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搜寻理论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_第1页
基于搜寻理论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_第2页
基于搜寻理论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_第3页
基于搜寻理论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_第4页
基于搜寻理论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Yangtze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 名 称 基于搜寻理论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学 部 管 理 学 部 专 业 班 级 会 计 5071 学 生 姓 名 曹 硕 指 导 教 师 李 讯 辅 导 教 师 李 讯 开题报告日期2010年10月20日2010年11月10日一、题目来源口 科研真题 口 生产/社会实际 口 实验室建设 口 其它其它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 自1999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就逐渐显性出来,成为关系教育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综合性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以及失业高等问题问题必然会对青年

2、自身和教育、社会产生不良影响,2008年开始的国际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意味着国家、社会、家庭和大学生的投资得不到回报,本文通过结合搜寻理论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从而找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及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在大学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毕业就业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对大学毕业生个人的发展,大学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第一,

3、就业是大学毕业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是其追求自我发展的新起点,但毕业即失业的现实限制了大学毕业生的自由发展,从而需要我们找出就业难的原因,使得大学生能更好的发展为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第二,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可以促进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比如:哪些专业的毕业生能收到社会的欢迎,适应性强;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主要缺陷,这些信息都能促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不断改革高校教学以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从而需要我们找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高校的教育挑整。第三,毕业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知识失业都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实际上很多岗位需要有知识素养的人,如得不到及时补充必然会影响国家经

4、济的发展。第四,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的毕业生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会多政府产生抱怨,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从而需要找出解决大学就业问题维持社会的持续稳定。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李玉梅.劳动力工作搜寻理论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03):98-10.2何亦名,张炳坤.国外工作搜寻理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02):15-21.3何亦名,朱卫平.我国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的实证分析与逻辑推演J.学习与实践,2008,4白穆.从工作寻访理论浅析中国大学生失业问题J.时代金融,2008,(6):49-515韩宏华,孟益宏.工作搜寻理论视角下

5、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基于扬州大学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6杨鹤.大学生就业行为分析一种基于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研究D.辽宁大学,2007.7巨文辉.工作搜寻成本及信息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理论分析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5, 8姜继红.社会资本与就业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0).9粟玉香高等教育供需态势的再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5,(1):76-77 10杨成钢.失业属性与中国失业问题研究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2006 11陈玉芳,刘怫翔,曾小丹.大学生个体教育投资回报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周淑美.试

6、论我国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现代企业教育J.2007,(06):13113邹小荣,郭新力.大学生就业难的理论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24-2514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1)15林源.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4):131-13216李一晨.王东海.朱晓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4.(12):116-11817胡盛红,张飞等.成功学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J.高等农业教育.2006.(01):79-8218刘礼明.基于4P理论的大学生就业策略研究J

7、.教育发展研究,2007(3):70-7319黄必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学透视J.扬州大学学报,2005,(1)20舒宇彤.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21 Chinn,and Frankel .The Euro may over the next 15 uears surpass the Dollars as leading intemationa leurreneyJ.NBER working Paper,200822 Michael White and Rebecca Riley.Findings from the Macro evaluation of

8、the New Deal forYoung People.London:Department for Work and Pensions,2005:16823 lanchardt O and portugal,PWhat hides behind anunemployment rate:comparing Portuguese and U S Labor MarKetsJAmerican Fzonomie Review,2001,91:187207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国外现状和发展趋势: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失业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在解释资本主义经济

9、发展不同时期出现的失业问题中,传统失业理论或过于关注总量,或更多地从劳动力市场以外的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来探讨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聚焦于在质疑“劳动力市场是否一定存在瓦尔拉斯均衡价格机制”问题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三位“搜寻理论”家,即戴蒙德(Peter Diamond)、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和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麦考克(1965)利用搜寻理论解释劳动者的工作搜寻行为。费尔普斯(1970)提出职业搜寻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工作搜寻者通过搜寻活动来逐渐了解工资分布,通过比较工作搜寻的边际成本和可能获得的

10、边际收益来决定是否集训搜寻。彼得·戴蒙德(1971)的一篇文章中,他专门分析了市场价格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机制。他发现,劳动力市场从来就不是传统经济学所认为的那样,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来改变供求平衡;工作者想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雇佣者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员工,这两者之间存在冲突,意味着雇佣者与工作者之间都面临着一定的“搜寻成本”即使是很小的搜寻成本,也会产生完全不同于古典竞争均衡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很大关注,并在劳动力市场研究领域引发了一系列深入的分析。巴博·爱特尔(1994)研究了大学毕业生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以及他们的就业情况。他分别观察了搜寻过程早期也

