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夏 益 华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在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中,无时、无处没有电离辐射的存在,使得人类从他形成的第一天起就始终生活在电离辐射的照射之中。l 但是一直到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人类才发现了电离辐射的存在,并很快随着对电离辐射的应用认识到了辐射对人体的可能损伤,从此开始了辐射防护的历史。l 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在利用辐射和核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身对辐射的防护,也改进着对辐射防护的理解,从而不断推动着辐射防护学科本身的发展。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发现伤害辐射防护应用辐射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在利用辐射和核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
2、身对辐射的防护,也改进着对辐射防护的理解,从而不断推动着辐射防护学科本身的发展。 发现辐射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1)人体随机性生物效应的存在和线性无阈模式的假定 ;l2)辐射防护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保护人及其环境,不可能单纯以技术因素为基础,它必然会受到人的生命价值观,以及心理伦理观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剂量效应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 委员会建立了一个规范的防护体系,其目的是促进形成一个可行的和有条理的防护方法。l 科学数据是必要的前提,如有关归因于辐射照射的健康危害资料(技术性),但也必须考虑防护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社会性)。一切防护要求必须对不同危害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危害和利
3、益的平衡作出有价值的判断。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历史演变建立基础防护目的基本组成核心三项原则体系的管理范围防护与安全的国家基础结构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 时代背景 防护标准 1895 伦琴发现X射线1896 贝克发现放射性,居里夫妇分离出镭,X射线在医学中得到应用(被称为“子弹、骨和肾结石”时代),辐射损伤很快出现(如红斑)。 1915德国、英国放射协会发布对医生的X光使用导则:1如:a)要在合格的有X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b)X管应当封闭、足够屏蔽,不能用手检验X射线硬度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
4、准(新)镭在医学广泛使用,1913年发明险极X射线管,使X射线束流和能量大大提高,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用,不少人相信居里夫人的白血病是由于她战时培训战地医务人员使用X光机引起的 1921年英国成立X射线和镭防护委员会,并提出更详细的建议,如:a)每天工作时间不大于7小时b)足够通风,防止臭氧和氮氧化物c)暗室的墙壁和天花板刷上欢快的色彩,而不是暗室 1925第一次国际放射学大会。对辐射,当时还没有可行的物理测量方法。 限值:30天0.01红班剂量红班剂量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形成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1928年第二次国际放射学大会接受ICRU关于“伦琴伦琴R”的定义
5、的定义:1伦琴X射线或射线在0.001293克空气中产生一个静电单位电荷的照射量。同一会议上,改名为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1928年提出限制医用源上的工作时间,旨在避免职业人员发生“有阈效应”。所提的限制,现在估计相当于每年个人剂量约为1000mSv。 1934年ICRP仍然以“安全阈值”的概念为基础提出限值:0.2R/d ( 1.7 mGy/d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1932:著名业余高而夫冠军由于过度服用一种专利药物而死亡(每半瓶中含1Ci226Ra和1Ci228Ra,相当一段时间内每天服用4瓶)。20年代中期美国很多用镭生产夜光表的年轻女工发生口腔癌,在有不同程度损
6、伤的女工尸体中发现有1.2到23g镭 1941年:美国X射线和镭顾问委员会(NCRP)提出:0.1g镭体负荷限值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1954年以后,由于发生在美国的放射学家超额恶性疾病,以及日本原子弹幸存者最初超额白血病数据显示的流行病实例批评 ,都降低了对“阈值概念”的支持 。l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了保护公众的建议。在1956年建议书中制定了周和累积剂量限值,相应地对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为50mSv,对公众为5mSv。特别重要的是认识到了随机性效应的可能性和无阈性。随即建议“应做各种可能的努力减小所有类型的电离辐射照射到最低可能的水平” 。这就是最早形成的防护最优化概念。
7、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第1号出版物1959年l第6号出版物1964年 l第9号出版物 1966年 l1977年 第26号出版物-第一次定量提出了辐射随机性效应危害,提出了剂量限制体系及其三项基本原则(即防护的正当性和最优化以及个人剂量限制)。 l1990年第60号出版物-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1990年第年第60号出版物号出版物-有了有了较大的修改:较大的修改:l1)辐照危害的估计提高了(50mSv/a到 20mSv/a,公众:5mSv/a到1mSv/a);l2)基本体系作了扩展,从剂量限制体系扩展到辐射防护体系。保留了正当性、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原则,同时考虑到各种照
