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本文由hemeng198817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 26卷 第 4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NATURAL SCIENCES J OURNAL OF HARBIN NORM AL UN I ERS I V TY V o . 26, N o 4 2010 l .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孙 丹, 苏占华, 高 嵩, 于 凯, 周百斌 * *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 摘要 采用常规溶液法, 通过控制溶液的 p 合成出 2种结构新颖的过渡金 H, 属配合物, 经元素组成分析和 ICP 确定其化
2、学式为 H C r( OOCCH 3 ) 2 ( H 2O ) 3 O 2 C r o6 O24H 6 ! 24H 2O ( 1) 和 Cu ( OOCCH 3 ) 2 ( H 2 O ) 2. 5 ( 2) , 用 X - 射线单晶衍射 M 测定其晶体结构表明, 化合物 1为三斜晶系, P - 1空间群, 该化合物是由一个 A nder son C r o6 O24H 6 结构和 Cr( OOCCH 3 ) 2 ( H 2 O ) 3 O 通过氢键形成 1D 结构. 化合 M 物 2为单斜晶系, C 2 / c空间群, 配合物之间通过氢键形成 2D 结构. 利用 I 光谱、 R UV 光谱、
3、 曲线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化合物 1具有很好的电化学和电 TG 催化性质.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水溶液合成; Anderson结构; 过渡金属 电催化性质. 0 引言 多金属氧酸盐在催化化学、 药物化学、 分析化 学等许多领域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质, 引起人们的 广泛兴趣 1- 15 1 实验部分 1 1 试剂与仪器 . 红外光谱由美国 PE 公司生产的 1730- FT IR 型红外 分光 光度 计, 采 用 KB r( SP 级 ) 压 片, 在 - 1 4000 400 cm 波数范围内进行扫描测定. 元素 分析采用美国 PE 公司生产的 E l er 2400分析仪 m
4、 和英国 T JA 公司生产的 POEM S 型 ICP 等离子体 发 射 光 谱 ( L eem an in duct iv e ly coup led p la sm a ( ICP ) spectrom eter), 热重分析采用美国 PE 公司 生产的 TGA - 7 DTA - 1700型热分析仪, 升温速 , 率为 10 ? /m in . 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 2 化合物的合成 . 1 2 1 化合物 1的合成 . . 将 9 g Na2M oO4 ! 2 2 O 加入 到 80 mL H 2O H 和 35 mL CH 3 COOH 的 混 合溶 液 中, 然 后 加
5、入 8 6 g C rC l3 ! 6 2O, 搅拌 5m in 滴加 1 m o l! L . H , - 1 . 过渡金属配合物修饰的多金属氧 酸盐的合成、 结构和性质研究已有许多报道, 但文 献中基 于 K egg in 结构、 a son 结 构、 P4M 6 和 Dw P2M 5 ( M = M o, W ) 型化合物的报道居多, 在溶 液中合成含 Anderson 型多阴离子的化合 物报道 却较少, 近年的研究发现, Anderson型多阴离子也 具有许 多 优 异 性 能. 而 铬 离 子 与 含 氧 酸 形 成 C r3 O ( OOCX ) 6 ( H 2O ) 3 ( X
6、= H, CH 3, C2H 5 ) 配 合物, 再与 Kegg in、 son 多金属氧酸盐 配位只 Daw 16- 18 有三篇论文报 道 , 但 未见含有 Anderson 结 构的该类配合物, 笔者以简单无机盐和醋酸为原 料, 通过调节溶液的 p 成功合成出两种新化合 H, 物, 收集了晶体结构数据, 用 I 光 谱、 光 谱、 R UV TG 曲线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还研究了电化学和 收稿日期: 2010 - 12- 2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20671026, 20971032) * * 通讯联系人 102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年 HC ,l 使 p 约
