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土木1102班 李大成 11231005 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班级: 土木1102班姓名: 李大成学号: 11231005指导教师:王连俊目录第一部分 前言3第二部分 专论61. 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标准地质剖面 6(1) 第一观测点串岭沟村8(2) 第二观测点九龙山村11(3) 第三观测点青山岭村南公路旁13(4) 第四观测点桑树庵村马营公路南侧大红峪沟东17(5) 第五观测点大红峪沟300米处21(6) 第六观测点大红峪沟前行约1.4km处小沟口27(7) 第七观测点府君山地质公园282. 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第三部分 结论及建议41第四部分 结束语 43前言工程地质

2、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习把工程地质这门课程和实习地点的实际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让学生亲临大自然,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地质构造、岩层性质及产状等,具体分析可能的工程地质问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该课程,并获得更丰富的地质知识.在实习的紧张的行程中,同学们能够自觉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地质构造、岩层性质及产状等,具体分析可能的工程地质问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亲身贴近大自然的同时,学会了运用罗盘等测量工具,动手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本次实习对于地质的一些构造、性质等,有一个感观的认

3、识,结合老师的详细讲解真正地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以及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要点。通过这几次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次实习,让我用自然中实物更好地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俗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4、,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在这次野外实习过程中,通过学习观察各种地质地貌,使我对各种工程地质现象及问题,在书本交代的基础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通过亲自使用罗盘测量岩石产状,也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这期间主要实习路线为: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标准地质剖面;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标准地质剖面主要从地层层序、地质构造、工程地质问题认识;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则从构造运动、河谷选线问题认识。可以说这几处观测点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地质观测点,通过几个不同地方的观测实习,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对于工程地质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实习的益处非常大,对于我们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工作都

5、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实习的主要路线:(1)天津蓟县地质路线 (地质构造、岩性)(2)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 (地层层序、地质构造认识、地质构造、工程地质问题认识)(3)南口青龙桥地质路线(构造运动、河谷选线问题认识)本次实习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学习了各自不同的地质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地质罗盘仪);(2) 地层岩性判别;(3) 地质构造的判别;(4) 节理的测量、统计及节理玫瑰花图的绘制;(5)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河谷断面图);(6) 地基、边坡、围岩稳定性分析;(7) 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方法等。总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实习进展的非常顺利,再加上老师的细心

6、认真的讲解,对于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体会深刻,对老师的讲解非常满意给予我们很深的感受。提高了我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论路线一: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标准地质剖面 总体介绍:u 地理位置中上元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蓟县境内,面积9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上元古界标准剖面,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u 优 点地质构造、地层、地层分界面。u 出露地层中上元古界地层。u 构 造断层。u 观 测 点共七个观测点。 地质概况:中上元古界剖面展布在山峦重叠的燕山南脉,以岩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质地清楚、构造简单、变质极浅和古生物化石丰富闻名于世,并被确定为中国中上

7、元古界的标准剖面。从常州村至府君山距离仅在24公里内,代表了18亿年至8亿年长达10亿年的地质历史中连续沉积的一个完整的海陆变迁过程。这里古生物化石丰富,其中发现了宏观多细胞生物化石,使多细胞生物出现的年代从国际公认的9亿年提前到17亿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地质现象,如形成于距今12-13亿年间的沉积海泡石矿床和铁岭组内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喷气孔构造。我们在这里主要是认识了各种年代的各类岩石及地质现象。 u实习内容:第一观测点串岭沟村岩石:太古代石榴石角闪片麻岩及浅色变粒岩现象:片麻理、天石1. 片麻岩片麻岩是受区域变质作用而产生的片麻状构造的变质岩。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

