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及基本工具_第1页
课堂评价及基本工具_第2页
课堂评价及基本工具_第3页
课堂评价及基本工具_第4页
课堂评价及基本工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堂评价及基本工具作者:日期:一、课堂评价语言课堂评价要以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降低批评性评价。做法:1、评价的时机要恰当评价。 不宜过早,教师应让学生说完再做评价 ,既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有利于教师作出中肯的评价。有些问题,学生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忙立即否定,道破真情,而可以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全班同学,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使学生的思维丰争辩中发展,认识在争辩中深化,问题在争辩中解决,学习的积极性 在争辩中提升。评价也不宜迟,太迟的评价就起不到应有的心理激励作用。举例:有三个装有水的完全相同的杯子,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人三个杯子里,发现最后三个

2、杯子里面水面刚好相平,则原来杯子里装有水最多的是A .放铜块的杯子B.放铁块的杯子C.放铝块的杯子D.溢出的水一样多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可能会说选 Co这时老师的评价不能马上予以否定, 可以看出这位学生已 经有思路了,只是审题的原因。我们可以说 :这位同学整个题的思路都有了 ,但是犯了同学常 有的错误:审题。仔细再读题 然后再回答!2、评价的语言要艺术(1)评价语言要准确。 不能统一的表扬或批评。 如果解题不规范,我们不能大声斥责可以说: 做得很不错,若格式再能规范一点就能拿到满分了。”(2)评价语言要巧妙。就是说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将学生从坑里拉出来!(3)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染力。要与讲课时一样,让

3、学生感到发自内心的评价!3、评价的方法要多样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法。二、初三物理应掌握的基本工具:1、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4X105 g =m ; 7. 84X1 0 6m=km ; 2 5nm =m;15km=cm; 3.6m=n m ; 3X105km=mm(2) 速度:1m/ s=km/ h 1km/h = m/s(3)时间:小明上学路上用了 15ml n,合 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40m n,合_ _ S(4)面积:1米2=1。2分米21分米2=102厘米21厘米2=102毫米2 (5)质量常用单位t, g,mg1 t = 1 03kg1 kg=10

4、 3 g(6)体积:1米3=103分米31分米3 =103厘米3 2、比例题:公式运用(1 )速度:例:1、甲乙两车同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知甲乙速度比是 的路程之比A 3:2 B 4:5C 6: 5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路程之比为为A 、 9 : 4B 、 4 : 91g = 103mg1厘米3=10 3毫米33:2,时间之比是 4: 5,他们通过D 5: 63 : 2,用时之比为2 : 3 ,则速度比C 、 1 : 1D、3 : 2(2)密度:例:1、甲物质的密度为 5g/cm3,乙物质密度为2g/cm 3 ,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 3 gA. 5 : 2B. 2 : 5C.

5、 5 : 4D .4 : 5/cm 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2、对密度定义式 p =m/V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甲、乙的体积之比1 :2,质量之比2: 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A. 2 :3B, 1:2C. 3 :4- D , 4:3(3)压强: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例:1、三种材料的密度之比为3 :2 : 1,取其质量之比为1 : 2 : 3,制成相同高度的圆柱体竖立在

6、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之比是A.1:2:3B. 3:2:1C. 1:4:9D.l:l:12、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底面积相同,内装液体深度分别为h 1和h2,且* % =3: 5,液体密度分别为0 1和° ,且°广2% ,那么,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之比是A.5:3 B. 3:1 0C .5 :6 D. 6 : 5(4)浮力 例: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是 2 :1,放在同种液体里,甲在液面下的深度是乙在液面下深度的倍,则甲、乙二球受浮力之比是A.b , Q:匕=2:1 c / :仁2:3%£ 二 12(5 )功、功率例:1、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

7、车,在相同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如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与乙:A.牵引力做功之比为2:3 B.牵引力做功之比为 3:2C.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1: 1 D.汽车受到阻力之比为 3: 22、乙两台机器,甲做的功是乙的2倍,但乙所用的时间是甲的1 / 3 ,比较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则A. P1 : P2= 3 : 2 B. P1:P2=2: 3 C.P1: P2= 1 : 2 D. Pl: P2 =1 : 33、甲、乙两个学生质量之比是3 : 2,登上同一座山的时间之比是2 : 3,那么甲、乙二人登山时的功率为A.l:1B. 2:3C. 3:2D.9:44、20 0 9年清明节

8、,丽丽和爸爸一起上山扫墓 .丽丽用了 30min登上墓地,爸爸用了50min登上墓地,爸爸和丽丽的体重之比为4:3,则丽丽与爸爸登上墓地时所做功的功率之比是A. 20:9 B, 4 :5 C .5: 4 D. 2 :33、图像题: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8所示,图9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2、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一速度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A .紧急刹车发生在 8:27B.在8: 238: 2 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