7、等于 2 溶液加热回流 45 m in 将得 H , , 到的绿色溶液冷却至室温, 过滤, 放置 5 d 后, 析 出绿色晶体, 过滤, 洗涤, 空气中风干. 经元素分析 和 ICP测试, 确定其化学式为: H Cr( OOCCH 3 ) 2 ( H 2O ) 3 O 2 Cr o6 O24H 6 ! 24H 2 O, 相对分子质 M 量为 2512 25 元素分析 ( 单位为质量分数% , 括号 . , 内为计算值 ): H 4 45( 4 42), C 11 01 ( 10 9 Cr 1 99 . . . . 9), . ( 1 98), M o21 98( 21 94). . . . 1
8、 2 2 化合物 2的合成 . . 将 9 g N a2M oO 4 ! 2 2 O加入到 80 mL H 2 O和 H 35 mL C 3 COOH 的混合溶液 中, 然 后加入 8 6 g H . CuC l2 ! 2 2 O, 搅拌 5 m in 滴加 1 m ol! L HC ,l H , 使 p 约等于 3 所得溶液回流 45 m in 将得到的 H , , - 1 分子质量为 605 89 , 元素分 析 ( 单 位为质 量分 . : 数% , 括号内为 计算值 ) : H 4 06 ( 4 03) , C24 18 . . . ( 24 01) , Cu32 02( 31 98)
9、 . . . . 1 3 晶体结构数据收集 . 选取: 0 40 mm # 0 24 mm # 0 16 mm ( 1) 和 . . . 0 28 mm # 0 24 mm # 0 22 mm ( 2) 单晶, 用 APEX . . . ?型 CCD 面探 X- 射线衍射仪, 在 293 K 下测定 晶体晶胞参数 并收集衍射点, 使用石 墨单色器, M o K 辐射源, 分别在 2 54% 2 % 28 29&( 1) 和 . . 2 94% 2 % 28 30&( 2) 范围内, 以 - 2 扫描方 . . 式, 化合物 1共收集 19964个衍射点, 其中 10296 个独
10、立衍射点; 化合物 2共收集 16383个衍射点, 19, 20 其中 5187个独立衍射点. 使用 SHELX - 97 程序, 通过直接法、 全矩阵最小二乘法解析和修正 晶体结构. 化合物 1和 2的主要晶胞参数见表 1 . 蓝色溶液冷却至 室温, 5 d后, 析出蓝色晶体, 过 滤, 洗涤, 空气中风干. 经元素分析和 ICP 测试, 确 定其化学式为: Cu( OOCCH 3 ) 2 ( H 2O ) 2. 5, 相对 表 1 化合物 1和 2的晶胞 参数 化合物 化学式 M !/ T /K 晶体大小 /mm 晶系 空间群 晶胞参数 1 C26 H 44 C r7M o6 O 76 2
11、512. 25 0 71073 . 273 ( 2) 0 40 # 0. 24 # 0 16 . . 四方 P- 1 a = 10 1711 ( 6) . b = 14 6994( 9 ) . c = 15. 4604( 9 ) = 108. 0770( 10 ) ?= 93 4770( 10) . #= 92 8930 ( 10) . V/ Z D c /m g! m ?/mm - 1 F ( 000) /& 衍射点 独立衍射点 R int R 1 ( I > 2% ( I) ) w R 2a F 2 a - 3 2 C 9 H 19 Cu3 O 18 605 89 . 0.
12、71073 273( 2) 0. 28 # 0 24 # 0 22 . . 单斜 C 2 /c a = 13. 1745( 10) b= 25. 703( 2 ) c = 13 8657( 11) . = 90. 00 ?= 117. 0240( 10 ) #= 90. 00 4182. 6( 6) 8 1. 924 3. 106 2432 0 . 2. 94 28 30 . 5209 5187 0. 0195 0. 0245 0. 0749 0. 912 777004 2187. 5 ( 2) 20 2. 470 1. 776 1228. 0 2 54 - 28 29 . . 19964 1
13、0868 0. 0282 0. 0400 0. 1108 1. 043 777003 CCDC aR 1 = | | F 0 | - | F C | | / ? | F 0 |; wR 2 = 2 w (F 2 - F C ) 2 / ? w (F 2 ) 2 1 / 2 0 0 第 4期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103 2 结果与讨论 2 1 晶体结构描述 . 2 1 1 化合物 1的结构描述 . . 化合物 1是由 Cr o6O24H 6 、 Cr( OOCC 3 ) 2 M H (H 2O) 3 O和 H 2 O组成. 多阴离子 Cr o6O24H 6 M 66-