8、射情况的差别引入了“实践”和“干预”的区分(可以说是两个子体系);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3)更加强调了具有约束的防护最优化来限制由于固有的经济和社会判断所可能带来的不平等。l综上所述,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以ICRP第60号出版物为代表,形成了辐射防护体系。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一)研究工作基础:l(1)用于评价辐射剂量的人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推导得出了对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空气比释动能或注量的外照射剂量的表格化的标准数据。l(2)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研究;l(3)实验动物的研究;l(4)流行病学研究。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人体吸收电离辐射的能量
9、后所引起的改变统称为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其性质和程度主要决定于组织吸收的能量。从组织吸收到生物效应的发生,再到机体损伤要经许多的变化,包括:分子水平变化,细胞功能,代谢,结构变化,以及组织和器官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非常复杂。大体可分以下三个阶段:物理阶段(10-18s到10-12s); 化学阶段 (10-12s到110+3s); 生物学阶段(数小时到若干年)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辐射的生物效应有两类,一类称为确定性效应,另一类称为随机性效应。l 确定性效应是有剂量阈值的,只有剂量超过阈值时效应才会发生,其效应在临床
10、上可以被觉察,且其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随机性效应无剂量阈值存在,其效应在临床上难于觉察,其发生概率与剂量有关。l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随机性效应是在照后很久才显现出来的各种随机性效应,包括癌症危险的增加以及由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所推论的遗传疾患的增加。这些随机性效应看来没有阈剂量存在,并且可能于小辐射剂量照射(1Gy的很小一部分)之后发生而且其发生,几率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有关。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图图 辐射效应的分类辐射效应的分类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 预期剂量 效
11、 应 后 果极低剂量:约10mSv(有效)或更小无急性效应附加癌症危险极小即使大人群也可能不发现附加癌症危险低剂量:接近100mSv(有效)无急性效应附加癌症危险小于1%大人群也可能不发现附加癌症危险中度剂量:接近100mSv(急性全身)可能恶心,呕吐,中度骨髓阻抑,附加癌症危险约10%人群大于几百人可能发现附加癌症危险高剂量:1000mSv(急性全身)一定恶心,可能骨髓综合症;附加癌症危险明显。观察到附加癌症危险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上述两种生物效应可以作为判断防护行为的基础。l从辐射防护来讲,要基于上述两种生物效应来采取相应的行动。l首先,在可能超过有关器官确定性效应剂量阈值时
12、,几乎在任何情况下均应采取防护行动。对年剂量高到100mSv时采取防护行动几乎始终是正当的。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 其次,在低于100mSv的辐射剂量时,假定随机效应发生率的增加存在一个小的概率,并且在本底剂量之上与辐射剂量的增加成正比,即所谓线性无阈(LNT)这种管理辐射照射危害最实际的、符合谨慎原则的模式。l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LNT模式的主要含义是,不管照射水平的大小,必须假设存在着与此相应的某种危害,虽然其概率常常是小的。防护体系就是在与所采取的防护水平相应的危害水平是可以接受的基础上确定防护标准的。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在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中
13、,无时、无处不存在着天然辐射的照射,它们成为人类受照的一种“本底”照射。 l 世界范围来自天然源的成人年有效剂量平均约为2.4mSv/a .l目前的防护体系是以线性无阈假定为基础的,在确定限值和约束值时必须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通过与天然本底照射相比较,也是一种可参考的因素。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防护体系的基本目的,是要在不对可能与照射相关的有益人类活动带来过分限制的情况下,为防止辐射对人类和环境产生有害效应提出一个适当的防护水平。l具体来说就是要对电离辐射进行管理和控制,以防止确定效应,并使随机效应的危害降低到可合理达到的程度。在保护非人类物种方面,是要阻止或减小有害辐射效应的频度
14、到这样的水平,使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持、物种保护、自然栖息地的健康和状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1)对可能受照情况的描述l在ICRP第60号出版物中,把照射区分为增加剂量的“实践”与减小剂量的“干预”两类人类活动,在最新建议书中,已不再采用上述两类活动的分法,而是改为基于照射情况的下列分法:l (2)对照射类别的区分:l从照射的可能性上分,分为一定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两类照射;从受照对象上分,分为职业照射、患者医疗照射和公众照射三类。l (3)对受照人员的区分: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成员。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4)剂量评价的分类:“源相关”与“个人相关
