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试验指导书_第1页
焊接结构试验指导书_第2页
焊接结构试验指导书_第3页
焊接结构试验指导书_第4页
焊接结构试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 平板焊接变形的测量与分析一、实验目的掌握平板收缩变形、挠曲变形及角变形的基本方法。熟悉平板堆焊收缩变形、挠曲变形及角变形的产生原因和分布规律。了解不同厚度、不同线能量对收缩变形、挠曲变形及角变形大小的影响。二、焊接设备、实验条件及测量工具和仪器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方法:手工电弧焊、TIG自动焊焊接设备:交流弧焊机及其辅助设施焊接工装:随焊冲击控制焊接变形装置、旋转挤压控制焊接变形装置实验条件试件尺寸:2mm150mm300mm(Q235钢)6mm150mm300mm(Q235钢)24mm150mm300mm(LY12铝合金)试件材料:Q235A、焊接规范:见下表板厚焊接电流2mm钢90A

2、110A6mm钢170A190A24mm铝合金120A200A测点分布如下图1、2所示图1 2mm板测点分布图2 6mm板测点分布6mm板:横向收缩、角变形以及挠曲变形均测。2mm板:只测角变形及挠曲变形。测量工具与仪器测量仪器包括:引伸仪;游标卡尺;钢板尺。三、测量方法1、横向收缩变形的测量横向收缩变形采用引伸仪来测量。引伸仪结构见图3。图3 引伸仪结构示意图其中:百分表;铰链;活动支腿;固定支腿;弹簧。对应图2中A、B、C、F、G、H六条横线,把引伸仪的活动支腿3放在竖线L上的洋冲孔内,拉动引伸仪,是活动支腿4放在竖线P上对应的孔内,从百分表中读出焊前孔间距的原始数值B0,焊后测出间距数值

3、B1。分别填入附表内,其差值即为焊接所引起的横向收缩变形值。由于上下表面收缩量不一样,取上下表面差值的平均值即为该位置的横向收缩变形值。2、挠曲变形的测量挠曲变形的测量采用带支腿的钢板尺和游标卡尺来测量。图4 挠曲变形测量示意图如图4所示,1为带支腿的钢板尺,2为试件。使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出焊前、焊后的高度h,分别记为h1、h2填入附表内,其差值即为焊接所引起的挠曲变形。对2mm板需测量图1中J、K、L、M、N、P、Q、R八条竖线上的挠曲变形。对6mm板需测量图2中J、L、M、N、P、R六条竖线上的挠曲变形。3、角变形的测量与计算角变形的测量同样采用带支腿的钢板尺和游标卡尺来测量,但需进行计算。

4、图5 角变形的测量示意图如图5所示,可以分别计算出1、2。在h1、L1和h3、L2为定值时,只要测出h2、h4的值,就可以计算出1、2,也即可算出角度来。由于所用试件焊前不是绝对平整,焊前焊后均应测量,其差值即为焊接所引起的角变形。对2mm板要测量图1中A、B、C、D、E、F、G、H八条线上的角变形。对6mm板要测量图2中A、B、C、F、G、H六条线上的角变形。四、实验步骤及内容了解测量收缩变形、挠曲变形及角变形的工具和方法。对试件初始状态所有数据进行测量。对2mm、6mm板按表1中的两种规范各焊一块。测量试件焊后的所有数据。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五、实验报告要求按附表内容把测量数据或计算结果填

5、入表内。绘制出横向收缩变形沿板纵向的分布曲线,比较不同线能量时,横向收缩变形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实验二 焊接加热及冷却过程中接头动态弯曲变形的测量与分析一、实验目的 (一)验证焊接纵向和横向变形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了解和掌握焊接变形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使用; (二)加深理解沿板条纵向边缘敷焊时,焊接纵向弯曲变形的动态过程,并深入了解焊接过程中瞬时弯曲挠度的变化规律; (三)测定结构因素及焊接线能量对于焊接弯曲挠度的影响。二、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一)直流(或交流)电焊机 1台 (二)板条夹持装置(自制) 1套 (三试验台(自制) 1套 (四百分表 1台 (五)钳形电流表(0250A) 1只