14、具有经典的 Anderson B 型结构, 中心杂原子以八 面体配位, 每个配位的氧原子与氢成键, 并与共边 互连的 6个 M oO6 八面体形成一个平面结构, 如图 1所示. 在 Cr o6 O24H 6 M 6- 图 3 化合物 1的 1D 结构图 多阴离子中, 铬离子分 2 1 2 化合物 2的结构描述 . . 2+ 化合物 2是 Cu 和 CH 3 COO 形成的配合物, 每个铜离子均采取八面体配位, 如图 4所示. 在该 化合物中, 2个铜离子与 4 个 CH 3 COO 的氧原子 成键, 铜与铜之 间存在金 属键, 每个 铜离子 还与 1个H 2 O分 子配 位, 其中 Cu (
15、1) 、 ( 3 ) 原子 与 Cu O ( 3), O ( 2), O ( 6), O ( 7) 原子构成 平面结构, Cu( 1) Cu( 3)键长为 2 6163( 8) nm, Cu O 键 . 长在 1 940( 5) 2 163( 4) n 之 间; 2 个 Cu ( 2) . . m 原子与 2个 O ( 13), O ( 14) 原子构成平面 结构, Cu( 2) Cu ( 2) 键长为 2 6164( 16) nm, Cu O . 键长在 1 946( 4) 2 158( 4) n 之间. 铜离子与 . . m 氧原子的 O - Cu- O 的键角分别为: O - Cu( 1
16、) O: 87 41( 18) & 168 7 ( 2) & O - Cu ( 3) - O: . . , 82 62( 13 ) & 174. 98 ( 12) & O - Cu ( 2 ) - O: . , 87 37( 19) & 168 79( 18) & O - Cu( 2) - Cu( 2): . . ; 82 71( 15) & 173 50( 12) & 其键角、 . . . 键长见表 2 3 、. 八面体化合物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 相同的 二聚体之间通过氢键形 成二维平面结 构, 如图 5 所示. - 别与 2
17、个 O ( 2 ), O ( 3 ), O ( 4) 原 子构 相 连, 其 C r- O键长在 1 971 ( 3) 1 979( 3) nm 之间; 整 . . 个阴离子 结构中 氧原子 分为 3 类: O t 代 表只与 1个钼原子相连的 端氧, 其 M o - O 键长在 1 703 . ( 3) 1 990( 3) nm 之间; Ob 代表与 2个钼原子相 . 连的二重 桥氧, 其 M o - O 键 长 在 1 682 ( 3) . 1 714( 3) nm 之间; O a 代表同时与中心铬原子和 2 . 个钼原 子 相 连 的 三 重 桥 氧, 其 M o - O 键长 在 1
18、686( 3) 1 698( 3) nm 之间, 所有的键长、 . . 键角 21- 23 都在正常的变化内 , 部分键角键长数据见表 2与 3 在阳离子 Cr( OOCCH 3 ) 2 ( H 2 O ) 3O 中, . C r( 2) , Cr( 3) , C r( 4)均与 O ( 6) 相连, 其 C r- O键 长在 1 892( 3) 2 051( 3) nm 之间, 同时每个铬原 . . 子与 2个 CH 3 COO 的两个氧原子配位, 再与 1个 H 2 O 的氧原子配位, 形 成八面 体结构, 如图 2所 示. 相邻的多阴 离子之间 通过 C r( OOCCH 3 ) 2 (
19、 H 2O ) 3 O 以氢键交替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如图 3所示. 图 4 化合物 2的球棍结构图 图 1 化合物 1的球棍结构图 图 5 化合物 2的 2D 结构图 图 2 化合物 1的多面体图 104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年 表2 化合物 O ( 13) - M o( 1) - O ( 12) # 1 O ( 13 ) - M o( 1 ) - O ( 4) O ( 12) # 1- M o( 1 ) - O ( 4) O ( 12) # 1- M o( 1 ) - O ( 2) O ( 11) - M o( 1) - O ( 12) # 1 O ( 11 ) - M
20、 o( 1 ) - O ( 8) O ( 11 ) - M o( 1 ) - O ( 4) O ( 8) - M o( 1) - O ( 12 )# 1 O ( 8 ) - M o( 1 ) - O ( 4) O ( 4 ) - M o( 1 ) - O ( 2) O ( 16 ) - M o( 2 ) - O ( 9) O ( 16 ) - M o( 2 ) - O ( 8) O ( 9 ) - M o( 2 ) - O ( 8) O ( 9 ) - M o( 2 ) - O ( 3) O ( 8 ) - M o( 2 ) - O ( 7) O ( 8 ) - M o( 2 ) - O (
21、3) O ( 7 ) - M o( 2 ) - O ( 3) O ( 7 ) - M o( 2 ) - O ( 2) O ( 3 ) - M o( 2 ) - O ( 2) O ( 4) - C r( 1 ) - O ( 4 )# 1 O ( 3) # 1 - C r( 1 ) - O ( 4) # 1 O ( 3) - C r( 1 ) - O ( 4 )# 1 O ( 3) # 1 - C r( 1 ) - O ( 4) O ( 2) # 1 - C r( 1 ) - O ( 4) # 1 O ( 2) - C r( 1 ) - O ( 4 )# 1 O ( 2) - C r( 1 ) -
