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 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_第1页
发酵工程 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_第2页
发酵工程 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_第3页
发酵工程 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_第4页
发酵工程 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酵工程流程发酵工程流程空气空气空气净化处理空气净化处理保藏菌种保藏菌种斜面活化斜面活化扩大培养扩大培养种子罐种子罐发酵罐发酵罐培养基制备灭菌培养基制备灭菌灭菌灭菌产物分离纯化产物分离纯化成品成品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发酵培养基是啥发酵培养基是啥?第三章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生物药物分析教研室生物药物分析教研室 徐茂磊徐茂磊本章内容本章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和成分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和成分第二节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第三节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灭菌发酵培养基灭菌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掌握: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优化方法;发酵培养基的成分

2、及优化方法;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工艺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工艺熟悉:熟悉:熟悉发酵培养基灭菌原理及方法熟悉发酵培养基灭菌原理及方法了解:了解:了解发酵培养基灭菌工艺了解发酵培养基灭菌工艺第一节第一节 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和成分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和成分一、发酵培养基成分一、发酵培养基成分二、工业上常用作碳源的原料二、工业上常用作碳源的原料三、工业上常用作氮源的原料三、工业上常用作氮源的原料四、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四、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和生长因子五、发酵生产的前体物质和促进剂、抑制剂等五、发酵生产的前体物质和促进剂、抑制剂等一、发酵培养基成分一、发酵培养基成分u发酵培养基即要有利于发酵培养基即要

3、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防止菌体过早衰老,又要有利于止菌体过早衰老,又要有利于产物的合成产物的合成。u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前体、产物促进剂和抑制剂前体、产物促进剂和抑制剂)u 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提供微生物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生长繁殖和和生物合成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置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的、按一定比例配置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发酵培养基的要求发酵培养基的要求u 培养基能够满足产物最经济的合成培养基能够满足产物最经济的合成 -经济经济u 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少发酵后所形成

4、的副产物少 -纯度高纯度高u 培养基的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能保证生培养基的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能保证生产上的供应产上的供应 -成本低,可靠性高成本低,可靠性高u有利于产品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有利于产品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三废三废”物质物质 -易控制,好处理易控制,好处理二、工业上常用作碳源的原料二、工业上常用作碳源的原料作用:作用:提供微生物合成细胞结构所需碳素,更重要的是提供微生物合成细胞结构所需碳素,更重要的是提供目的产物中的碳及合成产物的能源。提供目的产物中的碳及合成产物的能源。来源:来源:糖类(淀粉,淀粉水解糖,糖蜜)、油脂、有机糖类(淀粉,淀粉水解糖,糖蜜)、油脂、

5、有机酸、正烷烃酸、正烷烃发酵培养基含量远远大于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含量远远大于种子培养基淀粉淀粉质原料质原料n含淀粉较高,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含淀粉较高,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淀粉质淀粉质原料及水解液原料及水解液是发酵工业常用的碳源。是发酵工业常用的碳源。n主要有工业淀粉、谷类、薯类等。主要有工业淀粉、谷类、薯类等。n工业淀粉包括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工业淀粉包括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粉等,谷类包括大米、高粱、大麦和小麦,粉等,谷类包括大米、高粱、大麦和小麦,薯类则包括甘薯、马铃薯和木薯等。薯类则包括甘薯、马铃薯和木薯等。微生物能否直微生物能否直接利用淀粉作接利用淀粉作原料?原料?三、工

6、业上常用作氮源的原料三、工业上常用作氮源的原料n构成菌体构成菌体细胞物质(构成菌体构成菌体细胞物质(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核酸等)和)和含氮产物含氮产物的氮素来源。的氮素来源。n氮源物质在发酵培养基基中的含量因发酵目的产氮源物质在发酵培养基基中的含量因发酵目的产物不同而不同。物不同而不同。n分为无机氮源(分为无机氮源(速效氮源速效氮源)与有机氮源)与有机氮源u 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在培养液中留下酸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在培养液中留下酸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机氮源叫成酸性物质

7、的无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铵;若,如硫酸铵;若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生理生理碱性物质碱性物质,如硝酸钠。,如硝酸钠。 (NH4)2SO4 2NH3 + 2H2SO4 NaNO3 + 8 H NH3 + 2H2O + NaOH n发酵工业常用的蛋白质原料主要有黄豆饼粉、花生饼发酵工业常用的蛋白质原料主要有黄豆饼粉、花生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蛋白胨、酵母膏、鱼粉等。粉、棉子饼粉、玉米浆、蛋白胨、酵母膏、鱼粉等。无机氮源包括氨水,尿素,硝酸盐。无机氮源包括氨水,尿素,硝酸盐。n各种原料应注意进行选择,对发酵影响较大

8、。各种原料应注意进行选择,对发酵影响较大。成分成分黄豆饼黄豆饼粉粉棉籽饼粉棉籽饼粉花花生生饼饼粉粉玉米浆玉米浆鱼粉鱼粉米糠米糠酵酵母母膏膏蛋白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脂肪/%纤维纤维/%灰分灰分/%干物干物/%核黄素核黄素/(mg/kg)硫胺素硫胺素/(mg/kg)泛酸泛酸/(mg/kg)尼克酸尼克酸/(mg/kg)吡哆吡哆 醇醇/(mg/kg)生物素生物素/(mg/kg)胆碱胆碱/(mg/kg)精氨酸精氨酸/%胱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苯丙氨酸/%51.0-135.7923.062.414.

9、521-27503.20.62.41.12.53.42.90.641281.5136.5904.414.344-24403.31.02.40.91.52.21.60.545235125.590.55.37.348.4167-16704.60.73123.11.30.6245.8118.8505.730.8874.683.619.40.886290.40.51.10.30.90.10.20.5725.01.5218.193.610.11.1931.414.7-35604.90.83.52.04.56.86.82.51345131416912.642223.2297-12500.50.10.90.