9、前进C.在8: 208: 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 m /h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 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4、用测力计两次拉着重为 G的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淇对应的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 1、F2,则F1和F 2的大小关系是:A、F1>F2 ; B、F1<F2;C、F1=F2;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如图所示,物体A在B的牵引下沿水平桌面向右运动,从物体B触地开 始到物

10、体A刚好静止下来这段时间内,物体 A受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 f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象是6、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7、图2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a两倍说明理由重力对该球做功大小与时间关系正确的图线是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h过程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图乙中,描述V甲V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10、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8、如图所示是A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9、分别由不同物质11、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他所受浮力F随深度1 2、如图甲< pB > p CD、 pA>p B<种物质的密度pC、 p A>p B>(£A、 p A<B<V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 A、B、CB .b物质的密度是1M03k g/m3D .右m甲=mC.若V甲=VC. c物质的密度是a曲图可知,甲物体13、图是甲、乙两物体做功与所需时间的关系图象的功率P甲与乙物体的功率 P乙的大小关系是A.P甲P乙B. P甲二P乙C.P甲P乙D.无法确定4、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1)规律一典型例题1: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 5c

12、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 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 7 . 5cmB. 12.5cmC. 4.5cm D.10 c m跟踪训练:1、在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距凸透镜3 Oc m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可能为A. 10cmB.15cmC. 2 0cm D.30cm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30 c m处,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10cmB.20cm C . 3 0cm3、讲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距等于 的像,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距等于8 cm时,成放大实像C.物距

13、等于16 cm时,成缩小实像D. 40cm6 cm时成正立的像,物距等于9 cm时成倒立B.物距等于12 cm时,成放大实像D.物距等于1 8 cm时,成等大实像4、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 0 cm处,可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成像规律二典型例题2: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该怎样调整:A.手机远离同学当向右移B.手机靠近同学C

14、.手机适当向左移D.手机适跟踪训练:1、把物体放到凸透镜前 1 6 cm处可得到放大、倒立的实像;现将物体向凸透镜移近8cm时,得到的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无法判断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红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当她把蜡烛移到距透镜 10cm处时,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3、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 0cm处向1 2c m处移动的过程中A.像变大,像

15、距变大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4、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5、定义理解(1)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由s= v t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花的时间成正比B.s /t的比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C.由v=s /t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s /t的比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2) 一辆汽车在平直

16、公路上行驶,起动后第l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第4秒通过路程分别是1米、2米、3米、4米,则该车A.前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3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C.这4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D.这4秒内做变速直线运动(3)关于速度的大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甲的路程比乙长,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大B.如甲运动的时间比乙长 ,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大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小,速度也就越小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越小,速度也就越小(4)人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的形成分别是哪一种现象?()A.都是折射现象B.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C.都是反射现象D.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5)在下

17、列现象或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影子的形成B.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C .平面镜中所成的像D.观看水中的游鱼(6)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就是物体的形状B、质量是物体含有杂质的多少C、质量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D、质量就是物体的体积的大小(7)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8 )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把铜块碾压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

18、,密度变小D.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它体积成反比(9)由密度公式 p= m / V可知,()A、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与体积无关,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D、以上说法都正确(1 0 )关于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接触,就一定有压力的作用B.力要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C.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11)下列有关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B、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C、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要受

19、到重力的作用,方向竖直向下D、在空中运行的物体或漂浮在水中的物体将不受重力(1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作用点在重心上C.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摩擦力作用时,它自身也会受摩擦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若有相对运动,它们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13)关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正确的说法是:?A.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B.只与压力的大小有关?C.与物体重力有关D.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都有关(1 4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会运动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

20、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15)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它受到的力全都消失,则该石块将()A .做匀速直线运动B.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C.落到地面上D.立即停止运动(16)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B .赛车能快速启动和刹车,是因为赛车没有惯性C.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D.足球静止时没有惯性,踢出后才具有惯性(17)2012年5月19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m 栏比赛中,我国选手刘翔以12秒97的成绩卫冕冠军。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起跑时,刘翔用力向后蹬起跑器

21、,起跑器反过来给他一个向前的作用力B.刘翔在赛道上,速度越快,惯性越大C.刘翔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 ,是由于他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站在领奖台上,刘翔对领奖台的压力与领奖台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8)学习了压强的知识后,小明和小华用同一只碗放在面粉盘中进行了实验探究,如右图所示,下面是他们的一些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 .两种情况下碗对面粉盘的压力相同B.两只碗对面粉盘的压强不相等C.他们这样做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D.他们这样做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1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体内部没有压强B. 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C.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D. 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跟液体密度无关(20)如图是一个连通器,里面盛有水且水面相平。设想在左边的容器中放一个小塑料球,球浮在水面且水不溢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左右两容器中水面仍相平,但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B.左边容器水面上升,右边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变C.水对左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对右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D.右边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