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本知识提纲汇编_第1页
摄影基本知识提纲汇编_第2页
摄影基本知识提纲汇编_第3页
摄影基本知识提纲汇编_第4页
摄影基本知识提纲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摄影基本知识提纲摄影基本知识提纲东风学校 刘建 说明说明 摄影基本知识实际上包括多门专业课程,如摄影基本知识实际上包括多门专业课程,如照相机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照相机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摄影色彩学摄影色彩学、摄影光学摄影光学、摄影构图学摄影构图学、透视学原理透视学原理等。本讲义提纲只是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加以等。本讲义提纲只是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加以精简提炼,为生活中的摄影提供一些基本常识和帮精简提炼,为生活中的摄影提供一些基本常识和帮助,仅此而已。助,仅此而已。 一、单一、单反相反相机使用机使用单反相机级别划分单反相机级别划分1. 1. 胶片摄影时代分为:低端入门级、中低级、中级、中胶片

2、摄影时代分为:低端入门级、中低级、中级、中高级、准专业级、专业级。高级、准专业级、专业级。2. 2. 数码摄影时代一般分为:低端入门级、中级、准专业数码摄影时代一般分为:低端入门级、中级、准专业级、专业级。级、专业级。比如:佳能的比如:佳能的400D400D、尼康的、尼康的D40XD40X是低端入门级,佳能是低端入门级,佳能的的40D40D、尼康的、尼康的D80D80是中级机,佳能的是中级机,佳能的5D5D、尼康的、尼康的D300D300是准专业级,佳能的是准专业级,佳能的1DS31DS3、尼康的、尼康的D3D3是专业机。是专业机。 三大基本参数三大基本参数感光度感光度(ISO)(ISO):

3、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光圈(光圈(F F):): F1 F1 F1.4 F1.4 F2F2 F2.8 F2.8 F4 F4 F5.6F5.6 F8F8 F11F11 F16F16 F22F22 F32F32 F44F44 F64F64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 1 1 1/21/2 1/41/4 1/81/8 1/151/15 1/30 1/30 1/60 1/60 1/1251/125 1/2501/250 1/5001/500 1/10001/1000 参数的基本含义参数

4、的基本含义感光度感光度(ISO)(ISO): 相机感光单元对光线的敏感度,一般选择相机感光单元对光线的敏感度,一般选择100100或或200200,使用过,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改变。程中不需要改变。光圈(光圈(F F):): F F数字越小,光圈孔径越大,每增加一档,光通量减少一倍;数字越小,光圈孔径越大,每增加一档,光通量减少一倍;反之,光通量增加一倍。反之,光通量增加一倍。快门速度快门速度:(秒):(秒) 速度每提高一档,曝光时间缩短一倍,光通量减少一倍;反速度每提高一档,曝光时间缩短一倍,光通量减少一倍;反之,光通量增加一倍。之,光通量增加一倍。( (速度环上标识的数字为分母数字。速度环上标

5、识的数字为分母数字。) ) 正确曝光的参数设定正确曝光的参数设定1. 1.感光度感光度(ISO)(ISO)设定:设定: 一次设定,一般不需要改变。一次设定,一般不需要改变。2. 2.光通量与光圈快门组合:光通量与光圈快门组合: 相同光通量,光圈增大一档(相同光通量,光圈增大一档(F F数字变小),快门速度必须加快一数字变小),快门速度必须加快一档,反之也然,以此类推。档,反之也然,以此类推。 例例. . 光通量相同:光通量相同:F11+1/125 = F8+1/250 = F5.8+1/500 =F4+1/1000F11+1/125 = F8+1/250 = F5.8+1/500 =F4+1/

6、10003. 3.正确曝光的光通量控制:正确曝光的光通量控制: (1) (1)相机电子测光判断光通量:全自动(相机电子测光判断光通量:全自动(AutoAuto)、半自动()、半自动(P P模式或模式或双优先模式)选择正确的光圈快门组合双优先模式)选择正确的光圈快门组合 (2) (2)自我判断(自我判断(M M模式):靠个人经验,根据天气和光线的强弱以及模式):靠个人经验,根据天气和光线的强弱以及欲达到某种拍摄效果,自主手动选择光圈快门组合。欲达到某种拍摄效果,自主手动选择光圈快门组合。 基本拍摄模式基本拍摄模式P P: 程序模式(由你设定光圈或快门,其它由电脑判断)程序模式(由你设定光圈或快门

7、,其它由电脑判断)TV TV (S S):): 快门优先式快门优先式( (先确定快门速度,其它由电脑判断先确定快门速度,其它由电脑判断) )AVAV(A A) : 光圈优先式光圈优先式( (先确定光圈大小,其它由电脑判断先确定光圈大小,其它由电脑判断) )A A(AUTOAUTO):): 全自动模式(全部由电脑确定)全自动模式(全部由电脑确定)M M: 手动模式手动模式 (光圈快门全部由你自主手动设定)(光圈快门全部由你自主手动设定)CACA:创意自动或智能自动(可以进行简单设置,可对色温亮度:创意自动或智能自动(可以进行简单设置,可对色温亮度 等进行优化,优化的自动模式)。等进行优化,优化的