10、20.40.60.50.450-031095-3.31.4-1.65.56.26.52.1四、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四、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和生长因子n主要功能:构成主要功能:构成菌体成分菌体成分,作为,作为酶的组成部酶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分或维持酶的活性,调节渗透压、,调节渗透压、pH、氧化、氧化还原电位等。还原电位等。n大量元素(大量元素(P、S、K、Mg、Ca)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Cu、Zn、Mn、Mo、Co)无机盐无机盐1. 磷酸盐磷酸盐u 功能:功能: 磷是细胞膜和某些蛋白质、核酸的组成成分磷是细胞膜和某些蛋白质、核酸的组成成分 磷具有活化糖类分子的作用磷具有活化糖类分

11、子的作用 磷是能量载体磷是能量载体ATP的组成成分的组成成分 磷酸盐在培养基中还具有缓冲作用磷酸盐在培养基中还具有缓冲作用u 微生物对磷的需要量一般为微生物对磷的需要量一般为0.0050.01mol/Lu 常用常用K3PO4、Na2HPO4 、NaH2PO42. 硫酸镁(硫元素、镁元素)硫酸镁(硫元素、镁元素)u Mg2+是许多重要酶(如己糖磷酸化酶、异柠是许多重要酶(如己糖磷酸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羧化酶等)的檬酸脱氢酶、羧化酶等)的激活剂激活剂。u Mg2+能提高一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菌对能提高一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菌对自身所产的抗生素的耐受能力,如卡那霉素、自身所产的抗生素的耐受能力

12、,如卡那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产生菌。链霉素、新生霉素等产生菌。u 硫存在于细胞的蛋白质中,是含硫氨基酸的硫存在于细胞的蛋白质中,是含硫氨基酸的组成成分。组成成分。u 硫构成一些酶的活性基硫构成一些酶的活性基u 钾不参与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是许多钾不参与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是许多酶的激活酶的激活剂剂u 菌体生长所需钾量约为菌体生长所需钾量约为0.1 g/Lu KH2PO4、 K2HPO43. 钾盐钾盐4.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u 微生物生长所需浓度在微生物生长所需浓度在10-8-10-6 mol/L范围内范围内u 需量微少,但又需量微少,但又不可缺少不可缺少u 一般作为碳、氮源的农副产物天然原料

13、中,一般作为碳、氮源的农副产物天然原料中,本身含有,不必另加本身含有,不必另加u 某些金属离子,特别是汞离子和铜离子,具某些金属离子,特别是汞离子和铜离子,具有明显的有明显的毒性毒性例:铁离子例:铁离子青霉素发酵中,铁离子的浓度要小于青霉素发酵中,铁离子的浓度要小于20g/mL,发,发酵罐必须进行表面处理。酵罐必须进行表面处理。使用注意使用注意u 对于其它渠道有可能带入的过多的某种无机离子对于其它渠道有可能带入的过多的某种无机离子和微量元素,在发酵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和微量元素,在发酵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u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

14、呤、嘧啶、维生素等。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5. 生长因子(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u 例: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为例: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为生生物素缺陷型物素缺陷型,以,以生物素生物素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对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对发酵的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发酵的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 。u 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糖蜜等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糖蜜等 u 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在生物合成过程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直接中直接被微生物合成到被微生物合成到产物产物分子中去分子中去,而其,而其自身的结构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没有多大变化,却能,却能提高产物产

15、量提高产物产量的小分子物质。的小分子物质。u 例:例:青霉素发酵添加玉米浆产量提高青霉素发酵添加玉米浆产量提高1. 前体前体 青霉素青霉素G:分子量:分子量356苯乙酸:分子量苯乙酸:分子量136五、发酵生产的前体物质和促进剂、抑制剂五、发酵生产的前体物质和促进剂、抑制剂u 用法用法:普遍采用:普遍采用流加流加的方法的方法u 前体一般都有前体一般都有毒性毒性,浓度过大对菌体的生长不利浓度过大对菌体的生长不利u 前体相对前体相对价格较高价格较高,添加过多,容易引起添加过多,容易引起挥发和挥发和氧化氧化,流加也有利于提高前体的转化率,流加也有利于提高前体的转化率u 作用作用:有助于提高产量:有助于

16、提高产量1. 前体前体工业上常见的前体工业上常见的前体产物产物前体前体产物产物前体前体青霉素青霉素G苯乙酸等苯乙酸等维生素维生素B12钴化物钴化物青霉素青霉素O烯丙基烯丙基-巯基乙酸巯基乙酸丝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甘氨酸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乙酸苯氧乙酸色氨酸色氨酸吲哚、氨茴酸吲哚、氨茴酸链霉素链霉素肌醇、精氨酸肌醇、精氨酸灰黄霉素灰黄霉素氯化物氯化物金霉素金霉素氯化物氯化物异亮氨酸异亮氨酸D-苏氨酸苏氨酸红霉素红霉素丙酸、丙醇丙酸、丙醇苏氨酸苏氨酸高丝氨酸高丝氨酸u 非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但加入后可以影响微生物的正常代谢,或促进中间代谢产后可以影

17、响微生物的正常代谢,或促进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或提高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添加剂。物的积累,或提高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添加剂。u专一性强,用量极微,需专一性强,用量极微,需 注意选择品种及确定用注意选择品种及确定用量。量。2. 促进剂促进剂添加剂添加剂酶酶微生物微生物酶活力增加倍数酶活力增加倍数Tween (0.1%)大豆酒精提取物(大豆酒精提取物(2%)植酸质(植酸质(0.01%-0.3%)洗净剂洗净剂LS (0.1%)聚乙烯醇聚乙烯醇苯乙醇苯乙醇(0.05%)醋酸醋酸+ 维生素维生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蔗糖酶蔗糖酶 -葡聚糖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木聚糖酶淀粉酶淀粉酶脂酶脂酶右旋糖酐酶右旋糖酐酶普鲁兰酶普