6、(六电压表(075V) 1只 (七)低碳钢板(经500600,保温46h高温回火) 406010 2块 408010 2块 4010010 2块(八)电焊条 结4224 30根试验台示意图 三、实验原理将板条一端刚性固定,并沿上侧边缘敷焊纵向焊道,则在整个焊接加热及冷却过程中,板条将产生纵向弯曲,并且弯曲挠度的大小和符号又将不断地发生变化(图1)。在板条长度保持不变时,板条宽度对于焊接加热及冷却过程中弯曲挠度的变化有明显影响(图2)。板宽增大时,板条的抗纵向弯曲惯性矩或亦增大,因而使板条无论在加热过程中还是冷却后的最大纵向弯曲挠度值都减小。图沿板边缘敷焊时的板条弯曲变形图板条宽度对于弯曲变形的

7、影响焊接线能量的变化对于板条的弯曲挠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图3)。随着焊的增大,焊接加热过程中的板条最大弯曲挠度不断地增加;但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板条金属受热塑变区尺寸及沿板条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板条的瞬时弯曲挠度和冷却终了的残余弯曲挠度与焊之间并不是单调的线性关系。因此,当弧及焊均保持不变时,焊接电流的影响表现为随着焊的逐渐增大,板条末端的残余弯曲挠度残却有一个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的变化过程,也即存在一个残余弯曲挠度为最大的临界焊接电流值焊临。图焊接电流(焊)与板条弯曲挠度的关系综上所述,可得出焊残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四、实验方法及步骤(一)焊接纵向收缩引起的挠曲变形测定1

8、、将400*100*10mm试板固定到试验台上(见图)2、选定测量点接测量用的磁力百分表。3、调整百分表指针,使其指示在刻度范围的中间位置(“5”左右位置)4、在试板上进行敷焊,记录挠度变化过程(焊接开始后每隔5秒读一次数,停弧后每隔10秒读一次,直到挠度f直基本不变为止)5、记录内容:焊接电流(A)、电压(V)、挠度(f)6、改变电流大小,重做,记录。图板条自由端残余弯曲挠度残与焊及的关时间(s)挠度(f)电流(A)五、思考题(一)沿板边缘纵向敷焊过程中,板条自由端的纵向弯曲挠度为什么有符号的改变?(二)为什么焊或V焊及E对于f残的影响不是直线关系,并存在一临界值?(三)能否根据本实验结果预

9、估V焊对于f残影响的规律性?(四)全部实验结果的规律性是否明显?有何异常现象?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六、实验报告(一)写出实验目的、实验装置,简述实验原理。(二)在直角坐标系内按比例绘f-t曲线,并标出起弧点、峰值 点、灭弧点。(三)思考题任选2题实验三 残余应力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 钻盲孔法测量焊接钢板的残余应力。 二、使用设备和仪器 1、DZDL-1型钻孔装置。 2、(西格马的型号为:ASM1.0)静态电阻应变仪。 3、万用表 4、测残余应力的应变花 三、试样 对焊钢板。 四、原理 在有残余应力的焊接钢板上钻一小孔,因小孔附近的残余应力被释放,孔区附近的残余应力场发生变化。只要测出该局

10、部区域的应变变化量,即可计算出板上钻孔处释放前的残余应力值1 、2:五、测试步骤 盲孔法测残余应力的步骤如下: 、将TJ120-1.5-1.5应变花按应变计粘贴通用方法准确粘贴在试样测量点上,并焊好测量导线。粘贴前试样表面应打磨,但在打磨时不能破坏原有残余应力场。 、连接静态电阻应变仪。以待测的应变花作为补偿片,将各应变计所接电桥调零。 、安装钻具,将带观察镜的钻具放在试样表面上,必要时 开启照明灯,在观察镜里观察,初步对准应变花中心位置。然后在钻具支腿与试样接触处滴少许502胶水,胶水固化后拧紧钻具支腿上的锁帽,将钻具固定于试样表面。再松开锁紧压盖,调X-Y方向的四个调节螺钉3(必须先松后紧