11、就是刚毕业以及未就业者毕业三个月以后的工作搜寻行为,在其研究中,资源利用、寻找密度和信息类型在工作搜寻者的整个搜寻期间被假定为是可以改变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搜寻的早期和晚期,信息资源的利用、工作搜寻强度以及和工作相关信息的获得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同时息资源的利用以及未就业工作搜寻者的晚期搜寻阶段的搜寻密度会有一个明显的增加。艾伦·萨克斯(1999)认为,搜寻工作过程中会增加积极的工作搜寻行为,而这种积极的搜寻行为,更高密度的搜寻工作,对工作资源的利用率的提高以及搜寻工作焦虑情绪韵降低会明显的改变就业结果,其中,工作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焦虑情绪的降低可以看作是毕业生配置能力的提高。国内

12、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用搜寻理论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展开,这些理论不能完全运用于中国,毕竟中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形成的背景和与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把西方成熟的搜寻理论变通的运用于中国,同时建立起一套中国的体系,将有助于更快更好的解决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目前我国有关工作搜寻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我国就业问题主要涉及大学生、农民工、城市失业人员等群体,工作搜寻理论的研究对象也主要是以他们为对象钱永坤(2001)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以保留工资、工作能力和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来解释下岗职工的搜寻行为。赖胜德(2004)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实在

13、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特定制度背景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即在某些大中城市,大学生的供给量是相对过剩,但是在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却绝对不足,因此,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择业难”的问题,而不是“就业难”的问题。 巨文辉(2005)以固定样本模型和序列决策模型为着眼点,分析了工作搜寻成本及信息对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利用两个模型得出的结论,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特征。 郑晓涛,李旭旦,相正求(2006)强大的社会网络有助于扩大工作搜寻范围,从而加大找到工作的概率,拥有更多社会资本的人更容易和类似的人成为朋友,也就有更好的社会网络

14、,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所以工资和职位较高。何亦名,朱卫平(2008)分析了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通过因子分析,发现非正式的搜寻因子对起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为正是劳动力市场的多重二元分割状况延长了毕业生的工作搜寻时间,增加了工作搜寻成本,降低了就业效率,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摩擦性失业。研究的主攻方向: 本文运用搜寻理论对我国当代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剖析造成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改进策略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主要研究内容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

15、方法 2 搜寻理论的概述 2.1 搜寻理论的涵义 2.2 搜寻理论的应用 2.3 搜寻分析模型及工具 3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概述 3.1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3.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3.3 大学毕业生自愿失业 4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论分析 4.1 基于职业搜寻理论的分析 4.2 基于保留工资理论的分析 4.3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分析 5 改善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策分析 5.1 大家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5.2 大学毕业生转变观念主动学习 5.3 明确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和行为 6 结论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对搜寻理论及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梳理综述,通过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

16、析,同时结合搜寻理论分析造成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改善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解决思路:通过对文献案例的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运用搜寻理论结合国内外的一些经典理论研究进行一系列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出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问题的方法。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1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需要的条件(1)图书馆及阅览室:相关专业权威文献资料的查阅。(2)网络:专业的文献资料数据库及最新的相关资料。(3)图书:必要的图书进行购买。(4)计算机:论文写作的输入。

17、要求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5) 导师的认真辅导及学校充裕的实习调查及写作时间。(6)独立思考并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2上机实数(共50小时) 资料收集阶段:每天23个小时主体写作阶段:每天56个小时 后续整理阶段:每天34个小时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及阅览室内丰富的数据文献资料或期刊资料 2利用本学院的自己的资料阅览室查找所需资料 3自己购买所需部分书籍 4利用学校机房便捷的上机条件,搜索所需部分资料 5向指导老师及本专业老师进行咨询请教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2010年10月12日 论文选题2010年10月20日 下达任务书2010年10月20日2010年11月3 日 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2010年11月4日 开题报告答辩2010年11月10日 上交开题报告2010年11月11日2010年 11月20日 完成论文三级提纲2010年11月20日2010年 12月5日 完成论文初稿及外文翻译2010年12月5日2010年12月15日 修改并完成论文二稿2010年12月15日201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