15、”评价。l(5)防护原则的准确阐述:正当性、最优化和剂量限值的应用(体系的核心)l(6)对需要采取防护行动的,或要进行评价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描述(计划照射情况下的剂量限值和剂量约束,以及和应急及现存照射情况下的参考水平)。l(7)对辐射源安全状态的描述,包括对它们的安保和应急准备及响应要求的描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1)正当性原则: “任何改变照射情况的决定都应当是利大于弊”。 这意味着通过引入新的辐射源,减少现存照射,或减低潜在照射的危险,人们能够取得足够的个人或社会利益以弥补其引起的损害。所考虑的后果应当不限于辐射危害,还应包括其它危险和代价及利益,辐射危害有时只是全部危害的一
16、小部分,因此正当性原则常常超过了辐射防护的范围,此时要选出最佳方案,常常已超过了辐射防护部门的职责范围。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防护最优化原则:l “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利益因素后,要使遭受照射的可能性、受照人数以及个人所受剂量大小均应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l 这意味着在主要情况下防护水平应当是最佳的,取利弊之差的最大值。为了避免这种优化过程的严重不公平的结果,应当对个人受到特定源的剂量或危险,采用剂量约束或危险约束,以及参考水平来加以限制。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 防护最优化原则的重要性是和防护体系建立在LNT假定之上密切相关。因为随机效应的概率特性和LNT
17、模式的特性使得不可能把防护标准简单地建立在并不存在的“安全”与“危险”之间的分界线上。l 任何一种防护决策都相应着某种危害,防护的任务就是要保证所相应的危害是小的,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单单依靠剂量限值和约束是不充分的,还必须实现防护最优化。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 “要使任何个人所受剂量受到一定限制”。 计划照射情况(不包括患者的医疗照射)时采用剂量限值; 优化时采用剂量约束; 应急照射情况时采用参考水平。 ICRP 103号出版物推荐的剂量限值见表6-3,它们与第60出版物是一致的。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照射情况类型职业照射公众照射医疗照射计划照射剂量限值剂量约束剂量限值剂量
18、约束诊断参考水平4)(剂量约束5)应急照射参考水平1)参考水平不适用2)现存照射不适用3)参考水平不适用2)防护体系中用到的剂量约束和参考水平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按照所监管控制的特定源(或照射情况)的责任大小,以及与源或情况相关的照射(危险)水平的情况来确定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监管 ,存在以下两个不同的概念(做法): l(1)排除。l 即从放射防护法规中加以排除的一些照射情况,这是一些用监管方法无法加以控制(不可能监管的)的情况。包括不可控制的照射和无论其大小如何均难于控制的。例如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钾-40产生的照射,地面宇宙射线的照射。决定什么是难于控制的要由立法者判断,也
19、会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2)豁免。即实施控制被认为是不合理的情况,需要部分或完全从放射防护监管要求中加以豁免,这常常是基于控制的努力与相关危害比较,被认为是多余的(不需要监管)。l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具体地讲,目前比较公认的豁免准则为:l(a)被豁免的实践或源对公众成员在一年内造成的有效剂量在10Sv量级或更小;l(b)或者从事该实践一年所待积的集体有效剂量不大于1人Sv或者防护最优化评价表明豁免是最优化的选择。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量特 征(1)限制限制剂量限值剂量约束 由国家管理当局制定,强制性的,应用于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不适
20、用于医疗照射(对患者的剂量)。防护最优化完整的一部分,只是前瞻性使用,由国家管理当局或运行管理部门制定,应用于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和病人的非职业性治疗中的志愿者。(2)参考水参考水平平 记录水平由运行管理或国家管理部门制定,超过它的值记录下来以排除意义不大的信息,可以提供咨询性信息,但应当协调使用,主要用于职业照射中的人员和工作场所监测。调查水平由运行管理部门制定,假若被超过就要求进行就地调查(通常非常简单),主要应用于职业照射。干预水平由国家管理部门制定,应用于公众照射中由某种具体的措施所可以被避免的剂量,通常是强制性的。行动水平要求采取所规定的行动的任何水平,主要用于起动干预
21、的决策中,它以某些可测量的量(如剂量率或食品中的活度浓度)为参考,超过这种水平时采取相关的措施就可能使获得的剂量降低大于干预水平。诊 断 参考水平由专业机构制定,应用于患者的剂量或放射药物的摄入量,假若该水平一贯性被超过,就要求进行就地评查。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为了保证防护体系的实施,要求有一个辐射防护与安全的国家基础结构以确保维持一个适宜的防护标准。这个基础结构最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1)一个法律框架,l2)一个监管机构,l3)各种运营管理者和雇员来实施各项任务(设计、运行、退役)。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我国的基本安全标准 l GB18871-2002辐射防护体系与
22、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1)辐射源安全和辐射防护并列l(2)管理要求成为新基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l(3)可控制的天然辐射照射明确纳入辐射防护的范围l(4)医疗照射的控制成为控制人类所受辐射照射的重要方面l(5)应急准备和响应是辐射源安全的重要环节l(6)持续照射情况的干预为核设施退役和事故后大面积污染处置提供了依据l(7)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要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 四个层次:l第1层次:一般要求,是覆盖标准整个适用范围的;l第2层次:主要要求,是分别针对实践(包括实践中的源)和干预两种情况的;l第3层次:详细要求,是分别针对
