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实验研究进展_第1页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实验研究进展_第2页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实验研究进展_第3页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实验研究进展_第4页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实验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实验研究进展【摘要】 了近年来中药逆转多药耐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概况,从逆转多药耐药的经典、非经典及多靶点作用的角度阐述了中药的逆转作用,认为其主要是通过下调P-gp蛋白及调控MRP、LRP、拓扑异构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核转录因子、Ca2+浓度、凋亡相关基因等介导的多药耐药而实现,其作用多不局限于单一机制,而与其多靶点作用有关。 【关键词】 中药; 多药耐药; 分子生物学目前,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在化疗过程中易产生肿瘤的多药耐药,大大降低了其疗效。因此,如何解决多药耐药就成为了提高化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多药耐药(multid

2、rug resistance,MDR)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过程,涉及多种耐药相关蛋白1。不同肿瘤具有不同的耐药表型,可以是某种耐药基因表达,也可能是多种耐药基因同时表达的结果,而由于中药的多靶点作用,其可通过作用于多个耐药相关蛋白达到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目前,中药抗多药耐药的作用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本文概述近年来中药在逆转多药耐药的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1 肿瘤多药耐药经典途径 P-gp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是研究最多,机制最为明确的多药耐药产生途径,因此被称为多药耐药的经典途径。由MDR1基因编码的P-gp蛋白ATP依赖性的药物泵,其是通过水解ATP提供的能量,将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使得细胞

3、内药物浓度不断下降,最终使药物细胞毒作用减弱甚至丧失出现耐药2。中药下调P-gp蛋白的实验研究较多,下面就分体外与体内实验分别阐述。1.1 体外实验研究解霞等3对川芎嗪(TMP)逆转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显示MCF-7/ADM 细胞P-gp蛋白表达率为(90.600.41),而加入非细胞毒性剂量川芎嗪后,耐药细胞P-gp的表达率则降为(69.101.65)(P0.01),结果提示TMP能显著抑制MCF-7/ADM细胞 P-gp的表达。谢长生等4复方三根制剂对MDR细胞株K562/ADR和K562/VCR逆转作用的研究,结果复方三根制剂对K562/ADR 作用24,48,72 h后 P-gp蛋白表达

4、量分别降为6226.56,7304.51,3101.09,而对K562/VCR作用24,48,72h后P-gp表达量分别降为105483.16,7757.02,33936.56,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能显著下调P-gp蛋白的表达,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其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gp蛋白的表达有关。许文林等5对汉防己甲素逆转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发现 P-gp蛋白在K562/ADM细胞中呈现高表达,经10mol/L的汉防己甲素处理细胞48h后,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减弱,P-gp蛋白的表达减少,另外经汉防己甲素作用后,K562/ADM细胞中的MDR1基因拷贝数明显下降(P0.01)。2

5、多药耐药的非经典途径 由MDR1基因编码的P-gp蛋白过度表达介导的药物外排是产生MDR的经典机制,除此外,MDR还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甘肽转移酶、拓扑异构酶、细胞凋亡等多种非经典机制密切相关。2.1 MRP介导的多药耐药多药耐药蛋白1(MRP1)属于ATP结合的盒式(ATP-binding cassette,ABC)运输蛋白家族成员,它可以通过细胞膜转运多种抗肿瘤药,从而限制抗肿瘤药进入细胞11。 徐萌等12用汉防己甲素逆转肺癌耐药实验研究发现经汉防己甲素处理12,24,36 h后MRP蛋白表达量的表达分别为32.214.79,30.564.58,25

6、.557.58,而对照组则分别为53.427.42,52.9810.35,60.989.3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汉防己甲素可以下调肺癌耐药细胞MRP蛋白表达。成静等13对三氧化二砷研究显示MRPmRNA在耐药细胞A549/R中均呈过表达状态,A549/R细胞经浓度为0.150,0.375,0.750 mol/L 的As2O3作用48h后,MRPmRNA的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着其浓度增加,MRPmRNA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另外,王利等14葛根素逆转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多药耐药性的体内实验研究显示5-FU联合葛根素组MR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生