8、自动模式)。预设拍摄模式:场景、花卉特写、人像、短片拍摄等。预设拍摄模式:场景、花卉特写、人像、短片拍摄等。 取景与测光取景与测光1. 1.取景:拍摄画面与构图的依据。取景:拍摄画面与构图的依据。 (1 1)取景器取景(与实际拍摄画面一致)取景器取景(与实际拍摄画面一致) (2 2)液晶屏取景)液晶屏取景2. 2.测光(半按快门,取景器可查看测光结果)测光(半按快门,取景器可查看测光结果) (1 1)点测光)点测光 (2 2)面测光)面测光 (3 3)点面与中心重点测光(高档相机的方式)点面与中心重点测光(高档相机的方式)注:测光结果是相机正确曝光的依据,是选择光圈注:测光结果是相机正确曝光的

9、依据,是选择光圈快门组合的依据。快门组合的依据。 对焦与变焦对焦与变焦1. 1. 对焦:实际是调整镜头像距,使成像清晰。对焦:实际是调整镜头像距,使成像清晰。 (1 1)对焦模式开关(镜头后部)对焦模式开关(镜头后部) (2 2)对焦模式)对焦模式 a. A F(A) a. A F(A) : 自动对焦(半按快门)自动对焦(半按快门) b. MF(M) b. MF(M) :手动对焦(镜头上的对焦环):手动对焦(镜头上的对焦环)注:所有自动拍摄模式,将对焦开关拨到自动对焦注:所有自动拍摄模式,将对焦开关拨到自动对焦(AF)(AF), 自动对焦模式时,不要手动旋转对焦环。自动对焦模式时,不要手动旋转

10、对焦环。2. 2.变焦:调整镜头的物理焦距变焦:调整镜头的物理焦距( (必须是变焦镜头必须是变焦镜头) ),可改变,可改变 视场和拍摄距离,效果是推离或拉近远景。(转动镜视场和拍摄距离,效果是推离或拉近远景。(转动镜头上的变焦环)头上的变焦环) 景深和景深表景深和景深表1. 1.景深:景深: 拍摄画面中,前后景物拍摄画面中,前后景物( (前景前景 中景中景 远景远景) )清晰的范围。清晰的范围。2. 2.影响影响景深景深的因素的因素 (1 1)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2 2)拍摄距离(物距)(距离越近,景深越小)拍摄距离(物距)(距离越近,景深越小)3.

11、 3.景深表景深表 镜头上反映光圈与拍摄距离之间关系的刻度表。镜头上反映光圈与拍摄距离之间关系的刻度表。4. 4.景深的查看景深的查看 主体清晰状态下,对焦环上的物距刻度(主体清晰状态下,对焦环上的物距刻度(0-0-)对)对应固定环上两个相同光圈刻度之间的数值范围应固定环上两个相同光圈刻度之间的数值范围( (米米) ) ,即当前景深即当前景深 。 5. 5.景深在摄影中的应用:景深在摄影中的应用: 常见案例说明常见案例说明(1 1)使用大光圈组合,景深变小,可以使拍摄主体前)使用大光圈组合,景深变小,可以使拍摄主体前后景物虚化,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后景物虚化,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2 2)使用

12、大光圈组合,适当的拍摄距离,达到虚化前)使用大光圈组合,适当的拍摄距离,达到虚化前景,形成色斑光影,达到某种梦幻效果。景,形成色斑光影,达到某种梦幻效果。(3 3) 使用小光圈组合使用小光圈组合 ,适当拉开距离,适当拉开距离 ,快速拍摄,快速拍摄,全景都清晰的效果。全景都清晰的效果。(4 4)使用慢速组合,拍摄运动物体,达到画面上的运)使用慢速组合,拍摄运动物体,达到画面上的运动效果。动效果。(5 5)使用小光圈组合,自动对焦,实现抓拍。)使用小光圈组合,自动对焦,实现抓拍。 二、摄影用光二、摄影用光1. 1.光源光源 (1 1) 直射光,光线很硬。直射光,光线很硬。 (2 2)漫散射能够分散

13、光线,光线变柔。)漫散射能够分散光线,光线变柔。 (3 3)反射中漫射光线。)反射中漫射光线。 2. 2.光色(色温)光色(色温) (1 1)暖色调)暖色调 (2 2)冷色调)冷色调 3. 3.光位:根据不同效果需求选择不同光位光位:根据不同效果需求选择不同光位 (1 1)正面光(细腻,效果较平淡)正面光(细腻,效果较平淡) (2 2)前侧光)前侧光 (3 3)正侧光)正侧光 (4 4)后侧光)后侧光 (5 5)逆光(背光)逆光(背光) (6 6)顶光)顶光 (5 5)脚光)脚光(有较强的立体感)(生活照应避免使用) 4. 4.闪光灯的使用闪光灯的使用 (1 1)逆光补光(一般是对人物脸部补光