23、各主要具体适用对象的;l第4层次:附录,规定了有关限值和参考或指导水平,以及术语的定义。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两类活动:实践与干预l根据两类活动的不同,包含有两个稍有差别的(子)标准体系:la)拟议的和继续进行中的实践防护体系;lb)干预的防护体系。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三类照射:la)职业照射;lb)医疗照射;lc)公众照射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职业照射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 (1)职业照
24、射 “职业照射”一词限于在正常场合下能合理地视作运行管理部门负有责任的那些情况下在工作中受到的照射。 因此有两个要素: “工作中” “ 管理部门负有责任的” 因为天然照射到处成在。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1)基本标准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排除);l2)责任方:主要责任方为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及用 人单位;其它责任方包括:供方、工作人员、辐射防护负责人、职业医师、医技人员、合格专家和由主要责任方委以特定责任的任何其它方; l3)
25、责任的基本内容:l主要责任方的主要责任:l (a)建立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的防护与安全目标;l (b)制定和实施用以确保防护与安全目标实现的书面 防护与安全大纲。l其它责任方:承担相应的次要责任。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监督管理 :l(1)政府监管对于全面、正确地实施标准是必不可少的。本标准从技术的角度,对标准实施的监管应遵循的原则、监管要求等做了必要的规定。l(2)按照标准的规定,“本标准的贯彻和本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由审管部,门负责;对于干预情况,干预组织应对本标准有关要求的贯彻负主要责任”。“审管部门”和“干预组织”是对标准的实施行使监管职能的监管主体。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
26、新)l(1)基本原则l(2)管理要求l(3)辐射防护要求l(4)营运管理要求l(5)技术要求l(6)安全的确认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拟议中的与正在继续进行中的实践的放射防护体系,基于以下三项基本原则:l(a) 涉及照射的实践,除了对受照个人或社会能产生足够的利益可以抵偿它所引起的辐射危害的,就不得采用(实践的正当性)。l(b)对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源,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的人数,以及在不是肯定受到照射的情形下其发生的可能程度,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后,应当全部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尽量低的程度。(防护最优化)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c)个人受到所有有关实践联合产生的照射,
27、应当遵守剂量限值,或者在潜在照射情形下遵守对危险的某些控制。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个人不会受到从这些实践来的在正常情况下被断定为不可接受的辐射危险。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剂量限值的理解 剂量限值剂量约束某优化水平豁免剂量 对剂量限值,有三种误解:认为它是“安全”与“危险”间的一条分界线;把它理解为一种降低照射并强制改进的一种简单办法;认为是防护体系严格程度的唯一量度。 实际上,限值是从安全防护来看其危险度不可接受区域的下限,不是可接受区的上限,因为实际可接受的防护水平不能是限值本身,而是其下面( 约束值下面)某一优化水平。不可接受区优化区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应
28、用范围剂量限值职业工作人员1618岁青年(学习所需)有效剂量5年100mSv,每年平均20mSv任何一年不大于50mSv,剂量约束值为20mSv的一部分6mSv/a年当量剂量眼晶体150mSv50mSv皮肤500mSv150mSv手和足500mSv胎儿诊断后余下妊娠内孕妇下腹表面剂量不应大于1mSv150mSv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5)标准附录B所规定的剂量限值适用于在规定期间内,外照射引起的剂量和同一期间内摄入所致待积剂量之和:(计算待积剂量的期限,对成年人的摄入一般应为50年,对儿童的摄入则应算至70岁。) ET =HP(d)+ 1 6)与以前的标
29、准不同,新标准未给出各种核素的年摄入量限值(ALI),但在附录表B3,B6和B7中给出了工作人员吸入或食入单位摄入量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e(g)j,inh和 e(g)j,ing,单位为SvBq1。根据年剂量限值,很易算出各种核素的年摄入量限值。核素j的年摄入量限值表示为, 年摄入量限值(ALI)=年剂量限值/剂量换算系数 jjLjjLjjIIIIDLH,inh,inh,ing,ing,P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 年摄入量限值年摄入量限值(ALI, Ij,inh, L ,Bq)是某一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当这样的活度被摄入后会使具有参考人特征的个人所接受的照射达到职业照射的年剂量限值。导出空气
30、浓度(DAC,Bq/M3)-导致一个连续受照年(2000小时)的工作人员的摄入量等于ALI (Ij,inh,L)的气载放射性浓度。对于标准呼吸率(1.2 m3/h) DA C= ALI ( Ij,inh, L )/(20001.2)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待积当量剂量待积当量剂量(H50)摄入某一放射性核素之后,在一个器官或组织中的剂量当量率在50年内的时间积分。剂量系数剂量系数e(g)在年龄to时发生的每单位摄入量对组织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HT(),或待积有效剂量当量e(),其中,为以年为单位计算剂量的时间,即对成人来说为50年,对几童来说为(70-to)年。HT()或e(g)的单位
