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中暑原因_第1页
常见的中暑原因_第2页
常见的中暑原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暑的急救及护理科室:急诊 时间及地点:2013-9-17 急诊办公室参加人员:全体护士授课人及职称:潘海燕 护师内容:中暑的急救及护理 一、概述 中暑是指人体处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在炎热烈日的曝晒下或高温环境中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措施,常易发生中暑。诱发中暑的因素有:肥胖;缺乏体育锻炼;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伴发潜在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下丘脑病变;某些药物的应用,如阿托品、巴比妥等;饱食后立即进行高温环境下作业;酷暑季节、老年人、久病卧床者,产

2、妇终日逗留在通风不良、空气潮湿、温度较高的室内,均易发生中暑。 正常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体内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使体温维持在37°C左右。其调节方法通过三种方式:辐射、传导与对流;蒸发;其他。三、病情评估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劳动工作一定时间后,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四肢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C。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很快消除。 2、轻度中暑 除具有先兆中暑症状外,同时兼有面色潮红或苍白、胸闷、

3、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灼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C。如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34小时可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 4、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 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多见于老年人。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此型最常见,多见于老年人或未能适应高温者。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血压下降手足抽搐和昏迷等。

4、 中暑痉挛: 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多见于健康青壮年人。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浓度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以腓肠肌多见,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日射病: 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 四、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救护原则:1、分秒必争迅速使病人脱离高温环境,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位,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2、补充液体: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

5、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3、人工散热: 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 4、冰敷: 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直到体温降至38°C 以下。5、出现早期呼吸、循环衰竭,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湿冷、多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者,应给予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可使用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 户外运动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

6、逐,而长时间曝晒在猛烈的阳光下,体内的热温未能充分散发,使体温升高,脑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连受破坏而停止活动,这就是中暑。 中暑者头痛、发高烧、呕吐或昏倒,有时会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动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阳帽,并防止曝露在阳光下太久。 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外衣,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

7、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 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五、护理要点1. 保持有效降温(1) 室温:为使病人的体温尽快恢复正常,应注意病人所处的环境温度。有条件者可调节室温在2025°C。(2) 准确执行各种降温措施:冰水乙醇敷擦时应注意冰袋放置位置准确,注意及时更换,尽量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直接接解,以防冻伤;冰(冷)水擦拭和冷水浴者,在降温过程中,必须用力按摩病人四肢及躯干,以防止周围血管收缩,导致皮肤血流瘀滞。冰水浸浴禁用于新生儿以及昏迷、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者。浸泡过程中应不

8、断用力按摩病人颈、躯干及四肢肌肉,使皮肤潮红,加速散热;同时监测病人的脉搏、呼吸,必要时测量血压。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 降温效果观察: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肛温,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根据肛温变化调整降温措施。体温的突然下降伴有大量出汗,可导致虚脱或休克,此种情况在老年、体弱病人尤应注意。观察末稍循环情况冰(冷)敷浴过程 中,注意观察病人反应,高熟而四肢末稍厥冷、紫绀者,往往提示病情更为严重。经治疗后体温下降和四肢末稍转暖、紫绀减轻或消失,则提示治疗有效。有寒战、毛囊棘起表现,提示药物降温量不足,需补加用药。如有呼吸抑制,深昏迷,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80mmHg(10

9、.7kPa))则停用药物降温。(2) 监测病人脉博,呼吸,血压,神志变化和皮肤出汗情况,以了解病情及观察治疗反应。防止虚脱、衰竭发生。 (3) 观察与高热同时存在的其他症状:如是否伴有寒战、大汗、咳嗽、呕吐、腹泻、出疹或出血等,以协助医生明确诊断。3. 保持呼吸通畅,休克病人采取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可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也便于分泌物从口角流出,避免吸入呼吸道。并及时吸除鼻咽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4.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1) 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容易发生舌炎、牙龈炎等,应注意清洁口腔。高热病人尤应重视口腔护理以防感染和粘膜溃破等。(2) 皮肤护理:高热病人在降温过程中伴有大汗者,应及时更换衣裤和被褥,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和床单舒适干燥平整。定时翻身防止褥疮。使用冰水敷擦和冰袋者应随时按摩肢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