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苏轼与辛弃疾词风比较_第1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苏轼与辛弃疾词风比较_第2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苏轼与辛弃疾词风比较_第3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苏轼与辛弃疾词风比较_第4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苏轼与辛弃疾词风比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标准文案延安大学专升本毕业论文苏轼与辛弃疾词风的比较研究年级专业名称学号姓名时间文档大全题目:苏轼与辛弃疾词风的比较研究摘要:苏轼与辛弃疾: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 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苏轼的豪放是很洒脱的,是个性使然。因为苏轼是一个很达观的文人。虽然他的 政治生涯一直很不顺达,但是他的学问他的个性,使他始终能够很洒脱很轻松的 看待生命中的挫折和不满意,所以苏轼的豪放是从心里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给人的感觉是飘逸和洒脱,如行云流水。辛弃疾的豪放给人的是壮烈是沉郁, 因为 辛弃疾本身就是一个很传奇的词人,他最大的愿望是收复北方失地。但是

2、南宋是 一个懦弱的王朝,大部分当权者是主张苟且偷安的主和派,毫无疑问,辛弃疾的 主战肯定会得罪当权者。他英雄一样直爽的性格,使他的愿望一直不能够实现, 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就自然充满了一种冲天的豪放感觉, 弥漫着一个爱国战士的悲 壮和激情。可是他的不受重用又导致他的失意, 这就在豪放之外多了 一些杜甫似 的沉郁。总起来看,苏轼的豪放是达观者的风采,轻松而迷人;辛弃疾的豪放是壮 志难酬的悲壮之音,沉郁而震撼人心。关键词:苏轼辛弃疾 词风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词体开拓次境,提高了词的品格,使词摆脱了 附庸的地位而蔚为大国,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词体,开创了宋词的新纪元”。苏词 可分为三类:(

3、1)抒情词。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 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人伦之情等。(2)咏物词。苏轼词中约有30首咏物词, 他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等。(3)农村词。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表作为浣溪沙。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济南人,早年受祖父辛赞影响,培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1:爱国词,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 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2.农村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 光,以化解现实中的痛苦,代表作

4、有清平乐(茅檐低小)等。3.闲适词与言情 词,代表作有西江月?遗兴和祝英台近(宝钗分)等。苏轼与辛弃疾词的 内容虽有差别,但都贯串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苏轼与辛弃疾两位豪放派大家的作品, 总使人有不尽的遐想。在北宋的文学变革中,苏轼则代表着这场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苏轼之所以能取得 这样的成就,不仅因为他的创作体现了这场文学变革所追求的文化理想,审美趋向,也不仅因为苏轼比其他作家具有更雄大的才力、高超的技巧。而且,甚至更 重要的,是因为苏轼的创作在很多地方突破了这场文学变革的基本宗旨。苏轼词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风格丰富多彩,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

5、或简淡自然。他最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 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 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 而辛弃疾一生致力词的创作,将词从婉约派的拘限中超越,丰富了词的描写内容 与表现手法,拓宽词的境界,使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能更直接反应社会 现实的是辛弃疾。除了大量抒写爱国情怀的词作外,在乡村二十年的闲居生活 使他加深对农村的了解,便出现了许多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作品。 辛词中还有很 多的山水词,表现作者宽阔的胸襟和对祖国山河大地的赞美, 在词史上辛弃疾苏 轼和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代表作家。在词这一领

6、域中,苏轼对题材、风格、技巧都进行了大胆的开拓与创新,使他的 词作与词的传统出现重大的差异, 在当时引起了普遍的注意。不少人对苏词,特 别对其“以诗为词”的特点提出了批评。如陈师道后山诗话说他“以诗为词, 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李清照则称之为“句读不葺之 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词论)。这些意见都是从词的传统标准、传统观念来 提出的,而忽视了苏轼使词得到解放,成为与诗文一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的独 立文学体裁这一重大意义。即便苏词中有些是“不协音律”即不合适演唱的,也 未必是什么毛病。脱离音乐的书面化的词和与音乐紧密配合的词, 未尝不可同时 存在。而辛弃疾则始终把洗雪国耻、

7、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 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但他作为一个具有实干才能 的政治家,曾经获得相当高的地位,他对抗金事业的追求,不像陆游那样主要出 于一腔热情;作为一个英雄豪杰式的人物,他的个性要比陆游来得强烈,他的思 想也不像陆游那样“纯正”;他的理想,不仅反映了民族的共同心愿,而且反映 了一个英雄之士渴望在历史大舞台上自我完成的志向;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 他不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 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 大起大落,反差 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但在“了却君王天下

8、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 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 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 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 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如“峡束苍江对起,过 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 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射 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的刘裕(

9、永遇乐),“年少万兜签,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等等。 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 令人为之感 奋。而苏轼他是首次把农村题材写入词中,以清晰的秀丽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农村 风光与农事生活,他以抒怀言志,更多的注入自我,多方面表现自我的生活和情怀 个性.他以词的慷慨激昂的立功报国豪情,如江城子.因此,他的词达到了 “无意 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意境。辛弃疾和苏轼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开拓者。前人说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苏轼在语言上一变化是问有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 多有陶渊明、李 白、杜甫、韩愈的诗句的吸收,偶然也运用当时口语,给人以一种清新朴素