8、等。片麻状构造又称“片麻理”。岩石中除主要由粒状矿物组成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呈定向排列的片状、柱状矿物在其中呈不均匀的断续分布。若片状、柱状矿物分布较集中而连续,就可称为粒度不同或色调不同的条带状构造。上图为我们这次实习所看到的太古代石榴石角闪片麻岩。2. 天石所谓天石,就是从外太空掉到地球上的陨石。在串岭沟组发现了天石,说明在那个时候地球的大气层还未完全形成,从外太空飞来的天石可以轻易穿过大气层而坠落到地上,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就开始燃烧,成为“流星”。因为天石中含有地球上所不存在的矿物元素,所以它是在其他星球形成的。上图为天石。在这里老师还初步给我们演示了怎么使用罗盘测量倾向和

9、倾角。为后来的测量打下了基础。下图为王老师的演示。经过观察:1、此处泥岩含量高,风化后有利于植物生长,证明此处曾有大量植物生长过,但现在没有植物,说明成有过烧山的行动。2、有叠层石(泥裂结构)出现,容易顺势滑坡,因此采取打孔铆钉加固处理,灌入水泥浆,强度可达到2000N,起到支固作用。第二观测点:九龙山村元古代与太古代分界面,下为太古代八道河群王厂(Arw),上为元古代长城系常州沟组(Chc),厚度859m,长度2公里,倾向230度,倾角235度。主要以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为主,同时还有砾岩,砂岩,黏性岩;现象:角度不整合、砾岩、斜层理、交错层理右图为元古代与太古代分界面,在元古代与太古代的分界

10、面处,可以明显的看到中元古界的长城系常州沟组的岩石为沉积岩。并且沉积岩以花岗岩为主,同时还有砾岩,砂岩,黏性岩,构造为层理构造,接触方式为角度不整合接触。通过观察可知,此处上下底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而且上下地层产状不同,地形不连续,且以一定角度相交,故可判断此处地层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此外,此处岩石为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故有上面两点可得,中元古界的长城系常州沟组的岩石为沉积岩。此处还存在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斜层理和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交错层理,由此可推知此处曾为河谷。第三观测点:青山岭村南公路旁长城系常州沟组(Chc)与串岭沟组(Chch),厚859m,岩

11、性主要为暗色页岩、粉砂质(云)页岩为主。现象:薄层页岩、中华裂梭藻化石。 在公路两侧,可以看到大片呈暗褐黄色如上图所示的的薄层页岩。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页岩属于黏土岩类,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也含有较多的碎屑矿物。其工程性质较差,尤其遇水时更差。由于页岩强度较低,抗变形能力较差,所以页岩易形成褶皱构造。页岩的褶皱构造如下图所示。此外,下图所示的中华裂梭藻化石也表示了此处曾为河谷,后经地质构造沉积形成此化石。第四观测点:桑树庵村马营公路南侧大红峪沟口东长城系串岭沟组(Chch)团山子组(Cht),厚度326m,上部

12、为块状含砂质白云岩、白云质砂岩;下部黑色、灰色白云岩与含砂泥质白云岩及灰色叶片状白云岩组成韵律层,大约20cm一层。现象:阶地、岩层层面、泥裂、产状、叠层石。1.泥裂泥裂主要出现在泥质沉积岩中,该类沉积岩裸露在空气中,当其中的水分蒸发后,泥质岩石表面已发生开裂,在其表面产生网状裂痕,如上图所示。裂痕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2.叠层石叠层石是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碳酸盐沉积中最常见的一种“准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机沉积结构。由于蓝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捕获和胶结作用,从而形成了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左图为我们在这次实习中所见到的一般叠层石

13、,下图为格鲁纳叠层石的简介。3.产状的测量产状的三要素为倾向、倾角和走向。测量岩石的产状我们主要是用罗盘来进行的。下图为罗盘的一个详图。测量岩石产状,老师主要介绍了以下三种方法:(1)缓倾斜或近水平岩层面上测量产状测走向:将罗盘一条长边底线紧贴岩层面,调节罗盘至水准仪气泡居中,当磁针静止后对应刻度盘上的刻度值即为岩层的两个走向的方位角值。其中,磁北针对应刻度值为折叠式瞄准器一侧的走向,磁南针对应刻度值为相反的另一个走向。 测倾向:将罗盘一条短边底线紧贴岩层面,折叠式瞄准器指向岩层倾斜方向,调节罗盘至水准仪气泡居中,当磁针静止后北针对应刻度盘上的刻度值即为岩层倾向的方位角值。测倾角:将测走向或倾

