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1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2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3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4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时安排课题1、 分子和原子 3课时课题2、 原子的结构 3课时 课题3、元素 2课时单元小结及测试 1课时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归纳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分子的概念。2分析原子的概念;概括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3学会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4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二)过程与方法1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实例出发,通过实验、比喻等方法增强直观性,帮助理解抽象、理论性强的化学概念。2通过探究和观察演示实验,初步建立物质的微观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2、通过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分析物质,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2通过分子和原子的学习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渐认识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分子的有关性质2、分子、原子的概念教学难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教 法:引导、举例、归纳学 法: 举例课 时: 2课时教学仪器:氨水、烧杯(一大一小)、挂图教学过程; 第 1 课 时(引)我们走到花园附近可以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在温度高的地方与在潮湿的地方干的并不一样快。这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演示)CAB酚酞试液浓氨水酚酞 浓氨水(交流)由此实验可以看到什么现象?(是空气流动传播的后果吗?)由此得

3、出的结论是什么?(板书)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等。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分子的基本性质(阅读)课本第48页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提问)(1)湿衣服在太阳光下为什么容易变干? (2)为什么会闻到香味?(3)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酒精,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如果加热又会怎样?(4)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5)衣柜中的樟脑丸为什么不见了?(引)1碗大豆与1碗小米混合3)、分子之间有间隔:两者混合时,分子运动使有些间隔被挤占了,其体积必然小于200ml.(应用)(1)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相混合(2)加压将50cm3的气体压入0.024

4、cm3的钢瓶中(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 物质的“三态变化”(提示)同质量的冰、水、水蒸气,即物质的三态分子间的间隔是否一样?(举例)自行车胎打气后为什么会变硬?(引)用冰、雪水能否解渴?可说明什么?能用油解渴吗?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应用:“碘遇淀粉变蓝,那么碘蒸气遇淀粉呢?” 注:扩散即有运动又有间隔,运动是主要的。在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有关现象时,注意运用主要的性质。 (小结)1、分子的基本性质2、解释一些现象(作业)二、 (板书)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同种物质的

5、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第 2 课 时教学目标: 1、明确分子、原子的概念 2、会用微观概念来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纯净物与混合物。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用微观粒子来解释宏观现象。教 法:引导学 法: 交流,归纳教学过程;(前测)1、纯净物 ;混合物 。、2、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引)水的受热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一样吗?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观察)课本第50页;由上面的图示你能看出什么?说明什么?(讲解)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则分别是由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大量的分子聚集

6、最终构成水这种物质。注:分子是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构成的是单质;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是化合物.+氯气氢气氯化氢(观察)(1) 这是什么变化?(2)在整个变化过程中什么发生改变了?什么没变?(说明)化学反应前分别是氢原子和氯原子,反应后仍为氢原子和氯原子,只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在该变化中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进行重新结合,生成了新物质的分子.(讨论)从分子的角度来考虑,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何不同?(归纳)水的蒸发是构成水的分子运动的结果,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化学性质不变,因而是物理变化.水的电解: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再是原来的水分子,那么化学性质

7、也相应改变,也就是说水分子只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氢分子只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氧分子只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板书)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提问)你能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物质的变化吗?(归纳)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的间距发生了改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起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观察)课本第32页 图示3-12 3-13(提问)(1)这两个变化属于 变化?(2)在该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 ,没有改变的是 ,且变化前后 相同.(归纳)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并没有发生改变.(板书)二、原子1、 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

8、、 原子的基本性质(提问)用分子、原子观点来解释纯净物、混合物三、分子、原子的区别、联系分 子原 子区别1、定义1、定义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共同点1、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2、性质:(1) 质量体积都很小(2)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原子间都有间隔分裂构成构成能构成能构成能原子能分子能物质能(4)同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联系分子 原子(小结)原子的定义及分子原子的区别;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概念。(作业)(板书)一、原子1、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二、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

9、、化学变化本质区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的间距发生了改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起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2、纯净物、混合物3、 单质、化合物: 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课后反思】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 、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4、会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结构5、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外电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的。6、能够说出离子的概念,知道原子与离子的区别7、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