14、)逆光补光(一般是对人物脸部补光)(2 2)弱光抓拍(一般应用在新闻摄影中)弱光抓拍(一般应用在新闻摄影中)(3 3)使用闪光灯的不足之处。)使用闪光灯的不足之处。 (生活照一般应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生活照一般应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 三、摄影色彩三、摄影色彩三原色色环及补色 1. 1.冷暖色(色温)冷暖色(色温) (1)冷色调冷色调 蓝色属于冷色调蓝色属于冷色调 (2).(2).暖色调暖色调 黄色、红色令人感到温暖黄色、红色令人感到温暖 颜色能使照片具有强烈的情绪,控制观众对颜色能使照片具有强烈的情绪,控制观众对照片的整体印象。照片的整体印象。 这幅风景作品以出色的冷调蓝色而这幅风景作品以出

15、色的冷调蓝色而成功。照片中的每一处都透露着冬成功。照片中的每一处都透露着冬季、和平、安静的意味。早晨,逆季、和平、安静的意味。早晨,逆光中的冰原,结冰的河面上有很多光中的冰原,结冰的河面上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草小树,清晨的寒雾笼不知名的小草小树,清晨的寒雾笼罩着他们,虽然太阳被云层遮挡,罩着他们,虽然太阳被云层遮挡,但画面却呈现出一种神圣与美丽。但画面却呈现出一种神圣与美丽。 暖调色彩则会给观众暖调色彩则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温暖和愉快带来一种温暖和愉快的感觉。的感觉。 2. 2.互补色互补色 实际应用中,正补实际应用中,正补色对比强烈,弱补色对比强烈,弱补色会更加和谐和柔色会更加和谐和柔和。在取景时留

16、意和。在取景时留意画面背景与被摄主画面背景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色彩关系,体之间的色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创造出具有良好地创造出具有良好视觉观感的人像照。视觉观感的人像照。色环中,色环中,180180度对应的颜色为互补色(正补色)。度对应的颜色为互补色(正补色)。包括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以及紫色与黄包括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以及紫色与黄色等。实际上正补色两侧色等。实际上正补色两侧6060度内均为补色。度内均为补色。 如果在一片开满了如果在一片开满了黄黄色色野花的乡间田园中野花的乡间田园中进行拍摄时,你最好进行拍摄时,你最好安排自己的模特身着安排自己的模特身着以以紫色紫色为主

17、色调的服为主色调的服装。如果拍摄场景中装。如果拍摄场景中有大片的有大片的绿色绿色灌木,灌木,那么身着那么身着粉色或红色粉色或红色服装会呈现出更好的服装会呈现出更好的拍摄效果。拍摄效果。 在选择拍摄场景时,我们不仅要关心构图问题,同时也要留在选择拍摄场景时,我们不仅要关心构图问题,同时也要留意场景中的主色调意场景中的主色调。 在一张色彩简洁的照片中,一处不同的颜色可以给场景增加趣味在一张色彩简洁的照片中,一处不同的颜色可以给场景增加趣味性。但是这个颜色出现的位置,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以与整体画性。但是这个颜色出现的位置,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以与整体画面形成平衡。面形成平衡。照片中,红色的照片中,红色

18、的树叶落于溪流之树叶落于溪流之上,打破了画面上,打破了画面的整体,虽然是的整体,虽然是落叶流水,但定落叶流水,但定格下的画面令人格下的画面令人难忘。占据支配难忘。占据支配地位倒映着青绿地位倒映着青绿色苔藓的流水中,色苔藓的流水中,红色起到了平衡红色起到了平衡的作用。的作用。 3. 3.合理运用中性背景合理运用中性背景 平淡的中性色调背景平淡的中性色调背景可以帮助你提升照片可以帮助你提升照片在色彩上的表现,使在色彩上的表现,使主体更加突出。主体更加突出。 4. 4.使用色彩丰富的背景使用色彩丰富的背景 选择一些色彩丰富的场景作为拍摄地。选择一些色彩丰富的场景作为拍摄地。白色、黑色或者中性色彩的服

19、装同样白色、黑色或者中性色彩的服装同样能够起到突出被摄主体的效果。能够起到突出被摄主体的效果。 四、摄影构图四、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摄影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巧妙地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巧妙地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应把它们看做是形态、线条、局的方法。应把它们看做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等的结合体。质地、明暗、颜色、用光等的结合体。 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图片的表达,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图片的表达,完美展现发现美,这就是构图的目的。完美展现发现美,这就是构图的目的。 构图的基本原则构图的基本原则 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

20、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 形状对比形状对比 、明暗对比、明暗对比、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 2. 2.变化对比原则变化对比原则 1. 1.均衡对称原则均衡对称原则 3. 3.视点(透视)构图原则视点(透视)构图原则 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视平线就是与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视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一条线。透视学原理,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眼睛平行的一条线。透视学原理,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近高远低,近大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