22、 O ( 4) O ( 2) - C r( 1 ) - O ( 2 )# 1 O ( 3) - C r( 1 ) - O ( 3 )# 1 O ( 3) # 1 - C r( 1 ) - O ( 2) # 1 O ( 3) - C r( 1 ) - O ( 2 )# 1 O ( 15 ) - M o( 3 ) - O ( 7) O ( 12 ) - M o( 3 ) - O ( 3) O ( 10 ) - M o( 3 ) - O ( 7) O ( 7 ) - M o( 3 ) - O ( 3) M o( 3) - O ( 12 ) - M o( 1 )# 1 M o( 3) - O ( 7
23、) - M o( 2 ) M o( 1) - O ( 8 ) - M o( 2 ) M o( 1) - O ( 4 ) - M o( 3 ) # 1 O ( 28) - C r( 4 ) - O ( 23) O ( 26) - C r( 4 ) - O ( 28) O ( 24) - C r( 4 ) - O ( 23) 化合物 1和 2的主要键角 键角 化合物 O ( 15) - Cu ( 2) - Cu ( 2) # 1 O ( 14) - Cu ( 2) - Cu ( 2) # 1 O ( 13) - Cu ( 2) - Cu ( 2) # 1 O ( 12) - Cu ( 2) - C
24、u ( 2) # 1 O ( 11) - Cu ( 2) - Cu ( 2) # 1 O ( 10) - Cu ( 1) - Cu ( 3) O ( 9) - Cu ( 3) - C u( 1 ) O ( 8) - Cu ( 3) - C u( 1 ) O ( 7) - Cu ( 3) - C u( 1 ) O ( 6) - Cu ( 1) - C u( 3 ) O ( 5) - Cu ( 1) - C u( 3 ) O ( 4) - Cu ( 1) - C u( 3 ) O ( 3) - Cu ( 1) - C u( 3 ) O ( 2) - Cu ( 3) - C u( 1 ) O ( 1
25、) - Cu ( 3) - C u( 1 ) O ( 15) - Cu( 2) - O ( 12 ) O ( 15) - Cu( 2) - O ( 11 ) O ( 14) - Cu( 2) - O ( 15 ) O ( 14) - Cu( 2) - O ( 12 ) O ( 14) - Cu( 2) - O ( 11 ) O ( 13) - Cu( 2) - O ( 15 ) O ( 13) - Cu( 2) - O ( 14 ) O ( 13) - Cu( 2) - O ( 12 ) O ( 13) - Cu( 2) - O ( 11 ) O ( 3 ) - M o( 3) - O ( 4
26、) # 1 O ( 11) - Cu( 2) - O ( 12 ) O ( 10 ) - Cu( 1) - O ( 5 ) O ( 9) - Cu( 3) - O ( 8 ) O ( 9) - Cu( 3) - O ( 1 ) O ( 8) - Cu( 3) - O ( 1 ) O ( 7) - Cu( 3) - O ( 9 ) O ( 6) - Cu ( 1) - O ( 10 ) O ( 4) - Cu ( 1) - O ( 10 ) O ( 4) - Cu( 1) - O ( 5 ) O ( 3) - Cu ( 1) - O ( 10 ) O ( 3) - Cu( 1) - O ( 5
27、) O ( 3) - Cu( 1) - O ( 4 ) O ( 2) - Cu( 3) - O ( 9 ) O ( 2) - Cu( 3) - O ( 8 ) O ( 2) - Cu( 3) - O ( 7 ) O ( 2) - Cu( 3) - O ( 1 ) 键角 86 17 ( 13) . 82 71 ( 15) . 85 92 ( 14) . 173 50 ( 12) . 82 76 ( 14) . 86 00 ( 13) . 86 23 ( 13) . 82 62 ( 13) . 82 75 ( 14) . 86 03 ( 14) . 175 30 ( 14) . 82 71 ( 1
28、4) . 82 74 ( 14) . 86 01 ( 14) . 174 98 ( 12) . 98 69 ( 18) . 168 79 ( 18) . 91 09 ( 19) . 92 84 ( 19) . 89 22 ( 19) . 87 37 ( 19) . 168 6 ( 2) . 98 55 ( 19) . 90 12 ( 19) . 69 69 ( 9) . 92 48 ( 18) . 97 55 ( 19) . 168 72 ( 18) . 97 71 ( 18) . 93 52 ( 18) . 91 06 ( 19) . 87 41 ( 18) . 168 59 ( 19) .