7、理盐水组(82.5%)及单纯5-FU组(74%)(P0.05),提示其逆转多药耐药作用与其下调MRP蛋白阳性表达率有关。2.2 谷胱甘肽介导的多药耐药多药耐药的产生机制复杂多样,其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增强是产生多药耐药的重要机制。肖希斌等15的研究显示K562/A02细胞GST-的PCR扩增带亮度较强,而经甲基莲心碱(Nef)处理组PCR扩增带亮度明显减弱,提示Nef在mRNA水平上抑制GST-基因的mRNA转录,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亦显示,未经药物处理的K562/A02组的蛋白杂交带,明显强于K562/A02+Nef组,表明Nef能抑制GST-蛋白的表达。 苗立云等16青蒿琥酯逆转K56

8、2/A02细胞耐药性机理的研究显示K562/A02细胞内GSH呈现高表达(P0.05),经100g/ml 青蒿琥酯处理48 h后,K562/A02细胞内GSH含量较药物处理前明显降低(P0.05)。2.3 核转录因子介导的多药耐药核转录因子(NF-B)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关键调控作用,而目前有研究显示其在多药耐药的产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陈进伟等17K562/A02耐药细胞NF-B活性测定的研究发现活化后K562/A02细胞NF-B表达明显增强(P 0.01),提示K562/A02细胞耐药可能与增高的NF-B活性相关,其研究显示经无毒性剂量葛根素处理后的K562/A02细胞的NF-B活性较未

9、经葛根素处理前明显降低(P0.01)。宋玉成等18对盐酸千金藤素(CH)逆转EAC/ADR细胞多药耐药性的机制研究发现耐药细胞中活性高于敏感细胞 (P0.05),化疗药ADR可激活耐药细胞的NF-B活性,对敏感细胞无影响,其研究显示CH不但可抑制EAC/ADR细胞中NF-B持续性活性,而且可抑制ADR对NF-B的激活,体内实验显示荷瘤小鼠EAC/ADR细胞核内NF-B呈持续性活化状态,ADR作用2h后诱导NF-B活化,CH与ADR合用2h后,可明显抑制ADR对NF-B活性的诱导。2.4 LRP及拓扑异构酶介导的多药耐药肺耐药相关蛋白(LRP)与拓扑异构酶亦是近期研究较多的耐药介导介质。LRP作

10、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药物的核质分布比率和通过囊泡、胞吐作用将药物排出细胞19。拓扑异构酶(Topo)是调控DNA拓扑状态的酶类,据研究发现,Topo质和量的改变会直接影响与DNA的结合,导致药物诱导产生的裂解复合物形成减少,从而导致耐药。孙付军等20研究发现苦参碱可以逆转小鼠S180肿瘤细胞获得性多药耐药,其研究表明经其诱导后LRP、TOPO小鼠瘤体中可呈稳定高表达,而给予小鼠100mg/kg苦参碱后的瘤体中两种蛋白的表达率分别降低为(10.766.28)%和(8.584.1)%,与对照组相比呈现显著性(P0.01),其逆转作用可能与其调控LRP及Topo的表达有关。季旭明等21对温下方逆转A54

11、9/DDP细胞的多药耐药的研究发现A549/DDP细胞MRP呈现高表达,A549/DDP细胞经温下方含药血清组处理24 h后,含药血清组+DDP能明显降低LRP表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盖晓东等22柴胡逆转肝细胞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表明,经柴胡作用后,TopomRNA升高,揭示其逆转多药耐药作用可能与调控TopomRNA基因表达有关。2.5 降低细胞内CA2+浓度Ca2+是细胞内一个重要的调节细胞生长、分泌和传导等机制的信使,自从Tsuruo等初次发现MDR表型的肿瘤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高以来,许多实验证明耐药肿瘤细胞中Ca2+浓度高于非耐药肿瘤细胞,又有学者证实钙拮抗剂

