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蒙华铁路MHSS-2标万荣隧道正洞、斜井监控量测作业。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熟悉以下规范、标准、文件。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煤运通道项目建设管理规定(修订)蒙西华中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试行)(蒙西华中工技(2015)55号)等文件要求。 根据上述规范文件编制监控量测方案和监控量测实施细则。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建立量测控制网,布置监控量测点。配置

2、监控量测使用的全站仪、反射片、手电、冲击钻、早强锚固剂等。配置专用测软件,APP终端采集设备专用手机等。建立满足信息化管理要求的现场网络条件。3. 技术要求 监控量测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分析、预警发布与处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施工中应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纳入作业循环,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做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照批准的监控量测方案和实施细则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与工程类比法相结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方案。3.1监控量测项目表3.1监控量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量测方法和量测仪

3、器量测精度备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由现场安全员负责实施2拱顶下沉全站仪±1mm由专业测量人员实施3水平收敛全站仪±1mm由专业测量人员实施4地表沉降全站仪±1mm由专业测量人员实施3.2测点布置地表沉降测点布置 浅埋段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在隧道开挖前布设,以便于初始观测数据的采集。布设的测点使用22的钢筋桩并用混凝土固桩,要求牢固可靠,已免遭到施工及其他人为因素的破坏。地表沉降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里程断面。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应根据隧道的埋深与隧道开挖宽度的关系来确定,见下表3.2:表3.2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表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断面间距(m)2B&l

4、t;H02(H+B)20B<H02B10H0B5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米,在隧道中线附近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的范围不小于H0+B,地表有控制性建筑物时应适当加宽。 测点编号原则为:地表沉降点-DB,如DB184+800-1、DB184+800-2,自左向右布设。测点横向布置图见图3.1。拱顶下沉测点布置 拱顶下沉测点和水平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量测点应在开挖初期支护后立即埋设,初始读数应在测点埋设12h内读取。拱顶下沉测点埋设后加强保护,测量点上严禁悬挂异物,并用红色油漆标识,便于观测时寻找点位。 测点编号原则为:拱顶沉降点-GD

5、,如GDDK184+800、GDDK184+805等。 拱顶下沉测点的间距按下表布置。表3.3拱顶下沉测点断面间距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双线正洞单双车道辅助坑道5102030水平收敛测点布置 水平收敛测点和拱顶下沉测量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水平收敛测点根据隧道开挖方法确定量测基线数,水平收敛量测基线数见表3.4。表3.4水平收敛量测基线数表开挖方法布点项目侧线部位全段面法一条水平侧线拱腰最宽处布设两台阶法一条水平侧线拱腰最宽处(上台阶拱脚上1.5)布设三台阶法两条水平侧线上测线上导开挖线上1m布设下测线中导开挖线上1m布设 水平收敛测点和拱顶下沉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测点应在开挖初期支护后立即埋

6、设,初始读数应在测点埋设12h内读取。拱顶下沉测点和水平收敛测点埋设后加强保护,量测点上严禁悬挂物品,并用红色油漆标识,每个量测断面应在隧道边墙一侧量测点附近挂设监控量测点信息标识牌,便于观测时寻找点位。 测点编号原则为:水平收敛-ZB,如ZB184+800-1、ZB184+800-1等。3.3测量方法及观测频率洞内、外观察 每次进洞量测前先对洞外地表及洞内施工作业面进行巡视,并及时填写巡视记录表。 洞外巡视观察:气温、天气、风速、周边道路(地面)裂缝、沉陷、地表水、地下水状况、周围建筑物、邻边施工情况。 洞内已施工地段观察:喷射混凝土表面有无裂缝、钢拱架变形,洞内各作业面施工情况,量测点布设

7、及完整情况,基准点完好情况。地表沉降测量 在埋设的测点稳定后采用全站仪配合棱镜架进行数据采集测量:需要注意的是,初次测量需要在隧道开挖之前进行。测量的基点采用相对高程,即使用在地表沉降影像范围之外的测点作为基点。地表沉降量测频率应与洞内量测频率相同。拱顶下沉测量 拱顶下沉原则上设置一个测点,采用全站仪加发射片进行测量。测量时采用自由设站,用全站仪的免棱镜功能对拱顶布设的量测点进行高程测量。测点的基准采用施工用水准基点。水平收敛测量隧道水平收敛量测与拱顶下沉测量方法相同,使用全站仪加反射片进行测量,尽量在靠近基线的位置自由设站,测量各基线两端点的坐标值,上传后由系统软件自动计算各基线的长度。断面