29、 93 82 ( 19) . 90 92 ( 18) . 94 1 ( 2) . 89 34 ( 19) . 87 24 ( 19) . 90 31 ( 18) . 168 7 ( 2) . 97 26 ( 19) . 100. 52 ( 14) 91 62 ( 14) . 71 25 ( 11) . 82 15 ( 11) . 95 45 ( 15) . 101. 96 ( 15) 159. 71 ( 14) 149. 45 ( 12) 84 56 ( 11) . 70. 45 ( 9) 106. 79 ( 18) 96 41 ( 15) . 102. 08 ( 15) 159. 01 (
30、14) 150. 70 ( 12) 83 53 ( 11) . 71 81 ( 11) . 84 13 ( 11) . 70 25 ( 10) . 180 0 . 96 31 ( 11) . 83 69 ( 11) . 83 69 ( 11) . 84 06 ( 11) . 95 93 ( 11) . 84 06 ( 11) . 180. 00 ( 15) 179. 998( 1) 83 20 ( 11) . 96 80 ( 11) . 102. 16 ( 15) 82 82 ( 11) . 98 01 ( 15) . 71 65 ( 11) . 117. 51 ( 14) 118. 10 (
31、 14) 117. 92 ( 14) 95 13 ( 10) . 83 73 ( 16) . 169. 26 ( 16) 84 51 ( 14) . 第 4期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105 表 3 化合物 1和 2的主要键长 化合物 M o( 1) - O ( 13) 键长 1 686( 3 ) . 化合物 Cu( 1) - O ( 10) Cu( 1 ) - O ( 6 ) Cu ( 1) - O ( 5 ) Cu( 1 ) - O ( 4 ) Cu( 1 ) - O ( 3 ) Cu( 2) - Cu ( 2) # 1 Cu( 2) - O ( 15) Cu( 2)
32、 - O ( 14) Cu( 2) - O ( 13) Cu( 2) - O ( 12) Cu( 2) - O ( 11) Cu( 3 ) - O ( 9 ) Cu( 3 ) - O ( 8 ) Cu( 3 ) - O ( 7 ) Cu( 3 ) - O ( 2 ) Cu( 3 ) - O ( 1 ) O ( 15) - C ( 1 ) O ( 14) - C ( 10) # 1 O ( 13) - C ( 10) O ( 11) - C ( 1 )# 1 C( 2) - C ( 9) C ( 1) - C ( 11) C ( 10) - C ( 12) C( 5) - C ( 6) C( 4
33、) - C ( 8) C( 3) - C ( 7) 键长 1 990( 4 ) . 1 946( 5 ) . 2 157( 5 ) . 1 989( 5 ) . 1 961( 5 ) . nm M o( 1 ) - O ( 12) # 1 1 990( 3 ) . M o( 1) - O ( 11) M o( 1) - O ( 8) M o( 2) - O ( 16) M o( 2) - O ( 9) M o( 2) - O ( 8) M o( 2) - O ( 7) M o( 3) - O ( 15) M o( 3) - O ( 12) M o( 3) - O ( 10) M o( 3) -
34、 O ( 7) C r( 4) - O ( 28) C r( 4) - O ( 26) C r( 3) - O ( 27) C r( 3) - O ( 25) C r( 2) - O ( 18) C r( 2) - O ( 14) 1 704( 3 ) . 1 934( 3 ) . 1 698( 3 ) . 1 703(3 ) . 1 948( 3 ) . 1 956( 3 ) . 1 714( 3 ) . 1 974( 3 ) . 1 682( 3 ) . 1 929( 3 ) . 1 984( 4 ) . 1 963( 3 ) . 1 958( 3 ) . 2 034( 3 ) . 1 9
35、95( 3 ) . 1 969( 3 ) . 2 6164( 16) . 1 988( 4 ) . 1 958( 4 ) . 1 946( 4 ) . 2 158( 4 ) . 1 995( 4 ) . 1 990( 4 ) . 1 999( 4 ) . 1 958( 5 ) . 1 940( 5 ) . 2 163( 4 ) . 1 259( 7 ) . 1 257( 8 ) . 1 253( 8 ) . 1 264( 7 ) . 1 509( 8 ) . 1 500( 8 ) . 1 498( 8 ) . 1 502( 8 ) . 1 508( 9 ) . 1 506( 8 ) . 图 6
36、 化合物 1的红外光谱 Cr( 1) - O ( 3) # 1 1 971( 3 ) . C r( 1) - O ( 2) C ( 6) - C ( 7) C ( 5) - C ( 12) C ( 4) - C ( 9) C ( 3) - C ( 10) C ( 2) - C ( 11) C ( 1) - C ( 8) 1 976( 3 ) . 1 511( 6 ) . 1 502( 7 ) . 1 506( 6 ) . 1 491( 6 ) . 1 494( 6 ) . 1 497( 6 ) . 图 7 化合物 2的红外光谱 的乙酸根离子, 失重量为 15 86 , 同时伴随着晶 . % 体