18、鲁兰酶蛋白酶蛋白酶脂肪酶脂肪酶蛋白酶蛋白酶蛋白酶蛋白酶糖化酶糖化酶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许多真菌许多真菌许多真菌许多真菌许多真菌许多真菌许多真菌许多真菌许多真菌许多真菌许多真菌许多真菌绳状青霉绳状青霉产气杆菌产气杆菌米曲霉米曲霉泡盛曲霉泡盛曲霉曲霉、桔青霉等曲霉、桔青霉等栖土曲霉栖土曲霉筋状拟内胞霉筋状拟内胞霉真菌真菌绿色毛霉绿色毛霉201610446201.52.872.502-41.61.24.42各种促进剂对产酶的促进作用各种促进剂对产酶的促进作用促进剂提高产量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其原因是促进剂提高产量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方面的: 有些促进剂本身是酶的有些促

19、进剂本身是酶的诱导物诱导物; 有些促进剂是有些促进剂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细胞的透性,可改善细胞的透性,改善细胞与氧的接触从而促进产物的分泌与生产;改善细胞与氧的接触从而促进产物的分泌与生产; 对发酵产物具有对发酵产物具有稳定稳定作用;作用; 对发酵微生物对发酵微生物有益有益,使发酵过程更顺利。,使发酵过程更顺利。2. 促进剂促进剂u 加入后加入后可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时刺激另可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时刺激另一代谢途径一代谢途径,以致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的添加剂。,以致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的添加剂。u 如酵母厌氧发酵中加入亚硫酸盐或碱类,可以使如酵母厌氧发酵中加入亚硫酸盐或碱

20、类,可以使酒精发酵受到抑制,而转入甘油发酵酒精发酵受到抑制,而转入甘油发酵u 如甘露聚糖可以抑制甘露糖链霉素生产,只产生如甘露聚糖可以抑制甘露糖链霉素生产,只产生链霉素。链霉素。3. 抑制剂抑制剂 营养缺陷营养缺陷型菌株?型菌株?产物产物被抑制的产物被抑制的产物抑制剂抑制剂链霉素链霉素去甲链霉素去甲链霉素四环素四环素去甲金霉素去甲金霉素头孢霉素头孢霉素C C利福霉素利福霉素B B甘露糖链霉素甘露糖链霉素链霉素链霉素金霉素金霉素金霉素金霉素头孢霉素头孢霉素N N其他利福霉素其他利福霉素甘露聚糖甘露聚糖乙硫氨酸乙硫氨酸溴化物、硫脲溴化物、硫脲硫磺化合物、乙硫氨酸硫磺化合物、乙硫氨酸L-L-蛋氨酸蛋

21、氨酸巴比妥药物巴比妥药物某些代谢产物的抑制剂某些代谢产物的抑制剂发酵培养基与种子培养发酵培养基与种子培养基主要区别在哪基主要区别在哪?小结小结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特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特点碳源碳源物质添加量远大于种子培养基;物质添加量远大于种子培养基;氮源氮源添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添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无机盐无机盐是发酵培养基的必须成分,十分重要;是发酵培养基的必须成分,十分重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的存在需要精确控制;的存在需要精确控制;前体前体物质必须确定好添加的浓度和时间;物质必须确定好添加的浓度和时间;促进剂和抑制剂促进剂和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发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发酵。第二节第二节

22、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淀粉水解糖的制备n淀粉质原料因为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或淀粉质原料因为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或利用较少,因为它们不含利用较少,因为它们不含淀粉酶淀粉酶和和糖化酶糖化酶,所,所以必须水解为葡萄糖等可发酵糖类,才能被利以必须水解为葡萄糖等可发酵糖类,才能被利用。用。n一、淀粉糖化及淀粉水解糖一、淀粉糖化及淀粉水解糖 二、淀粉水解的原理二、淀粉水解的原理 三、淀粉水解的方法三、淀粉水解的方法一、淀粉糖化及淀粉水解糖一、淀粉糖化及淀粉水解糖n工业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叫做淀粉的工业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叫做淀粉的糖糖化化。所制备的糖液叫做。所制备的糖液叫做淀粉水解糖淀粉水解

23、糖。 葡萄糖(葡萄糖(glucose)n淀粉水解糖液淀粉水解糖液 麦芽糖(麦芽糖(maltose) 复合糖类、低聚糖等复合糖类、低聚糖等 其他分解产物(氨基酸、脂肪酸等)其他分解产物(氨基酸、脂肪酸等)n淀粉水解糖被广泛用于各种发酵工业,水解糖质淀粉水解糖被广泛用于各种发酵工业,水解糖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积累。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积累。不能利用不能利用u 淀粉水解总的趋势是大分子向小分子转化,淀粉水解总的趋势是大分子向小分子转化,随着淀粉水解程度的增加,糖化液的还原性不随着淀粉水解程度的增加,糖化液的还原性不断增加。断增加。u 淀粉水解的化学反应可简单表示如下

24、:淀粉水解的化学反应可简单表示如下: (C6H10O5)n+nH2O n (C6H12O6)二、淀粉水解的原理二、淀粉水解的原理淀粉淀粉糊精(糊精(7-12个葡萄糖残基组成)个葡萄糖残基组成) 麦芽糖(麦芽糖(2个葡萄糖残基组成)个葡萄糖残基组成)葡萄糖葡萄糖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复合反应复合反应5-羟甲基糠醛羟甲基糠醛复合二糖复合二糖低聚糖低聚糖有机酸、有色物质有机酸、有色物质水解反应水解反应二、淀粉水解的原理二、淀粉水解的原理1. 淀粉的水解反应淀粉的水解反应u 淀粉淀粉糊精糊精低聚糖低聚糖麦芽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u 它们遇它们遇碘碘呈不同的颜色,淀粉遇碘呈蓝色,呈不同的颜色,淀粉遇碘呈蓝色,糊

