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书五经的顺序_第1页
读四书五经的顺序_第2页
读四书五经的顺序_第3页
读四书五经的顺序_第4页
读四书五经的顺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四书五经的顺序我们常说“四书五经”,“四书”跟“五经”放在一起, “四 书”就有“经”的地位。其实到了宋代以后,号称“十 三经”,“论语”也就在“十三经”里面,所以论语本来就要 把它当做“经”来看。那 么四书五经一一所谓的五经或者 称为六经,因为乐这部经号称是失传了,或者说乐本来就没 有文字记录,所以乐的经是虚的,因此称六经也可 以,称 五经就少了乐一一所谓易、诗、书、礼、春秋。如果是六经呢就再加个“乐”,在“礼”后面加个“乐”, 因为礼跟乐往往是相配合的,所以礼乐可以放在一起。五经的顺序可以这样说,易、书、诗、礼、春秋,还有另外一 个顺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其实你随便称 也无 所谓

2、,但是假如比较严格要求的话,它必须有个顺序,就有 这两种顺序。第一种顺序是什么顺序?一一历史的顺序。就是按照这些书成就的历史的早晚,所以易经是中国 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书,号称是从伏羲八卦开始的。那么尚书呢?尚书的第一篇叫做“尧典” ,从尧舜开始。诗 就是诗经,诗经最古老的是所谓的 “商颂”,商就是商朝, 那么又比尚书再晚了。这个礼,礼乐,大体上可以上归到周公制礼作乐,所以说 是周朝的作品。 至于春秋,是春秋时代孔子的作品,孔子去读历史,他有做一些笔记,他的历史笔记,从鲁隐公元年,大体上是从周平王东迁,就是从东周初期开始写的,一直写到他这一代。那这一部书,这部书叫做“春秋” 。其实“春秋”就是代

3、表春夏秋冬的意思,以春秋代表四季,四季就是一年,那么年复一年,都是春夏 秋冬,这样就是形成历史,所以历史的书在鲁国叫做春秋,孔子的这个春秋笔记也叫春秋。那么孔子所记载的这段时间,从东周初年,一直到孔子这个时代,也因为这部书叫做春秋,所以这部书所记录的时代,我们也称之为春秋时代。所以孔子是了不起的,他着一部书叫春秋,就把 那个时代叫春秋。所以春秋是最晚出的。 这里边又有一个意思, 这几部书都是古代流传的书,孔子对于这几部书, 是经过整理的。 比如 易经 他整理过,“书” “诗”也都经过 整理,各种书都经过整理,而整理的手法却不一样。古时候的书或许不只是这五部,但是孔子选一些书来做他的教材,教给他

4、的弟子,而在选 书的同时也加以整理。司马迁做史记,称孔子整理这五部书,各用不同的手法,叫做“删诗书、订礼乐、系易、作春秋” ,这四种手法来整理这些古代的重要文献。 “诗书”是用删的,为什么?因为诗太多了, 从朝廷、 皇宫、 贵族到民间的各种歌谣,古代所流传的诗非常多,号称有三千篇,但是孔子 删掉一些,或许是不优美的,没有什么意义的,没有教化作用的,于是删剩下目前我们看到的诗经就305 篇,号称“诗三百”所以诗是要删的。不一定所有的这些歌谣以及典礼时候所 唱的歌词,不一定全部都要留下来,所以要删。“书”是历史的记载,或许是记言或者是记事,记载 历史 的事件,或者是记载历史中重要人物的言论。 历史

5、那么长久, 孔子之前从尧舜算起,也两千多年了,那么从尧舜夏商周以 来的文献,一定 是很多的。所以这些文献,有的或许没有 什么大的意义,不足以流传,不足以警惕人心,所以孔子就 把它删了,删剩下的,现在所流传的叫做尚书,孔子所删掉 的都已经泯灭了,孔子所保留的都继续保留下来,所以我们 可以从诗书来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再说订礼乐。周公曾制 礼作乐,但是到了孔子这个时候,所谓礼坏乐崩,所以孔子 必须重新修订。所以礼乐不是删,礼乐是订,修订。因 此 论语上有记载,“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 其所。”孔子周游列国,最后一站是卫国,从卫国回到鲁国,“吾自卫反鲁,然 后乐正”,朝廷所演奏的音乐,才

6、恢复正 规。然后“雅、颂各得其所”,该奏雅乐的时候奏雅乐,该 奏颂乐的时候奏颂乐,为什么?因为孔子对礼乐有精深的研究,所以连鲁国的国家音乐团的团长,就是所谓的太师, 还要接受孔子的教导。所以论语上有一章叫做“子语鲁太师乐”,孔子告诉鲁国的国家首席音乐领导,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 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可见孔子音乐素养是很高的,所以礼也要订,乐也要订,叫做“订礼乐”对于“易”古代的易大体上用在卜筮上,孔子看到这个“易”,他有很深的感受,因为所谓的卜筮,是人来问神明,请神明来告诉 人生 的命运,在这里就有一种很深的意义在里面。孔子发 现这个深的意义一一就是这个龟甲跟蓍草的卦,它

