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征询)_第1页
北京市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征询)_第2页
北京市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征询)_第3页
北京市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征询)_第4页
北京市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征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地方标准 XXXXX-2015北京市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Code for accessibility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征求意见稿)2015XXXX 发布 2015XXXX 实施联合发布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目 次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54 道路64.1 设计范围64.2 缘石坡道64.3 盲道64.4 轮椅坡道74.5 服务设施74.6 标识系统及信息无障碍74.7 道路衔接75 绿地85.1 设计范围85.2 无障碍游览路线85.3 出入口95.4 园林设施及小品 95.5 种植 95.6 标识 106 居住建筑公共部分1

2、16.1 出入口116.2 室外坡道和台阶116.3 门厅、公共走廊126.4 楼梯136.5 电梯136.6 标识147 配套公共设施157.1 设计范围157.2 停车157.3 公共厕所167.4 出入口167.5 门厅、公共走廊167.6 楼梯和电梯177.7 标识177.8 其他178 标识系统17本规程用词说明18本规程引用标准名录19附:条文说明204Contents1 General principles12 Terms23 Basic Requirements54 Road64.1 Implementation scope64.2 Curb ramp64.3 Tactile

3、ground surface indicator64.4 Wheelchair ramp74.5 Service facilities74.6 Symbols and information75 Green space75.1 Implementation scope85.2 Accessible routes85.3 Accessible entrance85.4 Landscape facilities95.5 Planting95.6 Symbols96 Common facilitie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106.1 Entrance116.2 Ramp a

4、nd steps116.3 Gallery116.4 Stairs126.5 Elevator136.6 identification137 Public facilities147.1 Implementation scope157.2 Parking157.3 Public toilet157.4 Entrance167.5 Lobby and Public corridor167.6 Stairs and elevator167.7 Symbols177.8 Other178  Identification System17Explanation of wording

5、 in this code18List of quoted standards19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2051 总 则 1.0.1 为全面推进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本市人民的居住生活质量,确保人们在居住区内安全、方便地使用各种设施,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区内道路、绿地、居住建筑及配套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1.0.3 居住区和居住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我市总体发展的需求,以消除人们在居住环境中的障碍,为各类人群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为目标。无障碍设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4

6、 居住区和居住建筑的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 走道净宽 Net Width of Corridor 通行走道两侧墙面凸出物内缘之间的水平宽度,当墙面设置扶手时,为双侧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2.0.2 楼梯段净宽 Net Width of Stairway 楼梯段墙面凸出物与楼梯扶手中心线之间,或楼梯段双面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2.0.3 门口净宽 Net Width of Doorway 门扇开启后,门框内缘与开启门扇内侧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2.0.4 安全警示线 safety warning line用于界定和划分危险区域,向人

7、们传递某种注意或警告的信息,以避免人身伤害的提示线。2.0.5 非机动车停车处Non-motor Vehicle Parking专供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专用车、老年人使用的电动车、自行车等停放的场所。3 基本规定3.0.1 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应制定无障碍环境规划,确保家庭与社区、社区与外部公共场所之间的无障碍衔接。3.0.2 无障碍设施形式、材料的选择,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及建筑的风格相协调,创造安全、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3.0.3 无障碍设计应积极贯彻通用设计的理念,以人为本,使无障碍设施对各类人群都方便适用。3.0.4 无障碍设施应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不得造成室内外环境污染。3.0.