37、的 破 坏 分 解, 总 失 重 为 30 93 , 与 理 论 值 . % 30 89 一致. . % 化合物 2的 TG 分析如图 9所示, 从图可以 看出, 该化合物存在两步失重, 在 200 ? 以前为脱 结晶水的过程, 失重量为 8 90 , 但在 200 ? 以 . % 后 醋 酸 铜 发 生 分 解, 晶 体 被 破 坏, 失 重 量 为 47 26 , 总失重量为 56. 16 , 与分子组成相近, . % % 并与参考文献 27- 29 研究一致. 2 2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 化合物 1的红外光谱如图 6所示, 由图可见, 化合物在 1045、 、823和 515 cm 出
38、现了 4个 958 强的特 征 伸 缩 振动 峰, 分别 归 属 为 # ( M o as O t ) , # (M o Ob )和 # ( C r Oa ) 的伸缩振动, as as 表明化合物阴 离子具有 Anderson 结构 - 1 - 1 24- 26 - 1 .在 1578 cm 和 1412 cm 出现两个强吸收峰, 归属 -1 - 1 为乙酸的特征吸收峰, 在 3428 c 和 1505 cm m 处分别出现的一个宽峰和一个强吸收带, 归为水 分子的特征振动, 说明合成了目标化合物. 化合物 2的红外光谱如图 7所示, 由图可见, - 1 -1 1570 cm 和 1406 c
39、 是典型的配位羧酸的特征 m 吸收峰, 证明羧酸是以双齿与 Cu ( ? ) 配位成键. 在 3494 cm 附 近 有一 强 而 宽的 吸 收 峰, 它 是 OH 和结晶水的特征吸收峰. 2 3 化合物的热重 . 化合物 1的 TG 分析如图 8所示, 从图可以 看出, 在 50 400 ? 范围内存在三步失重, 前两步 失重温度较低, 失去的是吸附水和结晶水, 失重量 为 15 07 , 后一步失重温度较高, 失去的是配位 . % - 1 图 8 化合物 1的热重曲线 2 4 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 从图 10中可以看出, 在 250 nm 左右产生一 条吸收带, 为 O d ( M 荷移跃
40、迁, 这是由于 Ander son结构杂多化合物有两个顺 式端基氧, 距离较 近, 孤对电子相互排斥, 致使 p&) d&电子跃迁吸 收能量增加, 导致谱带蓝移. 106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年 化无明显移动. 图 12 图 9 化合物 2的热重曲线 ! s- 1 ) 1- CPE在 1 m o l/L H 2 SO4 中不 同扫速 循环 伏安图 (从内到外: 20 50, 80, 110, 140和 170 mV , 3 结论 在 溶 液 条 件 下, 成 功 合 成 出 组 成 为 H Cr( OOCCH 3 ) 2 ( H 2 O) 3O 2 - Cr o
41、6 O24 H 6 ! M 24 2O 和 Cu( OOCCH 3 ) 2 ( H 2 O) 2. 5两种化合物, H 化合物 1通过氢键形成 1D 链状结构, 化合物 2通 过氢键形成 2D 平面结构, 同时化合物 1还具有 图 10 化合物 1的紫外光谱 很好的电化学性质, 为无机 - 有机杂化材料的合 成积累了经验. 参 1 考 文 献 POPE M T, M U LLER A. Chem ist ry of polyoxom etalates actual , variation on an old them e w ith in terd iscip linary referen c
42、es J . A ngew Chem In t Ed Eng,l 1991, 103( 1) : 56- 61. 2 K ATSOU LIS D E, BAK ER L C W, G LI CK D C. A su rvey of appl icat ion s of polyoxom etalates J . Ch em R ev, 1998, 98 : 363- 364 . 3 SU N C Y, L I S X, LI GD D, et a. H igh ly s tab le crystall ine U AN l catalyst s based on am icroporou s
43、etal- organ ic fram ew ork and m po lyoxo- m etalates J . J Am Chem Soc. , 2009, 131 : 1883 - 1888 . 图 11 化合物 2的紫外光谱 从图 11中可以看出, 在低能区 980 nm 左右 产生一条吸收谱带, 归属为铜离子的 d( d峰. 2 5 化合物 1的电化学性质 . 由于化合物 1不溶于水和大部分有机溶剂, 为了研究其电化学性质, 碳糊电极 ( CPE ) 成为很 好的选择. 1- CPE 在 1 m o l/L H 2 SO4 溶液中, 电 势范围从 + 800 - 400 mV 的循环