31、为Sv/Bq。 dttHHott)(50500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二)个人监测和评价新标准规定,对任何在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并可能受到显著职业照射的工作人员,或其职业照射剂量可能大于5 mSv/a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在进行个人监测不现实或不可行的情况下,经审管部门认可后,可根据工作场所监测的结果和受照地点和时间的资料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做出评价;对在监督区或只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果预计其职业照射剂量在15 mSv/a范围内,则应尽可能进行监测。应对这类人员的职业受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应以个人监测或工作场所监测的结果为基础。如果可能,对所
32、有受到职业照射的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但对于受照射剂量始终不可能大于1 mSv/a的工作人员一般可不进行个人监测。应根据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的高低与变化和潜在照射的可能性与大小,确定个人监测的类型、周期和不确定度的要求。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本标准关于职业照射的定义是: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所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一)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的责任 :l对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负责,并遵守本标准的有关要求 ;l他们应当向所有工作人员承诺: 限制职业照射;使职业
33、防护与安全最优化;提供适当而足够的防护与安全设施、设备和服务,提供必要的健康监护和服务;提供适当而足够的人力资源,为防护和安全培训做出安排;要按照本标准的要求保存有关的记录;就安全与防护等问题与工作人员或他们的代表进行协商和合作;为促进安全文化素养的提高提供所需条件等。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工作人员应遵守有关防护与安全的规定、规则和程序;正确使用监测仪表、防护设备和衣具;在防护与安全方面与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合作,提供有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和信息;工作人员不能故意进行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和他人违反本标准要求的活动;要学习有关防护与安全知识,接受必要的防护与安全培训和指导,
34、使自己能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l此外,工作人员发现违反或不利于遵守本标准的情况,应向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或用人单位报告。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一)工作待遇l并未禁止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给辐射工作人员某些适当的特殊补偿。只是要求不能以这类补偿替代为保证遵守本标准的要求而应采取的防护与安全措施;l(二)育龄妇女和孕妇的工作条件 l本标准采纳了IBSS的规定:女性工作人员发觉自己怀孕要及时通知用人单位,以便必要时改善其工作条件。孕妇和授乳妇女应避免内照射;用人单位不得把怀孕作为拒绝女性工作人员继续工作的理由。用人单位有责任改善怀孕女性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以保证为胚胎和胎儿提供与公众
35、成员相同的防护水平。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GB 188712002与原标准相比,大幅度降低了未成年人的年剂量限值,并且规定:年龄小于16周岁的人员不得接受职业照射,年龄小于18岁的人员,除非为了进行培训并受到监督,否则不得在控制区工作。对于年龄为1618岁的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为 1618岁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放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l1) 年有效剂量6 mSv;l2) 眼晶体年当 l2) 眼晶体年当量剂量,50 mSv;l3)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 mSv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新标准则规定:审管部门或健康监
36、护机构认定某一工作人员由于健康原因不再适合于从事涉及职业照射的工作时,用人单位应为工作人员调换合适的工作岗位。与旧标准不同的是,调换工作的认定是由审管部门或健康监护机构,认定时不再考虑工作需要,本人技能等因素,并明确调换工作是由于工作人员的健康原因,而调换工作的安排由用人单位负责。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新标准把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控制区”和和“监督监督区区”,目的在于方便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的控制。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把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定为控制区,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并预防潜在照射或限制潜在
37、照射的范围。把未定为控制区,在其中工作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的区域定为监督区。应当根据预防辐射防护评价的结果提出工作场所的分区。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 “控制区”和“监督区”以外的区域为非限制区。 注意: GB 870388把工作场所分为三区,按照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的照射可能超过年限值1/3和1/10为界,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 现在GB 18871 不再给出具体数字。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放射性核素根据其毒性大小分为以下4组:l极毒性,共45种核素,如239Pu,241Am,210Po,226Ra
