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路线编号:路线名称:目的任务:记录人:点 号 点 位:X= Y= (坐标) Z= (高程)位于 方位 米处 (地理位置)点 性:地层分界点(xx与xx分界点)、岩性控制点、构造观察点、矿化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露头:(天然、人工),(好、良好、较好,一般、差),沿(水沟、小路、陡坎、采石场等)出露描述内容:点处为xx岩、xx岩夹xx岩,xx岩与xx岩互层(岩性控制点);点北(东)为,点南(西)为(分界点)基本描述(必须有,如果不同岩性分开描述):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面、风化面),风化程度(强中弱),赋存状态(致密坚硬、松散、破碎),结构、构造,结晶程度(岩浆岩、变质岩)
2、,矿物成分(含量)、颗粒大小、形状(沉积岩颗粒磨圆度、变质岩与岩浆岩的等粒不等粒结晶或重结晶程度等)、矿物特征。岩层组合特征(岩层组合、层厚/板理/片理等厚度,各层比例)产状。补充描述(视地质点情况补充,本次重点围岩蚀变与矿化):围岩蚀变:蚀变类型、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分布范围、蚀变强弱、重叠关系;蚀变与构造、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等。矿化:分布范围、产状(产出形态)、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物组合关系、粒度变化、矿化强度,矿化与岩性、蚀变、构造间的关系。构造:包括褶皱、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片理等。主要描述其形态、性质、规模、产状、发育程度、空间关系、与岩性关系。对断层破碎带要详细描述其结构面特
3、征,破碎带的宽带、破碎程度、充填物性质,角砾成分(磨圆度、粒度大小)、断层性质等。接触关系(岩体):接触带特征,侵入岩岩相变化、原生构造;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接触带产状变化接触关系(侵入、整合、不整合、断层):性质描述、依据描述;素描图及照片:素描图要有图名、线比例尺、方位、图例等,照片要有编号、照相方位、内容或现象描述等;各类样品:要有系统编号、岩性、采样位置(米距);产状:地层、接触关系、构造等产状路线地质(必须有): 1)记录的地质现象要有准确位置(对应某个地质点的方位和平距)。2)应记录地质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并说明与已知地质点有无差异或变化,一般不进行岩性描述,对新发现的不够分层精度
4、的岩石可作描述。3)路线上尽可能多地实测岩层产状,注意产状变化并分析原因。4)每条路线的观察记录具有连续性。必要时可作路线剖面图或平面图表示地质体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格式:D往xx方向0- 24m为砂岩,10m处见石英脉,宽20-40cm,见稀疏浸染状分布的黄铁矿化 24-96m为。1、沉积岩地区:首先搞清地层层序,然后对具体岩石进行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粒度、岩石命名、风化岩外貌特征、次生变化等),对地层厚度变化、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应详尽描述。2、变质岩区:记录描述岩石的产出状态、颜色、构造、主要及次要矿物含量,不同矿物的排列方式及不同岩性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特征矿物(白云母、
