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原理74371_第1页
透视原理74371_第2页
透视原理74371_第3页
透视原理74371_第4页
透视原理7437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体的明暗规律光与明度的关系:1:物体靠近光源近,亮的更亮,暗的更暗,对比强烈:反之光源越远,亮面越弱,暗面也越灰。(下图所示的亮、灰、暗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素描三大面) 2:物体离画者越近,明暗对比越强,越远明暗对比越弱,其实就是近实远虚。(如下图所示) 素描写生中的五调子:1:受光面(亮面):是物体受光线90度直射的地方,这部分受光最大,调子淡,亮部的受光焦点叫“高光”,一般只有光滑的物体才能出现。2:中间色(灰面):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是明暗交界线的过渡地带,色阶接近,层次丰富。3:明暗交界线:由于它受到环境光的影响,但又受不到主要光源的照射,因此对比强烈,给人的感觉调子最深!4:反光

2、部:暗部由于受周围物体的反射作用,会产生反光。反光作为暗部的一部分,一般要比亮部最深的中间颜色要深。5:投影:就是物体本身影子的部分。它作为一个大的色块出现,也算五调子之一。投影的边沿近处清楚,渐远的模糊!(如下图所示) 为了更加明确地理解明暗调子,根据光源和物体的体面形成的角度,我们以1-6的调子变化说明明暗调子在物体上所呈现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1:直接受光面(高光) 2:光源侧射部分(中间色) 3:背景(亮面偏暗,暗面偏亮) 4:暗面部分 5:反光部分 6:明暗交界线和投影部分透视原理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3,视

3、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 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透视的画法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

4、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

5、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前面所讲的立方体透视图法适用全部物体,本节就说明一下圆及圆柱体透视,分解如下:如图(一)为正圆,A=B,a=b。图(二)为圆的透视图,视觉上A=B,但a 圆柱体透视:和前面的圆相比较,里面的圆当然是被缩小了,但仍然是完全的相似形。 两个椭圆是平行的面,但里面的那个被缩小了,此时,椭圆的长轴(未绘)与长方体的边不平行。 两个椭圆的面失掉了平行性,也不是相似形。 素描中的平行、成角视规律1: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 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

6、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如下图: 2:正六面体的成角透视: 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饿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左余点,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右余点。(如下图所示)素描中的圆形透视规律圆面及圆形物体的透视: 圆形透视的画法:先画一个立方体的透视形,正面画出两条对角线,再画两条对角线相交的四

7、个点,共八个点,将八个点连接成圆。 圆形透视距我们近的半圆大,远的半圆小,弧线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得太尖或太圆。(如下图) 画圆形物体的方法: 步骤一:画出物体高和宽的比例。 步骤二:根据回旋组合体的规律,画出中轴线及对称点的平行线,画出物体外形特征。 步骤三:在每条平行线上标出近大远小的点,画出圆面透视。 步骤四:调整线条的近实远虚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以下是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画法: 几何形体结构及几何相关物体的练习自然物体都具有特定的形状,从造型角度来看,构成物体最基本的形状有:直角六面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形体,如下图所示: 比较复杂的形体是由两个以上的基本形体组合成的,其结构可

8、以分为以下几类:1:回旋组合体:即各部分依一个共同轴线组合而成。 2:贯穿组合体:即各部分的轴线互相成角。 3:切挖形体 4:其它复杂或不规则物体的组合 室内表现技法- 一点透视求法,两点透视求法 1一点透视求法。1)先按室内的实际比例尺寸确定ABCD。2)确定视高HL,一般设在1.5m-1.7m之间。3)灭点 VP及 M点(量点)根据画面的构图任意定。4)从M点引到A-D的尺寸格的连线,在A-a上的交点为进深点,作垂线。5)利用VP连接墙壁天井的尺寸分割线。6)根据平行法的原理求出透视方格,在此基础上求出室内透视。 图例:根据室内的平面、剖面,求室内透视。作法:1)先按室内的比例尺寸,求出室

9、内透视格。2)在透视方格的基础上,画出平面布置透视图。3)在平面透视的边角点上作垂线,量出实际高度点连接完成室内透视(图41-45)。 2二点透视求法作法一:1)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墙角线A-B,兼作量高线。2) AB间选定视高HL,过B作水平的辅助线,作GL用。3)在HL上确定灭点V1、V2,画出墙边线。4)以V1、V2、为直径画半圆,在半圆上确定视点E。5)根据E点,分别以V1、V2为圆心求出M1、M2量点。6)在GL上,根据 AB的尺寸画出等分。7)M1、M2分别与等分点连接,求出地面、墙柱等分点。8)各等分点分别与V1、V2连接,求出透视图(图46、47)。 作法二:1)过P点作一水平线P

10、-C,并按地板格等分之。2)连结CD交视平线于M1点。3)从M1点向P-C各等分连线,在PD上的交点,为V1方向的地板透视点,各点连接V1。4) BP也用同理求出透视图。窗格的方法也如此(图48)。 作法三:1)按室内实际比例画出ABCD边框。2)确立视高HL,灭点V1,任意定出M点,V2灭点线,由V2交点b引垂线,求出第二灭点透视框。3)用M点求出进深,找出CD中点O,连接V1,连接E-d。4)再依次用对角线、分割增殖法求出透视图(图49、50)。 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 教程一点透视就是当物体的一个面正对你的时候,你所看到的透视效果。这个时候,透视点vanish point只有一个,不一定是在