25、精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遇碘呈蓝色、紫糊精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遇碘呈蓝色、紫色、暗褐色和红色,麦芽糖遇碘不呈色。色、暗褐色和红色,麦芽糖遇碘不呈色。u 利用利用显色反应显色反应检测淀粉的水解程度检测淀粉的水解程度2. 葡萄糖的复合反应葡萄糖的复合反应u 淀粉水解过程中,部分葡萄糖在热和酸的作淀粉水解过程中,部分葡萄糖在热和酸的作用下发生用下发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生成低聚糖生成低聚糖u 对发酵有害:降低原料水解效率,抑制微生对发酵有害:降低原料水解效率,抑制微生物生长,使发酵液中残糖增加,提取精制困难物生长,使发酵液中残糖增加,提取精制困难u 反应可逆:酸水解可再次转变为葡萄糖反应可逆:酸水解可

26、再次转变为葡萄糖u 影响因素:葡萄糖浓度、淀粉乳浓度、酸度影响因素:葡萄糖浓度、淀粉乳浓度、酸度和酸的种类和酸的种类u葡萄糖脱水:葡萄糖脱水:5-羟甲基糠醛羟甲基糠醛乙酰丙酸乙酰丙酸甲酸等甲酸等u对发酵有害:产生色素,影响糖液质量对发酵有害:产生色素,影响糖液质量u影响因素:加热时间、影响因素:加热时间、pH值、葡萄糖浓度值、葡萄糖浓度3. 葡萄糖的分解反应葡萄糖的分解反应色素色素二、淀粉水解的原理二、淀粉水解的原理u 在淀粉的水解过程中,三种反应同时发生。在淀粉的水解过程中,三种反应同时发生。u 应尽量减少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因为它影响应尽量减少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因为它影响菌体的正常发酵及

27、工厂的生产成本。菌体的正常发酵及工厂的生产成本。u 取决于水解条件取决于水解条件Q:如何控制水解条件,降低复合分解反应的发:如何控制水解条件,降低复合分解反应的发生?生?三、淀粉水解的方法三、淀粉水解的方法n原料:薯类、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大米淀原料:薯类、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大米淀粉等含淀粉原料。粉等含淀粉原料。n根据水解采用的催化剂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根据水解采用的催化剂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方法方法 酸水解酸水解 (acid hydrolysis method) 酶水解酶水解 (enzymatic hydrolysis method) 酸酶结合水解酸酶结合水解 (acid-enzymatic

28、hydrolysis method)1. 酸水解法酸水解法n也叫做酸糖化法,以也叫做酸糖化法,以无机酸无机酸或或有机酸有机酸为催化剂,为催化剂,高温高压高温高压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n优点:工艺简单、设备简易、生产周期短、设优点:工艺简单、设备简易、生产周期短、设备生产能力大;备生产能力大;n缺点:设备耐高温高压、副反应多、原料要求缺点:设备耐高温高压、副反应多、原料要求严格、淀粉乳浓度适宜。严格、淀粉乳浓度适宜。(1)淀粉酸水解法工艺流程)淀粉酸水解法工艺流程n淀粉水解糖不需要提纯葡萄糖,质量只要能满淀粉水解糖不需要提纯葡萄糖,质量只要能满足发酵要求即可。足发酵要求即可

29、。淀粉淀粉水水盐酸盐酸调浆调浆糖化糖化蒸汽蒸汽冷却冷却中和脱色中和脱色碳酸钠碳酸钠活性炭活性炭压滤压滤滤渣滤渣糖液糖液(2)淀粉酸水解法工艺条件确定)淀粉酸水解法工艺条件确定n选择工艺条件尽量减少复合与分解反应,提高选择工艺条件尽量减少复合与分解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糖液质量。原料利用率,提高糖液质量。n淀粉原料淀粉原料 无机酸种类与用量无机酸种类与用量 水解温度与压力水解温度与压力 淀粉乳浓度淀粉乳浓度 糖化终点糖化终点 淀粉原料淀粉原料n酸法水解的重要特点是酸法水解的重要特点是非专一性非专一性。n尽量减少杂质含量,选择纯度较高的淀粉。尽量减少杂质含量,选择纯度较高的淀粉。n杂质的危害:

30、杂质的危害:蛋白质蛋白质可降解生成氨基糖,引起可降解生成氨基糖,引起细菌细胞收缩,还可能引起发酵泡沫过多,细菌细胞收缩,还可能引起发酵泡沫过多,脂脂肪灰分肪灰分等可以降低酸的效能。等可以降低酸的效能。n糖化工艺根据实际淀粉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进。糖化工艺根据实际淀粉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进。酸水解对淀粉质量的要求酸水解对淀粉质量的要求 项目项目 指标指标水分水分1114总蛋白质总蛋白质 0.30.5水溶性蛋白质水溶性蛋白质 0.010.02脂肪脂肪 0.040.06 粗纤维粗纤维 0.010.02无机酸种类与用量无机酸种类与用量n盐酸盐酸 (hydrochloric acid):催化效能最高:催化效

31、能最高n硫酸硫酸 (sulphuric acid) n草酸草酸 (oxalic acid)n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盐酸盐酸,但复合反应大,增加,但复合反应大,增加了糖液的盐分,且对设备的腐蚀性高。了糖液的盐分,且对设备的腐蚀性高。n采用采用硫酸硫酸作为无机酸,中和后生成硫酸钙,积作为无机酸,中和后生成硫酸钙,积累后影响传热。累后影响传热。n日本多采用日本多采用草酸草酸作为催化剂,虽然酸度低,但作为催化剂,虽然酸度低,但是后续处理较易,不过效率稍低,不够经济。是后续处理较易,不过效率稍低,不够经济。水解温度与压力水解温度与压力n淀粉水解是用淀粉水解是用蒸汽直接加热蒸汽直接加热完成,工业

