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多参数中心监护系统_第1页
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多参数中心监护系统_第2页
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多参数中心监护系统_第3页
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多参数中心监护系统_第4页
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多参数中心监护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多参数中心监护系统    提要:通信是中心监护系统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文中提出的中心监护系统,以TCP/IP协议为网络通信协议,以Windows NT4.0为平台,构成医院内部的Intranet监护网,并深入讨论了床边监护站与中心监护站的网络通信等问题,提出了基于TCP/IP协议的医用中心监护协议HCMP用于传递监护数据,利用现有的通信子网,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远程监护。    分类号:TP915.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

2、74(2000)02-0067-06    Multi-bed & Multi-parameter Central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TCP/IP Protocol    LIAN Shi-junHU Da-keZHAO Ming-heTANG Li-hui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  

3、;  Abstract:Communication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to a central monitoring system.In this paper we put forward a central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TCP/IP as the network protocol,Windows NT4.0 as the platform,forming a Intranet in a hospital.We also discussed the communication problem betwe

4、en the bed-side monitoring station and the central monitoring station in detail and then put forward a new protocolHospital Central Monitor Protocol (HCMP)based on TCP/IP to transfer monitoring data.It is easy to achieve tele-monitoring through the current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

5、#160;Key Words:Bed-side monitoring;Central monitoring;Network;TCP/IP    中心监护系统是目前应用较广、功能较强、使用方便的辅助诊断设备,为大中型医院危重病房所普遍采用,目前监护系统一般采用专用器件,形成一个独立系统。这种系统往往造价昂贵,功能单一,不能进行远程监护,且不提供与外部系统的接口。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医院的普及,医院各科室之间共享数据的要求将会越来越强烈。因此,在通用的微机系统上开发一套监护系统,不仅可以满足数据共享的要求,而且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或利用医院现有的微机、网络设备,根

6、据实际需要灵活配置,使大部分中、小型医院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监护系统。    1系统简介    1.1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可靠的工作平台,降低成本。    各床边监护仪既可独立工作,又可连成网络,构成医院的中心监护网。    通过现有的通讯手段,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远程监护,无须修改程序,即远程监护站同本地监护站的地位是平等的。    不同的医

7、院通过高速数据专线可以互相联网,构成更大的监护网。    基于以上设计原则,我们选择Windows NT为工作平台,选取TCP/IP协议为网络通讯协议,构成医院内部的Intranet监护网络。    我们的中心监护系统中有三种相对独立的工作站:床边监护站、中心监护站和中心诊断站。三种工作站用局域网相连,如果网络的拓扑结构为总线型,则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心监护系统网络结构图  

8、60; 床边监护站一般位于病人床边,负责采集病人的生理参数。如果某种参数出现异常,则以各种形式报警(如发声、字体闪轹),提醒医务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保存各种数据。床边监护站可以单独使用,本地将保存24小时的数据,同时,通过ODBC接口,数据还可以保存到系统数据库上(如果有的话),用于查询及归档等。回放时,可显示任意时间段的波形。各类报警事件也将保存,医务人员可指定查看任意类的事件。床边监护站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加入监护系统中,作为网上的工作站,床边监护站还提供“它床观测”功能,该功能可以实现将别床的数据在本床显示。    中心监护站主要功能是便

9、利于医生同时观察多个床边的情况。中心监护站根据医生设置,将各床边数据收集显示,如果有报警事件,通知值班人员。中心监护站可配置一台或多台。医务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观察多个床边的部分波形和参数,也可选择观察一个床边的所有数据。中心监护站可监护网上的任何床边监护站,但由于屏幕大小的限制,目前每个中心监护站最多同时显示8个床边的数据。    中心诊断站负责管理系统数据库,作一些后期的辅助诊断,同时提供病历生成等功能。医生还可以用软盘将数据拷贝出来,或打印病历等。    2医用中心监护协议HCMP  

10、60; 用TCP/IP协议传输实时监护数据是一次新的尝试,TCP/IP协议本不是为实时通信设计的,有些数据,尤其是波形类的数据如ECG,BP,PULSE等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实时性,而且对传输过程中的抖动(即相邻两个数据报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固定)要求较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目前为止,尚无基于TCP/IP协议的标准应用层协议用于传输诸如ECG、BP、PULSE等数据,因此我们只能根据自己开发的中心监护系统定义一个协议HCMP(Hospital Central Monitor Protocol),即医用中心监护协议。 

