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_第1页
曹刿论战教案_第2页
曹刿论战教案_第3页
曹刿论战教案_第4页
曹刿论战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备 注曹 刿 论 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积累文言知识,准确地翻译全文。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教学难点: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课前准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刿( )   鄙( )    孚( )   徧( )间( )    靡( )     轼( ) 辙( )2、用“/”线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2、靡,故逐之。3、查找资料,了解背景,介绍左传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鲁军一鼓作气,大败齐军。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

3、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4、预习课文后,请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课堂助学】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历史上注明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分析一下克敌制胜的关键是什么?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鲁庄公、曹刿、乡人)2、从题目看,主要人物是谁?(曹刿)3、文章主要内容是在记叙一次战争的经过吗?从题目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论)4、文章记叙的是哪一次战争?(长勺之战)二、朗读课文读顺文句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注意读音、句读、语速、语调、语气。2、个别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听评。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三、再读课

4、文读懂词义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已经读顺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参照注释再次阅读课文,真正把课文读懂。而读懂课文,主要是把握句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理解它们的语言现象,这样就能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自主解释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然后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共同解决。备 注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衣食所安 小惠未徧 必以信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忠之属也 公将鼓之 既克 夫战 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 再而衰 弗敢专也2、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小惠未徧,民弗从

5、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通译全文 同桌之间互相合作,一个同学朗读原文,另一个同学翻译意思,逐句说一遍。之后,我们请出同桌组在全班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看谁做得好。注意下列要求:读:字音读准 流畅自然 节奏合理说:意思明确 条理清晰 语言通畅四、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上节课仅仅读懂了文章的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反复诵读去进一步感受文章内容。反复朗读,直至能背。【当堂巩固】1很多词语在文言文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发生了变

6、化,请阅读课文,按照示例的方式,找出文中其它古今异义的词语,写在下面。(至少再找出4个)示例:句子: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句子: 古义: 今义: 句子: 古义: 今义: 句子: 古义: 今义: 句子: 古义: 今义: 句子: 古义: 今义: 2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会随着语境的变化,意思和用法也随之发生变化。请阅读课文,按照示例的方式,找出文中其它一词多义现象。(至少再找出2处) 何以战 示例:(以) ( )必以分人 ( ) ( ) 3、曹刿论战选自 ,此书相传是 时期 所作,是 根据 写的 体史书。【课后作业】背诵全文备 注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明

7、白取信于民和把握战机的道理。2 学习作者合理安排材料和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分析曹刿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感悟战例中蕴含的道理。【课前准备】1、曹刿对战争的哪几个阶段进行论说?(战前、战中、战后)2、曹刿认为战前应该做怎样的准备?用原文回答。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课堂助学】一、复习巩固 1、抽背课文2、检查重点字词句翻译二、问题探究读懂内容1、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取信于民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3、说说曹刿的

8、“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战前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抓住了最佳的进攻时机和追击时机,战后独到精辟的总结分析。4、你从曹刿论战中,看出曹刿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曹刿是一个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军事上有杰出谋略的人。5、文章为什么要表现鲁庄公的“鄙”?对解释曹刿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用什么手法?用鲁庄公的鄙陋,即鲁莽,毫无军事指挥才能与曹刿的聪明才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6、为什么要写“乡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侧面描写,用乡人衬托曹刿的爱国思想。7、文章对战争的场面详写了吗?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作为一篇记史的作品,本文的一个

9、显著特点的石料裁剪得当。作者把曹刿在战前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地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原理,都写得比较详细。其他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规模、战斗的途图景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导作用的事件如请见、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裁剪,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 结构梳理 第一段,写战前的政治准备。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备 注【当堂巩固】1.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答: 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C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

10、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 史事件的。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课后作业】1、默写文中重要语段2、全面复习本课内容曹刿论战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默写课文相关语段。2、当堂检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  小惠未徧( ) 下视其辙(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

11、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 军队  )(讨伐,攻打 )       (2)齐师败绩(  大败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祭祀用的猪牛羊 )( 虚夸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诉讼案件  )(虽然  )( 明察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  2、民弗从也( 服从,听从 )彼竭我盈,故克之(  所以 )      战则请从(跟从,跟随 )

12、3、曹刿请见(请求 )          4、又何间焉( 参与  )战则请从(请允许我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其乡人曰( 他的  )        6、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公问其故(  他,指曹刿  )     公与之乘( 代曹刿 ) 望其旗靡( 他

13、们,指齐军  )     登轼而望之( 代齐军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名作动,赐福,保佑   )   2、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2、忠之属也  古义:   

14、60;        今义: 3、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4、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备 注6

15、、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1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3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愿动词4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6古义:虽然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六、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

16、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辙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七、比较阅读:【甲】公与之乘故逐之。”【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

17、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星列:象星一样布满。待旦:等到天亮。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望其旗靡(倒下 ) 公将鼓之(助词,无实义 )会匈奴大入塞(正遇上  ) 范兵不敌( 抵挡   ) 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分)   虏 众 盛 / 而 范 兵 不 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