8、5 居住区和建筑内无障碍标识应纳入居住区环境或建筑内部的标识系统中,设计应科学合理,易于识别,并形成完整的系统,传达有效的信息。3.0.6 既有建筑改造中,增加的无障碍设施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 4 道 路4.1设计范围4.1.1 居住区内道路无障碍设计范围应包括:1 居住区道路;2 小区路;3 组团路;4 宅间小路。4.1.2 道路空间内人行系统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应沿行人通行路径布置。4.1.3 人行系统中无障碍设计设施主要包括缘石坡道、盲道、轮椅坡道、服务设施、标识及信息。4.2缘石坡道4.2.1 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出入口位置必须设置缘石坡道。4.2.2 居住区级道路设有人行横道

9、时,人行横道两端应设置缘石坡道,人行横道范围内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4.2.3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4.2.4 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差应小于10mm。4.2.5 宜优先选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4.3盲道4.3.1 居住区内道路应符合无障碍通道要求,人行通道的行进方向或高差发生变化时,宜设置提示盲道。4.3.2 居住区内人行道有坡道、轮椅坡道或设有台阶时,距上下坡边缘或踏步起点和终点250mm300mm处宜设置提示盲道。4.3.3 盲道型材表面应防滑,盲道布设应避开树木(穴)、电线杆、拉线等障碍物,其他设施不得占用盲道。4.3.4 盲道颜色宜与相邻的人行

10、道铺面颜色形成对比,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宜采用中黄色。4.4轮椅坡道4.4.1 人行系统地面有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轮椅坡道宜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4.4.2 轮椅坡道的坡口与地面应没有高差。4.4.3 轮椅坡道的净宽度应不小于1.00m。4.4.4 轮椅坡道的高度超过300mm且坡度大于1:20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4.4.5 轮椅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无反光。4.5服务设施4.5.1 沿人行系统布置的服务设施不应影响行人的正常通行。4.5.2 设置服务设施时宜考虑低位服务设施的布设,低位服务设施上表面距地面高度宜为700mm850mm,其下部宜至少留出宽750mm,高650m

11、m,深450mm供乘轮椅者膝部和足尖部的移动空间。4.5.3 低位服务设施前应有轮椅回转空间,回转直径不小于1.50m,方便乘轮椅者使用。4.5.4 设置休息座椅时,应留有轮椅停留及回转空间。4.5.5 当人行道设有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台阶,应在台阶两侧设置扶手。4.6标识及信息4.6.1 道路范围内宜设置居住区平面示意图及导向标识,并体现无障碍设施的位置。4.6.2 道路范围内宜设置信息无障碍的设备和设施,满足各类使用者的需求。4.7道路衔接4.7.1 居住区内道路无障碍设施应与居住建筑出入口、居住绿地出入口及配套公共设施出入口合理衔接。4.7.2 居住区内道路无障碍设施应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合

12、理衔接。5 绿 地5.1 设计范围5.1.1 居住区绿地无障碍设计范围应包括:1 开放式宅旁绿地2 公共绿地3 开放式配套公建绿地4 开放式道路绿地5.1.2 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5.2无障碍路线5.2.1 居住区绿地设计时应规划无障碍路线,无障碍路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障碍路线应能到达园区内主要活动区域及主要景点,并应形成环路; 2 无障碍路线应方便轮椅通行,园路宽度不宜小于1.50m,纵坡不宜大于1:25。纵坡大于1:25,且高差大于300mm时,路两侧宜设扶手;如坡长超过30m,应在路旁设置不小于1.50mx1.50m休息平台,并方便轮椅停靠

13、; 3 无障碍路线上的园路不宜设置台阶,必须设置时,应设置提示盲道,同时设轮椅坡道; 4 无障碍路线上桥的坡度应不大于1:12; 5 沿湖的轮椅通道应设置护栏,高度不低于900mm; 6 无障碍路线上的园路和广场地面应平整防滑、不松动、不积水。5.2.2 与无障碍游览园路相接的林下活动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铺装材料应能满足轮椅行进的要求; 2 树池宜高出广场地面不小于50mm,与广场地面相平的树池应加箅子; 3 植物种植应以落叶乔木为主,林下净空不得低于2.50m; 4 应设置休息座椅等休憩设施。5.2.3 与无障碍游览园路相接的活动广场地面不宜有高差,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5.2.4 视