32、上用压完成,工业上用压力控制条件。力控制条件。n温度与糖化过程成正比,但是也与复合反应和温度与糖化过程成正比,但是也与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成正比。分解反应成正比。n经验数据为蒸汽压力在经验数据为蒸汽压力在0.28-0.32MPa。淀粉乳浓度淀粉乳浓度n淀粉乳浓度高,糖化后的葡萄糖浓度高,但是淀粉乳浓度高,糖化后的葡萄糖浓度高,但是副产物相对较多;副产物相对较多;n淀粉乳浓度低,糖液质量高,但是难以保证发淀粉乳浓度低,糖液质量高,但是难以保证发酵,降低生产效率。酵,降低生产效率。n淀粉乳浓度与水解糖液淀粉乳浓度与水解糖液DE值之间的关系值之间的关系浓度浓度 26 24 22 20 19 18 17

33、 16DE值值 89.17 89.27 89.92 91.1 91.3 92.77 92.81 93.01糖化终点糖化终点n糖化的时间过短时水解不完全,葡萄糖含量低,糖化的时间过短时水解不完全,葡萄糖含量低,糖液质量差;糖液质量差;n糖化时间过长则导致复合与分解反应增多,复糖化时间过长则导致复合与分解反应增多,复合糖含量提高,色素增加。合糖含量提高,色素增加。A B C时间时间(t)纯度纯度(%)(3)糖化设备结构对质量影响)糖化设备结构对质量影响糖化锅结构对糖液质量有影响。糖化锅结构对糖液质量有影响。n容积过大,延长进出料时间,容积过大,延长进出料时间,水解时间差别大,易发生副反水解时间差别

34、大,易发生副反应;应;n锅体太高,造成内部上下水解锅体太高,造成内部上下水解速率相差过大,放料无法保证;速率相差过大,放料无法保证;n锅体太矮,必须增大直径,会锅体太矮,必须增大直径,会出现死角区,使糖化不均匀。出现死角区,使糖化不均匀。n一般径高比一般径高比1:1.5排气排气蒸蒸汽汽(4)水解糖液的中和与脱色除杂)水解糖液的中和与脱色除杂 中和:目的是降低酸度;除去蛋白质。中和:目的是降低酸度;除去蛋白质。n中和剂中和剂 Na2CO3:温和,糖液质量好,但产生的泡沫:温和,糖液质量好,但产生的泡沫 多,难控制多,难控制NaOH:易造成局部过碱,使糖焦化,产生焦糖:易造成局部过碱,使糖焦化,产

35、生焦糖中和时注意(为什么?)中和时注意(为什么?) 边中和边测定边中和边测定pH值,值,pH值控制在值控制在4.6-5.0 温度在温度在80 C以下,一般控制以下,一般控制60-70 C 脱色除杂脱色除杂u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表面积大,分为颗粒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表面积大,分为颗粒炭和粉炭,各有优缺点,使用温度炭和粉炭,各有优缺点,使用温度65;u 离子交换法:具有选择性强,脱色效果好,离子交换法:具有选择性强,脱色效果好,易于操作的特点,但是价格昂贵;易于操作的特点,但是价格昂贵;u 新型磺化煤法:粒度细、脱色能力强,但是新型磺化煤法:粒度细、脱色能力强,但是可能会堵塞容器管道。可能会堵塞容

36、器管道。u 除去中和、脱色糖化液中凝聚的蛋白质及其他除去中和、脱色糖化液中凝聚的蛋白质及其他不溶性杂质和加入的脱色剂,通常是用板框过滤不溶性杂质和加入的脱色剂,通常是用板框过滤机。机。u 压滤操作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压滤操作温度不宜过高,一般60-70为宜,为宜,保证糖液黏度和蛋白质的沉淀度合适,可达到较保证糖液黏度和蛋白质的沉淀度合适,可达到较好效果。好效果。过滤过滤2. 酶水解法酶水解法n双酶水解法:双酶水解法:-淀粉酶、糖化酶。淀粉酶、糖化酶。n液化液化(liquification) :利用:利用-淀粉酶淀粉酶使糊化淀使糊化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使淀粉的溶解性增加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使

37、淀粉的溶解性增加n糖化糖化(saccharification) :利用:利用糖化酶糖化酶将糊精或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n优点:条件温和、设备要求低、副反应少、原料优点:条件温和、设备要求低、副反应少、原料要求低、产物纯净要求低、产物纯净n缺点:生产周期长、需要专门设备、酶分离困难缺点:生产周期长、需要专门设备、酶分离困难2. 酶水解法酶水解法(1)淀粉酶及其水解作用)淀粉酶及其水解作用 -淀粉酶:能使水溶液中的淀粉分子迅速液化,淀粉酶:能使水溶液中的淀粉分子迅速液化,产生较小分子的糊精,也叫做液化酶或糊精化酶。产生较小分子的糊精,也叫做液化酶或糊精化酶。n内切

38、内切-1, 4糖苷键糖苷键,速度很快;,速度很快;n水解速度受底物分子大小和结构影响,分子量越水解速度受底物分子大小和结构影响,分子量越小越不易水解;小越不易水解;n不同来源的酶热稳性和最适温度不同;高浓度底不同来源的酶热稳性和最适温度不同;高浓度底物和钙离子对酶的耐热性有很大帮助。物和钙离子对酶的耐热性有很大帮助。(1)淀粉酶及其水解作用)淀粉酶及其水解作用 糖化酶:也叫做糖化型淀粉酶、淀粉葡萄糖糖化酶:也叫做糖化型淀粉酶、淀粉葡萄糖苷酶,是外切型淀粉酶。苷酶,是外切型淀粉酶。l从底物非还原性末端依次切下从底物非还原性末端依次切下-葡萄糖葡萄糖;l两种糖苷键都可以降解;可以水解麦芽糖和两种糖