38、l高毒性,共53种核素,如60Co,90Sr,210Pb,237Nbl中毒性,共326种核素,如137Cs,32P,131I,天然铀l低毒性,共427种核素,如:210Tl,235U,238U,3H。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1)公众照射剂量限值l实践使公众关键组人员所受平均量不得超过下列限值:l1)年有效剂量,1mSv;l2)特殊情况,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单一年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l3)眼晶体当量剂量,15mSv;l4)皮肤当量剂量,50mSv。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1)排放限值,包括排放总量(体积)和浓度(活度)限值。l2)排放必须是
39、受控的,有效性应得到监督管理部门的认可;l3)应保证放射性废液是槽式排放(即监测后的批量排放);l4)排放应遵守本标准的剂量限值要求;l5)排放的控制要做到最优化。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一)医疗照射正当性判断的一般原则l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是力求避免不必要照射,纠正滥用医用辐射的重要环节。标准第7.2.1条要求,在考虑了可供采用的不涉及医疗照射的在考虑了可供采用的不涉及医疗照射的替代方法的利益和危险之后,仅当通过权衡利替代方法的利益和危险之后,仅当通过权衡利弊,证明医疗照射给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弊,证明医疗照射给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可能
40、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医疗照射利益大于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医疗照射才是正当的才是正当的。 l还要特别强调注意根据医疗技术与水平的发展,对过去认为是正当的医疗照射重新进行正当性评估。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 医疗照射防护只能遵循实践的正当性和防护最优化原则,剂量限值不适用于剂量限值不适用于医疗照射。医疗照射。l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用于约束放射诊断和核医学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旨在便于发现那些过分偏离防护最优化的情况,藉以有效指导采取优化措施改变落后状态。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表G1.1 典型成年受检者X射线摄影的剂量指导水平l表G1.2 典型成年受检者X射线CT检查的剂量指
41、导水平l表G1 3 典型成年受检者乳腺X射线摄影的剂量指导水平 l表G1 4 典型成年受检者X射线透视的剂量率指导水平 l(另外,还有表G2核医学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9 潜在照射的控制源的安全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所谓潜在照射,是指“有一定把握预期不会受到,但可能会因源的事故或某种具有偶然性质的事件或事件序列 (包括设备故障和操作错误) 所引起的照射” 。因此,潜在照射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产生的辐射后果直接和源的安全状态相关,对潜在照射的控制问题,实际上主要是源的安全问题。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 其中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尤其值得注
42、意。l 国务院2005年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l 对源按其可能导致确定性健康效应的潜在性进行方类。对每一个实践和该实践中使用的每一个核素的放射源,用TBq表示的源活度除以用TBq表示的该核素的“D”值,得到无量纲的比值A/D,得到源和实践的归一化相对排列。进一步将源分成5类。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 核 素 D/TBq 241Am 0.06 131I 0.2 60Co 0.03 137Cs 0.1 226Ra 0.04 90Sr 1.0 239Pu/Be 0.06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活度值大于大于D值值1-10倍的叫倍的叫“危
43、险源危险源” ,大于大于10-1000倍的叫倍的叫“非常危险源非常危险源”,大于大于1000倍的叫倍的叫“极度危险源极度危险源” ,他们的假定条件不同因此其推算結果也就不同。D1和D2的假定条件是“危险源” 被盗,被偸而完全失去控制,以至“放入口袋放入口袋10个小时个小时”和和“長时長时间放在卧室内间放在卧室内”,以及,以及“被食入被食入”。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我国放射源类型多,数量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上万家密封源用户,使用中的各类放射源约5万枚,总活度约5.01017 Bq31,产生的废源约2.5万枚,其中大部分都有待最终处置,由于管理不善已有约2 000枚完全失控32。我
44、国在放射源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发生了多起放射源事故或事件。根据有关部门统计,1954年至1998年,共发生与放射源有关的事故或事件1 346起, 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照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表29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性质事故发生情况事故性质次数占总数的百分数(%)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其它事故7871764078.717.43.9 注:据卫生部对19541987年1014起事故的统计 (其中一例性质不明,未统计在内)其中撒、漏、丢放射性物事故占各类事故中占67.7%。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1) 密封放射源安全和保安技术措施客观地说确实是相对较为简单的,但正因为如