7、是可以沟 通人与神的。人与神就是人与天,人与神透过龟甲跟蓍草的 沟通,这里是不是也可以说人心可以通于天心?所以孔子读易经是读生这个意思一一人德可以合乎天 德。所 以易经是人德而合乎天德的一部书。易经最重要的意涵,或者说最重要的一种意义,就是“穷神知化” 现一让我们追究神明之德,而体会天地造化之理。像这样子深化易经的内涵,是从孔子开始的,而孔子或是孔子之后 的孔门,对于易经的道理记录下来,放在易经的后面,就好像把两者绑在一起,这个绑在一起的绑就是“系”,所以“系易”就是对于古代所流传的易这部书,而有另外的义理 的开发,附带在它的 后面就叫“系易”,于是就开了易经哲 学的传统,这是孔子的贡献,这是

8、用“系”的。春秋呢?春秋是“作”。孔子不是说“述而不作”吗?但是春秋是以 述为作。所以孟子曾引用孔子说:“知我者其为春秋乎?罪我者其为 春秋乎?”为什么呢?因为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 子惧。孔子以历史的记载方式,来表达他对于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评判,这种评判叫做“道德的判断”,孔子是以道德的眼光来看历史, 这件事件不合道德,孔子是要贬他的, 这个人不合道德,孔子是要贬他的。而孔子的文章做得非常简练,所以叫做“一字褒贬”。好的赞赏他,用一个字来 表示,孔子认为不合理的,贬低他,用一个字表示,叫“一 字褒贬”。而被孔子所褒的称之荣誉华贵,好像就是升官进 爵一样的光荣,而凡是被孔子所贬过的,千秋万世你

9、就抬不 了头了,叫做言语斧钺,就好像斧头大刀架在脖子上,这么样的严苛,这么样的严酷,令人恐惧。所以孟子才说,孔 子作春秋,而那些乱臣贼子都害怕了,这叫历史的惩罚。所 以春秋是 “作”。这样子孔子对于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对这六经经过一番的处理,然后流传给我们后世。孔子把他 以前两千多年中华民族智慧的成果,浓缩为这五本书、六本书,流传下来给我们后代,请问我们要不要去好好珍惜, 我们要不要去读经啊!没有这些经典,我们孔子两千多年的 智慧就泯灭了,从孔子以后,为什么中国人都要去读经典 呢?为什么都要去尊重孔子呢?这就是一个民族智慧之源! 没有源头活水,这个民族怎么活下去啊!所以这个是天经地 义的。

10、发展两千多年的一个民族,一个号称有文化的民族,有智 慧的人物、有历史的文献,经过一个这么样的所谓的天纵资 质,孔子的资质是不错的,至少不比我们差,但是孔子是努 力的、用功的、诚恳的、一心一意地想要追求真理,想要维护这个社会的安定,想要协助这个国君来爱国爱民,到最后 他没有政治的机会,不得位、不得势,所以最后来教化子弟, 他要把人生的理想流传下来。果然中国读书人不负孔子所望,代代相承,源远流长,一 直到现在。纵使在历史上,有许多的时候是不信圣人的,不 信经典、 毁坏传统,但是它被毁坏了,又很快的再兴起, 被忘记了,又很快地再被迎接回来,因此这是人性所在,这 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乃至于这是人类的

11、希望所在!我们讲到五经或者六经,顺便讲一下这五经六经的来源,讲了 这个来源,我们就稍微了解它的意义。那么刚才我们还说有 另外一个顺序, 这个顺序是我们去接近五经的顺序,就是 我们去体会经典的顺序,就是说我们从哪里开始,进入经典 世界比较容易呢,所谓难易的顺序。“诗”是最先可以读的,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什么叫“兴”?兴是做诗的一个文体,就是“兴起” ,看到一个 什么样的景色了,于是我就兴起跟这个景色或有关或无关, 若有若无的一种心境。看到“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我们就兴起了一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心境或是一个向往 之情,这个叫做“兴” o“兴”如果用在我们文学上,就是

12、兴发你的志气,兴发你 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至少是兴发你的情感,让你的情感能 够深刻,能够优雅,这个叫做“兴”,所以诗可以兴。每一个人去读诗,都有他自己的体会,这个体会往往都会倾向于, 广大幽深而高远,不是 你读诗了以后会变成急躁肤浅,甚 至是愤恨,应该不会产生这样的效应。所以诗人的心是,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 邪”,诗 人以无邪的心来写作,我们透过这些写作,也兴发 我们无邪的心,这是一个人的入道之门,一个人要走人生的 正路,必须先有开阔、优雅的心情,所以诗是我们第一步要接近的经典,因此排在最前面。“书”是历史,历史也可以兴发人,我们看到历史的各种朝代的兴衰,我们看到人 物的忠奸,