14、觉障碍者集中的居住区,开放式宅间绿地、组团绿地宜设置为视觉障碍者服务的活动区域,为视觉障碍者服务的活动区域应设置在绿地主要出入口附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入口、台阶、坡道处应设提示盲道; 2 场地内应设行进盲道; 3 场地内应设语音服务、盲文铭牌; 4 植物设计时宜采用芳香类植物。5.2.5 无障碍路线应做好与市政设施、居住区道路、建筑物的无障碍衔接。5.3 出入口5.3.1 组团绿地、开放式宅间绿地出入口地面宜无高差,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5.3.2 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为无障碍出入口,有3个及以上出入口时,应不少于2个出入口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5.3.3 出入口宜设提示

15、盲道,提示盲道应与市政路、居住区道路的盲道相连。5.4 园林设施及小品5.4.1 园路及广场的休息坐椅旁应设置轮椅停留空间。5.4.2 居住绿地内的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如亭、廊、榭、花架等,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其入口不易设置过高的台明或台阶,必须设置时应设置提示盲道和轮椅坡道。5.4.3 无障碍路线上宜设置公共厕所,其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宜设无障碍厕所。5.4.4 儿童活动场、老年人活动场附近宜设置公共厕所;儿童活动场附近的公共厕所应方便儿童使用,其设施设计应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中的规定。5.4.5 居住区绿地应设儿童活动场和老年人活动场,儿童活动场和老年人活动场

16、应与居民楼间保持一定距离;场地内应设供老年人使用的活动设施。5.5 种植5.5.1 园路边缘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宜选用革质有刺的丛生植物; 2 路面范围内,乔木之下净空不得低于2.50m; 3 乔木种植点距离缘石外侧不应小于500mm。5.5.2 儿童活动场周围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保持较好的可通视性; 2 不宜选用革质有刺的丛生植物; 3 不应选用有毒的植物。5.6 标识 5.6.1 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出入口、管理建筑附近应设置园区全景图,全景图应注明无障碍路线和无障碍设施的位置。5.6.2 园路交叉口、广场附近应设置导向标志。5.6.3 活动器械应设置使

17、用铭牌,使用铭牌应设置在醒目位置。5.6.4 危险地段应设置必要的警示、提示标志及安全警示线。6 居住建筑公共空间6.1 出入口 6.1.1 首层主要的出入口与室外地面有高差时,应为无障碍出入口。其他不同方向的出入口也宜设置为无障碍出入口。6.1.2 无障碍出入口包括以下几种类别: 1 平坡出入口;2 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入口;3 同时设置台阶和升降平台的出入口。6.1.3 出入口的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力度大的弹簧门,并不宜采用弹簧门、玻璃门,当设置玻璃门时应有醒目的提示标志。出入口设置平开门,条件允许时,宜在门上安装电动开门辅助装置和感应开门装置。6.1.4 单扇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度不应

18、小于800mm;双扇门应保证一侧门扇开启后的通行净宽度不小800mm。6.1.5 门把手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400mm的墙面,出入口内外应有不小于1.50m×1.50m的轮椅回转空间。6.1.6 出入口的地面应平整、防滑。6.1.7 出入口的上方应设置雨棚,雨棚的宽度应能够覆盖出入口的平台,并宜超过台阶首级踏步。雨棚的排水管应避开下方坡道、台阶。 6.2 室外坡道和台阶6.2.1 出入口与地面有高差设置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6.2.2 轮椅坡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无障碍出入口的轮椅坡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6.