14、向时罗盘底面与岩层面的接触线画出,即为走向线。利用罗盘长、短边垂直关系可在岩层面上画出真倾斜线。将罗盘侧立,使长边与真倾斜线重合,手指微微转动倾斜制动器旋扭,观察倾斜仪气泡居中停止转动,所指倾斜刻度盘上度数值即为倾角。(2)急倾斜岩层面上测量产状将罗盘镜盖紧贴岩层面调节罗盘至水平,读磁北针所指刻度值即为倾向方位角值。沿镜盖长边作线即为真倾斜线。将罗盘侧立,使长边与真倾斜线重合,测量倾角。(3)在岩层下层面上测量产状方法 如果有平整的岩层面暴露,而又缺少平整的岩层上层面出露,可以用下层面产状测量的方法测定岩层产状。倾斜或近水平岩层下层面产状测量的方法可参照下面讲的在煤层顶板下层面测量产状的方法进

15、行。急倾斜岩层下层面产状测量操作步骤与在上层面测量产状相同,但要注意,从罗盘上读取倾向方位角值时,应读磁南针所指的刻度值,这是因为此时折叠式瞄准器所指的正好是岩层倾向的反方向的缘故。 第五观测点:大红峪沟前行300m处长城系团山子组(Cht)与大红峪组(Chd),厚度575m,主要为砂岩、砂质白云岩及白云岩,夹火山喷发岩。现象:层间断层1. 火山角砾岩 右图为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中的一块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是火山碎屑岩的一种,火山爆发后,喷发出大量碎屑、角砾,这些物质经长时间堆积形成火山角砾岩。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火山角砾岩由许多小的角砾组成,它们大多棱角分明、大小不等,角砾之间填充物多为火山灰。

16、通过老师介绍也得知,此种岩石多位于火山口附近。2. 气孔构造与杏仁构造气孔构造是岩石(岩浆岩)的一种构造。即在地表冷凝固结的喷出岩具有明显不同于侵入岩的构造特征。即岩浆在压力减小和温度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其中挥发性成分不断散失,再加上熔岩迅速盗运而凝固,因而在岩石中保留许多圆形、椭圆形或长管形等孔洞,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杏仁构造是岩浆岩的一种构造。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岩浆岩在形成过程中,岩浆里不断排出气体,当岩浆冷凝成岩后气体排出留下了许多气孔,这些气孔再后来被其他矿物填充后便形成杏仁结构。此外,通过观察可看出,岩浆岩顶层气泡较多、较大,底层气泡较少、较小。上图为典型的杏仁构造,标准图片3.

17、层间断层断层是断裂构造的一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质构造。断层主要是由于岩石所受到的构造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有断层的地区表明该地区地壳曾经出于比较活跃的状态。断层根据形态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与平移断层。正断层的特征是上盘下移,下盘上移;逆断层的特征与正断层相反;平移断层是断层两盘产生相对水平移动。右图为断层的标准断面和野外断层图片。4.波痕波痕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岩石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成为波痕。上图为实习中观察到的波痕。波痕构造为沉积岩,并且以花岗岩为主,层面为雨痕,说明古代这里为海水浅水部。经老师提示,我们能判断出,结构面之间的距离为80cm左右,这里老

