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中杂质及循环_第1页
空调系统中杂质及循环_第2页
空调系统中杂质及循环_第3页
空调系统中杂质及循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空调系统中的固体杂质控制在空调系统中,残留物主要包括水份和杂质,杂质又分为固体杂质和有机油分杂质,通常堵塞系统的杂质是固体类杂质。对此问题做分析,提出杂质的控制措施。1、系统中固体杂质的种类在管路零部件、整机加工和转运过程中,产生或进入系统的固体杂质主要包括铜屑、铝屑、铜粉、塑料屑、氧化皮、焊渣颗粒、灰尘、润滑油碳化物等。铜屑、铜粉:在切削加工,管端扩口、缩口,拔孔加工,清洗,内螺纹冲胀等过程中产生,并残留在管内;铝屑:在换热器穿片过程中混入管路系统;塑料屑:在密封管口、插拔橡胶塞,装卸塑料防尘帽,转运碰撞塑料周转箱等过程中混入管路系统;氧化皮、焊渣颗粒:钎焊过程中铜材被氧化产生,并残留在管路

2、内表面;灰尘:所有加工过程均有机会混入管路系统中;润滑油碳化物:润滑有遇水分解、或者是在长期高温高压条件下分解产生。2、系统中固体杂质含量根据具体的空调系统零部件加工过程的水分、杂质控制要求,按GB/T23130-2008房间空调器用热交换器中规定的固体杂质残留量标准进行计算,可以计算出空调系统中固体杂质的含量水平。正常控制条件下系统中固体杂质含量为10-30mg/匹,按上限值计算系统中固体杂质含量为1匹空调30mg,1.5匹空调45mg,2匹空调60mg,3匹空调90mg;假如以水的密度1mg/mm3来代替固体杂质密度,计算固体杂质所咱有的体积,可以看出1匹、1.5匹、2匹、3匹空调系统中杂

3、质体积分别为30mm3、45mm3、60mm3、90mm3。3、系统中固体杂质的循环与存留一般情况,在较大的空调系统中会单独设置过滤器,目数在80-100目,可以有效阻断粒径较大的杂质进入系统循环;在较小的空调系统上 ,如下图1所示,空调压缩机储液罐自带100目过滤器。固体杂质随制冷剂在系统中进行循环,按粒径大小、密度大小存留分布的情况如下:A、粒径大于0.15mm的杂质被阻挡在滤网上部边角。因压缩机储液罐上部自带100目滤网,其筛孔直径为0.15mm,大于此筛孔直径的固体杂质将被阻挡在过滤网上方,其种类主要包括铜屑、铝屑、塑料屑、焊渣等大颗粒杂质。B、粒径在0.0150.15mm,且密度较大

4、的固体杂质积聚在储液罐底部回油孔以下的死区部位。因压缩机储液罐具有气液分离作用,储液罐中部气体流速约0.14mm/s,通过100目过滤网的密度较大的固体杂质将积聚在储液罐底部回油孔以下的死区部位,该部位可存留杂质的体积约8246mm3。此处杂质种类主要包括铜粉、氧化皮颗粒、 焊渣小颗粒、润滑油碳化物大颗粒等。C、粒径小于0.15mm,且密度较小的颗粒会进入汽缸,其中粒径在0.0150.15mm,且质地较硬的颗粒(如铁屑、铜屑等)会嵌入汽缸工作腔表面,否则发生压缩机卡缸;粒径小于0.015mm,且密度较大的颗粒(如铜粉、润滑油碳化物、焊渣颗粒等)会留在压缩机底壳内。因汽缸内壁与转子之间的间隙为0

5、.015mm,进入汽缸且粒径在0.0150.15mm的固体杂质会被转子压扁或压碎成更小的粒径;一般情况,压扁的杂质主要为铜粉、塑料屑,压碎的杂质主要为焊渣颗粒。D、粒径小于0.015mm,且密度较小的颗粒随制冷剂进入系统内循环,其种类主要包括铜粉、润滑油碳化物、焊渣颗粒、灰尘等。0.0150.15mm杂质存留区。(可存留的体积为8246mm3)压缩机储液罐面图100目过滤网1.5mm回油孔大于0.015mm杂质存留区。压缩机剖面图压缩机汽缸剖面图间隙为:0.015mm图1通常情况下,随着冷媒在系统中运行次数的增加,绝大多数的杂质均被截留在压缩机的储液罐中,不会出现杂质堵塞现象。4、杂质对系统的

6、破坏A、硬度较大的颗粒可能会划伤压缩机汽缸,造成压缩机窜气,空调效果差;B、大颗粒硬杂质直接卡死汽缸,压缩机损坏,空调无法工作;C、破坏润滑油系统,加快运转部件磨损,长期运转损坏压缩机;D、淤积在系统内小管径处、或流速慢的地方,如堵塞毛细管,导致空调效果差;5、系统中固体杂质的控制措施A、采用无屑加工替换切削加工方式,减少铜屑杂质的产生;B、在换热器冲胀工位,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合适的胀头尺寸,减少铜粉的产生;C、铝翅片切削成型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成型参数、切削公差配合、匹配合适的挥发油品,减少残留铝屑和润滑油残留物;D、定期对塑料类工装封头、塑料膜、周转箱等进行检查,将有破损或塑料毛刺的冷部件工装筛选出来,清理合格后,再次投入使用,减少塑料屑混入管路系统的几率;E、在钎焊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惰性气体对管路进行置换保护,选择合适的气压、焊接时间、添加焊料数量,减少氧化皮、焊渣颗粒等杂质的产生;监控后续吹扫清洁工位的质量;F、加强生产现场、作业顺序、转运等步骤的防尘控制,尤其时管路存放时间较长情况的防尘保护;G、加强作业现场的水份控制,严禁水槽中的水、汗水等溅入管路,选择合适的干燥工序炉温、干燥时间、冷却时间,控制出炉工位处空气中的含湿量,减少管路系统中的水份含量,从而减小系统运行后润滑油分解产生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