5、黑云母、铁铝榴石、十字石、蓝闪石、矽线石等)的出现与否,原生层理及片麻理的产状、构造的叠加与否,原生层理及片麻理的产状、构造的叠加与否,有无混合岩及脉体情况、岩层厚度沿走向的变化情况及次生变化和风化外貌,特别要注意收集说明地层是否倒转或正常的证据。3、侵人岩地区:(1)岩石的颜色和风化色(2)岩石的结构类型,对花岗岩进行一期结构、二期结构、微花岗结构、碎裂结构、改造结构描述。(3)岩石的颗粒大小极粗(大于10mm)、粗粒(510mm)、中粒(25mmm)、细粒(0.22mm)、微粒(0.2 0.1mm)、显微晶(0.050.1mm)、显微隐晶(0.05mm)。要具体定出肉眼观察而估计的粒级,然
6、后根据薄片较正注解。斑状结构和似斑状(巨晶)结构:在一期结构花岗岩中用似斑状结构;在二期结构及微花岗结构花岗岩中用斑状结构。要分出含斑(5%以下)、少斑(10以下)、斑状(30以下)、多斑(30以上)及巨斑等。等粒结构和不等粒结构。(4)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百分合量,矿物结构特征:先描述铁镁质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白云母等;然后描述长英质矿物,如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描述内客:a)矿物的百分含量b)矿物的粒径和变化范围C)矿物的颜色d)矿物定向排列情况e)矿物自形程度f)矿物的晶形g)矿物中的包体h)矿物产出方式:单个晶体、晶体巢合体,两个世代的矿物团块。i)斑晶的大小和丰度,斑晶的形状、特征和
7、包裹体等,斑晶和基质的关系,斑晶与基质必须分开描述。j) 副矿物的种类k)叶理和定向构造:先描述有与无,发育情况如何,产状。l)捕掳体及包体:百分含量,大小范围、岩性、有无巨晶,有无镁铁质,是同源还是异源。形态(棱角状、圆状椭圆状、透镜状、扁平状)。m)岩墙及岩脉:岩性、宽度、产状。对具体的观测点或露头点描述记录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有详有简。(5)对以上描述提出该岩石的宏观鉴定特征,抓住其中最特征的,而且能与其它岩石相区别的,能代表该侵人体的总特征。(6)单元之间或侵人体的内外接触带要记录接触的性质和类型及产状。构造:性质、规模、产状、断距及其控矿作用。尽可能收集全面各种要素。a)查明矿区构造的
8、产状、规模、形态特征及其控矿作用。b)查明各构造带的组合、分布规律,研究划分构造形态或体系。c)区分不同级别、不同序次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d)查明韧性剪切带及其控矿作用。e)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在一定距离内应有工程控制,揭露其形态、规模、产状、充填物特征等。f)破坏矿体的断层,应查明其性质、规模、产状及断距。围岩蚀变特征:说明蚀变的种类、蚀变强度、矿物组合、规模、产状、形态,查明蚀变围岩的性质。a)详细查明蚀变带的种类、蚀变强度、矿物组合、规模、产状、形态,查明蚀变围岩的性质。b)详细圈定蚀变带的范围,按蚀变强度与矿物组合进一步细分,研究蚀变体与岩浆热液活动、变质作用的关系。c)研究蚀变作用与
9、成矿作用的关系。矿(化)体特征:说明矿化类型、规模、产状、矿物种类及矿石质量;揭露控制矿(化)体及其边界的情况。矿化点,要详细描述,重点突出指明金属矿物的氧化情况路线小结×矿区地质填图L××路线小结本路线主要是为了查明(或(控制),追索,圈闭 ),始于D ××于终D ×× 。一、主要工作量(一级标题加粗) 路线长度××km , 定地质点×个, 照片×张,素描×幅 ,主要样品:标本薄片 ×, 全岩稀土微量×, 。二、主要在成果与认识(一)主要地质填图单元路线