18、师还详细的讲解了怎么使用罗盘测倾向倾角,我组测量结果如下:走向:大约北偏东127度129度 倾角:大约北偏西40度42度 第六观测点:大红峪沟前行约1.4km处小沟口长城系大红峪组(Chd)与高于庄组(Chg),厚度1530m,主要为含硅质条带、叠层石白云岩及含锰页岩为主。太古代(Arw)石榴石角闪片麻岩及浅色变粒岩现象:白云岩、砾岩、叠层石 大红峪组的岩石以发育碎屑岩为特色。主要由石英岩状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白云岩组成。大红峪组底部以紫红色页岩夹砂岩为标志与下伏团山子组整合接触;顶界则以遭受侵蚀的锥叠层石白云岩顶面为界。白云岩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是白云石,它是一种碳酸盐。呈灰白色,

19、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右图为此处岩石产生的褶皱构造。第七观测点:府君山地质公园寒武系、奥陶系地层构成的向斜;现象:向斜、飞来峰、断层、岩溶第一天地质实习的最后一站是右图的府君山地质公园。飞来峰是府君山的标志,这个山峰上的岩石与周围其他山峰上的岩石区别很大,就好像从天上飞过来的一样,所以名为飞来峰。诚然,飞来峰并非是飞来的,而是由于地质构造作用,使老岩层上升至新岩层之上,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后,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二残留的一部分来岩层则仍改在新岩层上,形成飞来峰。总体来说,整个地区的岩层变化从沉积岩(花岗岩,砾岩,砂岩,泥岩,页岩)到石灰岩再到沉积岩,体现出了循环沉积的过程。路线

20、二: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 总体介绍:u 地理位置野溪斜河涧属于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位于门头沟区东北部,东距北京市中心仅30公里。永定河、109国道穿镇而过,斜河涧位于永定河边的山上,丰沙铁路线正好从村子与永定河之间横穿而过。野溪桥头有大台线、丰沙线。u 优 点地层出露比较完整。u 出露地层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u 构 造箱形褶曲,柔性褶曲。u 观 测 点共十二个观测点。 地质概况:野溪斜河涧位于永定河大峡谷下游右岸,隶属于妙峰山镇,三面环山,南侧为九龙山,北侧为永定河,丰沙铁路线、大台铁路线从此穿行而过。野溪至斜河涧段,沿大台线铁路出露的岩层是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从构造上可以看

21、到各种类型的褶皱,如箱型褶曲等。此段永定河流沿山蜿蜒回流,是比较宽缓的水流地段,且水流量不算太大,水势比较缓和。在此路线实习时,除了要实践学习地层层序的观察和地层层序的绘制、地质构造的认识及地质构造的类型,还要学习手绘示意图,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有关工程地质问题的基本认识。 实习内容:第一观测点:斜河涧,观察永定河中游河谷两岸的地貌特征此处可观察到出露地表的灰岩属于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奥陶系分为上、下、中三统,在奥陶纪,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形低平,浅海广布,岩性稳定。奥陶系以灰岩及白云岩沉积为主,并含火山岩系。马家沟组灰岩属于奥陶世早期灰岩,为块状灰岩,内含四个化石带。此处的石灰岩可以用于烧

22、制石灰。在灰色的石灰岩上,可以观察到白色的岩脉。石灰岩在外部环境以及岩体内里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变质生成了石膏,当石膏达到饱和度是,便结晶析出,形成白色的岩脉。左图为此处的灰岩。下图为永定河斜河涧河谷地质图。观察河岸山体褶皱特征,永定河河谷长在110米到150之间,河谷阶地发育良好,形成了明显的二级河流阶地。其中一级与二级之间高差大约2至3米,一级阶地与河床之间的高差有2多。延河流流向,右岸的山体大约有100米。该地区河谷阶地为侵蚀阶地,且为单侧蚀阶地。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侧侵蚀,导致环流再加之地壳运动而形成。河床多河卵石,磨圆度好。阶地部位主要是粘性土,沙与卵石。在河流的侵蚀作用下,在永定