11、),使观察镜1的十字线中心在转动观察镜观察时始终与应变花中心保持重合。锁紧压盖2,静态电阻应变仪重新调零。 、钻孔,取下观察镜,将专用端面铣刀的钻杆擦干净,滴上润滑油(需用缝纫机油,不可使用一般机油),插入钻具的套筒内,用手轻轻转动,划去钻孔部位的应变花基底后,取出钻杆。此时,每个应变计的应变读数应当变化不大,再次调整静态电阻应变仪的零点。 将配置1.0mm钻头的钻杆擦干净,滴上润滑油插入钻具套筒内,松开钻杆上的定位卡圈11,在钻杆卡圈与钻具套筒7间塞入厚度为2.0mm的钻孔深度控制垫块8,使钻头与工件接触后固定卡圈。除去2.0mm的垫块,连接好手电钻,调压器调至6070V,即可开钻。保持合适

12、的压力,钻至卡圈与夹具套筒间贴合,即预定孔深(2.0mm),拔出钻杆。再换上配置1.5mm麻花钻杆,按以上相同步骤进行钻孔 图18钻孔装置简图调压器电压应保持在6070V,进刀量尽量小。至预定孔深后,拔出钻杆过35分钟,当静态电阻应变仪指示稳定时,测出应变示值0、45、90,再减去附加应变即可得到钻孔加工所产生的应变输出。,TJ120-1.5-1.5应变花在常用软钢、中碳钢、低合金钢上引起的附加应变为-39.4,当使用其他应变花或特殊材料时需要事先进行标定六、数据处理与分析 全部实验数据与测量结果均应列表表示,按公式计算残余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实验三:(一) 应变片粘贴

13、技术实验目的1、了解应变片的测量原理、结构、种类。2、掌握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实验设备、仪器、工具纸质应变片(或箔式应变片)、惠斯登电桥、万用表、电烙铁、试件、0 号砂纸,丙酮、镊子、脱脂棉、玻璃纸、焊锡、焊药、防潮剂、502胶、放大镜等。实验原理应变片是粘贴式电阻丝变换器的简称,或称电阻应变片,是用很细的电阻丝(直径0.0150.03mm)来回绕成的线栅粘贴在两层纸或胶膜(称为纸基或胶基)内所构成的,电阻丝的两端用锡焊(或烧焊)法焊上两根铜质引出线,以便将应变片与测量仪器连接。 在测量应变时,应变片用粘合剂粘贴在试件上,当试件受载荷后其表面产生微小变形(伸长或缩短),这时贴在其上的应变片的线栅

14、亦随着发生变化。因为金属线栅的电阻应变效应,线栅的电阻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少)。 电阻变化率的大小与应变片粘贴处试件的应变的大小成比例(是应变片的原始电阻,是应变片的电阻变化量。是线栅的纵向长度亦称应变片基长,是线栅的纵向变形,也是处于线栅下长度为的试件表面在同一方向上的变形)。用电测仪器测出电阻的变化,根据某一比例常数,即可得到试件的应变值,再根据弹性力学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可算出应力值。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上述丝式应变片相同,只是它的线栅是由很薄的金属箔制成,箔片的厚度多在0.0010.01mm之间。这种应变片是电子工程中的印刷电路和集成制造技术发展后产生的,线栅用光刻腐蚀技术制成。因此

15、它能够较容易地按需要制成任何形状,并能标出定向标志或其它符号。粘贴工艺及步骤粘贴应变片的步骤:试件表面处理、选片、定位划线、贴片、贴片质量检查、接线、 阻值与绝缘电阻检查及防潮处理等。1、试件表面处理为了使应变片能粘贴牢固,表面清理工作很重要,可以说是决定性环节。首先将试件表面粘贴应变片处的油污、漆层清除干净,漆层可以用除垢刮刀刮下。在大面积污垢的情况下可用化学方法除去,油污用甲苯、四氯化碳、汽油、丙酮等溶剂清除;铁锈用砂轮、锉刀或化学腐蚀的方法除去。粘贴应变片处的表面光洁度为3.21.6m,粘贴面要用细砂纸打平,不应有刀痕存在。但表面亦不宜过于光滑,这样会影响粘贴的牢固性。最好用砂纸打出极细

16、的与应变片轴线分别成45和135的交叉细纹,用干净的刷子把尘土与加工残留物清除,再用四氯化碳或丙酮洗净。2、选片根据被测件要测的内容(拉压力、扭矩、加速度等)、外界条件(温度、湿度等)、试件粘贴的面积、测量仪器的要求(阻值、灵敏系数等)等多种因素来考虑用什么形式的电阻应变片,然后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应变片的阻值,要求在同一试件上粘贴的应变片电阻值误差不超过0.30.5,灵敏系数相同(为什么?)。用放大镜观察应变片的线栅、基底、引线,必要时修剪基底长宽(视粘贴处面积大小确定)。3、定位划线把试件表面需粘贴应变片处按测试要求划好线,应变片也作相应的定位划线(胶基箔式片上已有定位标记),目的是粘贴方便

