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谈感官调动感官,让写作与生活牵手论文库 内容导读: 韩寒说:“人生撒谎作文始。”这句话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深有感慨。的确,翻开学生的习作,多数是空话连篇,假话一大串的。读之味同嚼蜡,毫无审美可言。所以批改学生的作文往往是一件痛苦的事。究其原因:学生们正在对具体、准确、日常的现实丧失基本的感受力,感觉迟钝,甚至找不到具有生活质感的细节来表达感受。他们忙于编造故事,却忽略了世界的另一种丰富性声音、色彩、气味。他们面临着知识增加,感觉退化的困境。这是心灵世界日渐贫乏的一种象征。是的,心灵的贫乏是时代之弊,而感受力的枯竭同样值得警惕。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
2、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主动放弃了表达的热情和能力?我们又该如何补上这一必要的课呢?其实,语文教材里不乏经典的例子,这些是极好的教学之源,若能在课文分析中充分利用,则学生的感知能力会得到大大的提高。我们来研习几例。细读朱自清春,作者为了表达对春天的独特体验,选择了几种景物去表现。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春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
3、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春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用他的眼耳口鼻手等多个感官去细细品着这怡人的春天的气息春草青葱、春花绚烂、春风和煦、春雨连绵。读来觉得细腻而有诗味,几幅富有春天浓郁气息的画面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记叙性文章并不是科学小品,它的生命是审美的,而审美的特点就是作者主观的感情。春
4、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风”,春天的“雨”,是朱自清对春天独特感悟,也是作者自我感知的回归和体现。优秀的文字总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生气勃勃的生命体验,靠的就是这种眼耳口鼻的感知能力。鲁迅如此展现他记忆中美好的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
5、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在鲁迅笔下,我们神奇地感受到百草园的形、声、色、味,领略到百草园春、夏、秋景,作者下笔点的精巧可见一斑。名家的示范极具感染力,但似乎感染不了学生的内心。现在许多学生作文为何单调乏味?很大的原因是他们的感官世界越来越封闭了。如何唤醒学生的感觉系统正是写作教学的重要部分。前不久有幸到南海一所名校学习,其中一位老师的写作指导课“我喜爱的一片叶子”给了笔者不少启示。下面是教学
6、过程的要点回顾:1.学生用5分钟时间写自己到球场上拾回的自己喜欢的叶子。完后抽读三篇习作。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视听嗅味触觉)写的?2.学生交流后,师评价:许多文字泛泛而谈,写的叶子只有视觉上或形状或形色的形象。缺乏作者的具体感知,教师补充:“眼、耳、口、鼻、手”是人感知万物的五种窗口。3.教师调查各个角度写作的人数后,询问学生各听到什么声音,闻到什么气味,让学生充分发言。启发可综合各个感知工具讲述。4.学生将刚才所讲的东西连成一段口述出来。师启发以实讲为主,学生既讲实又讲自己的想象。但仍然是想象虚构内容居多。5.教师总结:生活沉睡,感官麻木,没有真实的体验经历,则写不出细节,写不
7、出真实感人的文章。6.学生接着多角度写作,完后教师调查用多种感官写作的人数,作总体评价。调查发现用多种感官写作的学生人数从原来的20%提高到90%以上,且写得细腻生动。教师总结:文学止于至微,细节决定成效;眼耳口鼻手,写作好朋友。五者一齐上,作文不用愁。7.第二节课老师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知这片叶子的变化并讲述出来,又启发学生联想生活经历作形象描述。(在换时感知叶子时,一位女生将先后触摸叶子的硬软感觉与父母吵架时当初的僵硬态度与和解后的柔和态度联系起来讲,说得很生动感人。)8.师作“三换”实践的写作方法总结:眼耳口鼻手,写作好朋友。感知前进一小步,作文前进一大步。文学止于至微,细节决定成效。
8、9.第三节教师作“动态立体感知事件”的作文教学。让生从“拔叶子”这件事中作动词拆分。实践证明,经老师这一点拨,大部分学生能将整件事完整具体写下来。10.完后教师总结三节课的收获:生活的真实体验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显然,这位老师的课有自己的目标:他第一天上午上课不是写叶子,而是练就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感知能力变得敏感、丰富、立体,改变他们僵化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有东西可写,并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怎么“感知”呢?教学的关键就是帮助学生进入一种合适的写作情境,找到合适的写作途径,从而拓展他们的文思,使他们有话要说。这就关涉到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具体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老师要求学生行文不要忘了有“我”的眼耳
9、口鼻手,把“我”摆进去。具体的课堂策略是两个:1.“我”对这片叶子的个人化的体验和感悟很重要,因此选择前测和后测作对比评价,以期学生直观认识到写作中“我”感知的价值和意义。2.启发学生可摸摸叶子,闻闻叶子,听听叶子,看似不经意的提议,却掀起了学生全方位感知的波澜:声音,色彩,气味,触觉学生迟钝的感官一一苏醒,鲜活起来,生动起来。这就是一种召唤,学生沉睡的心灵由此慢慢苏醒,进入到积极的言语状态中。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必须剔除源于:高中英语论文那些普普通通的材料,单把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写进去,剔除得越干净,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成分越多,那越是成功的作品。”可见,写作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唤醒感知,回归自我。这三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贴近了自我,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把写作与生活的真实体验关联了起来。我们平时总是强调要观察生活,贴近生活。诚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常识。但人只要活着,怎么可以说没有生活呢?我们写不出文章时,并没有离开生活啊!原因显然还在于另一面。许多时候,我们无话可说,是因为不具备对生活进行“储备”和“提炼”的意识。很多“生活剧情”在大家头脑中沉睡着,没有被唤醒,更没有形成相应的表达,它作为毫无意义的一瞬被遗忘了,本来可以深入挖掘下去的好题材就这样与我们失之交臂了,这是很可惜的。即使一些本来很有意义的人和事,也会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