23、河两边形成不同的河岸特征,有凹岸和凸岸相间而成,在河流的侵蚀作用下,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大形成的是凸岸,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大形成的是凹岸,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永定河的河谷特征也完全暴露出来,在位于妙峰山山地有丁坝形成,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一级阶地二级阶地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一级阶地适合种植和房屋建筑,二级阶地比较适合种植对于建筑不太合适。在河岸北侧,是妙峰山的山体,在河对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妙峰山的褶皱构造。自西向东,褶皱的形态越来越大,表现出的形态也逐渐模糊。在山体最西侧,是一个倾斜的向斜构造,紧接着的是一个背斜、直立褶皱,下一个又是向斜、倾斜褶皱(三个向斜,两个背斜),这样一直延续到山体东侧

24、。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妙峰山上有一条大的断层,越靠近断层,褶皱越紧密。在最北西侧山体的一部分由于受到分化作用而缺失。第二观测点:顺河流流向,观察其右岸的箱型褶皱特征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多数褶皱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也有褶皱是在垂直作用力或是力偶的作用下形成的。褶皱按其产状可以分为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四大类。我们所观察到的箱型褶皱,是直立褶皱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它的核部呈近似直线,而非常见的弧线,形如箱子,所以得名箱型褶皱。其手绘图如下图所示:河流右岸就是妙峰山,该山由三个向斜两

25、个背斜组成。其中,靠近西南方向的向斜中的岩层特别陡。说明地质构造过程中,在西南方向上有一个大的断层,所以此褶皱在形成过程中被挤压,故其岩层明显比其它的要陡。向上看,中间的背斜的顶部岩层已被风化剥蚀掉。在其右岸可以明显地看到箱形褶皱的构造和箱形核部的一侧。第三观测点:观察隧道围岩特征(大台线2号隧道)隧道口就是处于一个向斜的核部,从隧道口的外围及形状也可以看出,隧道口成马蹄形,并且无衬砌。此路段山体较陡,开挖隧道却无衬砌,而且很稳定,边坡岩体也没有任何支护措施,运营基本正常。可见,该段山体非常稳定,主要原因是隧道围岩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稳晶结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30MPa,分化不严重

26、,岩石工程性质良好,岩体结构特征介于整体结构和层状结构之间。隧道围岩的岩层完整而坚硬,岩层倾 向又与坡向相反,所以工程性质良好。2号隧道的围岩为大块的灰岩,质地坚硬,节理发育不是很完全。岩层的倾向与山坡的倾向相反,大大加固了围岩的稳定性,因而不用做衬砌构造。右图为2号隧道围岩结构。第四观测点:观察2号隧道两个出口设计的差异由于隧道两出口围岩有所差别,所以,出口的设计也因之有所差异。北面的出口无边坡防护及衬砌,而南面的出口有边坡防护以及衬砌。这是因为,虽然两出口处的围岩均为大块的灰岩,相差无异,但由于地下水循环作用的不同,导致了南面出口处出现了小的溶洞。溶洞对于岩体的稳固即为不利,为了防止工程事

27、故的发生,所以,在南面出口做了衬砌,以加固隧道。下图为两个出口设计的不同。 两个出口设计的不同,让我明白了土木工程的设计是要权衡多方面因素的,作为设计者要足够细心,否则如果上述两个出口的设计为多方面考虑二做成一样的设计,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对工程师这个岗位也充满了憧憬和向往。第五观测点:观察向斜构造及溶洞 褶皱构造,可以分为向斜以及背斜。在此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向斜,即为岩层向上弯曲。右图为一个向斜。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使得岩体被侵蚀,形成了孔洞,当孔洞逐渐增大时,便形成了大的溶洞。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

28、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第六观测点:观察断层构造顺着河流逆向行驶,沿途观察山体,可以明显地看到厚层岩体中出露一条薄层灰岩,并且灰岩两侧有所错动,可以判断有断层形成。左图为一个错动岩层。断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断层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岩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断裂开来。断层中常见节理,因为在巨大外力作用下,岩体中极易形成狭小的裂缝。断层对于土木工程来讲有巨大的危害作用,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要尽量避开断层,以降低工程的危险系数。第七观测点:观察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沿途地段有宽约50cm的岩墙出露,可以明显地看出沉积岩沉积到了岩浆岩当中其接触面有明显的交接特征。其中最为明显的要属岩浆岩的侵入

