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修辞手法有哪些.精品文档.修辞手法有哪些?表现手法有哪些? 答: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即"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1>明喻(甲象乙):例:共产党象太阳。 <2>暗喻(甲是乙):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
2、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3.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或短语)组成一对句子,把两方面的意思突现出来。
3、 例:横眉冷对千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 例: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5.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例: 有的人 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4、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6.反复:为了强调某事物或感情,使同一词语或句子再次出现 (可连续,也可以间隔出现) 例: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7.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一: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象纸一样单薄。 例二:就是我活到八十岁,胡子三尺长 8.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5、60; 例: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 9.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例: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10.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11.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12.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13.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4.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除了比喻、比拟、借代、对偶等常用修辞手法外,还有映衬、联珠、设问、摹绘、反语、呼告、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水利服务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珠地网眼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涡轮排风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硅质阳光控制镀膜玻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鹦嘴桶夹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七叶参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不锈钢外牙直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双针上袖筒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6年中国磁疗机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入墙式单冷单把龙头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互助保障课件
- 禁毒知识应知应会题库
- 中学生必备古诗文经典名句500句
- 心电图 (史上最完美)课件
- 人教精通版五年级上学期Lesson25教学课件
- 42式太极剑剑谱(李德印)
- 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流程图
- 简约高血压护理查房护士通用ppt模板含高血压药品介绍
- 公务车队营运管理课件
- DBJ41∕T 228-2019 河南省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标准
- GA∕T 1642-2019 法庭科学 疑似毒品中大麻检验 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