44、伏安曲线存在 四对氧化还原峰 (如图 12), 其半波电位 E 1/2 = ( E cp + E ap ) /2 分 别为 + 458 、+ 336 、+ 171和 21 mV, 每个 氧 化 还 原峰 归 属 为 M o 的 一 电 子 转 移 过 程 30 4 尹荣, 关晓 辉, 孙 永玲, 等. K eggin 结构 钒取代 硅钨酸 / 聚 丙烯酰胺复合膜的制备及光 致变色性 能研究 J . 东北师 大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007 39( 4 ) : 76 - 81. , 5 甘 雄, 张志 明, 王 恩 波, 等. K 5 H 11 WO 2 ( PW 9 O34 ) 2 !
45、 33H 2 O 和 K 6 N a2 2 N i4 ( H 2 O ) 2 ( PW 9 O34 ) 2 ! 23H 2 O 的合 H 成与表征 J . 东北师大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8, 40 ( 3 ) : 72- 75 . 于文惠, 徐丽芳, 刘景芳, 等. 基于 K egg in 型金属 氧簇与含 氮有机配体自组装超分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研究 J . 分子科学学报, 2008, 24( 3) : 220- 222 . 6 7 徐丽芳. 基于药物分子组装的含有 K eggin 型金属氧簇的超 分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研究 J . 分子科学 学报, 2009 2
46、5 ( 3) : 205- 208 , . 林宏艳, 王秀丽, 刘国成, 等. 三维 超分子化合 物 Cd2 ( D p p z) 4 ( 1, 2- BDC ) 2 ! 4H 2 O 的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和荧光 性质 J . 吉 林大 学学 报 ( 理 学版 ) , 2009 47 ( 2 ) : 387 , 391 . . 此外, 在 20 200 mV! s 的扫速范围内峰 8 -1 电势逐渐改变: 阴极峰电势向负方向移动, 相对应 的阳极峰电势向正极移动. 除此之外, 峰的峰电流 随扫速增加而线形增加, 并且峰电位随扫速的变 第 4期 9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47、 son w ith D iverse Spat ial A rrange en t m . Chem. , 2007, 633, 1040 - 1047 . Z. A norg. 107 A llg . 于连香, 尹伟荣, 叶俊伟, 等. 超分子配合物 Cd( phen) 3 ! N DC 28H 2 O 合成、 晶体结构和性质 J . 吉林大学学报 ( 理 学版 ), 2007, 45 ( 3) : 493- 496. 19 B ruker S ART ( V ersion 5 625a) and SA I T( V ers ion6 02a) M . N . for w indow s
48、NT: A rea D etector C ontrol and In- tegeration S oft w are; BrukerA XS Inc K . M ad ison, W iscons in 2007 U SA. , , 20 Sheld rick GM. SADA BS Program for Em p irical A b - sorp : t ion C orrect ion of A rea D etector D ata K . U n iver- s ity of G otingen 1996 G er , , many . 21 Cao R. G. , L iu S
49、 X. , L iu Y, at a. O rgan ic inorgan ic hybrids . l cons tructed by A nderson - type polyoxoan ions and copper coor d inat ion com - p lexes J . J Solid S tate C hem. 2009, 182 49: 54 . 22 Zhang S W. , LIY X, L I Y, et a.l Synthes is and characteriza . U tion of B- typ eA nd erson polyoxoan ions su
50、pported copp er com p lexes w ith m ixed ligands J . J M ol Stru ct 2009 920 : 284 . , - 288 . 23 潘一兵, 曹瑞阁, 王丰, 等. N a3H 3 C4 FN 3 OH 4 6 Te o6 O 24 ! M 8H 2 O 和 N a2H C 4 FN3 OH 4 2 A l( OH ) 6M o6 O 18 ! 13H 2 O 的合成与晶体 结 构 J . 东 北 师 大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8 40( 4 ): 72- 75. , 24 曹瑞阁. B 型 A nderso
