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拿术的体会_第1页
擒拿术的体会_第2页
擒拿术的体会_第3页
擒拿术的体会_第4页
擒拿术的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擒拿术的体会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一些犯罪分子进行捣乱破坏,可是 党和人民对我们公安干警要求更高了。 我想以警察为职业的人,必须 小注重自己的职业风范。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规定。由于警察代表执法 机关,行使政府授予的权力,就更要经常将自己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他的全部行为必须表现实在专门履行政府官员的职责。因此,掌握风速而有效的擒拿防卫技术等方面的完整知识,对现实这一要求来说是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警察要有过硬的本领,真正献身于这 个行业的人会认准这个目标,并朝着它作不懈的努力。第一节什么叫擒拿擒拿技术是公安干警在执行任务中,遇到不能或不准使用武器的 情况下,利用人体关节和要害部位的弱

2、点,以狠、准、快、稳、活的 动作,集中力量,攻其不备,击其要害,制服敌人的一种专门技术。擒拿术也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传统优秀技法,由于擒拿术的明显 技击作用,曾为历代兵家所重视,擒拿手法很多有三十六拿法和三十 六解脱法在内的七十二拿法之说。 其中内容非常丰富而实用。倡导和 发展这门技术,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指导人们锻炼身体, 掌握擒拿技术本领,以便在危急的情况下正当防卫,维护社会治安, 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第二节擒拿的技术特点擒拿术是针对人体各部分关节和穴道, 是以拿、点、切、挫、抓、搬、 挖、封、绞、闭、牵、锁、刁、扣、挂、压、提、分、靠、等数十种 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控制对方和化解对

3、方控制, 有效地抵抗近身的敌 人,使对方没有还击余地。它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1) 拿其一点,控制全身擒拿动作一般通过反关节、抓筋、点穴、拿骨等技法,牵制对方, 而后使其失去抵抗的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只要控制对方一个部位和 一点,便使对方不能动弹,当然,要做到得心应手,并且稳,操胜卷地运用,还必须有过硬的擒拿“功夫”所谓“功夫”就是身体素 质加上技术。那点穴来比方,要点穴有效,手指的功夫必须过硬,要 有力,同时还得加上准确的技术,及懂得穴道的位置及合理的点法。(2) 以巧取胜,以技制人擒拿术也是一种用巧劲取胜的技术,在运用时,要求避实就虚, 随机应势,动作起来既要协调严密,又要懂得“劲路”所谓

4、劲路,通 俗地说就是用劲的窍门和方法,有的人虽学会了擒拿动作,却不能如 愿运用,其根本原因是不懂得“劲路”擒拿动作必须以巧取胜,以技 制人,借巧劲达到了以巧拨千斤的效用。使动作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3)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擒拿动作开始时以动作快速制人,而拿住之后,则又是以静为主, 即以静待动,。这样“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构成了 “动静相和”的 运动特点。一方拿、一方反拿,必须形成对立的局面,往往由于各种 原因,而不能必须时解决问题,这就要在对立中变化,绝不能光凭力 量死抓硬拿。(4) 拿中有解,解中有拿擒拿术千变万化,表现在有擒拿法也必有解脱法(又称反擒拿)C 这样一方拿,一方解,就构成了有拿

5、有解,拿中有解,解中有拿的运 动特点。我们常见的擒拿套路对练充分表现出擒拿与反擒的的动作技 巧。如擒拿三十六,擒拿七十二,擒拿一百零八法。就是按照这个特 点编排的套路运动,它能表现出一环接一环,引人入胜丰富多采的擒 拿技术。但实用擒拿中,功夫好的擒拿手,往往使对方不能解脱,有人称 为“死手”(死手即以把对方关节控制住,不能动弹和解脱) 第三节擒拿的技术原理我国四大武术之一的擒拿技术,是一项积极性很强而又复杂的技 术,他用点穴和要害部位的弱点,使之产生强烈的不适和剧痛,甚至 受伤而束手就擒的技术,它与运动力学,人体解剖学以及要害部位的生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运用于一招一式之中。可见擒拿术的技

6、术原理离不开这些科学,并且依据运动力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一般规律。形成以下所要阐述的四大技法,四大要素和三大要领。(一)擒拿的三大技法1) 反关节反关节是擒拿术的主要技法,也是最常用的最常见的擒拿法,它所采用的技术动作,往往迫使对方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生理机制的特点, 采用力学中的杠杆原理达到迫使对方就范的目的,俗话说: “秤砣虽小压千斤。 ”其中杠杆原理就是擒拿术中以小力制大力的基本原理, ,如缠腕、压肘等方法,就是采用超出人体的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等活动范围和杠杆技巧。2)抓筋法抓筋法也是擒拿术的主要技法之一,它是用五指得抓劲,将对方人体某部位肌肉或筋脉抓拿起来,使对方产生疼痛

