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5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一、动压油膜和液体摩擦状态的建立过程流体动力润滑的工作过程:起动、不稳定运转、稳定运转三个阶段起始时n=0,轴颈与轴承孔在最下方位置接触1、起动时,由于速度低,轴颈与孔壁金属直接接触,在摩擦力作用下,轴颈沿孔内壁向右上方爬开。2、不稳定运转阶段,随转速上升,进入油楔腔内油逐渐增多,形成压力油膜,把轴颈浮起推向左下方。(由图b图c)3、稳定运转阶段(图d):油压与外载F平衡时,轴颈部稳定在某一位置上运转。转速越高,轴颈中心稳定位置愈靠近轴孔中心。(但当两心重合时,油楔消失,失去承载能力)
2、;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动压轴承形成动压油膜的必要条件是(1)相对运动两表面必须形成一个收敛楔形(2)被油膜分开的两表面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vs,其运动方向必须使润滑从大口流进,小口流出。(3)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粘度,供油要充分。v越大, 越大,油膜承载能力越高。 实际轴承的附加约束条件:压力pv值速度最小油膜厚度温升二、最小油膜厚度hmin1、几何关系图1313 径向滑动轴承的几何参数和油压分布O轴颈中心,O1轴承中心,起始位置F与OO1重合,轴颈半径-r,轴承孔半径R半径间隙: (13-6-1) 半径间隙: (13-6)相对间隙:
3、;(13-7)偏心距: (13-8)偏心率: (13-9)以OO1为极轴,任意截面处相对于极轴位置为 处对应油膜厚度为h,(13-10) h的推导:在 中,根据余弦定律可得 (13-11) 略去高阶微量 ,再引入半径间隙 ,并两端开方得 (13-12)三.流体动力润滑基本方程(雷诺方程)流体动力润滑基本方程(雷诺方程)是根据粘性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作了一些假设条件后简化而得的。假设条件是:1)忽略压力对润滑油粘度的影响;2)流体为粘性流体;3)流体不可压缩,并作层流;
4、4)流体膜中压力沿膜厚方向是不变的;2)略去惯性力和重力的影响。可以得出: (13-13) 一维雷诺流体动力润滑方程 上式对x取偏导数可得 (13-14) 若再考虑润滑油沿Z方向的流动,则 (13-15)二维雷诺流体动力润滑方程式四、最小油膜厚度由 中可看出油压的变化与润滑油的粘度、表面滑
5、动速度和油膜厚度的变化有关,利用该式可求出油膜中各点的压力p,全部油膜压力之和即为油膜的承载能力。根据一维雷诺方程式,将 及h和h0的表达式代入,即得到极坐标形式的雷诺方程为: (13-16) 将上式从压力区起始角1 至任意角 进行积分,得任意极角 处的压力,即(13-17)
6、 而压力P 在外载荷方向上的分量为 (13-18) (13-19)(13-20)(13-21) V轴颈圆周线速度m/s;L轴承宽; 动力粘度Pa.S;Fr外载,N;Cp承载量系数见下表5,数值积分方法求得。表133Cp是轴颈在轴承中位置的函数Cp取决于轴承包角 ,编心率x和宽径比L/d 一定时,Cp、 、L/d,hmin越小( 越大),L/
7、d越大,Cp越大,轴承的承载能力Fr越大。实际工作时,随外载F变化hmin随之变化,油膜压力发生变化,最终油膜压力使轴颈在新的位置上与外载保持新的平衡。 hmin受轴瓦和轴颈表面粗糙度的限制使之油膜不致破坏,hmin不能小于轴颈与轴瓦表面粗糙度十点高度之和。 (13-22)式中,RZ1,RZ2分别为轴颈表面和轴孔表面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K安全系数,考虑几何形状误差和零件变形及安装误差等因素而取的
8、安全系数,通常取K2RZ1,RZ2应根据加工方法参考有关手册确定。一般常取 ,式(13-6-18)加流体动力润滑的三个基本条件,即成为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充分必要条件。五、轴承的热平衡计算1、轴承中的摩擦与功耗由牛顿粘性定律:油层中摩擦力 (13-23) 轴颈表面积摩擦系数: (13-24) 特性系数,f是 的函数。实际工作时摩擦力与摩擦系数要稍大一些, f要修正 (13-25) 随轴承宽径比L/d变化的系数, p轴承平均
