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渠镇卫生院分级诊疗工作方案_第1页
辉渠镇卫生院分级诊疗工作方案_第2页
辉渠镇卫生院分级诊疗工作方案_第3页
辉渠镇卫生院分级诊疗工作方案_第4页
辉渠镇卫生院分级诊疗工作方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辉渠镇卫生院分级诊疗工作方案(总10页)辉渠镇卫生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为推进我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和对 口支援长效机制,促进现有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引导病 人向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流,逐步形成“小病在乡镇,大 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实现小病不出 乡,大病不出市的医改工作目标,根据山东省分级诊疗 双向转诊服务指导原则(试行)(鲁卫医字(2016) 13 号)、安丘市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安卫 计发(2016) 20号)和关于开展基层首诊制及双向转诊 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安卫医(2011) 68号)要 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

2、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 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 格局,综合应用医保、价格、宣传等措施,加快推进和完 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 改革,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民便民举措。二、目标任务(一)落实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根据患者病情需 要,建立乡镇卫生院与市级医疗保健双向转诊关系,并签 订安丘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协议推进分级转诊工作的 顺利开展。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要加快现有卫生服务人员中的全科医生、护士的岗 位培训,熟悉和掌握双向转诊基本原则和要求,全面推进 和不断深化家庭医生(

3、团队)工作,强化综合服务、连续 服务、上门服务,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员的 业务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建立健 全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及慢性病管 理、康复跟踪服务。三、基本原则(-)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 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能在门诊治疗 的不收住院;能在村卫生室治疗的,不到卫生院治疗;能在 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能在市级医院治疗 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能在市级医院治疗的,不到省级 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坚决按程序转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

4、诊的,原则上转诊 到医保定点医院治疗;(三)同级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 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 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 复检查,减轻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 用。(四)“无缝隙”对接原则。各医疗机构要指定专人负 责分级诊疗工作(双向转诊),开通转诊“绿色通道”, 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四、分级就诊范围划分(一)村卫生室:主要接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 治,负责慢性病老年疾病的随访管理。(二)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 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 应的

5、病例,包含: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 人;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3、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4、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5、老年护理病人;6、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7、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五、转诊程序及要求(一)双向转诊标准(1)试点病种。为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分级诊疗工 作,市卫计局组织专家选定了 32种疾病(附件3)作为我 市目前分级诊疗的试点病种,并制定了安丘市常见疾病 分级诊疗指南(试行)。各单位要组织医务人员对该指南 进行学习培训,把握疾病分级标准,对符合上下转诊指征 的患者,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转诊。(2)其他疾病。

6、一一上转指征:根据患者病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 将符合下列情形的患者及时向上转诊至市级医院。(一)上转指征(除急诊抢救外):临床急危重症,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诊断不明确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 例;各种损伤(工伤、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烧、烫伤 等)、急性中毒(毒物、毒气、毒品等)伤情严重或较重 者;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明确诊断或处置的病 例,包含涉及医疗服务内容超出医疗机构核准登记的诊疗 科目范围的,以及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 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具备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 质或手术资质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需转入专业性防治机构治疗的 病例,如各类传染病;病情复杂,

7、医疗风险大、难以判断预后的,如各种 原因致大出血、咯血者;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一下转指征:在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后,市级医 院应将符合下列情形的患者向下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治疗或管理。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 例;诊断明确,病情稳定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例;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的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病例;精神疾病病情稳定可在社区进行恢复性治疗的病例;可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的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 例;手术愈合后需要长期康复的病例;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家属要求继续康 复治疗者;各类传染病(如肺结核病)经定点诊疗医院治疗出 院后

8、需实施督导管理者。(二)转诊程序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 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 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 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原则上乡镇卫生院不能直接向省 部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转诊病人(特殊情况除外);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下级医院开具的“分级诊疗 转诊单”到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 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 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 快向基层医疗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三)转诊要求1、

9、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分级诊疗责任科室, 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明确转诊服务流程,并设立专线电话及 时提供咨询服务,确保转诊服务的人性化和连贯性、有效 性;2、上转病人时必须填写安丘市分级诊疗转诊记录 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和建议上 转医院名称;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必须详细填写安 丘市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并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下一步 的康复计划和下转医疗机构名称(原经治医疗机构或村卫 生室);3、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 转或下接应书面和口头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 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并安排专人将患 者送至病区或门诊作进一步治疗;4

10、、对上转来的患者“免收挂号费”;实行优先就诊、 检查、交费、取药,优先安排住院。六、实施步(-)强化领导,周密部署。为确保分级诊疗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我院实际特成立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实施细则,明确科室和责任人具体承办、协调解决分 级诊疗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会议、板报、 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分级诊疗制度的好处与做 法,提高广大群众对分级诊疗工作相关信息的知晓率,使 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行 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做好各项技术 准备工作;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了解

11、和 掌握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七、保障措施(-)强化督导检查,强化奖惩措施。我院成立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工作方案,督 导和考核各村卫生室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情况,收集和上报 分级诊疗工作信息等日常工作。(二)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各医疗单位要进一步加大 对全科医师培训、骨干医师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 力度,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强化能力培训,让所有医 务人员要尽快熟悉和掌握分级诊疗基本原则和要求,不断 提高业务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将 分级诊疗工作与居民健康建档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村医 签约服务工作与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孕产妇管理、 0-6岁儿童管理、

12、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管理结合,实 施康复跟踪服务;加快建立推广电子病历和就诊“一卡 通”系统,提高转诊会诊质量和效率,在有效保障公民隐 私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合理互联共享。(三)深化城乡对口帮扶支援。做好与村卫生室的对 口帮扶工作,落实专家坐诊制度,安排高中级卫技人员到 村卫生室蹲点指导医疗、护理、公共卫生及医疗业务骨干 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提升基层医疗 单位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10月31日前,我院要分别 与11个村卫生室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并签订安丘市医疗 机构双向转诊协议,推进分级转诊工作的顺利开展。建 立双向转诊机制。安丘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协议一式 贰份,我院与村卫生室各存一份。各村卫生室要严格掌握 转诊标准,严格控制转诊率,既不得拒接病人,也不得随 意转诊病人。一经发现降低指征或转诊标准,所在医疗机 构要支付该病人20%的医疗费用。(五)充分发挥新农合制度杠杆作用。加大新农合支 付制度改革力度,全面实行新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