13、会兴发我们的志气,因为人都有内在的善的 心 灵、善的期待,我们都希望世界往好的方面走,所以我们读 到时代衰的时候,我们心中也会跟着忧伤,我们看到奸臣弄 权,我们心中兴起的愤怒,看到又有忠臣孝子由现,我们满 心的欢喜,看到这个历史的时代又兴盛了,百姓安和乐立, 我们有一种向往之心,像这样的历史就可以兴发人。所以诗书都是兴发的。至于“礼乐”呢,礼乐是让你的人格能够很笃定,让你知道如何去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如何去尽自 己的责任。而且尽自己责任的时候,还要非常平和、非常宽大,以这种平和宽大的心来与人相处、与事物相处,所以 礼中就有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这个和就是乐, 先王 之道是斯为美,小大都由

14、之,所以在小处在大处,都 有礼乐的精神含藏在其中。所以讲周公制礼的礼,最重要的 不是一般生活的礼节,周公制礼最重要的是制作国家的制度,所以典章制度也算做礼。现代化的国家,最高的礼就是宪法,宪法可以规定整个国 家大的架构骨干,这样就把一个国家,它的为政之道做了一 个规范,这个规范就是礼。而这个规范当中,又有许多的分 工,分工就是“礼”,分工是为了合作,合作就是“乐丁所以典章制度有礼乐。乃至于我们日常一般的生活,所谓冠 婚丧祭,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这些礼有很严密的仪节 的规定,这个仪节的规定就是礼。而这仪节规定做什么呢, 是要让人心能够好好地尽他的情,能够“尽其情”,尽其情而使人心感到安定和平

15、,而人与人之间有礼,因为礼的来往 也能够各自表达他的情感。而情感与情感能够互相的融汇, 互相的沟通,起到一个和谐的相处的境况,这样礼中就含有 乐。何况在行礼的时候,有时候还要奏乐,那更是礼乐很明 显的互相的贴合,再来就是要礼乐相配。所以诗书是兴发你 内在的志气,礼乐是落实在生活中,从上到下,从国家一直 到民间,都能够有一定 的轨道可循,让人人都能够安居乐 业,让每个人都安身立命, 这叫礼乐的贡献。再来是“易”易就更深远了,刚才说过易是“穷神知化”之书,所以易不 只是人间的安定和平,易还要让我们人心上通于天德,用现 代 话来讲,首先诗书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谐,礼乐呢是自己 与社会的和谐,易经是自己与

16、宇宙的和谐,所以由人道而上通天道,易经就是讲这 样的道理,所以易经是比较深远的学问,放在后面。“春秋”最后面,春秋放在最后,为什么?因为春秋是要把道德的理想实现在人间,这是圣人最 后的愿望,最大的愿望,所谓大同世界。假如人人都有德,人人都是君子,那么这一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个安 定的世界,所以春秋是期待人人都成为君子,而且人人在社 会上 做事的时候,都以君子之德来做事,这样子就再也没 有所谓的犯上作乱,就再也不会有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所 以春秋的精神是“兴灭国、继绝世”,是所谓的“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这个是人类永恒的愿望,因此春秋是一部难读 的书。而古人说“易”跟“春秋”,是两部大书

17、,也是两部艰难的书,假如你读书能够读到易,读到春秋了,那你的功 力,你的境界,也就相当了不起了。我是说真的读懂了,不 是随便读读就 对了,是你读懂易了,读懂春秋了,对易与 春秋能够心领神会了,那学问就相当高了。六经的顺序有这两种排法:我们是从论语把它当经典来看,就讲到四书五 经,顺便讲讲五经的意义,现在如果我们回头再来看四书。四书就是所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实这不 是四本书,只有论语 孟子各是一本书,“大学” “中 庸”其实不是一本书,它是礼记的两个篇章,这两个篇章,文章的字数也相当多,大学就一千七百多字,中庸有 三千五百多字,是两篇大文章。而这两篇文章,确实与其它礼记的文章不大相同,这两篇文

18、章是真的是很切实地,很 庄重地讲一些大道理,其它的文章讲的道理没有那么大。所 谓“大”的意 思是什么呢?就是全面性。像大学就是立下 一个“内圣外王”的规模,中庸就是立下一个人道与天道相 贯通的一个路径,所以大学跟中庸这两篇文章确实不一样,被古人发现了特别提由来。尤其经过朱子的编订,朱子的注 解,就号称为“四书”。礼记老早就是归在经里面了,而论语跟孟子呢,到了宋朝“十三经”的名称成立之后,才正式归入经部。到了清朝编四库全书,所谓经史子集,当然论语孟子都 在经部,所以我们把论语当作经来 读。我常建议我们读书的顺序,读书也要有顺序啊,刚才 说五经有读书的顺序,如果加上四书,我认为四书五经读书 的顺序是,以四书作为开 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