11、60;  在设计该协议时,我们既要考虑医用中心监护系统的特点,即中心监护站与床边监护与床边监护站须实时传输,但允许有一定的延时;又要考虑网络的负载与效率,因此采用定长数据报格式,并且采取“简洁至上”的原则来设计,使网络上尽可能地传输有用数据,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开放性,即将来很有可能增加数据种类,应该很容易地把新种类的数据加进HCMP中。    在中心监护系统中,要求数据实时显示,但中心监护站与床边监护站是在不同的地方,有3-4秒的延迟,医生感觉不出来,而且是可以忍受的;因此床边没有必要每采样一次就向中心发送一个数据,这样只能降低效率,增

12、加网络负担,床边每隔1秒钟发送一次数据已经足够满足监护需要。    目前,我们的中心监护系统可以监护如下生理参数,见表1。    表1监护系统中的主要检测单元    编号 检测单元 数据长度 采样速率                 编号    检测单元  &

13、#160; 数据长度    采样速率        1    单道ECG(ECG)    1    250sps        2    双道ECG(ECG1/2)    2 &#

14、160;  500sps        3    三道ECG(ECG1/2/3)    3    750sps        4    Pulse(Pir,Pred)    1   

15、0;25ps        5    Temp(Temp)    1    单次        6    NIBP(pd,ps)    2    单次    &

16、#160;   7    BP    2    单次        8    Resp(Resp)    1    10sps根据表1可以计算出最多的数据是心电,每秒250个字节,其他数据加起来不到100个字节,可以用一个报文传输,因此数据报文定义如

17、下:        2.1数据报文:    数据报文长度固定为256字节,包括心电报文、复合报文两种,心电报文用于传递心电数据,包括ECG1,ECG2,ECG3.格式如下:    心电报文:         Type:T_ECG1,T_ECG2,T_ECG3    Length:数据长度,小于253。

18、0;   复合报文:    复合报文主要用于传输数据量比较小的波形数据及参数,如RESP,PULSE,BP等,前半部分用于传输其余的波形数据:RESP,PULSE,BP。          复合报文从第128个字节开始,用于传输参数数据,数据类型占一字节,数据值占4字节。          2.2控制报文   

19、0;网络中除传输数据报文以外,还需要传输一些控制报文,以实现双方信息的交流。控制报文长度固定为256字节,控制报文有如下几种:    ALL_DATA:中心发此报文,询问床边能提供的所有数据,格式如下:         床边对此报文的响应报文格式如下:         byDataKind是一个预先定义的BYTE型数组,标志各类参数和波形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byDataKin

20、di为1,否则为0。    Len为数组长度,Len=Sizeof(byDataKind)    DISP_DATA:用于他床观测,发送者发出此报文,询问床边正在显示的数据,    格式如下:    接收者对此报文的响应报文格式如下:    PatientID:病人ID,4字节整数。    WaitTime:中心收到第一个数据报以后,等待多长时间开始显示。&

21、#160;   收者发出此报文后,即开始发送本床正在显示的所有数据。    NEED_DATA:中心发此报文,告知床边中心所需要的数据,    格式如下:    床边对此报文的响应如下:    WaitTime:中心收到第一个数据报以后,等待多长时间开始显示。    同样以byDataKind的值来标注某种数据是否存在。    

22、从上面的HCMP协议的数据报文格式可以看出,第一个字节用于标识数据类型,因此共可标识255种不同的数据类型(本来应该是256种,但被控制报文占去一种)。如果数据量比较小,还可以采用复合报文来传输,控制报文也是占单独一个字节,共可以有256种控制报文。因此可以容纳足够多的参数及控制消息,适应将来的监护需求。    2.3传输层协议选择:TCP还是UDP    我们所定义的HCMP协议位于应用层,与FTP、SMTP、TELNET等协议处于同一层,因此,在传输层有两种协议供选择:TCP及UDP协议1。 

23、0;  TCP传送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这是一种提供给用户进程的可靠的全双工字节流面向连接的协议。它要为用户进程提供虚电路服务,并为数据可靠传输建立检查。大多数网络用户程序使用TCP。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这是提供给用户进程的无连接协议,用于传送数据而不执行正确性检查。    如果只考虑在某个医院内部建立一个监护网,那么UDP协议已经足够满足监护数据传输的需要,因为现在的局域网的传输介质已经

24、非常好,即使不对数据执行正确性检查,其出错的概率也很小,而且,基于UDP协议的网络程序设计要相对简单些。但是如果考虑到远程监护以及将来不同医院的监护网的互联,UDP协议则不太合适,因为:    远程监护时通信线路较长,易受干扰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    不同医院的监护网互联后,两个医院的监护网之间可能有许多条路由供选择,可能引起相邻数据报沿不同路由传输,从而导致接受方收到的数据与发送方发出的数据先后顺序不一致,这对诸如心电等波形数据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容易引起误报警、误诊等事故。   