10、质的一种粒子教学重点: 1 原子的构成及离子的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 2、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教学难点: 1、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2、离子的形成过程。相对原子质量教 法:教具演示、启发学 法: 归纳课 时: 3课时教学过程:(引课)“分子大,原子小”这句话对吗?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那么原子是不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呢?1897年英国化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证明原子的可分性。(合作交流)(提)原子很小,原子有质量吗?(归纳)原子(注)原子的构成(讨论)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有何关系?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呢?为什么?3、

11、是否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5、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由此可知什么决定了原子的种类?(归纳)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说明)核外电子运动像行星绕太阳旋转一样有固定的轨道,它有经常要出现的区域,我们把这个区域叫做电子层(说明)电子由于能量不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板书)电子层: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离核:离核越来越远 近 远 能量:能量越来越大 低 高+17287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电子层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1、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的规律: 1、第1层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2、第2层最多可

12、以排8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可以排8个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练习)画出下列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6、8、10、12、16、18、19、(提)前面我们学习过稀有气体,那么稀有气体有何性质?(注:化学性质稳定则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说明) 对比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氦为2)已达到了稳定结构,称为“8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稀有气体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思考)1、 由上述对比可知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2、 在这里当原子得失电子后还能叫原子吗?为什么?强调: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13、165286(拓展) 1、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了 ,该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x2812、某元素原子示意图为 ,则x的值为 ,根据元素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A、核电荷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1152813、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了 ,推测下列元素的单质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1952861+185288+8 26+175287A、 B、 C、 D、(板书)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结论;1、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并不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3、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4、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存在,但原子

14、整体不显电性。二、核外电子的排布1、 电子层: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离核:离核越来越远 近 远 能量:能量越来越大 低 高2、原子结构表示 原子结构示意图+17287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电子层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电子排布规律:(1)、第1层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2)、第2层最多可以排8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可以排8个电子。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情况稀有气体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强调: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第 2 课 时教学目标:1、能说出离子的概念,知道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并会正确表示离子2、能说出离子与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3、能

15、说出“相关数字”的意义4、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教学重点:1、离子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离子的形成教学难点:1、“相关数字”的意义2、离子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前测)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8、10、12、16、12、20、18(引课) 1、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2、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得失情况?(合作交流)(导入)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易失去,非金属元素元素最外层易得到电子,这样的话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数是否相等呢?二、离子的形成1、离子+16286+16288+13283+1328提:上述两组可找出什么规律?(归纳)1、质子数不变,元素种类

16、不变2、电子层数不一定改变3、最外层的电子数一定改变,性质也变 强调: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2、表示方法:Mg2+ S2-注:当值为“1”时要省略不写。(思考) 2Mg、2 Mg2+ 、2H2O这里的数字“2”的含义都一样吗?正上方的数:元素的化合价字右下角的数字 1个分子所含的原子数 右上角的数字 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右边的数字前面的数字元素符号前的数字 多个原子化学式前面的数字 多个分子离子符号前的数字 多个离子3、数字的意义(练习) 2H 2H2 2H2SO4 H2 (强调:只要在最左边加系数只能表示微观意义) 4、原子和离子原子离子联系失电子得电子失电子得电子 1、 阳离子 原子 阴

17、离子2、都能构成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区别1、结构一般不稳定结构稳定2、不显电性离子带电3、用元素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5、离子的形成过程讲解:NaCl HCl的形成过程(强调:核内的质子数未变,只是最外层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拓展: 镓 Ga 氮 N+725382+3118A、Ga5N2 B、Ga3N2 C、Ga2N3 D、GaN (板书)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离子Mg Mg2+ +12528+125282失去电子 (强调:核内的质子数未变,只是最外层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原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离子2、表示方法:Mg2+ S2-注:当值为“