45、此,人们在安全意识上对这类源的安全和保安的重视程度,通常不如对复杂辐射源(如反应堆等核设施);l2) 放射源应用广泛、数量众多、价格较低、较易获取,加之体积小、质量轻、易于取拿转移,这导致加大了政府监管部门对其实施监管的难度;l密封放射源应用中运行操作及保管在技术上相对较为简单,这就容易导致由缺乏防护和安全培训的资质不合格人员来操作、保管或管理源,使得源的安全和保安的最基层要素较为薄弱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据估计完全失控源约2 000枚32。失控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如1992年山西忻州发生的事故,共造成3人急性死亡。19881998年间,发生了6起放射源熔化事故,事故发生后,尽管
46、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放射性物质未回收,造成了相当恶劣的社会影响。l对于无看管源的控制,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应将其纳入放射源全过程监督管理之中。l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本标准中有关应急管理方面的责任方,包括以下三方:l1) 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业主,营运单位等)。l2) 有关干预组织。本标准定义为:“政府指定或认可的、负责管理或实施某一方面干预事宜的组织”。可以包括国家的和地方的应急组织。如省应急委员会等。l3) 审管部门(机构)。本标准定义为:“为实施对防护与安全的监督管理。由政府指定或认可的一个或
47、几个机构。”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1) 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已针对实践和源制定了应急计划,并且履行了相应的批准程序。l2) 干预组织参与相关应急计划(即场外应急计划)的制定。l3) 确定应急计划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时,不但考虑了对该源进行事故分析的结果,而且考虑了由同类源的运行操作和从发生过的事故中所吸取的经验与教训。l4)对应急计划定期进行复审和修订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5) 对参与实施应急计划人员的培训做出规定,并对以适当的间隔进行应急响应演习做出安排。l6) 作为保持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或行业标准,或各级应急计划中,都对应急计划的评议和修订,以及人员
48、培训和演习有非常具体明确的规定。l7)向预计可能会受到事故影响的公众成员提供早期信息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如果任何个人所受的预期剂量(而不是可防止剂量)或剂量率接近或预计会接近可能导致严重损伤的阈值如本标准附录E的E1所列,则采取防护行动几乎总是正当的(见本标准5.3.1)。在这种情况下,对任何不采取紧急防护行动的决策,必须对其正当性进行判断”。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干预的正当性干预的正当性表E1.1 急性照射的剂量行动水平注:在考虑紧急防护的实际行动水平的正当性和最优化时,应当考虑当胎儿在2天时间内受到大于约0.1Gy的剂量时产生确定性效应的可能性。3性腺2眼晶体
49、5甲状腺3皮肤6肺1全身(骨髓)2天内器官或组织的预期吸收剂量/Gy器官或组织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1) 根据本标准的E2.1,隐蔽、撤离、碘防护的通用优化干预水平是:la) 隐蔽的通用优化干预水平是:在2天以内可防止的剂量为10 mSv。决策部门可以建议在较短期间内的较低的干预水平下实施隐蔽,或者为便于执行下一步的防护对策(如撤离),也可以将隐蔽的干预水平适当降低。lb)临时撤离的通用优化干预水平是:在不长于一周的期间内可防止的剂量为50 mSv。lc)碘防护的通用优化干预水平是100 mGy(指甲状腺的可防止的待积吸收剂量)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表表E2 E2 食品
50、通用行动水平食品通用行动水平0.0010.01241Sr,238Pu,239Pu0.10.190Sr0.11131I11134Cs,137Cs,103Ru,106Ru,89Sr牛奶、婴儿食品和饮水/(kBq/kg)一般消费食品/kBq/kg)放射性核素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11 持续照射情况的干预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持续照射(prolonged exposure)是指没有任何不间断人类活动予以维持而长期持续存在的非正常公众照射,这种照射的剂量率基本上是恒定的或下降缓慢的。 “这种照射的明显特点是公众成员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持续照射预期至少会影响一代,也就是
51、说,要持续10年或更长”。这里包括天然辐射源、人类栖息地长寿命放射性残存物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消费品所致的照射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表11-4 持续照射的剂量率行动水平器官或组织吸收剂量率/(Gy/a)性 腺眼晶体骨 髓0.20.10.4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住宅及工作场所中的氡 对住宅中的氡,在大多数情况下,住宅中氡持续照射的优化行动水平应为年平均活度浓度在200400 Bq/m3(平衡因子0.4)范围内。其上限值用于已建住宅氡持续照射的干预,其下限用于对待建住宅氡持续照射的控制。 对工作场所中的氡,在持续照射情况下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是年平
52、均活度浓度为5001 000 Bq/m3(平衡因子0.4)范围内,达到500 Bq/m3时宜考虑采取补救行动,达到1 000 Bq/m3时应采取补救行动。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附录A(标准的附录)豁免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A.1.3 豁免的剂量准则为了能在实际贯彻中便于实施,本标准还根据国际上公认的可忽略剂量水平,对豁免的剂量水平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经审管部门确认,在任何可能情况下下列准则都能满足,则可不作更进一步的考虑而将实践或实践中的源予以豁免:被豁免的实践或源使任何公众成员 一年内所受的有效剂量预计为10Sv量级,或更小;和实施该实践一年内所引起的集体有效剂量不
