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点形成历史_第1页
一、学科点形成历史_第2页
一、学科点形成历史_第3页
一、学科点形成历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学科点形成历史我系自1978年办生物科开始,就成立了植物学教研组,1993年学校更名为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植物学教研组也随之更名为植物学教研室一直至今,专门负责植物学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二、现状1.学科队伍(1)整体结构 植物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29.4;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学位的10人,占58.8,在读博士3人,占17.6;专职教师45岁以上3人,占17.6,3544岁6人,占35.3,35岁以下8人占专职教师的47.1。专职教师分别来自省内外8所大学。(2)学科带头人 植物学科带头人具有教授职称,担任遵义市生物学会理事长,担任遵义市生

2、物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曾赴香港教育学院“师范院校领导人培训班”学习。(3)学科方向带头人 植物保护生物学方向带头人具有硕士学位,毕业于西南大学,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应用植物学研究方向带头人毕业于贵州大学,获硕士学位,曾参编专著一部,任副主编,现主持遵义市科技局科研项目一项;植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方向带头人为华中农业大学在读博士,主持地、厅级科研项目2项、其它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2.学科研究(1)研究方向 目前植物学科有三个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即植物保护生物学、应用植物学、植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三个研究方向。(2)研究项目 植物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12项。其中已结题市级项目2项;在研省级项

3、目2项;厅、市级项目4项;院级科研项目4项。(3)科研经费 目前植物学科共有科研经费33.7万元。(3)学术论著 学科组成员共发表论文38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35.3的成员在学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学科带头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年均0.6篇。学科方向带头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年均0.4篇。3.教学建设(1)课程建设 有1门院级精品课程,按教学计划开设了4门专业课程,开设了6门选修课程。(2)教学成果 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有省级校改项目1项,院级教改项目1项。(3)人才培养 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达到11.6。4.条件建设 目前植物学科实验室面积达400M2,仪器设备值99.2754

4、万元,上万元仪器设备6台。植物学科图书资料,拥有中外文藏书 0.1288 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11种。 三、研究方向特色及前景1.特色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方向的特色是:针对黔北大量的珍稀濒危且具极高科研价值的植物种类,比如桫椤、珙桐、银杉、罗汉松、福建柏等,进行植物生物学特性、种群构成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地区优势;本研究方向也对黔北道地中药材生物学特性、分布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调查黔北植物资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应用植物学研究方向的特色是:一是针对黔北原始森林面积大,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特有经济植物、药用植物和花卉植物、岩生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二是针对遵义茶事业蓬勃发展的优势

5、,每年有许多中低档茶叶滞销和粗老叶被废弃,开展中低档茶和粗老叶深加工研究,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增加经济效益,同时对植物资源抗病性、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植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方向的特色是:通过组织培养的手段,对黔北特有野生植物及引种的重要经济植物进行快繁研究,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幼苗,为大面积栽培提供苗木保证;通过发根农杆菌侵染方法,对黔北特有中草药进行遗传转化,获得次生代谢产物和转化植株,为中药工厂化生产提供原材料。2.前景植物保护生物学、应用植物学和植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这三个研究方向紧密结合,能充分开发黔北特有野生植物资源,改变农村种植结构;为黔北中药事业和花卉业的需求提供必需的原材料;

6、为黔北的茶农提高产值。总之,本学科的研究在于带动黔北农村经济的发展,合理开发和保护黔北植物资源,为遵义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技术保证。四、在省内同类学科中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1.优势目前,本学科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学科队伍年轻化,植物学科47.1的教师都是35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并已有3人已经考上博士研究生,具较大发展潜力,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重点大学,在研究方向上,遇到难题可以得到相应的支持。二是地域优势,我们地处黔北遵义市区,交通通讯发达,北靠重庆,南接贵阳,可依托西南大学和贵州老牌高校,开展黔北野生植物的相关研究以及茶的研究,也为年轻硕士尽快成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2.不足一是科研经验较

7、少,需要一定的锻炼。二是高级职称和高学历人才不足,需要尽快引进和培养;三是实验场地和设备不足。3.与省内一流植物学科的主要差距一是教师队伍年轻,科研经验不足,在省内影响力小,获得科研项目机会少,尤其是国家项目难度更大。二是起步晚,实验设备不足,要完成高层次科研项目有一定的困难。五、今后4年建设的主要目标、思路和预期成效1.建设目标一是力争博士达到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70左右;二是科学研究,将茶叶研究独立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力争获得市级科研项目13-15项,省级科研项目45项,国家项目1项,实现零的突破,力争获得2项以上横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力争达到达到75万元左右;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

8、0篇左右。三是教学建设,力争获得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一门院经精品课程;力争获得1项省级优秀成果奖,获得1-2项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学生考研录取率力争达到15-20%;2.工作思路和预期成效(1)学科队伍建设 首先引进博士2-3人,其中引进1名研究茶的博士,鼓励硕士报考博士研究生;为有条件的教师创造条件晋升教授,为有条件的9名教师创造条件晋升副教授,为有条件破格晋升副教授的教师创造条件。在2012年博士达到5人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70左右。(2)对植物学科制定专门的科研奖励政策,对获得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以及横向科研项目分别给予不同奖励,尤其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给予重奖。对获得不同层次的科

9、研成果奖,分别给予不同奖励,尤其对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的给予重奖。对在学科核心期刊和一般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尤其在重要期刊以上发表的论文给予重奖。力争在2012年达到科学研究目标。(3)教学建设 对院级精品课程“植物生理学”进一步建设,力争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对“植物学”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在4年内获得院级精品课程,获得院级优秀成果奖或省级优秀成果奖。六、学科基本情况31 本学科点学术队伍研究方向姓名出生年月学历学位毕业学校职称植物保护生物学张仁波1977.3.硕士研究生硕士西南大学讲师李 黛1962.7.本科学士贵阳师范学院教授窦全丽1979.5.硕士研究生硕士西南师范大学讲师宋培勇1966.2硕士研究生硕士西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魏志琴1966.3.本科学士贵州农学院讲师邓 坦1972.2本科(在读硕士)贵州教育学院实验师应用植物学何 林1980.7.硕士研究生硕士贵州大学讲师史宏琴1965.1.本科学士贵州农学院副教授肖仲久1980.9.硕士研究生硕士贵州大学讲师蒋自立1966.5本科学士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李小霞1979.8.硕士研究生硕士贵州大学讲师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