 -单” 这几种两排管冷凝器的布置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见图 1), 认为在给定条件下, 当选择合适的分合点之后, “ 单 - 双 - 单 ” 要比简单的“ Z ”字形布置节省约 5%勺面积。通过对 “ Z ”字形流路的研究,作者发现,在过 热和过冷段, 压降和传热系数都比较小 , 因此强化传热应集中在这两个区域 , 两相区的热阻甚至和外部空气侧热阻相同 ( 图
7、2-4) 。 所以在两相区采取双路布置以减小流速 , 降低压降。 单相区采取单路布置, 以强化传热。 这就演化成“ 单 - 双 - 单 ” 布置方式。最终作者得出结论 : 通过流路的合理安排, 改变换热器沿程的冷媒的质量流量,可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目的。4欢迎下载 。近年来 , 流程布置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 但公开报道的较少, 目前只有台湾工研院的W angChi-chuan ,浙江大学的张绍志,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郭进军 等。WangChi -chua n在其文献中对包括"Z "字形,“U”字形,“双进双出”等八种双排管冷凝器流程布置进行了实验研究。实
8、验结果表明,逆流“U”字形布置是最好的布置方式。作者还同时观察到在这些布置 中, 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翅片间的逆向导热,影响了换热器性能。为消除逆向导热, 作者建议抽取迎风侧的几根管子, 或在两排管中间开缝( 图 5) 。张绍志等建立了非共沸制冷剂翅片管冷凝器的分布参数模型,并以R 407 c为例通过计算比较了 U字型顺流,逆流,Z字型布置等6种制冷剂流程布置的翅片管冷凝器的性能(见图6)。经分析作者认为 , 在 6 种流程中 , 以逆交叉流程布置为最佳, 以顺交叉流程布置为最差。最佳与最差流程布置的冷凝器尺寸的差别随制冷剂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 在质量流速为300 k g / m 2 s时可达5
9、 1%说明冷凝器流程布置对换热器换热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在制冷剂流速较高时。 .最近 , 西安交通大学的郭进军基于传热单元法, 对空调用冷凝器和蒸发器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并对Z字型,口字型顺流,逆流,双进单出,单双单以及双进双出等6种不同的流程布置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该文认为“ Z ”字形和“U”字形,“单-双-单”的流程布置较好,运用场协同理论和等热流密度原则等传热学基本原理, 从理论上较好的解释了流程布置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 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流程布置的一些基本原则。但该文模拟的换热器流程管排数较少, 没有考虑风扇来流不均匀性的影响, 同时也没有将管外翅片结构, 管内结
10、构和流程布置结合起来。因此该模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4 国内各空调公司对流程布置研究的认识从国内各空调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目前计算机软件技术尚未与制冷设计相完美结合 , 加之制冷系统的有关理论在实践中也显得不太完善, 所以为了研制出令人满意的产品 , 工作量相当巨大。如果能够找到较为理想的理论来指导厂家的实践,使得厂家以较少的工作量就能得到性能匹配良好的产品 , 无疑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的。对换热器流程布置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各公司基本无人涉及, 大多是借助于实践经验来判断流路布置的好坏, 然后进行管路的修改和调整。这不但浪费时间 ,而且浪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因此对翅片管换热器的流程布置 , 迫切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优化设计研究方案。5 结论及展望综上所述 , 对于翅片管换热器, 理论和实验研究均说明 , 除了努力改善管外空气侧的翅片和管内结构来增强换热外, 还可以从管路流程布置方式着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南医学院护理简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桂林中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 矿井救援理论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汽车工程专业资格(汽车工程师)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13年4月13日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钢琴教师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工作证从业考试及答案解析
- 燃气用户安装检修工安全素养竞赛考核试卷含答案
- 稀土烟气回收工岗前发展趋势考核试卷含答案
- 铜管乐器制作工操作评估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消防宣传月启动宣讲课件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2026年高三10月联考物理试卷+答案
- 高级物流师考试真题与答案
- 社工机构介绍
- 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 2021年《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预算消耗量标准》应用指南 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 202202版
- GB/T 2677.8-1994造纸原料酸不溶木素含量的测定
- 手术讲解模板:混合痔切除术课件
- 设备保养维修培训课件
- 重大危险源安全考试试题 (附答案)
- 科学本质学科教学知识(NOS PCK)的内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