7、或失去反抗能力的一种技法,有人也称“拿筋脉” “分筋法” “捏脉法”等这些动作能使人大脑供血不足,头晕目眩,如抓裆部,能使人疼痛不起,它是针对人体容易抓起的肌肉和动脉、静脉节以及人体的某些要害部位。3)点穴法这种擒拿法是以中医的经络、穴道学说为基础,讲究人体内“精气” 的运行规律和子午流注等方面较为深奥的技术。一般常用的点穴部位有:绝隐穴、眉心穴、水分穴、章山穴、合谷、曲池、气海穴、黑虎探身穴等十几处穴道,另外还分有麻穴、痛穴、晕穴等。如拿按手阳大肠经的合谷、曲池二个穴位能使手臂麻木而又疼痛,并使其举不起来,点按足厥阴肝经的章山穴能使人气逆胀满,不得俯仰。现在,社会上有的人把点穴法描绘得像武侠

8、小说中那样的无限神秘,玄乎其玄,其实这是违背科学根据的一种夸张、言过其实。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点穴法不宜单独使用,只有配合其他技击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第四节擒拿的四大要素(1) 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擒拿术能迅速奏效的根本条件,它所必 须的素质主要是力量,速度、柔韧性,以及灵敏性等四个方面。这些 素质缺一不可,如手臂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胜负。 手指的指力与硬 度如何,关系到点穴,拿筋是否行之有效,古人说“一力降十会”,可想力量的重要性,以速度素质而言,擒拿术尤其重要,只有快速, 方能取胜,倘若手慢,再神妙的手法也难以奏效,技击象常言道:“手 快打手慢。神仙也难战”可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

9、练好擒拿的最基本 条件。(2) 技术擒拿技术变化万端,理法无穷,它分为两大类。使用擒拿术和擒 拿套路对练:它是通过擒拿的四大技法所进行的各种动作,内容有单擒、双擒、点穴、拿筋、反擒、摔擒、低趟擒、夺凶器擒、一擒二等 多种方法组成。从人体解剖学术来分析作用的部位主要是手、 腕、肘、 肩、头、筋、胯、膝等关节,以及穴位,经络和身体各要害部位。总之要充分发挥技术,就必须熟练掌握动作,只有做到动作娴熟, 才能逐步领会动作的要领,使技术不断提高。另外练习时还必须注意 少而精,所谓“绝招”就是从少而精中练出来的“不怕千招会,只怕 一招精”说明练习武功宁可少而精,不可多而疏。(3) 胆识胆识也是决定擒拿成败

10、的关键。常言道“一胆二力三功夫”就是 说要有勇敢的精神。做到临敌不怯场。临场思想要镇定。头脑要清醒, 在一瞬间果断地确定擒拿和反擒拿的技术方法。作出有效的技术动作 犹如猛虎下山,使对手望而生畏。总之在胆识上应具有这样的战略思想, “艺高临阵苦无敌”,要想做到艺精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努力。1)是要练好擒拿基本功,技艺难提高。2) 是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 “不吃苦中苦, 难得艺高人”3)是谦虚好学,识多才能艺高,要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并要知道:“强中还有强中手”和“艺天止境”的道理。同时要不断钻研无数理论和擒拿技术原理掌握有关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生物力学等知识。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第五节擒拿

11、的三大要领(1) 快速准确、运用自如快速准确主要是指两方面,一是迅速寻找出敌方的弱点,作出选用何种擒拿动作的决定。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制服对方。古人说“劲脆如电击”要以刚毅的追劲迫使对方就擒。所谓运用自如,是指在技术娴熟的基础上,达到动作协调灵活,得心应手。(2) 内外合一形神一致擒拿动作要有威力,必须要 “内外合一, 形神一致”擒拿法对 “内”的要求主要是指“意”和“气”对“外”是指“劲”和“技”他们的关系是意识为主导。两者紧密配合融为一体, “气”是助劲的决窍, ,动作要以气催力。气沉者胜,气浮者败,这就是“气”和“劲”的关系。 “劲”和“技”的关系是互相促进和配合的,没有“劲”便不能发挥技术,没有技术,就是再有劲也使用不上。这就是“以意导体”“内外合一”的基本原理。(3) 随机应变、刚柔并济在应用擒拿术时,要注意随机应变,刚柔并济,常言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即要求有机必近,又要善于观察变化,对方变了,自己也要变。而且在变化中要注意避实就虚和虚中有实。刚柔相济是指刚来柔化,刚去劲落的意思,只有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并济,方能达到法妙无穷的境界。擒拿、点穴法为什么很少公开介绍。甚至失传,主要是擒拿、点穴自古以来视为技击家的秘门绝技,有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戒忌。或一师只传一弟子,练武者以武得荣,不轻易传人,这是原因之一。每个练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