12、可逆转细胞对药物的耐药性。蔡宇等23补骨脂素对HL60/HT耐药细胞逆转及对细胞内Ca2+浓度影响研究发现耐药株HL60/HT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敏感株HL60(P0.01),而加用补骨脂素1-20 mol/L,尤其补骨脂素10和20 mol/L 两个剂量,Ca2+浓度与作用时间呈现负相关性,该动态结果说明了补骨脂素具有影响耐药细胞HL60/HT内Ca2+浓度趋势。王金华等24用粉防己碱逆转人乳腺癌MCF-7多药耐药细胞的作用显示粉防己碱(Tet)与VCR合用处理耐药细胞,可明显地增加细胞内游离钙的含量,用Tet 20 umol/L+VCR 5 umol/L处理MCF-7耐药细胞12 h

13、,可使细胞内的游离钙比对照组增加2.6倍。2.6 凋亡相关基因介导的多药耐药Bcl-2家族是细胞凋亡的关键调控物,其中Bcl-2相对分子量为26 000,蛋白水平与肿瘤细胞的MDR相一致,其过表达的肿瘤细胞凋亡受抑制,同时对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等多种化疗药物耐药,其机制可能在于其产物可以稳定细胞生存,抑制多种因素,包括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使细胞产生耐药25,26。 艾小红等27甲基莲心碱逆转肝癌HepG2/thermotolerance细胞对阿霉素耐受性的作用发现HepG2/thermotolerance细胞较HepG2细胞高表达Bcl-2蛋白,而甲基莲心碱能够下调HepG2/the

14、rmotolerance细胞的Bcl-2表达。钟陆行等28参芪扶正注射液对K562/ADM多药耐药的影响研究显示K562/ADM 细胞Bcl-2基因呈现高表达,经10 l/ml参芪处理后其表达为68.393.89,而正常对照组则高达(93.822.32),由此可见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明显下调Bcl-2表达率。3 多靶点作用逆转机制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之一。从研究的角度看,可以体现在中药治疗肿瘤的多靶点作用。在逆转多药耐药中,中药的作用机制也并非只局限于某一点,而是一个综合的作用,这也正是中药在逆转多药耐药研究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之一。3.1 体外实验研究侯华新等29用板蓝根高级不饱和

15、脂肪酸对耐药肝癌细胞株BEL-7404/ADM逆转作用实验发现P-gp、MRP蛋白在Bel-7404/ADM 细胞中呈现高表达(与Bel-7404相比,P0.01),经ADM及无细胞毒性浓度的板蓝根联合作用的Bel-7404/ADM 细胞内ADM含量较单独ADM作用时明显增加(P0.01),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同时降低P-gp、MRP蛋白的表达有关。王利等30榄香烯对耐药胃癌细胞的逆转实验研究发现SGC7901/VCR细胞膜和胞浆内均有P-gp和MRP表达,为强阳性染色”+“,加入榄香烯后SGC7901/VCR细胞也存在P-gP和MRP的表达,但为”+“至“+”。盖晓东等31柴胡逆转肝细胞癌

16、多药耐药作用与相关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柴胡逆转Be17402细胞多药耐药显示经柴胡作用后,可明显的抑制Be17402细胞MDR1/mRNA和P-gp的表达,升高TopomRNA水平,揭示其逆转多药耐药作用可能与调控多种耐药基因有关。3.2 体内实验研究董琳等32甲基莲心碱对胃癌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研究发现P-gp、MRP在 SGC7901/VCR细胞中呈现高表达(P0.05),经10 mol/L Nef处理24 h后,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下降至19.97,10.37。孙付军等33粉防己碱逆转获得性多药耐药小鼠S180肿瘤细胞P170过度表达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动物实验表明,粉防己组高、低剂量组P

17、-gp的表达率分别为(7.353.65)%,(13.264.27)%,显著低于对照组(28.129.79)%,另外还促进细胞凋亡相关因子Fas和Trail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并且明显降低耐药S180细胞的黏附因子CD54的表达,由此可知其主要通过降低MDR细胞膜P170过度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两方面的作用来逆转多药耐药的。1 4 结论与展望目前,研究发现多药耐药的产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P-gp蛋白介导的耐药,另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肺耐药相关蛋白(LRP)的异常表达也受到重视;酶系统异常,包括GSH,GST,DNA拓扑异构酶(TOPO)和PKC活性改变;bc1-2