8、间距及量测频率应根据围岩级别、开挖方法等规定进行,在特殊部位(如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应加密测点布设断面,且点位可以不在一个断面上。3.4量测频率洞内、外观察 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必要时加大观察频率。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监测 一般为1次/天。 台阶法施工,下部开挖过程中,频率为2次/天。 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现场管理要求,加大监测频率。 各项量测项目的测量频率根据测点的位移速度来确定,具体见下表。表3.5按位移速度确定的量测频率表支护状态平均变形速率持续时间监控频率初支全环封闭<2mm/d>3天1次/3天初支全环封闭<1mm/d>7天1次/7天初支全环封闭<1mm/d&

9、gt;15天1次/15天在初期支护稳定后满足以下条件,可停止该断面的监测初期支护表观现象正常;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平均变形速率小于1mm/d,且持续1个月以上;变形时态曲线已经平稳。3.5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 每次量测数据采集后严格进行数据检查核对,并及时通过网络将所测数据整体上传至服务器,由服务器采用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时态曲线图的生成。 通过信息平台获取初期的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 数据异常时,根据具体情况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研究制定相应措施。4. 施工要求4.1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及管理等级要求 蒙华铁路采用变形总量和变形速率队隧道安全进行等

10、级管理,位移管理等级及采取措施见表4.1、4.2、4.3。表4.1黄土地段变形总量管理等级表变形总量/(mm)管理等级正常(绿色)预警二级(黄色)预警一级(红色)拱顶下沉IV<9090120120V<110110150150水平收敛IV<35355050V<45456060表4.2黄土地段变形速率管理等级变形总量/(mm)管理等级正常(绿色)预警二级(黄色)预警一级(红色)开挖过程中拱顶下沉IV<9090120120V水平收敛IV、V<110110150150仰拱封闭后拱顶下沉水平收敛IV、V<35355050<45456060表4.3管理等级及

11、对应措施表管理等级对应措施正常(绿色)正常施工预警二级(黄色)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发展情况,分析原因,调整施工,使隧道变形趋稳,并制定应急方案和对策预警一级(红色)暂停施工,加强监测,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工程措施4.2预警处理 测量队长全面监控各工区段的监控量测实施和预警处理流程,按照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标准要求,监理监控量测预警处理台账,预警处理过程中监督填写监控量测预警处理记录表做好监控量预警处理措施执行落实情况和处理闭合情况。 施工过程中监测数据超限出黄色预警,测量班长及时通知工区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赶赴现场分析原因制定处理措施并上报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执行处理措施; 如施工中出

12、现红色预警,测量队长第一时间上报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及安全总监赶赴现场核查预警原因制定处理措施; 到达现场立即组织工区管理技术、安全负责人、现场监理、工区监测组复查监控量测方法及数据排除监测数据的认为错误,将测量误差降到最低,确定监测数据精准可靠;现场勘查分析围岩变形原因、制定处理措施,并由现场监测组长填写预警处理措施记录表,工区技术和安全负责人填写预警超限原因,总工程师填写预警处理措施,工区经理负责全面落实处理措施直至量测数据趋于稳定,工区施工管理人员应对出现预警现象引起高度重视,施工中安排施工时,充分考虑隧道内围岩变形情况,重视施工安全。5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5.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

13、准备 埋设断面测点 采集数据 进行数据整理 分析录入 信息化系统 信息反馈指导施工 检验验收。5.2施工准备配置足够的监控量测仪器。测量仪器必须是鉴定合格,精度满足要求的产品。如全站仪、水准仪、专用手机等。监控量测管理人员均经过监控量测业务培训学习,熟悉规范及测量仪器操作。5.3隧道监控量测信息化管理对接工作准备配置充足的APP终端采集设备收集、PC机。采用经过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经专家评审通过的,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生产的适用于安卓系统的手机和平板APP终端采集软件。所有监控量测相关人员经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培训上岗。登陆电脑PC客户端蒙华公司隧道施工监测信息平台系统已完成项目

14、、标段、工区、工点信息的初始化建立量测断面工作。5.4隧道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重点观察记录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文情况,包括:岩性、结构面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断层的性质、产状,掌子面自稳情况等。做好地质素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对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留存影像资料,作为地质变化的依据之一。发现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时,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对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完成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现象、钢架是否压曲变形和二次衬砌的工作状态等。分析初期支护、二次衬砌

15、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性。并记入监控量测巡视记录表。5.5洞外监测洞外监测的重点为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山间洼地、偏压洞口的地表开裂、下沉和洞口边、仰坡的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等情况,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察。每次观察后应做好详细记录。地表下沉的量测必须在隧道开挖之前进行。量测断面应与隧道内的量测处于同一横断面,观测点布置执行技术规程要求,监控范围应延伸布置在隧道开挖影像范围以外。地表构筑物应在其周围增设观测点。量测应超前于隧道开挖工作面进行(距离为隧道埋深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监控量测时间应一直持续到地表下沉长期稳定、隧道衬砌施作完毕后停止。5.6量测点布设要求 量测点尽量靠近掌子面埋设