17、,粘贴位置准确。进行粘片前,最后还需表面清洗,用浸有甲苯、四氯化碳或丙酮的脱脂棉球擦试表面,更换棉球直至擦后不污染为止。注意勿用手指接触表面。4、贴片首先根据粘贴需要与固化原理不同选用粘贴剂,可溶性粘贴剂(干燥胶)如硝化纤维素胶、万能胶等,固化原理是靠溶剂挥发,适用于纸质应变片。聚合粘贴剂如氰基丙烯酸脂胶(501胶、502胶、酚醛环氧胶、酚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等),是靠分子聚合反应而固化的胶,多靠提高温度使粘合剂的分子聚合成高分子而固化。粘贴的方法视所用的粘贴剂和应变片的基底种类的不同而异,而且熟练操作者有自己的经验和习惯,下面是以502胶为例的粘贴工艺。502胶的固化速度极快,粘贴前先在试件表

18、面和纸基片上画一定向标志,粘贴时动作要敏捷。为了防止粘手指,可用一片聚四氟乙烯薄膜或玻璃纸盖在应变片上进行挤胶和加压,也可用下述方法进行粘贴。取一小条透明胶纸,将应变片的非粘贴面沿纵向的尾部贴上一条透明胶带纸(即无引出线的那一端),将应变片按正确位置与工件对好后,把胶带纸按下形成一个“铰键”形式,再将应变片带引线的一头向上翻起,并在“铰链”处(即靠应变片顶端的试件表面处) 滴一点胶并随即用手指沿应变片的纵向擦抹将之压向试件并挤出多余的胶,用手指按着加压一分钟,此后在红外线灯下照半小时即可固化,透明胶纸在手指加压后即可取下,注意剥开端部后要往回拉,不要往上提。5、贴片质量检查(1)用放大镜观察应

19、变片与试件粘贴的是否均匀牢固,有无气泡现象,是否贴在划线定位处。(2)用万用表检查线栅有无断路现象,电阻值是否与额定值相符。(3)用万用表检查绝缘电阻,用万用表时把旋纽拨到乘10K档,绝缘电阻小表明粘贴质量不好或烘干不够,会使应变仪调平衡困难,以及应变片在工作时产生较大的蠕变,一般要求绝缘电阻在50100兆欧以上,短期动态测量时可允许低至10兆欧。6、接线为了保证焊点的机械和电气性能,导线的焊接端应清洁和无氧化物。应变片的引出线绕在连接导线上再进行锡焊,也可将引出线与导线平行相靠锡焊。要求:(1)锡焊操作应准确、迅速,时间过长会产生氧化物,降低焊点质量,并因热传导使线栅温度上升,可能使基底和粘

20、合层破坏。(2)严重防止虚焊。(3)为了防止因扯动导线而将应变片拉坏,导线在焊前就要用胶带纸或塑料绳固定,为了更好地保护应变片也可用接线片。(4)焊好后再用万用表检查电阻值和绝缘电阻。7、防潮处理应变片暴露在大气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粘贴性能变坏,降低绝缘电阻、降低粘合强度,使之不能有效地传递应变。吸收水分使体积膨胀,敏感线栅受附加张力而发生虚假的应变。在应变片测量时通过电流,若粘合层中有水分将产生电介现象,使线栅受到腐蚀。故粘贴好后的应变片一定要进行防潮处理,一般用防潮剂涂敷在应变片表面。常用的防潮剂有:(1)石蜡松香合剂:松香50%、石蜡40%、凡士林10%和松香60%、石蜡10%、凡士

