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熟知而未被真知的绝对与相对_第1页
论熟知而未被真知的绝对与相对_第2页
论熟知而未被真知的绝对与相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熟知而未被真知的绝对与相对    【作 者】贾孟喜 摘要人们经常运用绝对、相对范畴,但总是不能正确地运用。即是说,不能在绝对中把握相对,在相对中把握绝对。在运用时,把它们看作不是同一事物而是两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此物为绝对,彼物为相对,这样易导致将绝对和相对中的某一方面绝对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阐明了绝对相对之间的辩证关系,经典作家也科学地运用它们说明了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典范,我们如果重视并学会运用它们,就能够科学地认识事物和说明问题,避免出现绝对化倾向。 关键词绝对相对 黑格尔曾提出过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熟知非真知。他说:“熟知的

2、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有一种最习以为常的自欺欺人的事情,就是在认识的时候先假定某种东西是已经熟知了的,因而就这样地不去管它了。这样的知识,既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因而无论怎样说来说去,都不能离开原地而前进一步。”我们对于绝对与相对的认识就是如此。人们经常地谈论起绝对、相对及它们的关系,能够“脱口而出”地到处运用,似乎这是已经熟知了的原理,是一个已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的问题,然而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偏差、失误,却恰恰是由于没能很好地把握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所致。为此笔者认为有进行专门论述的必要。 一 在人类思想史上,绝对相对的观念很早就产生了。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踏

3、进同一条河的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他从“水流”现象道出“一切皆流,万物常新”的思想,实际上是已经意识到了运动和静止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问题。换句话说,他已有了关于绝对与相对的思想。在这之前和以后的哲学家都有追求绝对与相对的观念和倾向。米利都派追求世界本原的观念就是追求绝对的观念。他们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那种东西的数量是无限的,其存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在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阿克西曼德说,作为世界本原的“无规定者”“是永恒的和无始无终的”。这就是说,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的。同时,他们认为,具体事物要受到“基质”的决定和制约,其存在是有条件的,所以是相对的。爱利亚派

4、的巴门尼德也追求绝对的东西,他把作为精神本体的“存在”称为绝对,认为存在是不动不变和无所不包的,是永恒、唯一的,只有“存在”,没有“非存在”。他离开相对谈绝对片面夸大绝对,使存在脱离了物质和具体事物,从而陷入客观唯心主义的泥潭。智者派的普罗泰戈拉追求相对,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其哲学。他认为感觉是相对的,提出“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那样”。他还举例说,同样在刮风,有人会觉得冷,有人会觉得不冷,有人会觉得稍微有点冷,又有人会觉得很冷。然而风本身并不是要末冷要末不冷,而是对于感觉冷的人冷,对于不感觉冷的人不冷。普罗泰戈拉由夸大感觉的相对性而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从夸大感觉的

5、相对性到把一切都看作仅仅是相对的,无任何绝对可言,使他走向了相对主义和唯心主义。上面这些古希腊哲学家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事物的绝对相对关系。但他们关于绝对与相对的观念和对绝对与相对含义的解释都是片面的。由于历史和理论思维的局限,他们还不能形成辩证的科学的绝对相对观,还不能完全地懂得绝对相对的科学道理。 在黑格尔哲学中,黑格尔把绝对规定为一种理性精神,即所谓“绝对观念”,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黑格尔没有象探讨其它许多辩证法的范畴那样,把绝对与相对作为辩证法的独立的范畴进行研究,但对许多具体范畴和概念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进行了探讨。从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他关于绝对与相对及其对立统一关系的卓越思想,但那种“

6、醉熏熏的思辩”及其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使他不可能最终彻底地、科学地认识这一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上唯一对这一问题作出科学回答的学说。 绝对与相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科学的范畴,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认识进行概括而形成的。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绝对与相对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属性,是客观事物或过程性质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关系的反映。绝对是指事物具有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普遍的、完满的性质;相对指事物具有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特殊的性质。对绝对与相对的这种规定,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的区别。形而上学者看不到事物的对立统一,看不到事物自身包含着矛盾,所以总是

7、把相互矛盾的属性看作分别存在于不同的事物中。在形而上学论者看来,一事物要么是绝对的,要么是相对的,不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说它是绝对的,就等于否定它是相对的,说它是相对的,那就否定它是绝对的。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认为既对立又同一的两个方面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所以绝对与相对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人们一般是在无条件性和有条件性上对二者加以区别。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对立的,绝对是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普遍的;而相对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特殊的。绝对与相对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因而两者又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

8、是统一的。它们互为存在的条件,相互联结在一起。有绝对,必有相对,有相对,必有绝对。世界上没有脱离相对的纯粹绝对,也没有离开绝对的纯粹相对,绝对与相对不能孤立存在,彼此不可分割。绝对与相对作为矛盾着的对立面,同其它矛盾对立面一样,也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绝对中包含着相对,相对中包含着绝对。把握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最根本的是要在绝对中把握相对,在相对中把握绝对,这是这对范畴的辩证性、科学性的要求。 二 世界上一切事物既包含有绝对的方面,又包含有相对的方面,任何事物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克服绝对与相对相脱离的形而上学观念,从二者的辩证统一把握事物,才是对这对范畴的科学认识和科学运用。这方面,

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我们作了典范。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对绝对与相对这对范畴的研究和运用,这使他们对所论述的问题能给予科学的说明。 马克思在他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总是善于运用哲学方法来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这其中也包括对绝对与相对关系原理的应用。早在1844年写的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就是通过对绝对相对问题的研究和运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采取反历史主义的态度,批判他们把资本主义关系看成永恒不变的关系的绝对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绝对与相对关系理论,科学地说明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在论述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时,他说:“从一定观点看来,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区别似乎完全是幻想的。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工人本身生存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劳动生产率发展到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个部分为前提。但是,如果注意一下剩余价值的运动,这种表面上的同一性就消失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旦确立并成为普遍的生产方式的情况下,只要涉及到剩余价值率的提高,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差别就可以感觉到了。”马克思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