39、苷键都可以降解;可以水解麦芽糖和支链淀粉;支链淀粉;l受底物相对分子质量影响受底物相对分子质量影响液化理论液化理论 淀粉的糊化淀粉的糊化 淀粉的老化淀粉的老化 淀粉的液化淀粉的液化(2)淀粉的液化及液化终点的控制)淀粉的液化及液化终点的控制 淀粉的糊化淀粉的糊化n糊化糊化:淀粉颗粒由于受热吸水膨胀,晶体结构消:淀粉颗粒由于受热吸水膨胀,晶体结构消失,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变成糊状液体的现象。失,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变成糊状液体的现象。发生糊化现象的温度为发生糊化现象的温度为糊化温度糊化温度。n目的目的:使:使-淀粉酶能够进入淀粉内部,淀粉酶水淀粉酶能够进入淀粉内部,淀粉酶水解淀粉颗粒和糊化淀粉的

40、比例为解淀粉颗粒和糊化淀粉的比例为1:20000。n糊化过程:预糊化糊化过程:预糊化糊化糊化溶解溶解 淀粉的老化淀粉的老化n老化老化:淀粉老化就是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老化就是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氢键的过程,即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氢键的过程,即复结复结晶晶过程。过程。n淀粉酶无法液化老化的淀粉,更无法糖化,淀粉酶无法液化老化的淀粉,更无法糖化,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糊化淀粉的老化。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糊化淀粉的老化。 淀粉的液化淀粉的液化淀粉液化时最好采用相对高一些的温度,原因:淀粉液化时最好采用相对高一些的温度,原因:u 淀粉彻底液化需要高温下才

41、能完成;淀粉彻底液化需要高温下才能完成;u 高温可以提高酶活力;高温可以提高酶活力;u 减少不溶性微粒(直链淀粉与脂肪酸络合物)的产减少不溶性微粒(直链淀粉与脂肪酸络合物)的产生;生;u 克服淀粉老化;克服淀粉老化;u 蛋白质絮凝较好;蛋白质絮凝较好;u 阻止小分子前体物质(麦芽二糖、麦芽三糖)的生阻止小分子前体物质(麦芽二糖、麦芽三糖)的生成,有利于葡萄糖收率。成,有利于葡萄糖收率。淀粉的液化方法淀粉的液化方法(了解)(了解)n间歇液化法间歇液化法n半连续液化法半连续液化法n喷射液化法喷射液化法n各方法根据加酶方式不同、酶制剂耐温性不同各方法根据加酶方式不同、酶制剂耐温性不同可以细分。可以细

42、分。一次加酶液化法一次加酶液化法加酶的方法二次加酶液化法加酶的方法二次加酶液化法三次加酶液化法三次加酶液化法 中温酶法中温酶法酶耐温性高温酶法酶耐温性高温酶法高温高温-中温酶法中温酶法原料粗细淀粉质原料直接液化法原料粗细淀粉质原料直接液化法精制淀粉液化法精制淀粉液化法淀粉液化的方法与选择淀粉液化的方法与选择间歇液化法(直接升温法)间歇液化法(直接升温法)n一般在罐内进行,可将原料调浆后一次性打入一般在罐内进行,可将原料调浆后一次性打入罐内,然后启动搅拌,直接通入蒸汽,迅速将罐内,然后启动搅拌,直接通入蒸汽,迅速将料液加热到预定温度进行液化,直至用料液加热到预定温度进行液化,直至用碘液检碘液检验

43、验合格后立即升温灭酶然后送去糖化。合格后立即升温灭酶然后送去糖化。 n间歇液化的具体操作中,一些工厂的作法是先间歇液化的具体操作中,一些工厂的作法是先在罐内放入一定量的水,称为在罐内放入一定量的水,称为底水底水,然后通入,然后通入蒸汽将底水加热到预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一蒸汽将底水加热到预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一边进料一边进汽,直至进料完毕,保温液化。边进料一边进汽,直至进料完毕,保温液化。 半连续液化法半连续液化法n料液在加热到预定温度后开始送入料液在加热到预定温度后开始送入另一罐另一罐内继内继续保温液化直至液化完成,同时在续保温液化直至液化完成,同时在原液化罐原液化罐内内连续进料进汽,保持预定

44、的液化温度,这种边连续进料进汽,保持预定的液化温度,这种边进料进汽、边出料继续液化至液化完成的形式进料进汽、边出料继续液化至液化完成的形式称为半连续式液化。称为半连续式液化。 喷射液化法(连续液化法)喷射液化法(连续液化法)n采用的设备是采用的设备是喷射器喷射器,料液与蒸汽的接触、混,料液与蒸汽的接触、混合是在喷射器内瞬间完成的,并通过在高温下合是在喷射器内瞬间完成的,并通过在高温下短时间的停留达到彻底液化的目的。短时间的停留达到彻底液化的目的。 n常用:利于彻底液化淀粉。常用:利于彻底液化淀粉。n汽带料、料带汽汽带料、料带汽液化程度的控制液化程度的控制(研究研究)n液化目的液化目的:为糖化酶

45、作用提供条件。:为糖化酶作用提供条件。n液化程度液化程度:碘试本色的前提下,液化液:碘试本色的前提下,液化液DE值值越低越好。越低越好。n检测方法检测方法:碘液试色,棕红色或橙黄色即可。:碘液试色,棕红色或橙黄色即可。n液化程度太低会导致底物分子很少,影响糖化液化程度太低会导致底物分子很少,影响糖化速度,而且淀粉易老化。速度,而且淀粉易老化。n液化程度太高则影响糖化酶与底物的结合,最液化程度太高则影响糖化酶与底物的结合,最终终DE偏低。偏低。n可用可用加热灭酶活性加热灭酶活性的方法控制液化程度。的方法控制液化程度。 液化工艺液化工艺(了解)(了解)u 一次加酶喷射液化法一次加酶喷射液化法u 二