21、林30%两种配方,石蜡与凡士林是防水的主要材料,松香是增加粘结能力并具有一定硬度。(2)环氧树脂:如914室温快速固化环氧粘合剂,使用简便,该粘接剂为A、B(即树脂和固化剂)两种,分装在两个软管中可长期贮存,使用时按比例混合调匀使用。914固化速度快,粘接后25时仅三小时或20时五小时可达到最高粘接强度。涂有914作为防水保护剂的试件,浸泡在常温静水中一个月应变片的绝缘电阻仍稳定地保持在150兆欧以上。(3)液体合成橡胶:氯丁橡胶、聚硫橡胶、硅橡胶等,是很好的防潮剂。在野外试验时,有时为了防止机械损伤,在防潮层外罩上铝片或铜片制成的保护罩,用氰基丙烯酸脂胶可将保护罩快速而牢固地粘在试件上。测量

22、电桥的接法各种应变计和传感器通常需采用某种测量电路接入测量仪表,测量其输出信号。对于电阻应变计或者电阻应变计式传感器,通常采用电桥测量电路,将应变计引起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电桥的测量电路由电阻应变计及电阻组成桥臂,电桥的应变计接桥方式分为半桥和全桥。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利用电桥的基本特性,采用各种电阻应变计在电桥中不同的连接方法达到不同的测量目的: 1 实现温度补偿。 2 从比较复杂的组合应变中测出指定成分而排除其他成分。 3 扩大应变仪的读数,以减少读数误差,提高测量灵敏度。在实际测量中,常采用的电桥连接方法包括如下几种: 一、全桥接线法 在测量电桥的四个桥臂上全部连接电阻应变

23、计,称为全桥接线法(全桥线路),如图1-5(a)所示。对于等臂电桥,此时应变仪的应变读数为:r=1-2+3-4(18) (a)全桥线路(b)半桥线路图1-6 电桥线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 全桥测量 电桥的四个桥臂上都接工作应变计。 (二) 相对两桥臂测量 电桥相对两桥臂接工作应变计,另外相对两桥臂接温度补偿应变计。 二、半桥接线法 若在测量电桥的桥臂AB和BC上接应变计,而另外两桥臂DA和CD接电阻应变仪的内部固定电阻R,则称为半桥接法(或半桥线路),如图1-5(b)所示。由于桥臂DA和CD接固定电阻,不感受应变,因此对于等臂电桥得知应变仪的读数为:r=1-2 (1-9)

24、 实际测量时,在AB上接一工作应变计,而在BC上接温度补偿应变计。 三、串连和并联接线法 在应变测量中,若采用多个应变计时,也可以将应变计串联或并联起来接入测量电路,如图1-6(a)所示为串联半桥接线法,图1-6(b)所示则为并联半桥接线法。若每个应变计的电阻值为R,其增量均为R,则在图1-6(a)中,R1=nR, R1=nR;而在图1-6(b)中,R1=R/n, R1=R/n。很容易看出,它们的AB桥臂电阻相对变化量均为R1/R1=R/R,这与在桥臂AB上只接单个应变计时的电阻相对变化量完全相同。因此串联和并联接线都不会增加读数应变。但是,串联后使桥臂电阻增大,因此在限定电流时,可以提高供桥

25、电压,相应的便可以增加信号输出。并联后则使桥臂电阻减小,因而输出电流相应提高,这对于直接采用电流表或记录仪器时是比较有利的。 (a) 串联半桥电路 (b) 并联半桥电路 图1-7串连和并联接线法电阻应变仪盲孔法测残余应力是随着应变电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国外已应用的较为广泛和成熟,在国内发展也较为迅速,已在大学实验室中的应力应变测试,工程中的焊接、铸造、锻造、机械加工、航天领域、桥梁工程、建筑等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它应用的是应变电测原理,主要由被测工件、补偿件、打孔设备、显微镜、电阻应变计和显示仪表组成。济南西格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应变仪就是专为盲孔法测残余应力而开发的产品

26、,由打孔设备、应变花(三个应变电阻构成)和显示器共同构成应变仪,用于(盲孔法测)残余应力的测试。 各种不同规格及各种品种的电阻应变计现在有二万多种,测量仪器也有数百余种,但按其作用原理,电阻应变测量系统可看成由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及记录器三部分组成。其中电阻应变计可将构件的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电阻应变仪将此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并进行放大,然后转换成应变数值。其工作过程如下所示: 应变电阻变化电压(或电流)变化放大记录 电阻应变计 电阻应变仪 记录器 其中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主要是通过应变电桥(惠斯顿电桥)来实现的,下面简要介绍电桥原理。 1、应变电桥 应变电桥一般