16、(2m)。埋设方法结合实际研究确定,可以采用直径22螺纹钢筋,用早强锚固定剂固定,深入岩提250300mm,外露断头焊接50mm×50mm×6mm钢板,粘贴反射贴片与全站仪激光束基本正交。测点布设在量测组的指导下,由开挖班协助完成,做到牢固可靠。为易于识别,并有利于保护测点,量测组在测点形成之后,立即用油漆标示出明显的红“”并标出此测点断面的编号,挂设监控量测标识牌,标牌标明里程、日期、责任人等信息。同一断面内的监控量测点要确保在同一断面内,左右侧量测点标高要一致,整体布局整体划一。 同一处拱顶下沉、收敛量测应设在同一断面,以便于整个量测形成信息体系,相互印证。拱顶和地表下

17、沉量测基点应与洞内、外基点建立联系。5.7浅埋段地表沉降点布设 隧道浅埋段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蒙西华中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试行)或设计要求布设。横向间距为2-5m,监测范围应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内,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量测量测范围不应小于(隧道宽度+埋深),地表有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适当加宽。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应与洞内量测频率相同。6劳动组织 结合本标段隧道长、开挖工作面多的特点,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定位一级管理,项目经理部成立监控量测领导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总工

18、程师和安全总监担任,组员由两位副总工、工程部长、测量队长、工区经理、技术主管、测量班长及测量员组成;各工区监控测工作由测量班长带领3名测量员组织实施;负责本工区管段隧道内的测点布置、数据采集及数据上传等任务。 量测人员配置为: 一工区由费智明任班长,成员有解文琪、盘立远、陈川、冯广楠。 二工区由张建业任班长,成员有雷晓康、骆海平、李勇。 三工区由刘毅群任班长,成员有周帅、李良、王连旺。 四工区由章晨任班长,成员有裴泽民、李浩成、郭海宁。 五工区由金富国任班长,成员有李保荣、许赶上、邓能相。 六工区由杜宏任班长,成员有刘江民、王文博、李步民。7. 材料要求 量测点预埋件统一标准制作,地表沉降观测

19、点预埋件;采用22的钢筋,长65cm一端头锯十字;隧道内监控量测点预埋件:采用22螺纹钢,长度65cm,外露端焊接5cmX5cm,钢板厚度为6mm,钢板与螺纹钢筋焊接牢固,表面打磨光滑,无污垢。8. 设备机具配置 测试元件及量测仪器均为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隧道净空量测、拱顶下沉量测采用全站仪和带十字丝的反射光片进行量测。洞内、外观察采用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地表沉降采用全站仪。 根据现场量测必测项目及施工作业需要每个监测组需要配置主要设备种类见下表8.1、表8.2。表8.1每个隧道监控量测小组主要设备配置表高精密全站仪1台蓝牙连接器1套专用手机(安装APP客户端软件)1部数码相机1台台式

20、电脑(安装PC客户端软件)1台表8.2现场监控量测小组人员及设备分工观测小组人员负责人联系方式负责区段量测设备第一监测小组费智明解文琪盘立远陈川冯巩楠张华费智明1510817039713610631679万荣隧道正洞DK555+117-DK556+930、1#斜井日本索佳SRX2全站仪一台第二监测小组张建业雷晓康骆海平李勇崔师强张建业1597805556613623497037万荣隧道正洞DK556+930-DK557+640、2#斜井瑞士徕卡TCRA1202全站仪一台第三监测小组刘毅群周帅李良王连旺徐园刘毅群1863683047118536668683万荣隧道正洞DK557+640-DK55

21、8+395、3#斜井日本索佳SET2130R全站仪一台第四监测小组章晨裴泽民郭海宁李晓印程军章晨1354678995118636917502万荣隧道正洞DK558+395-DK560+O4O、4#斜井瑞士徕卡TCRTS06全站仪一台第五监测小组金富国李保荣邓能相许赶上谷孝军金富国1813594695815235655327万荣隧道正洞DK560+040-DK561+320、5#斜井瑞士徕卡TCRTS06全站仪一台第六监测小组杜宏刘江民李步居王文博王利忠杜宏1566726739813754807657万荣隧道正洞DK561+320-DK562+800及洞口过渡段路基日本索佳SET2130R全站仪

22、一台9. 质量控制及检验9.1主控项目地表沉降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布点应牢固,平面位置和断面里程应符合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测量。隧道内测点设置平面位置和断面里程应符合指挥部批准的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的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安装循环检查一次,监理单位按断面20%进行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测量。监控量测数据应按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要求的频次读取数据,量测数据内容应完整、成果真实可靠。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日检查一次量测数据,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的20%进行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检查网络资料和书面记录。监控量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并反馈于施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