46、次加酶喷射液化法二次加酶喷射液化法u 三次加酶喷射液化法三次加酶喷射液化法一次加酶喷射液化工艺一次加酶喷射液化工艺(DDS公司)公司)淀粉淀粉+ +水水+ +酶酶蒸汽蒸汽蒸汽蒸汽配料罐配料罐喷射液化器喷射液化器110110工艺控制:工艺控制:浓度浓度30%pH 6.5酶量酶量0.1%喷射温度喷射温度110,真空,真空闪冷到闪冷到95层流罐维持层流罐维持1-2h二次加酶喷射液化工艺二次加酶喷射液化工艺(DDS公司)公司)酶酶淀粉淀粉+ +水水+ +酶酶蒸汽蒸汽蒸汽蒸汽蒸汽蒸汽蒸汽蒸汽配料罐配料罐喷射液化器喷射液化器保温罐保温罐95-9795-97145145二次液化罐二次液化罐二次喷射的工艺过程

47、二次喷射的工艺过程n在配料罐内,将淀粉加水调浆成淀粉乳,用在配料罐内,将淀粉加水调浆成淀粉乳,用Na2CO3调调pH,使使pH值处在值处在5.0-7.0之间,加入之间,加入0.15%的氯化钙作为淀粉的氯化钙作为淀粉酶的保护剂和激活剂,最后加入耐高温酶的保护剂和激活剂,最后加入耐高温-淀粉酶,料液淀粉酶,料液经搅拌均匀后用泵打入喷射液化器,在喷射器中出来的经搅拌均匀后用泵打入喷射液化器,在喷射器中出来的料液和高温蒸汽直接接触,料液在很短时间内升温至料液和高温蒸汽直接接触,料液在很短时间内升温至95-97,此后料液进入保温罐保温,此后料液进入保温罐保温60min,温度维持在,温度维持在95-97,

48、然后进行二次喷射,在第二只喷射器内料液和蒸,然后进行二次喷射,在第二只喷射器内料液和蒸汽直接接触,使温度迅速升至汽直接接触,使温度迅速升至145以上,并在维持罐内以上,并在维持罐内维持该温度维持该温度3-5min左右,彻底杀死耐高温左右,彻底杀死耐高温-淀粉酶,然淀粉酶,然后料液经真空闪急冷却系统进入二次液化罐,将温度降后料液经真空闪急冷却系统进入二次液化罐,将温度降低到低到95-97,在二次液化罐内加入耐高温,在二次液化罐内加入耐高温-淀粉酶,液淀粉酶,液化约化约30min,用碘呈色试验合格后,结束液化。,用碘呈色试验合格后,结束液化。(3)淀粉糖化及糖化终点的控制)淀粉糖化及糖化终点的控制

49、 糖化理论糖化理论 糖化终点的控制糖化终点的控制 糖化工艺糖化工艺 糖化理论(研究)糖化理论(研究)u糖化温度和糖化温度和pH:由所用的糖化酶的性质决定,:由所用的糖化酶的性质决定,尽量保证较高温度和较低尽量保证较高温度和较低pH。u加酶量:可以适当提高酶量,但是过量则副加酶量:可以适当提高酶量,但是过量则副反应增多,反应增多,DE值下降,过滤难度增大。值下降,过滤难度增大。u液化液液化液DE值影响:在碘试反应基础上,值影响:在碘试反应基础上,DE值越低则糖化效果越好。值越低则糖化效果越好。u异淀粉酶的影响:糖化酶对异淀粉酶的影响:糖化酶对-1,6糖苷键的水糖苷键的水解速度慢,故可以添加异淀粉

50、酶一起提高效解速度慢,故可以添加异淀粉酶一起提高效率。率。 糖化终点控制(研究)糖化终点控制(研究)n终点检测:用无水乙醇滴入糖化液中,无白色终点检测:用无水乙醇滴入糖化液中,无白色沉淀(糊精)即说明达到终点。沉淀(糊精)即说明达到终点。n糖化不完全导致糖化不完全导致DE值不够,糖化过度则会引值不够,糖化过度则会引起过量的副产物。起过量的副产物。n糖化结束后必须高温灭酶。糖化结束后必须高温灭酶。 糖化工艺糖化工艺n糖化是在一定浓度的液化液中,调整适当温度糖化是在一定浓度的液化液中,调整适当温度与与pH值,加入需要量的糖化酶制剂,保持一值,加入需要量的糖化酶制剂,保持一定时间,使溶液达到最高的葡

51、萄糖值。定时间,使溶液达到最高的葡萄糖值。n工艺流程较简单工艺流程较简单 液化液化 糖化糖化 灭酶灭酶 过滤过滤 成品糖液成品糖液3. 酸酶结合水解法酸酶结合水解法n酸酶结合水解法是集酸法和酶法制糖的优点而成酸酶结合水解法是集酸法和酶法制糖的优点而成的生产工艺,分为酸酶水解法和酶酸水解法。的生产工艺,分为酸酶水解法和酶酸水解法。n酸酶水解:先以酸为催化剂将淀粉水解为糊精和酸酶水解:先以酸为催化剂将淀粉水解为糊精和低聚糖,然后用糖化酶水解为葡萄糖。低聚糖,然后用糖化酶水解为葡萄糖。n酶酸水解:将淀粉乳先用淀粉酶液化到一定程度,酶酸水解:将淀粉乳先用淀粉酶液化到一定程度,用酸水解成葡萄糖。用酸水解

52、成葡萄糖。第三节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灭菌发酵培养基灭菌一、消毒与灭菌的原理和方法一、消毒与灭菌的原理和方法二、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二、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三、发酵培养基灭菌工艺三、发酵培养基灭菌工艺四、培养基和设备、管路灭菌的条件四、培养基和设备、管路灭菌的条件一、消毒与灭菌的原理和方法一、消毒与灭菌的原理和方法u 消毒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源微生物。一般只能器具内外的病源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细菌芽孢胞而不能杀死细菌芽孢。u 灭菌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物所有