51、n 多金 属氧 酸盐衍 生物 的研 究 ( ? ) D .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2008 25 . . 25 刘英. 碲钼酸盐的稀土及过渡金属衍生物的合成、 结构与性 质 D .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2009 25 . . 26 张识威. B 型 A nderson 多金 属氧 酸盐衍 生物 的研 究 ( ? ) D .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2009 16 . . 27 Bell in i J V. , M ach ado R. , M orelli M. R. , et a. M ater L ett . l . . J , 2002, 5 ( 4) :
52、453 - 457 . 28 O ba id A. Y. , A lyoub i A. 0 , Sam arkandy A. A. , et a. J . l . Ther A na. C alori . J , 2000 61 985 - 994 m. l m , : . 29 M ansour S A. A. J Ther A na. J , 1996, 46: 263- 274. . . m. l 30 H e X. , Zhang P. , Song T. Y. , et a. Polyhed ron, 2004, 23 l , 21- 53 . 10 李秀梅, 牛艳玲, 刘博, 等.
53、 一个新 的三维超 分子配 位聚合 物 N i( pyrid ine- 2 - carboxylate) 2 n ! 2nH 2 O 的水 热合成 J . 分子科学学报, 2009 25 ( 1) : 60 - 63 , . 11 刘彦波. 吡啶 - 2, 6- 二羧酸桥 联的双核 钴配合物 的磁性 J . 分子科学学报, 2009 25 ( 1) : 69 - 71 , . 12 秦玉华, 王胜天, 季天娇, 等. 新型杂多酸 Bu4 N N i( pph3 ) 2 PW11 O39硅溶胶修饰电极电化学性质及电催化研究 J . 分 子科学学报, 2008 24 ( 6) : 399- 402
54、. , 13 刘丁, 谭华桥, 陈继琳, 等. 氨基酸功能化多钼酸盐 ( G ly) 2 ( H 2 O ) 2 CuK 3 A l ( OH ) 6 M o6 O 18 ! 7H 2 O 的合 成 与 表征 J . 分子科学学报, 2009 25 ( 3) : 163 - 167 , . 14 李兴 伟, 王 秀 丽. N i ( phen ) 3 2 N i ( PO 4 ) 2 ( H 2 PO 4 ) 6 ( OH ) 6 (M oO2 ) 12 的合 成和晶体 结构 J . 吉林大 学学报 (理学版 ) , 2008, 46( 4 ) : 755- 760. 15 井淑波, 管景奇, 王振旅, 等. D aw son 结构磷钼钒 酸在环己 烷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J . 吉林大 学学报 ( 理学 版 ) , 2008 , 46 ( 2 ): 336- 340. 16 S ayaka U ch ida, M asato H ashi oto, and N oritaka M izuno. A m B reathing Ion ic Crystal D isp laying S elect ive B ind ing of Sma ll A lcoho ls and N itriles K 3 C r O ( O OCH ) 6 ( H 2 O ) 3 : 3 S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上学期八年级12月月考英语试卷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隆昌市知行中学上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英语试卷
- 2024年山东财经大学招聘笔试真题
- 生态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全面剖析
- R树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全面剖析
- 靶点与细胞信号传导-全面剖析
- 三年级可持续发展教育计划
- 教师职业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深入探讨心得体会
- 软件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 远程医疗质量控制职责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
-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零碳园区的相关政策
- 中职生规范行为主题班会
- 注册税务师考前冲刺试卷带答案2025
- 2025年财务管理的前沿动态试题及答案
- (一模)202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护理
- 2023年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试卷
- 家长讲堂:法制主题教育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