11、图的正中间但一定是在整个视平线eye level line上的。如果要绘制非常精确的透视图,就需要画透视网格,无论长宽高都会标上精确的长度。如下图:下面是精确绘制一点透视网格的方法,广泛在室内设计中使用。一般简单的网格画法如下,分为高视点和低视点两种,步骤如下:我再发两个小练习,一个是画地板砖的,一个是画卧室的床和两个床头柜的,如下图所示:关于透视点vanish point的讲解两点透视,当物体的一个楞角正对着你的时候我们用两点透视画法。 平行透视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平行而向主点消失。 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这些概念看

12、不懂没关系,后面会有图解说明)1、首先要确定画幅、地平线和视中线。画幅就是画布的大小。地平线是天与地的交界线,永远与人的眼睛等高,也就是说在画幅中地平线的高低位置代表人的眼睛的高度。视中线就是千千万万条视线中最中央的一条视线,透视是景物在人眼中产生的,所以以视中线来作为透视的基准是非常科学的。图中黑框就是画幅,水平的红线是地平线,垂直的红线是视中线。地平线与视中线的交点D就是主点。2.、人的理论视域为60度以内,在这个范围里能保证作画效果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印象。我们现在以主点到画幅最远端距离的两倍作为视中线的长度,这样产生的视域在57度左右(小于60度),能够确保画幅在人的理论视域之内。可以得

13、到最佳作画效果。3、现在我们得到一个代表眼睛位置的视点S,以景物与视中线的夹角的角度分别在视中线两边画两条直线(两条线之间的夹角与景物两个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一致。本例的景物两个面夹角为90度,因此现在画的两条线夹角同样为90度)。两条直线与地平线相交得到V1、V2点,这就是景物纵深的消失点(也叫灭点)。4、分别以V1、V2点为圆心,以V1S、V2S的距离为半径,在地平线上得出M2、M1点。这是景物纵深的测点,用来求出景物两个方向的纵深。5、在画幅上作一条垂线,作为景物的高。因为在平视中垂直关系不变形所以保持原态。我们就用不变形的垂直关系作为透视纵深的基准。从这条垂线的两端向V1、V2做连线,这就

14、是景物纵深消失的方向。这两条线就是景物的消失线(灭线)。6、因为在透视中除了垂直关系外其他一切关系都产生变形,所以不能在灭线上直接按原尺寸比例求纵深。我们必须要画一条辅助线来帮助求出纵深。在垂线下端画一条平行于地平线的线段作为基准线,在上面量出长、宽的实际尺寸(当然是根据先前确定的高度按比例缩小后的长宽尺寸)。7、把长宽在测线上的位置到两个测点用直线相连,与底端两根灭线相交的那两个点就是长和宽在纵深上的位置。8、在这两个点上分别做垂线与顶端的两根灭线相交,得到这两条高的长度。9、把刚做的两条垂线的两端再与两个灭点相连。10、得到一个六面体的框架11、同样根据长宽高的基准线上量出的门窗的长宽高位

15、置画出灭线,求出门窗在墙上的位置和纵深。好了,平视中的成角透视就讲到这里。并不是说做PS要用这个方法,这样的话太麻烦。我只是想让大家了解透视规律,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不会有明显的透视错误。关于透视学的一些概念透视(Perspective)透过透明的平面来观看景物,从面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透视学在平面上研究如何把我们看到的物像投影成形的原理和法则的学科。 要素: 透明平面平行于画者的脸面。 画者瞳孔和物体光线的连线与透明平面的交点汇集成透视图。 两大透视体系的形成及特点: 一,动点透视:(摄影机) 比方:把摄影机的转机和长镜头固定于一点,把镜头推远或拉近,升高或降低,或转动镜头,把多个画面揉和在一

16、起。 特点:细腻的笔法描写花鸟画虫饰物图案,博大的胸怀来容纳气魄宏大的山水, 营造“咫尺千里图”。 运用相当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物象,减少透视变形的效果。 用主观与科学现象相结合处理景深关系。(近大远小,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用云雾,树木,河流等作为连接过渡,把所得内容相关却不连贯的景象组织 在一幅画中。 二,定点透视:(照相机) 照片效果。 VP (Vanishing Point) (灭点)透视线消失的点。 GP (Ground Plan) (基面)放置物体的水平面。 PP (Picture Plan) (画面)垂直于基面的铅垂面。 EP (Eye Point) (视点)观察者眼睛所在的位置。

17、 CP (Central Point) (心点)视点在上的投影。 EL (Eye Line) (视平线)通过心点在画面上所引的水平线。 SP (Standing Point) (立点)观察者站的位置。 GL (Ground Line) (基线)与的交线。 FL (Foot Line) (足线)物体与的连线。 Fa,Fb, (足点)与物体连线与的交点。 M (测点)以灭点为圆心,以视点到灭点的距离为半径,所画弧与的交点。 一点透视(室内) 一, 定义:画面与物体任二轴平行。 二, 画法:定后法:画后墙(与实际尺寸成比例)作参考画。 定(中点偏高)。 定(中点偏左或右)。 透视线。 定测点(在上,

18、距面宽进深,在偏的方向上)。 定前法:画前干墙(尽量画大)作参考面。 定。 定。 画透视线。 定点。(画宽) 成角透视(室内) 画法:画墙角线(与实际相关)。 画(定a,b,实际)。 定,(a,b,缩进去一点点)。 定(>倍与墙角线的距离)。 测量。 成角透视(室外) 一, 45°角画法:画E。定出,。 四等分。得,。 外墙角线。(外)上端测量成图。 二, 60°角画法:与人为45°相似。 三点透视 画法:定EL(抬高)。 定VP1,VP2,M1,M2,水平测线。 定VP3(过CP附近作垂直线,取下端某点)。 定高度测线(过基点作LVP1的平行线)。 定(水平测线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