10、所控制的主要填图单位有 、 。 :简要介绍本填图单位的主要特征,与其他填图单位的区别标志,接触关系,主要依据。 。同 介绍。(二)构造特征 断裂、 褶皱、 节理。 。(三)沉积环境或矿化蚀变或脉岩或(四)新发现(如无可不写)三、存在问题与建议1. 因,××填图单位与××填图单位接触关系(或××构造产状 )不清,或新发现××岩类、 ××构造、 ××脉岩因控制不够,预计在本路线之西(或其他方向)可能延伸通过,建议相邻路线予以重视2.本条路线上D××处×
11、;×岩性发现了孔雀石化/辉铜矿转石/蓝铜矿转石,填图小组对其延伸走向上进行了追索,因地形条件困难,仅控制矿化延长约××米,未能控制全面,建议建议相邻路线予以重视。地质观察点及观察路线记录表(格式一)时 间2003、7、20 星 期四天气阴地 点路线编号QI参加人员掌 图记 录点 号D 416点 位上尖山北西1848高地西600m左右点位坐标X=; Y=; Z=1829m;点 性岩性控制点(即路线起点)观察描述:基岩天然露头,出露一般。本点为路线起点,也是岩性控制点,地形上起伏不大,第四系覆盖较多。点南;为灰绿色中薄层状变质粗砂岩夹薄层状变质细砂岩和薄层状绢云母质岩
12、。其夹比约为6:1:1。砂岩局部铁染现象强烈,裂隙面见有绿泥石化、片岩其断面上见有丝绢光泽,片理化较为发育,局部扭曲变形强烈(见素描图或照片)。变质粗砂岩中见有少量的硅质结核,大小约2×5cm,具压扁拉长现象,(见素描图或照片)。其岩层产状与点北基本相同。点北:为灰绿色中层状变砂岩。岩石风化面为灰黑、灰褐色,新鲜面为灰绿色,具变砂状结构,中层状构造,岩石抗风化能力差,风化破碎较为严重,节理较为发育,其产状为160°40°,沿其裂隙面贯入有细小的数条石英脉,宽约18cm左右,表面见有铁染和零星褐铁矿化。岩石局部见有绿泥石化,岩层产状为30°50°
13、。点间描述:本点向南沿途第四系冲洪积物较为发育,仅有零星露头出现,其岩性主要为绢云母片岩夹变细砂岩与变凝灰岩,岩石表面片理化,节理也较为发育,其节理产状为145°60°,沿其节理面侵入有宽约15cm左右的石英脉,未见矿化,在sw150m左右见有一条宽约210m左右的酸性脉岩,脉体走向110°,具体延伸多远不详,其表面见有铁染现象及零星褐铁矿化。沿途还见有一些变凝灰岩与变砂岩,表面未见矿化。标 本(或样品)写明样品类型和样品编号照 相照片编号及现象编 录编录者姓名及日期地质观察点及观察路线记录表(格式二)时 间星 期天气地 点参加人员掌 图记 录点 号D417点 位
14、上尖山北西1848高地400m左右点位坐标X= ;Y= ;Z= 1801m ;点 性断层控制点观察描述:基岩天然露头,出露较差。本点为一断层控制点,其性质为一处断层,产状为12°60°,地形上平坦,起伏较小,第四系坡积物发育,仅有零星露头。断层点北;为灰白色绢云母夹变凝灰岩,其间还夹有变质细砂岩,绢云母片岩表面片理化,辟理化较为发育,绢云母化发育,岩石风化破碎强烈,多呈碎片状。变凝灰岩表面铁染现象强烈,局部硅化强烈,其节理局部发育,节理产状为210°45°。沿节理面见有绿泥石、绿帘石化。断层点南:为灰褐色厚层块状变凝灰岩,岩石因风化作用表面形成灰黑色,新
15、鲜面为灰褐色,节理局部发育,层理模糊不清,局部见有零星铁染和绿泥石化、硅化。此断层存在证据:1.航卫片上具有明显的线性影像特征。2.宏观地貌上形成北高南低的负地形。3.断层经过处岩石破碎强烈,片理化极为发育。点间描述:本点向南途中,其岩裸露较差,南行50m左右,见有一条宽约5m左右的变酸性火山岩脉。脉体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不说,其表面见有铁染现象和零星铁矿化。继续南行,岩性由变凝灰岩变为变砂岩夹变粉砂岩,砂岩局部片理,节理较发育,变粉砂岩因挤压应力较强而局部变质变形强烈,破碎多呈碎片状,其间也见有数条宽约15cm左右的石英细脉,脉体走向近东西,延伸不远,看上去像是以透镜体状态产出,未见矿化。