53、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u 消灭杂菌和防止杂菌污染消灭杂菌和防止杂菌污染1.化学试剂灭菌法化学试剂灭菌法 甲醛、乙醇或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等甲醛、乙醇或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等 适用范围:环境、皮肤及器械的表面消毒适用范围:环境、皮肤及器械的表面消毒2.射线灭菌法射线灭菌法3.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 电磁波、紫外线或放射性物质电磁波、紫外线或放射性物质适用范围:无菌室、接种箱适用范围:无菌室、接种箱常用烘箱,灭菌条件:常用烘箱,灭菌条件:160下保温下保温2h 适用范围:金属或玻璃器皿适用范围:金属或玻璃器皿灭菌的方法灭菌的方法4.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 利

54、用饱和蒸汽灭菌,条件:利用饱和蒸汽灭菌,条件:121,30min 适用范围:生产设备及培养基灭菌适用范围:生产设备及培养基灭菌5.过滤除菌法过滤除菌法 利用过滤方法阻留微生物利用过滤方法阻留微生物 适用范围:制备无菌空气、溶液除菌适用范围:制备无菌空气、溶液除菌 6.火焰灭菌法火焰灭菌法 火焰火焰 适用范围:接种针、玻璃棒、三角瓶口适用范围:接种针、玻璃棒、三角瓶口 灭菌的方法灭菌的方法二、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二、培养基和设备灭菌n发酵工业上发酵工业上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应用最普遍,灭菌效果应用最普遍,灭菌效果最好。最好。n工业灭菌尽量要求杀死微生物,但是尽量少破工业灭菌尽量要求杀死微生物,但是尽

55、量少破坏培养基的成分。坏培养基的成分。(一)培养基湿热灭菌原理(一)培养基湿热灭菌原理u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且在冷凝时会放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且在冷凝时会放出大量的冷凝热,很容易使蛋白质凝固而杀死出大量的冷凝热,很容易使蛋白质凝固而杀死各种微生物。各种微生物。u灭菌同时会破坏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甚至产灭菌同时会破坏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甚至产生不利于菌体生长的物质。生不利于菌体生长的物质。(二)灭菌温度与时间的计算和选择(二)灭菌温度与时间的计算和选择1. 杀灭细菌芽孢的温度和时间杀灭细菌芽孢的温度和时间n杀灭细菌芽孢的温度和时间是根据具体试验确杀灭细菌芽孢的温度和时间是根据具体试验

56、确定。定。n综合来讲,大多数细菌芽孢的致死温度和致死综合来讲,大多数细菌芽孢的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范围是在时间范围是在121,20-30min。2. 培养基灭菌温度的选择培养基灭菌温度的选择n微生物死亡的速率随温度升高增加的倍数大于培微生物死亡的速率随温度升高增加的倍数大于培养基成分破坏随温度升高增加的倍数。养基成分破坏随温度升高增加的倍数。n采用采用高温短时杀菌高温短时杀菌效果较好。效果较好。 灭菌温度灭菌温度/ / 灭菌时间灭菌时间/min /min 维生素维生素B1B1破坏量破坏量/%/%100 400 99.3100 400 99.3110 36 67110 36 67115 15 50

57、115 15 50120 4 27120 4 27130 0.5 8130 0.5 8145 0.08 2145 0.08 2150 0.01 150 0.01 1 1(三)影响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因素(三)影响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因素n灭菌温度和时间灭菌温度和时间n培养基物理状态培养基物理状态n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数量n微生物细胞菌龄微生物细胞菌龄n空气排除情况空气排除情况n泡沫泡沫n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n培养基培养基pH值值n微生物细胞含水量微生物细胞含水量n微生物细胞耐热性微生物细胞耐热性n搅拌搅拌1. 培养基成分和物理状态培养基成分和物理状态n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脂肪、糖分和蛋白质含量越脂肪、

58、糖分和蛋白质含量越高,高,微生物热死亡速率越慢,如果有盐分色素存在微生物热死亡速率越慢,如果有盐分色素存在则较易灭菌。则较易灭菌。n培养基物理状态:培养基物理状态: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灭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灭菌时间要长菌时间要长,如果有大颗粒和粗纤维,则应先,如果有大颗粒和粗纤维,则应先过滤后灭菌。过滤后灭菌。2. 培养基培养基pH值值n培养基培养基pH越低,需要的灭菌时间就越短。越低,需要的灭菌时间就越短。 温度温度 孢子数孢子数 灭菌时间灭菌时间 (min) () (个个/ml) pH=6.1 5.3 5.0 4.7 4.5 120 10000 8 7 5 3 3 115 10000

59、25 25 16 13 13 110 10000 70 65 35 30 24 100 10000 740 720 180 150 150 3. 培养基中微生物因素培养基中微生物因素n微生物数量:数量越多,灭菌时间越长;微生物数量:数量越多,灭菌时间越长;n微生物细胞含水量:含水量越多,越容易受到微生物细胞含水量:含水量越多,越容易受到温度影响而死亡;温度影响而死亡;n微生物细胞的菌龄:年老细胞要比年轻细胞具微生物细胞的菌龄:年老细胞要比年轻细胞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有更强的抵抗能力;n微生物的耐热性:不同微生物细胞耐热性有差微生物的耐热性:不同微生物细胞耐热性有差异,细菌营养体、酵母、霉菌菌丝

60、体对热敏感,异,细菌营养体、酵母、霉菌菌丝体对热敏感,放线菌、霉菌孢子等则较耐热。放线菌、霉菌孢子等则较耐热。4. 空气、搅拌和泡沫空气、搅拌和泡沫n空气:灭菌温度控制是利用水蒸气的压力来控空气:灭菌温度控制是利用水蒸气的压力来控制的,如空气过多,则水蒸气的压力不准,温制的,如空气过多,则水蒸气的压力不准,温度则不准确;度则不准确;n搅拌:充分搅动可以排除局部死角造成的灭菌搅拌:充分搅动可以排除局部死角造成的灭菌不彻底;不彻底;n泡沫:培养基产生的泡沫对灭菌极为不利,要泡沫:培养基产生的泡沫对灭菌极为不利,要尽量减少。尽量减少。三、发酵培养基灭菌工艺三、发酵培养基灭菌工艺u间歇灭菌间歇灭菌u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