9、比压P ; 轴颈角速度,rad/s; 润滑油的动力粘度Pa.; 相对间隙摩擦功耗引起轴承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HH=fFV (13-26)2、轴承耗油量进入轴承的润滑油总流量QQ=Q1+Q2+Q3Q1m3/s (13-27)Q1承载区端泄流量与p、油槽孔、尺寸、包角等轴承结构尺寸因素有关,较难计算Q2非承载区端泄流量Q3轴瓦供油槽两端流出的附加流量 不可忽略实际使用时引入流量(耗油)系数 与偏心率和宽径比L/d关系曲线如下图。 图1314 润滑油油量系数线图3、轴承温升控制温升的目的:工作时摩擦功耗热量温度
10、 间隙改变,使轴承的承载能力下降;另温升过高会使金属软化发生抱轴事故,要控制温升。热平衡时条件:单位时间内摩擦产生的热量H等于同一时间内端泄润滑油所带走热量H1和轴承散发热量H2之和。H=H1+H2 (13-28)H1端泄带走的热量 (W) (13-29)Q端泄总流量,由耗油量系数求得,m3/s;润滑油的密度850950 kg/m3c润滑油的比热容矿物油C=1680210
11、0 J / (kg)t润滑油的温升,是油的出口to与入口温度ti之差值,即 (13-30)H2单位时间内轴承由轴颈和轴承壳体散发的热量 (W) (13-31)Ks 轴承表面传热系数,由轴承结构和散热条件而定 50W/(m2)轻型结构轴承Ks80W/(m2)中型结构,一般散热条件 1400W/(m2)重型结构,加强散热条件热平衡时:H=H1+H2,得 (13-32)将F=dLP代入得达热平衡润滑油的温升 (13-33)由
12、于轴承中各点温度不同,从入口(ti)到出口(to)温度逐渐开高的,因而轴承中不同处润滑油粘度不相同,计算承载能力时,采用润滑油平均tm时的粘度。润滑油平均温度tm(计算 时用) (13-34)为保证承载要求to<6070,一般取tm=50设计时:先给定tm,求出t后ti一般ti常大于环境温度,依供油方法而定,通常要求ti=3545另为不使 下降过多,保证油膜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要求出口温度to70°(一般油)或100(重油)a)若ti>>(3545),表示热平衡易建立,轴承的承载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则应降低tm,并充许加大轴瓦和轴颈的表面粗糙度,再行计算。b)若t1<(3545) ,则说明轴承不易达到热平衡状态(措施)适当加大间隙、降低轴颈和轴瓦表面的粗糙度重新计算。c)t2>80轴承易过热失效,(措施)改变相对间隙 和油的粘度 重新计算直至ti、to满足要求为止。六、轴承参数选择1、轴承的平均比压p较大,有利于提高轴承平稳性,减小轴承的尺寸但p过大,油层变薄,对轴承制造安装精度要求提高,轴承工作表面易破坏。2、长(宽)径比L/dL/d小,轴承轴向尺寸小,端泄Q1上升摩擦功耗和 下降,且能减轻轴颈与轴瓦边缘接触。但承载能力下降。高速重载轴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B/T 11527-2024煤矿井下气动定向钻进技术规程
- 设施设备转让合同协议
- 购青贮合同协议
- 解除委托拍卖合同协议
- 贷款机合同协议
- 设计合同补充协议书格式
- 设计制作类合同协议
- 购销产品合同协议书范本
- 购买改装件喷漆合同协议
- 2025年大学物理考试创新考点试题及答案
- 泉州地理会考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工会知识竞赛题库200题及答案(完整版)
- 小学教育学(第5版)课件 第6章 小学教育内容;第7章 小学教育活动
- 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
- 2025年黑龙江牡丹江市“雪城优才”招聘事业单位480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自动化仪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业主代表大会决议范文
- 2023版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解读
- 《香格里拉松茸保护与利用白皮书》
-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病因介绍
- 《前列腺癌筛查及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