16、沿途行至下点,岩性变化不大,未见矿化显示。标 本(或样品)写明样品类型和样品编号照 相照片编号及现象编 录编录者姓名及日期地质观察点及观察路线记录表(格式三)时间:星期:天气:地点:参加人员:掌图:记录:点号: D422点位:下尖山以南1.25Km左右点位坐标:X= ;Y= ;Z= 1718m ;点性:岩性界线点(石墨矿点)观察描述:本点为一岩性界线点,也是石墨矿点。露头为人工挖掘,出露较好。本点地形上较为平坦,基岩裸露较差,植被也较发稀少,有前人掘的遗迹,故基岩被剥露出来。点北:为灰黄色薄层状超糜棱岩,岩石破碎严重,糜棱岩化片理化严重,具变晶结构,糜棱构造。岩层由于受挤压应力作用变质变形强烈
17、,局部扭曲变形强烈。点南:为灰黑色薄层状石墨片岩,其风化面为灰褐色,新鲜面为灰黑色其抗风化能力差,破碎严重,多碎片状,用手摸其新鲜面,污手有滑感。其地表出露宽度约为30m左右,当地牧民说将其当煤层来开采,因而剥露较好。点间描述:由本点南行20m左右,见灰绿色薄层状糜棱岩化变砂岩,岩石表面糜棱化,片理化发育,其间见有数条宽约510cm左右的石英脉,脉体走向115°,表面未见矿化。S80m左右,见有变酸性火山岩夹变砂岩和变粉砂岩,其宽度不大,走向近东西向,表面未见矿化。在其南(X:;Y:)处见一条宽10m左右的石英脉,脉体走向215°,表面见有零星褐铁矿化,具体延伸长度不详。向
18、南途中(X:;Y:)见有灰绿色薄层状堇青石、石榴子石片岩,其地表出露宽度约10m左右,片理化发育,堇青石、石榴子石含量不高,晶形较为完整,粒径大约1mm左右。由北向行约10m左右,见变凝岩,岩石表面节理发育,其产状130°50°,其间发育两条宽约50cm左右的石英脉,脉表面呈烟灰色,脉体走向210°,表面见有零星褐铁矿化,其间还见有细小石英脉小揉皱,变凝灰岩表面未见矿化。沿途南行至下点,岩性再无太大变化。标 本(或样品)取两个痕金样品 (位置及编号) 。照 相照片编号及现象编 录编录者姓名及日期时间:2003、7、20 星期四 天气阴地点: 路线编号:QI路 线:
19、自沁城上尖山北面1848高地附近经过下尖山至下河村东柳树尔附近图 幅 号:K46F航卫体号:K4646C2任 务:沁城地区地层分布区一般穿越路线地质调查参加人员及分工:×××(记录) ×××(分层勾图)路线方向:195°点 号:Q416GPS:X: Y:H:1829m位 置:上尖山北西1848高地西600m左右露 头:天然,一般点 性:岩性控制点即路线起点描 述:本点为路线起点,也是岩性控制点,地形上起伏不大,第四系覆盖较为严重。点北为灰绿色中层状变砂岩,岩石风化面为灰黑、灰褐色,新鲜面为灰绿色,具变砂状结构,中层状构造,岩
20、石抗风化能力差,风化破碎较为严重,节理较为发育,其产状为160°40°,沿其裂隙面贯入有细小的数条石英脉,宽约18cm左右,表面见有铁染和零星褐铁矿化。岩石局部见有绿泥石化,岩层产状为30°50°。点南为灰绿色中薄层状变质粗砂岩夹薄层状变质细砂岩和薄层状绢云母质岩,其夹比约为6:1:1。砂岩局部铁染现象强烈,裂隙面见有绿泥石化、片岩其断面上见有丝绢光泽,片理化较为发育,局部扭曲变形强烈(见素描图)。变质粗砂岩中见有少量的硅质结核,大小约2×5cm,具压扁拉长现象,(见素描图)。其岩层产状与点北基本相同。点间描述:本点向南沿途第四系冲洪积物较为发
21、育,仅有零星露头出现,其岩性主要为绢云母片岩夹变细砂岩与变凝灰岩,岩石表面片理化,节理也较为发育,其节理产状为145°60°,沿其节理面侵入有宽约15cm左右的石英脉,未见矿化特征,在sw150m左右见有一条宽约210m左右的酸性脉岩,脉体走向110°,具体延伸多远不详,其表面见有铁染现象及零星褐铁矿化。沿途还见有一些变凝灰岩与变砂岩,表面未见矿化特征。点 号:Q417点位坐标:X: Y:H:1801m位 置:上尖山北西1848高地400m左右露 头:天然,较差点 性:断层控制点描 述:本点为一断层控制点,其性质为一处断层,产状为12°60°,