18、基因高表达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导致肿瘤耐药的重要因素。而综合国内发现,中药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亦是多渠道、多途径的,往往也是通过对不同耐药途径的综合调控作用而实现的。 不过,我们通过对近几年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中药在逆转多药耐药研究中亦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多偏重于单体,而对复方研究较少,难以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对机制的研究多偏重于经典途径,而对非经典途径研究相对较少;中药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而有些文献报道多只对单个耐药相关蛋白表达进行研究,不免存在以偏概全之嫌;亟需探索中药研究的新方法,从而来弥补中药成分复杂给实验带来不稳定性。 总之,通过对近5年的

19、相关文献分析,我们发现中药在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中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其逆转作用往往是通过对不同的耐药蛋白的综合作用而实现的。由于中药成分的不单一性,使其作用往往不局限于某单一靶点,而是体现于多个靶点。其是通过多靶点的综合作用,从而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发挥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另外中药体现出了毒副作用小,作用显著的优点而愈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中药逆转剂的进一步研究推广势必有益于化疗疗效的提高和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文献】 1 Borowski E,Bontemps-Gracz MM,Piwkowska A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ABC-transpo

20、rters-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MDR) of tumor cellsJActa Biochim Pol,2005,52f3):6092 Ambudkar SV,Dey S,Hrycyna CA,Ramachandra M,Pastan I,Gottesman MM.Biochemical,cellular,and pharmacological aspects of the multidrug transporterJ.Annu Rev Pharmacol Tbxicol,1999,39:361.3 解 霞,郝立宏,高清波,等.川芎嗪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

21、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2(18):1368.4 谢长生,周维顺,冯正权,等.复方三根制剂对MDR细胞株K562/ADR和K562/VCR逆转作用的研究J.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4):26.5 许文林,江云伟,王法春,等.汉防己甲素逆转K562/ADM细胞株多药耐药性机制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03,18(4):347.6 李贵海,刘明霞,孙付军,等.粉防己碱对获得性多药耐药小鼠S180肿瘤细胞P170,LRP,TOPO表达的调控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6):1280.7 赵园园,金 锋,梁 军,等.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AD

22、M耐药逆转及凋亡诱导作用的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1):611.8 林晓贞,梁 钢,黎 莉,等.ECCG对两株耐药肿瘤细胞的细胞毒增敏作用及抑瘤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1):30.9 黄程辉,曹培国.甲基莲心碱对乳腺癌MCF-7/Adr细胞MDR逆转的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7,34(5):351-354.10 蔡 宇,蔡天革.补骨脂素逆转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DR耐药性研究J.中国药通报,2003,19(10):1164.11 DeGorter MK,Conseil G,Deeley RG,et al.Molecular modeling of t

23、he human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1 (MRP1/ABCC1).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7,365(1):29.12 徐 萌,周 蓓.汉防己甲素逆转肺癌化疗耐药和凋亡的实验研究J.新中医,2006,38(6):90.13 成 静,冯觉平,王亚平,等.三氧化二砷对人肺腺癌A549/R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7,26(5):457.14 王 利,魏品康,秦志丰,等. 葛根素注射液逆转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42.15 肖希斌,谢兆霞,

24、秦 群.甲基莲心碱抑制K562/A02细胞GST-的表达J.西安大学学报,2005,26(5):428.16 苗立云,张祖贻. 青蒿琥酯逆转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机理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6,25(6):445.17 陈进伟,骆 蓉,张广森,等. K562/A02耐药细胞NF-B活性测定及葛根素部分逆转耐药效应的初步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27(7):482.18 宋玉成,夏 薇,江金花,等.盐酸千金藤素逆转EAC/ADR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及其机制J.药学学报,2005,40(3):204.19 Kawabata S,Oka M,Shiozawa K,et al.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directly confers SN-38 resistance of lung cancer cell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1,280:1216.20 孙付军,王 宁,李贵海,等.苦参碱对获得性多药耐药小鼠S180肿瘤细胞表达产物P170、LRP及TOPO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