19、2.3 轮椅坡道的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表6.2.3的规定。表6.2.3 轮椅坡道的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坡度1:201:161:121:101:8最大高度(m)1.200.900.750.600.30水平长度(m)24.0014.409.006.002.40注:其他坡度可用插入法进行计算。6.2.4 轮椅坡道的高度超过300mm且坡度大于1:20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轮椅坡道的临空侧应设置安全阻挡措施。6.2.5 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无反光。6.2.6 轮椅坡道的坡口与地面应没有高差。6.2.7 室外台阶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

20、300m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50mm,且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应均匀一致;2 室外台阶的踏步数不宜小于两级。当出入口平台与周围地面高差小于一步台阶高度即150mm时,宜设置坡道相连。3 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台阶应在两侧设置连续的扶手。 4 台阶上行及下行的第一阶宜在颜色或材质上与其他阶有明显区别,或设置提示色带。 5 台阶面层应采用耐磨、防滑的装修材料,并且不应选择容易引起视觉错乱的图案。6.3 门厅、公共走廊6.3.1 出入口的门厅、过厅设置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时两道门的间距不应小于1.50m。6.3.2 公用走廊的形式宜简短、直接。6.3.3 公用走廊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宜大于1.50m。

21、当走廊净宽小于1.50m时,宜设置轮椅回转空间。6.3.4 公共走廊的地面应平整、防滑、耐磨、反光小或无反光;6.3.5 公共走廊内有高差时,应设置轮椅坡道。改造工程的公共走廊内设置台阶,并没有条件改造坡道时,应设置扶手。6.3.6 固定在公共走廊的墙、立柱上的突出的物体或标牌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灭火器和消火栓等应采用嵌入式安装,既有建筑改造中应放置在不影响通行的地方。 6.4楼梯6.4.1 公共楼梯宜采用直线型楼梯; 6.4.2 同一楼梯梯段的踏步宽度、高度应均匀一致;不设置电梯的住宅,楼梯踏步的宽度宜大于等于280mm,踏步的高度宜小于等于160mm; 6.4.3 梯段的净宽度

22、应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要求,休息平台的净宽度不得小于1.20m,剪刀梯休息平台的宽度不得小于1.30m,应保证担架能够通过; 6.4.4 楼梯不应采用无踢面的踏步和有突缘的踏步; 6.4.5 楼梯踏步面层应采用防滑材料。当设置防滑条、示警条时,不宜突出踏步前缘,且突起踏面高度不宜大于3mm; 6.4.6 楼梯上行及下行的第一阶踏步宜在颜色或材质上与平台有明显区别,或在踏面和踢面相交的位置设置色带设置。6.4.7 不设置电梯的住宅,楼梯宜设置双侧扶手,靠墙扶手的内侧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0mm。6.4.8 楼梯扶手应安装坚固,形状易于抓握。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

23、伸不小于100mm;圆形扶手的直径应为35mm50mm,矩形扶手的截面尺寸应为35mm50mm。扶手的材质宜选用防滑、热惰性指标好的材料。6.4.9 楼梯间应有充足的照明。6.5 电梯6.5.1 四层及四层以上的住宅每住宅单元至少应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 6.5.2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住宅单元至少应设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轿厢的最小规格为宽度不应小于1.60m ,深度不应小于1.50m(或计算出的面积与其相同的其他型号电梯),轿厢门洞净宽不应小于900mm。 6.5.3 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的净深度,且不应小于1.50m。6.5.4 无障碍电梯的轿厢门宜安装开关延时与关

24、门保护装置,轿厢内宜配置音频报站、视频监控和对讲机设备。6.6 标识6.6.1 公共走廊的墙面应设明确、清晰的标识,说明楼层、房间号及疏散方向等信息。6.6.2 楼内各种设备用房、设备管井应设置明确的用途标识。7 配套公共设施7.1 设计范围7.1.1 居住区配套公共设施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包括综合服务类设施、交通类设施、市政公用类设施、教育类设施、医疗卫生类设施、商业服务类设施等。7.1.2 教育类设施、交通类设施中的公交车站,社会、福利设施、医疗卫生类设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7.2 停车7.2.1 居住区配套的停车场和车库应符合下列规定:1 居住区的停车场和车库的总停车位应设置不少于0.5%的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若设有多个停车场和车库,宜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