18、1”时要省略不写。 3、数字的意义: 4、原子和离子的不同之处:离子:性质稳定 原子:性质不稳定 2、性质不同1、结构不同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阳离子:质子数 > 电子数阴离子: 质子数 < 电子数3、表示方法不同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二、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说明:NaCl是由Na+和Cl-构成的强调:1、原子在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质子数一定不变,但是最外层的电子数一定会发生改变。2、在提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时,注意课本中的一句话“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注意说明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元素的

19、化学性质相同。但是当形成离子时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注意区分。3、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在这里强调“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为同一元素。注意“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练习)1、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 CO2 2O 2O2 2Mg2+ H 2H H2 2H2 4H2O Ca2+ SO22、按要求用化学符号表示(1)2个铝离子 (2)3个氢原子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分子 (5)红磷燃烧后的产物 (6)空气中和地壳中含量都是第二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在2H+ 2CO 2O 2Ca2+和2NH3中可以表示2个分子的是4

20、、用化学符号表示(1)2个钙原子 (2)4个氢原子 (3)氢元素 (4)4个SO2分子 (5)氧气 (6)氯化钾 (7)五氧化二磷 (8)氧离子 (9)2个氮分子 三 相对原子质量(阅读)课本第56页 原子很小,原子有质量吗?Ar相对原子质量(注)(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并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观察)对照元素周期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强调)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相对原子质量(Ar)=质子数+中子数(课后练习)原子种类质子中子电子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P1516S3232C612N772、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36,则

21、核外电子数为 3、已知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则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是53 B、核外电子数是53 C、中子数是53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1254、1个水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各是多少?5、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那么1 个氧分子内的质子数为 个课题3 元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过

22、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的意义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教 法:分析、对比学 法: 分析、讨论课 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 1 课 时教学目标:1、能说出元素的概念2、能够将元素进行正确的分类3、能够分清分子、原

23、子、元素及物质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教学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区分。教学过程(引课)前面我们已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那么什么是元素呢?在生活中电视广告中经常会听到“喝了,腰不酸腿不痛”“奶粉中补锌又补钙”等,有谁听过或尝试过可以将铁吃进去的,那么这里的“锌、铁、钙”又是指什么呢?人体内缺少某些元素将会出现相应病症 如:钙-佝偻病 碘-大脖子病 锌-影响智力 铁-贫血(说明)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二)复习回顾1、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一定不同2、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是指 4、地壳中排列在前四位的元素 (三)合作交流(提)相对原子质量中的一种碳原

24、子是指什么原子呢?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碳原子66氧原子88678968810(思考)你有何发现?(举例)如O2、H2O、P2O5、SO2这些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而且质子数均为8。我们将它们都称为氧元素。请说出什么叫元素?(板书)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原子区别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即讲种类,又讲个数使用范围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如一片森林)用于描述物质(或分子)的微观构成(如森林中的一棵树)联系只要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而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练习)(1)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25、是由 构成的。(2)如何区分碳元素和氧元素?通电点燃(归纳一)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下列反应中: H2O H2 +O2 S + O2 SO2反应物与生成物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归纳二)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原子和元素均不变。 (练习)植物光合作用: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知: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2、元素的分类(说明)我们知道,英文字母只有26个,但是英文单词不计其数;同样,我们已知的物质种类有2000多万种,但它们都是由基本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物质可能含有相同的元素,如:H2O2,H2O;CO2,CO.现在已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这100多种元素又可分为哪几类?

26、气体丰金属元素液体非金属元素固体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归纳)(四)元素的存在:(讨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它们结合而成的氧化物叫什么?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3、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归纳) 1、地壳中前四位元素:O、Si、Al、Fe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O3、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作业)(板书) 一、元素1、元素的定义2、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种类3、元素的分类4、元素的含量二、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素原子区别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即讲种类,又讲个数使用范围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如一片森林)海用于描述物质(或分子)的微观构成(

27、如森林中的一棵树)每一滴水联系只要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而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和元素均不变。(课堂练习)1、加热HgO生成Hg和O2,HgO中含有氧气分子。2、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两种单质组成的。3、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4、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5、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6、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7、水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8、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拓展)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