10、的感 觉。辛弃疾比之苏轼,他不仅运用古体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和大 量的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诸子、楚辞、以及杜甫、李白的诗;韩愈、柳宗 元的文,往往信手拈来,糅入词中,形成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有熔铸经骚的语言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口语方面。他善用 通俗和朴素的口语入词,又常方言土语和儿化名词,如“不许儿童会(鹏鸿 天)"。群众语言的使用既增加了词的生动性和通俗性 ,还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 的生活气息。二是继承文学语言方面。辛弃疾为力适应抒情写志的需要,一切曾经为文人用各种体裁来表达思想的文学语言,他都能运用入词。这主要表现他常 用以散文句法入词.因此,他摆

11、脱苏词的“以诗为词”而主张“以文为词”,为词 又开拓了新的境界.虽然如此,但辛词语言最突出的特点还是不在以散文句法入 词,而在于“驱使庄骚经使,无一点斧凿痕”。而苏词的特点是以诗为词,使词的审美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生动的景物描写 生成雄宏壮阔的画面,所能宣泄的激情与义愤,往往以不可遏阻之势表现理想与 抱负,以及理想与抱负难以实现的怅惘, 也显得那么自然与雄放。放逸旷达的胸 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所体验的人生,常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这种渗透人生感悟 的情愫,从激越的冲动终归于深沉的平静。华丽典雅而又高傲不羁的语言风格, 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佛老思想,使其本来故作矜持的态度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大 度。把

12、喧哗与骚动的人生看作一场大梦的喟叹, 超重低音的穿越,打破时空的樊 篱,与遥远的圣哲一起,在宇宙中共鸣。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 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 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 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 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 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 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 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 却更使人感受到他 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而他的英雄的豪

13、壮与绝望交织 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 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 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 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 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 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苏轼词在风格上的突破。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 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 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

14、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3) 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辛弃疾虽然也是豪放派的,但是风格却不同,辛弃疾一方面继承了苏轼,高唱“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入 虎”;另一方面又“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宋四家词选序论, 表现为一种悲壮苍凉、沉郁顿挫之美.他的艺术风格有独特性但并不等于艺术风 格的单一性。在豪放之外,辛弃疾词中还有写得情致缠绵、词意婉约的作品,如祝英台近晚春,词意幽怨缠绵,一网情深,写环

15、境则烟雨凄迷,落红点点,莺 啼不已。这正说明辛词风格多样化,在其词集中,还有不能用豪放、婉约所能简单 包括的其他风貌,如他的自注体中,有“效花间体”的唐河传,还有“效白乐天 体”的玉楼春,“效朱希真体”的念奴娇,“效李易安体”的的丑奴儿近, 还有效“用大问体”的木兰花慢。可以说辛词是众体兼备、无体不工的.特别 值得提的是,辛词风貌不仅多姿多彩,而且表现出创新的力才.辛词中无疑洋溢着 刚直之气,但他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又不得不摧刚为柔,所谓“百炼都成绕指” (水掉歌头),把满腔激愤化为缠绵悲郁的哀怨之音,豪气折入柔情,奇情丽语一齐飞动,正是他刚柔兼济、豪婉交融的妙用。苏轼除了拓展了词境的多样化之

16、外还打破了 “庄诗词媚”的传统观念,苏词一扫旧习,以清新雅练的字句,豪迈劲拔的笔力和纵横奇异的气象来写词,使词作仿佛 “挟海上风涛之气”。苏轼不仅以诗文句法入词,且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用使传等,突破词的音律束缚,以便更充分的表达情意,上词为文学而作,不尽为歌而做。 而辛词采用不主故常的手法,善于运用比兴寄托、即事叙景、使用典的艺术手法。辛弃疾虽有吞八荒之慨,但政治上孤危一身的境地,却使得他不得不在词中借用 美人香草等来表现自己的抑郁悲愤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 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 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创

17、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更是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 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 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 性和艺术风格。由于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的扩展,词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 因而词人的生活和思想在词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词人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 风格也就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例如苏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奇伟壮丽的 江山景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象, 正是苏轼积极有为的抱负,开阔爽朗的性格

18、,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丧 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 是他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 又如 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中,面对滚滚不尽的长江,追缅往事,遥想将 来,心潮澎湃。赞扬杰出的历史人物,讽刺苟安求和者,表示了坚决抗金,收复 中原的坚强信念,传达出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词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与苏 词“大江东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生活丰富、思想复杂、才华卓越,艺术上成熟并孜孜以求的词人,东坡和稼 轩的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除了那些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作品豪放奔腾的主 流之外,也有许多缠绵潇洒、淡远飘逸之作。苏轼的悼亡词,显得沉痛悲凉;描 写农村生活的词,又那样轻快明朗

19、;抒发寂寞情感的词,显得幽冷;描绘复醉三 更的词,又那样地飘逸。辛弃疾的词,才兼众体,不拘一格,能刚能柔,纵横如 意。他的长调宛转激昂,短调温柔慷慨,或纵横奋厉,或婉丽清畅,他的这种依 作品内容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韵致,充分体现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驾 御能力,以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苏辛的词的风格特征的形成,还表现在对作品题材的开拓扩展方面。 他们进一步 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 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放大了词的意境,丰富 了词的生活内容。苏轼把过去诗家惯用的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用词 来加以反映表达,给词的创作带来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勃勃气机。 辛弃疾进一步地、 充分地发挥词的

20、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功能,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的特长, 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正是这种大胆的独创,形成了苏辛词独特的艺 术风格。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苏词的豪放风 格,跳荡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测 的篇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辛词的 豪放风格,常常饱含着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 雄奇而沉郁的个性,他所创造 出来的比苏词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与他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及想象,构成了辛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 是那种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锵作响。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 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热情澎湃,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 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 能有苏轼词的那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