53、大于大约1人Sv,或防护的最优化评价表明豁免是最优选择。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为了实际可操作性,本标准又对一些可豁免的源以及用于判断的豁免水平作了规定:l(一)“根据A.1.1A.1.3规定的准则,下列各种实践中的源经审管部门认可后可被本标准的要求豁免: l符合下列条件并具有审管部门认可的型式的辐射发生器,和符合下列条件的电子管件(如显象用阴极射线管):正常运行操作条件下,在距设备的任何可达表面0.1m处所引起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或定向剂量当量率不超过1Sv/h;或;所产生辐射的最大能量不大于5keV。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符合以下要求的放射性物质,即任何时间段内,在进行实
54、践的场所存在的给定核素的总活度,或在实践中使用的给定核素的活度浓度不超过表A.1所给出的或审管部门所规定的豁免水平”;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 核 素活度浓度(Bq/g) 活度 (Bq) 3H 1E+06 1E+09 32P 1E+03 1E+05 60Co 1E+01 1E+05 85Kr 1E+05 1E+04 90Sr 1E+02 1E+04 131I 1E+02 1E+06 137Cs 1E+01 1E+04 239Pu 1E+00 1E+04 241Am 1E+00 1E+04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本标准中还对有条件豁免作了规定:l“遵循审管部门规定的条件(例如,
55、与放射性物质的物理或化学形态有关的条件,与放射性物质的使用或处置有关的条件等)时,可以给予有条件的豁免”。l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但其内装的放射性物质未能为表A.1所豁免的设备,可给予有条件的豁免: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具有审管部门认可的型式;l其放射性物质呈密封源形式,能有效地防止与放射性物质的任何接触或能有效地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泄漏;l正常运行操作条件下,在距设备的任何可达表面0.1m处所引起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或定向剂量当量率不超过1Sv/h;l审管部门已明确规定了处置时必须满足的条件 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1)表A.1的理解与使用l表中给出了“活度浓度”与“活度”两项。
56、但由于推导时的具体假定,保证在满足一项条件时不需限制另一项,因此标准中并不要求同时满足两项要求。其中的“活度浓度”是指该实践中源的活度浓度;“总活度”是指该实践中源物质的操作量。l对于会产生放射性子体产物的核素,在它们的子体与母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假定下一起被计算在内。表A.1中带“*”号(如Ra-226*)的核素,表示包括子体剂量在内的母体核素活度浓度或活度。各衰变链的具体核素情况见表A.1的注。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表A.1是对单种核素(或单个衰变链)给出的,当有若干种核素存在时,应满足下列公式:l式中:lCi 实践中源所含放射性核素i的活度浓度(或活度);lCiE 相应于核素i的豁免水平(活度浓度或活度)。1iEiniCC辐射防护体系与基本安全标准(新)l 这些豁免水平,原则上只适用于组织这些豁免水平,原则上只适用于组织良好、人员训练有素的涉及到小量放射性良好、人员训练有素的涉及到小量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其物料量一般不超过一吨左物质的使用,其物料量一般不超过一吨左右;右;l 对于未被排除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豁对于未被排除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豁免,是限于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组合进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真丝围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中国男性保健药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预测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4年福建省红十字基金会人员招聘真题
- 2024年东方航空食品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中国滤筒倾斜式除尘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4年宝鸡城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土木工程师备考交流平台的作用与功能试题及答案
- 中职数学试题及答案
- 中国拉丝弧型板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5年土木工程师考试经验试题及答案
- 快学Scala(中文版第2版)
- 人工智能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乡土中国第二课
- 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内部审批程序
- DUOYING功效护肤品牌传播规划
- 小学英语-《Caterpillar,caterpillar》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长郡中学小升初招生考试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纺纱织造工艺流程培训教材实用课件
-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全册课文及翻译(中英文Word)
- GRR表格MSA第四版(手册例)
- 曼陀罗绘画心理课件:曼陀罗绘画疗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