27、分为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两种,本篇只介绍直流电桥。 电桥原理图13所示,它由电阻R1、R2、R3、R4组成四个桥臂,AC两点接供桥电压U。图中UBD是电桥的输出电压,下面讨论输出电压与电阻间的关系。 图1-4 电桥原理图 通过ABC的电流为:I1=U/R1+R2 通过ADC的电流为:I2= U/R3+R4 BD点的电位差 UBD= UAB UDA=I1R1I2R2=UR1R3-R2R4/(R1+R2)(R3+R4)(1-2) 当UBD= 0,即电桥平衡。由此得到电桥平衡条件为: R1 R3 = R2 R4 如果R1 =R2 =R3 =R4 =R,而其中一个R有电阻增量, UBD= (R+R).R

28、-R.R/(R+R+R).2RU=R/4R+2RU(1-3) 式(13)中2R 与4R相比为高阶微量,可略去,上式化为 UBD= 1/4R/RU=1/4UK(1-4) 如果R1 =R2 =R3 =R4为电阻应变计并受力变形后产生的电阻增量为R1、R2、R3、R4代入式(3-2)中,计算中略去高阶微量,可得 UBD= 1/4U(R1/R1-R2/R2+R3/R3-R4/R4(1-5) 将式(3-1)代入上式可得 UBD=1/4UK(1-2+3-4)(1-6) 从公式(1-6)表明,电桥可把应变计感受到的应变转变成电压(或电流)信号,但是这一信号非常微弱,所以要进行放大,然后把放大了的信号再用应变

29、表示出来,这就是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仪按测量应变的频率可分为:静态电阻应变仪、静动态电阻应变仪、动态电阻应变仪和超动态电阻应变仪,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常用的静态电阻应变仪中的一种应变仪-数字电阻应变仪。 2、数字电阻应变仪 从图1-4数字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方框图可以看出,电压变换器供给测量电桥稳定的直流电压,测量电桥产生的微弱电压信号,即公式(1-6)中的UBD ,通过放大器放大和有源滤波器滤波,变为放大的模拟电压信号,经A/D转换器,最后将电压UBD转换为数字量。由公式(1-6)知,UBD应与(1-2+3-4)成正比,经过标定(标定环节在仪器出厂前已由厂方完成),再将电压量转换成应变。

30、这样,应变仪数字显示的应变为r,则有: r=1-2+3-4 (1-7)实验二:(二) 应变片的使用及组桥方法实验目的1、通过静应变的测定,熟悉YJ5静态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熟悉测量电桥的几种接桥方法。3、验证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懂得消除方法。实验设备YJ5静态电阻应变仪、BYM3标准应变模拟仪、等强度梁。实验原理等强度梁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1为等强度梁座体,2为等强度梁,3为等强度梁上下表面粘贴的四片应变片,4为加载砝码,5为水平调节螺钉,6为水平仪,7为磁性表座和百分表。等强度梁的变形由砝码4加载产生。 图1等强度梁尺寸见图2。 图2在测量电桥中,若在四个桥臂上接入规

31、格相同的电阻应变片,它们的电阻值为R,灵敏系数为K。当构件变形后,各桥臂电阻的变化分别为R1、R2、R3、R4它们所感受的应变相应为1、2、3、4,则BD端的输出电压UBD为由此可得应变仪的读数应变为等强度梁受外力变形时,粘贴在其上的应变片的电阻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将应变片连接到应变仪测量桥的桥臂上,则应变片电阻的变化就转换为测量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YJ5静态应变仪采用“双桥零读法”进行测量,一个为测量桥,另一个为读数桥。当测量桥有电压输出时,调整读数桥的刻度盘,使指示表头指针为零,则此时读数桥的读数与桥臂系数之比即为试件的实验应变值。实验方法与步骤1、阅读YJ5静态电阻应变仪附录说明,对照仪器熟悉各旋扭位置及作用。2、YJ5静态应变仪的自校(参看附录)。3、将应变片按单臂半桥法接入应变仪,如图1(a)所示。A、B端接产生应变的工作应变片(),B、C端接不产生应变的温度补偿应变片(),D1、D、D2端用短接片短接(注:、为应变仪内部的120固定电阻,不需要外接)。4、应变仪进行予调平衡,大调、中调、微调均在零位,旋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