22、地形上起伏较小,第四系坡积物发育,仅有零星露头。基岩天然露头,出露较差。本点为一断层控制点,其性质为一处断层,产状为12°60°,地形上平坦,起伏较小,第四系坡积物发育,仅有零星露头。断层点北;为灰白色绢云母夹变凝灰岩,其间还夹有变质细砂岩,绢云母片岩表面片理化,辟理化较为发育,绢云母化发育,岩石风化破碎强烈,多呈碎片状。变凝灰岩表面铁染现象强烈,局部硅化强烈,其节理局部发育,节理产状为210°45°,沿节理面见有绿泥石、绿帘石化。断层点以南:为灰褐色厚层块状变凝灰岩,岩石因风化作用表面形成灰黑色,新鲜面为灰褐色,节理局部发育,层理模糊不清,局部见有零星
23、铁染和绿泥石化、硅化。此断层存在证据:<1> 航卫片上具有明显的线性影像特征。<2> 宏观地貌上形成北高南低的负地形。<4> 断支两侧的岩层产状有一定的交角具明显的错动。<3> 断层经过处岩石破碎强烈,片理化极为发育。点间描述:本点向南途中,其岩裸露较差,南行50m左右,见有一条宽约5m左右的变酸性火山岩脉。脉体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不说,其表面见有铁染现象和零星铁矿化。继续南行,岩性由变凝灰岩变为变砂岩夹变粉砂岩,砂岩局部片理,节理较发育,变粉砂岩因挤压应力较强而局部变质变形强烈,破碎多呈碎片状,其间也见有数条宽约15cm左右的石英细脉,脉体走
24、向近东西,延伸不远,看上去像是以透镜体状态产出,表现未见矿化特征。沿途行至下点,岩性变化不大,未见矿化特征显示。点 号:Q420点位坐标:X: Y:H:1778m位 置:下尖山北东10°600m处露 头:天然,一般点 性:岩性界线点描 述:本点为岩性界线点。点北为第四系冲洪积物,地形上平坦,植被较为发育。其组成主要由砂砾石和粘土组成,砾石成分复杂,大小不一,由凝灰质,硅质花岗岩等组成,分选差,磨圆度为次棱角状次圆状。点南为灰绿色厚层块状变凝灰岩夹变质细砂岩,地形上形成弧山包,岩石风化面为褐黑色,新鲜面为灰绿色,岩石抗风化能力一般,具变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节理较为发育,其节理产状为175°60°。局部硅化、铁染现象,绿泥石化发育。变砂岩风化破碎强烈,节理也较为发育,片理化也较为发育,变砂岩局部硅化强烈。点间描述:由本点向南行进途中,S100m左右,岩性以变砂岩夹变粉砂岩为主,其夹比约3:1,粉砂岩因受挤压变形强烈,破碎多呈碎片状形或坡积物,其间见有一条宽约1cm左右的石英细脉,脉体走向近东西向,未见矿化特征,S150m,岩性以变凝灰岩为主,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染手术处理
- 湖北卷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
- 无人机应急响应程序试题及答案
- 《药剂的质量检验》课件
- 活动策划案及执行指南
-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八课: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素养
- 《运动专项频率》教学课件
- 政治新质生产力解读
- 《优化护理团队建设》课件
- 《华夏科技公司案例分析》课件
- GB/T 31349-2014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中央空调系统
- 武汉大学管理学全套课件龚丽敏老师版
- 泗洪县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
- 电气二次回路-版课件
- 国有企业职场礼仪培训XXXX最新版课件
- 骨科疾病的康复课件
- 第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PPT优秀资料
- 动火许可证(模板)
- 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范文五篇
- 预拌混凝土运输单(正本)
- 【学习课件】第七章天然气处理与轻烃回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