29、接触,岩浆岩很细,不过上升很高,特别明显!右图为一个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地形。第八观测点:沿线4段人工路肩墙沿途陆续构筑了约4段人工路肩墙,此处山底部紧邻永定河岸,也是河流的拐角处,河流的侵蚀作用强,使河岸的稳定性变差,进而也影响到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因此对山体进行了防护。右图为一个人工路肩墙图。第九观测点:观察永定河畔人工堤坝该段永定河曲流发育,凹岸侵蚀严重,河岸后退。为了防止河流侧方侵蚀,保护路基稳固,在遭受侧方侵蚀的地段已修筑路肩墙。另外利用丰沙二线的弃渣,堆成丁坝,改变水流主线方向,将侵蚀水流引开,从而保护凹岸路基。上图为一河畔人工丁坝图。第十观测点:丁坝附近观测永定河河流的堆积特征在丁

30、坝附近观测永定河河流堆积特征,凸岸发育了宽缓的河漫滩及阶地,范围较大,有较多的小石子。现在由于开发度假村,阶地已经无法看到了。第十一观测点:斜河涧丰沙二线2号隧道进口处破带 破碎处的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差,抗压能力较低,因此极易发生洞口变形,使隧道遭到破坏。岩体结构:分为块状和碎裂状,通常由几组结构面切割而成,对宏观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很大,影响边坡稳定性。阶步擦痕,从深到浅,指向岩体断裂方向,此处地应力高,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在施工中易发生岩爆。山沟挡墙,在道路工程中常常用到,此处岩层倾向坡内(东南),是排水廊道。山沟是地质构造引起的。第十二观测点:1号隧道整个洞身全衬砌支护 1号隧道的洞身不同于2号

31、隧道,采用了全衬砌支护,这是由于2号隧道处的岩石较为破碎,添加衬砌支护,是为了加固岩石,提高隧道洞身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工程事故。衬砌指的是为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沿隧道洞身周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衬砌技术通常是应用于隧道工程、水利渠道中。衬砌简单说来就是内衬,常见的就是用砌块衬砌,可以是预应力高压灌浆素混凝土衬砌。上图为1号隧道全衬砌支护。结论及建议结论为期两天的工程地质实习结束了,两天来,我收获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通过这次实习,我终于体会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平时在课堂上我们只能学到一些理论上的知识,有些结论由于没有实际操作或者见过,只能背下来,但是

32、对这些知识很是不理解。通过实习,我们能边看边学,学以致用。此外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我能第一时间请教老师。这些都是平时在教室里学不到的。在本次实习中真正掌握了用罗盘测岩层的方法,通过实习认识到只靠书本知识是不能够完全解决实际问题的,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实践活动来加以巩固。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融会贯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在课本上一些难以理解的东西,通过实习过程中老师结合实物的讲解,很容易就能理解。在以前我可以说看一座山就是一堆石头而已,但是通过实习后原来有很多东西在里面,在开挖隧道,和房屋建筑时,地形的选择是有规可循的,并不是随便选

33、择的。任何东西都得遵循一定的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几次的实习中体会到这方面工作的艰苦性,为了考察地形很可能去一些非常很古怪的地方去,不管天气好坏,不管路面是否平坦,考察地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这不仅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还增强了我们的团结一致性。同时,我们从心底里敬佩老师,老师们每次考察都会遇到这样的环境,甚至更加恶劣,但他们依然深爱着这份事业,从不放弃,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从老师口中说处的各处地形的特点,及各岩层性质年代等感觉自己又什么也不懂似的,总而言之本次地质实习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地质构造、地质现象等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受益匪浅。我对工程地质这门学科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门知识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只有熟练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并参照大量的实物模型,进行考察,才能领略到这门学科的真谛。同时我觉得对我们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指导意义。建议对于此次实习,我想提点建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