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方法_第1页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_第2页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_第3页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方法一一、认识读后感读完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电视剧以后,全篇文章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而且也让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二、怎样选书目选择你感兴趣的书籍,尤其是选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或学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选写人、写事的文章最好)三、通常写法:(1)引用法:引用歌谣、名言。(2)举例子的方法:可举古代事例、近现代事例,可举身边听说过的、自己经历的事情,只要事例所表达的中心与文章的中心一致即可。可举正例和反例,正例的作用是让中心更明确,证明这个道理是正确的,这种品质是值得学习的。四、结构安排:第一段:写清读书的时间、书名和总的感

2、受。(我受益匪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段:用三五句话概括中心思想。(先写主要内容再写讲明的道理或人物的品质)第三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正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的事例自己的事例)第四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反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自己的事例)。第五段:发出号召、倡议。正反事例,不要同是古代或同是现代的,最好有层次感,比如举雷锋的为人民服务,再举自己的自私。读后感的格式与写法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XX读后感,也可以用读XX卷感。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

4、,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

5、受后,结尾又回扣读。读后感的三要和三忌写读后感在褒贬人物、剖析事理、针砭时弊等方面都要有独到的见解。读后感从文体上看,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的着重点在于感,它是抒发和阐述自己对原文所记叙的事件、描写的人物、阐述的道理等的感触。正因为读后感没有固定格式,写法比较灵活,因此近几年来初中市统考的作文试题有时也采用了这种形式。如上海市2006 年市中考统考中孩子和书一文中最后一题要求写一篇观点明确、联系实际,不少于80 字的读后感。因而应当引起教师、学生的足够注意。读后感是训练阅读、写作、分析、概括等能力的一种习作形式。究竟如何写好读后感呢。愚以为,可归纳三要、三忌。首先,要认真阅读原作,掌握原作的基本

6、精神,切忌不着边际地随便瞎吹吹。读后感是由读和感两部分内容组成,当然重点是读。读是感的依据和基础。感是读的生发和提高。文章做在感字上,功夫下在读字上。有的考生说:写读后感嘛,还不是随便瞎吹吹在这类瞎吹吹的读后感里,有的议论好象飞机上吊大闸蟹 悬空八只脚;有的引了原作一二句话,不作具体分析,就夸夸其谈;也有的为了标新立异,甚至曲解了原作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考生不肯在读字上下功夫,没有吃透原作的基本精神。其次,要就文论理,或就书论理及就戏说理,紧密联系实际,切忌拘泥原作,以叙代议,就文论文,就书论书或就戏论戏。写读后感,可以从原作整体出发发表感想,也可以就原作某一侧面入手谈体会,切入的角度

7、可以不同,但都要紧紧联系实际,或重在联系社会现实,或重在联系学习、工作、思想等实际,文章应该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这样的读后感才有深度,才有现实意义。反之,漫无边际的大段大段地抄录原作或复述文中的场景描写,末尾加上几句标语口号式的语句,这样的读后感,显然是失败的。理来之于文本,用之于实际。我们有些考生写读后感的另一个毛病是大段大段引述原文或场景描写,有的甚至是改写、复述原作的故事情节,但议来议去还是拘泥于原作内容,悟不出道理,联不上实际。第三,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切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电视剧或影片,它涉及的面实在太宽了。假如认真阅读、仔细观看的话,一定会有许多体会;

8、很多感想。如果,这也写,那也想写,拉在篮里便是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结果贪多嚼不烂,什么都写不深,写不透,势必要吃夹生饭,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2006 年市中考阅卷中发现有好多考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读后感,写出来的文章观点明确,联系实际,有理有据,结构完整。深化了主题,干脆利落,结构严谨;达到了写观后感引 议 联 结四字诀的完美境界。认真阅读原作,吃透其基本精神;就文论理,联系实际;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发表感想,也许是写好读后感的秘诀吧。方法二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

9、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

10、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 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 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 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 人。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 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 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 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我们读 完一部作品或一篇

11、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 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 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冉集中凝 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 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 的感想来。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 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 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 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

12、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 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 大话套话、口号。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 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 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 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 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 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

13、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方法三读后感,是指看了 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 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 的议论文。一般性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 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 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 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中学生优秀作文评选(后简称中评)一书中所选四篇读后感,珍惜今天读后感,采用的是 边述读边发感的形式,其余三篇均采用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

14、原则上讲,先述读后 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 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第一,要研读原文。只有研 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 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例中评一书中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一文, 作者正是研读了高尚的白杨树这篇文章才抓住和理解了文中阐明了为什么每行 排头和排尾的白杨树比中间靠紧排列的白杨树都矮一些的道理,进而悟出了处在同 样环境和同样条件里,必须加强竞争意识,积极奋进,努力向上,才能取得超越同 类的成绩和收获的感发点,这就为写好这篇读后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确立感发

15、点。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千万马虎不得。选好了这一入手处,文章写起来就会象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出,使文章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不仅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否则,会在文章一开头就给自己人为地设立障碍,使文章不能顺畅表达。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例

16、中评一书中不忘国耻,为21 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斗电影七、七卢沟桥事变观后感这篇文章,我军将士奋起反击,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精神,就是从人物上所确立的感发点。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中评一书中主旋律读高尔基一段话的中心作为感发点的。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第三,述读与发感。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

17、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中评一书所选的四篇读(观)后感,在这点上处理的很好。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在这一点处理的很好。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一文,尽管文章的主体部分阐述的道理很深刻,但开头没有必要的述读,是一点缺陷。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例中评一书中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一文,作者联想到校园学习有竞争、民族国家之间有竞争等。充实了文章的主体内容,扩大了文章的含量,使所感深刻而有说服力。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