25、 因此,我们选择TCP协议作为HCMP协议在传输层的协议,它通过检错纠错、超时重发、滑动窗口等措施保证提供给用户进程可靠的全双工字节流,不会出现数据出错、丢失、收发顺序不一致等现象。    2.4网络负载估算:    控制报文只是在通讯开始时发送一次,不会对网络负荷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从上面的数据报文格式可以看出:床边监护站所采集的所有数据共计4个256字节长的数据报。数据在网络中传递时,会经过层层打包,如图2所示:其中:TCP报头:20字节2

26、:IP报头:20字节2。这样,一个床边监护站的全部数据都在网上传输时,每秒实际的最大数据量为:    4×(256+20+20)=1184字节    1184×8比特=9472比特    即每个床边监护站约占用10kbps的网络带宽,对于如果采用10Mbps的以太网,即使考虑50%的效率和余量,每个网段可容纳5M/10K=500个床边监护站。          图2&

27、#160;   以太网上500个站点同时工作,每秒传输1184字节的数据,其效率还是很高的,约在0.85左右,即使传输256字节,其效率仍可达0.6左右2,实际上没有哪家医院会有500台床边监护站同时工作,而且,每个床并非把所有的数据都传到中心站,即使若干年后超过500台,也可以通过中间加网关增加网段,或采用如100M快速以太网,ATM等高速传输网加以扩充,程序不需要作任何改动,而现阶段10M以太网已经足够满足需要。    3波形连续性的保证    要保证波形数据的连续性就是要克服TC

28、P/IP协议的抖动性,在局域网上,抖动问题不是很明显,但对于远程监护,就必须加以认真考虑。TCP提供了面向连接的流式服务,连接建立后,发送端发送数据,接收端以同样顺序接收数据,但TCP协议并不对数据的实时性提供保证,这表现在它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波动,即TCP协议并不以恒定速率来传输数据,当网络繁忙时,传输速率会下降。表现在中心监护站上,波形显示将出现短暂的停顿,这是不允许的。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我们在中心监护站中开辟出一定缓冲区,缓冲区设计成一个队列,采用先进先出机制,当数据到达时,并不是立即显示,而是先进入缓冲区。从床边来的数据源源不断的由一端进入,而中心监护站则以恒定速率从另一端取出。

29、由于开始显示前一定时间的延迟,缓冲区内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数据,所以即使某一时刻的数据不能按时到达,也不会影响中心波形显示的平滑。    缓冲区大小不能随便开,大了医生会感到有明显的延迟,小了起不到缓冲作用。由于中心监护站与床边监护站允许有3-4秒左右的延迟,我们将缓冲区大小定为2秒,可以满足需要。    4系统可靠性    对于一个医用系统来说可靠性是很重要的,虽然TCP/IP协议在低层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但当网络出现突发性故障时,尚不能完全保证数据接收的正确性及系统的正常

30、工作。比如:床边与中心建立连接后,在正常情况下,一方退出时,另一方将收到对方发送的关闭消息,从而关闭该连接,释放所占用的资源。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如:HUB故障或网线断开),一方断开而另一方却没有收到消息而依然保持连接状态。如果断开的是发送数据方,那么接收方将在原来的端口上继续等待,却无法收到数据,除非强行终止原来的连接并建立新的连接。如果断开的是接收方,其结果将导致发送方企图在一条并不存在的链路上发送数据,引发未知的系统错误。    这种故障的发生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当故障发生时,任何设计完美的软件及协议都无法保证正常的通讯过程。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故

31、障发生后,床边监护站及中心监护站必须在短时间内检测到故障,及时终止收发过程,并作好日志,通知网络管理员排除故障;故障排除后,能够迅速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进行正常的数据传递,无须人工干预。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通讯异常,在发送方,表现为数据不能发送出去;在接受方,表现为收不到数据或收到无效数据,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很容易检测到通讯异常的发生,为此,在软件设计时借鉴了硬件电路设计中常用的“看门狗”技术,增加一监控函数,监视网络通讯。具体作法如下:    在接收方增加两个计数器count1,count2,分别统计收到的

32、数据报数和无效的数据报数,每收到一个报文,如果是HCMP协议规定的报文,则count1加1,否则count2加1,监视函数每隔几秒钟(我们的程序中是8秒)检查count1及count2的值,检查后将它们清零。正常情况下count1的值应该是8,count2为零,如果count1小于5或count2大于5,则认为发生了网络故障,系统作好日志,并报警,同时断开连接,并尝试建立新的连接;这样,一旦网络恢复正常,中断了的通信可以在十几秒之内恢复,无须人工干预。    对于发送端,当发生网络异常时,其突出表现是发送不出数据,因此,当发送端在3秒内无法发送数据时,将关闭当前连接,但继续监听原端口,以接受新的连接请求。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