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归纳概括类试题的答题策略作者:李富林在现代文阅读的试题中,主观试题的分量逐年加大。而在主观试题中,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类试题又成为解题的难点之一。通过对高考试题中同类试题的分析总结,我们发现,根据试题本身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归纳概括类试题可分为两大类型:常规性试题和超常规性试题。认真研究这两类试题的答题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常规性试题 常规性试题,是指试题的作法和答案符合一般文章结构面貌的试题。此种文章的语言具有线性排列的特点,话是一句句说的,连续的话语构成篇章。在一般情况下,作者表达的中心意思同文章的线性结构是一致的。根据文章本身的结构层次,我们会
2、比较容易地概括出内容要点来。这类试题,就是常规性试题。 例如2000年高考中散文阅读的第1题。该题说:“这篇散文中,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这道题的答案,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文章的正文有三个排比的层次,每层结束都有一个归结性句子“你是卷凄婉的历史”、“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这些归结性句子都是各层的中心句,是表明作者的观点的。所以作者对长城的评价显然是: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 再如2002年的高考阅读题。第H卷的阅读材料是林非的散文话说知音,共设计了4道题,除第4道题是鉴赏题以外,前3道题都是阅读理解题。这3道题,借助层次分析的方法皆
3、可以顺利解答。以下是林非散文的全文: (I)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音,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又像飓风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II)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种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进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手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
4、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 (III)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谢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憾人们灵魂的声音
5、,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典,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 (IV)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伞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踯躅。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湿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
6、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儿溺死在奔腾和呼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的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的天涯,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霍地使他开启了紧闭的心窍,琴声突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冽而又浩瀚,刚劲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V)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
7、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 题1: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题2: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题3: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章,简要回答。 以上3道题的答案都在文章中。第1题的答案在第11段划线的3个句子中。划线的3个句子是作者针对上文的传说所发的议论。是复述事实,是作出的评价。评论是题眼,复述是答案。对进行整理就是: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准确地“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 第2题
8、的答案在第I段中。第I段共两个句子。是一个解证复句,其中是句眼,点出“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 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里”,对应题眼“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两句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里”从中的“欣慰”、“咀嚼”、“回味”等字眼可以看出,它是指人们对这个美好传说的赞美、记念、传诵;从中的“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来看,是指人们对知音的寻觅。是对上句所述事实的评论,这一评论,揭示了中心:“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这里的“神往”,对应了上句中的“欣慰”、“咀嚼”、“回味”等;“渴求”对应了上句的“催促人们
9、赶快付诸行动”。标准答案是这样的两点:第1点是神往和渴求知音,已成为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第2点是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这两点的精髓之处,从以上我们的分析中就可以把握得住。 第3题的答案在III、IV两段的划线部分中。第段开头的“更何况”一词表明与上段是递进的联合关系,属于一个大的层次中的第二部分。第III段的划线部分共4个句子,句主要点出“想唐突地劝慰他”及一个次要原因悼念知音;句说明劝慰他的主要原因知音越多越好,伯牙不应该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觅更多更好的知音。第段的划线部分是作者对伯牙艰辛学琴经历叙述基础上所作的评论,作者指出,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该轻易放弃,艺术的追
10、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这是作者劝慰伯牙的第二个主要原因。 二、超常规试题 语言现象是复杂的。它具有线性的特点,也有超线性的特点。线性体现了一般规律,超线性体现了特殊现象。为了增加高考试题的难度,命题人常找一些具有超线性结构的文章设计试题,或者把线性结构文章的试题超线性化。这样,按照一般的层次分析,就不可能得出圆满的答案来。所以,超常规试题,是指按照一般的层次分析方法和概括方法不易解答的试题。 例如1999年社科文创造宣言的第3题。该题首先问“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然后又问:“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一问,问倒了大批考生。参考答案给出了7个要点,并说只要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
11、这7个要点是:要敢于创造;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要明确创造教育的目标;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要鼓励学生创造: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可是,这7个要点,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无法全部找到。本文共有12个段落。1段为起始段,提出论点:“我们要创造。”24段讲创造什么和怎样创造:创造的终极目标是要“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创造者要步调一致、互相配合。511段是批驳错误观点,进一步论证观点。12段是结束段,发出号召,呼吁人们要有献身精神,用鲜血和生命去创造。如果从作者行文的思路上看,只有第3段的第2层涉及到这一问题:创造者要步调一致、互相
12、配合。第4段的起始句说:“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里讲的也是创造目标。不过,同第3段相比,这是两种不同的目标。一是“人”的目标,一是“物”的目标。作者的思路就是如此。所以,真正要从作者的思路上看“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可找到两条:一条是第3段的第2层讲的“教育者要步调一致、互相配合”,另一条是文章结尾号召的“人们要有献身精神”。但是要找出7个或4个答案来,就必须打破层次结构,根据要求作跨越性选择。 再如1995年的试题; I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
13、?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II“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丈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III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
14、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此段为全文第2段) 第二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每条不得超过8个字) 文章的第2段分为3个层次,试题的答案在第3层级中。第3层只有平行的两大部分,试题要求概括出“三种弊端”,这就必须打破线性结构,从平行的两部分中抽出三个要点了。首先看后半部分。后半部分在“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这个句子的概括之下,展开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进行论述:“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这是肯定;“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这是否定。肯定和否定,一正一反,中心只有一个,即追求功名利禄。所以,后半部分只有一个要点。这样,只有从前半部分中再抽出两个要点了。前半部分是在“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这个句子的概括之下的,展开句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为一个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2:宇宙中的地球(2025届高三自然地理专项练习)
- 强化知识管理在工作中的应用计划
-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理念计划
-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含解析
-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政治含解析
- 土木工程保安工作计划
- 2025至2031年中国捞(除)渣机电视监视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加强与上级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计划
- 2025河南郑州航空港区某国企梅河芳邻选手村项目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计划
- 2024年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生儿肠胀气课件
- 物业管理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 专题17浮力与液面升降问题(选择、填空题)-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解析版)
- 《麻醉后苏醒延迟》课件
- 《物业客服培训》课件
- 06J403-1 楼梯、栏杆、栏板图集
- 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 供货合同终止申请书范本
- 中国军力报告2023全文
-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系统招聘公办幼儿园园长考试题库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